拔罐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00例临床观察※
2014-04-01王昕金轶
王 昕 金 轶
(四川省绵阳市中医医院儿科,四川 绵阳 621000)
拔罐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00例临床观察※
王 昕 金 轶1
(四川省绵阳市中医医院儿科,四川 绵阳 621000)
肺炎;穴位疗法;穴位贴敷法;拔罐
支气管肺炎是儿科住院患者中最为常见的病种,往往治疗时间长,病程10~14d,临床上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疗为主,副作用大,患儿及家属不愿接受。2011-10—2013-05,我们应用拔罐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00例,并与常规西医治疗10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的“小儿肺炎防治方案”确诊[1]。
1.2 一般资料 全部200例均为四川省绵阳市中医医院儿科住院患儿,X线胸片均提示为支气管肺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最小3岁6个月,最大11岁6个月,平均(6.27±3.11)岁;病程3d~10d,平均(5.29±3.24) d;临床表现:发热86例,咳嗽100例,气喘77例,发绀45例,肺部啰音89例,白细胞计数≥10×109/L 87例。对照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最小3岁6个月,最大11岁3个月,平均(5.98±2.76)岁;病程3d~11 d,平均(5.48±2.87) d;临床表现:发热80例,咳嗽100例,气喘75例,发绀48例,肺部啰音79例,白细胞计数≥10×109/L 9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标准西医抗感染治疗(青霉素钠、氨苄西林钠联合抗感染治疗)。注射用青霉素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1742)10~20万单位/(kg·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8h静脉滴注1次。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0653)100~200mg/(kg·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8h静脉滴注1次。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拔罐联合中药清肺开闭膏穴位贴敷治疗。清肺开闭膏药物组成:麻黄3g,白果3g,芥子5g,石膏15g,僵蚕5g,五味子5g,蝉蜕5g,青黛5g,延胡索9 g,紫苏子5g,桃仁6g。制作方法:将以上药物研成细末,生姜汁调匀制作成l cm×1 cm×0.5cm大小膏状。治疗方案:①将受试者背部洗净,擦干,将火罐施于肺俞穴处,10min后去罐,每日1次。②去罐后将中药清肺开闭膏贴于肺俞穴处,用专用穴位敷贴固定,保留4h,每日1次。
1.3.3 疗程 2组均治疗7d 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啰音消失,X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血象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肺部啰音减少,X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未愈: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者[2]。
2 结 果
治疗组100例,治愈85例,好转10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100例,治愈75例,好转10例,未愈15例,总有效率8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支气管肺炎是儿科住院患者中最为常见的病种,往往病情较重,治疗时间长。支气管肺炎以风热闭肺证型最为常见,病机为外感风热之邪,侵犯肺卫,肺失宣肃,致肺气郁闭,清肃之令不行而发病。治当辛凉宣肺、清热化痰为主。清肺开闭膏方中麻黄解表宣肺平喘,石膏清肺上之热,共为君药,一散一清,以达清热宣肺之功;青黛清热解毒,清肝泻火,蝉蜕疏散风热,共为臣药,助君药清解热毒;桃仁活血化瘀,延胡索活血行气,白果化痰定喘,芥子温肺化痰,紫苏子止咳平喘,降气化痰,五味子收敛肺气止咳,僵蚕化痰散结,共为佐药,达活血、散痰、定喘作用。全方共奏清肺热、活气血、化热痰和定喘咳之功[3]。
小儿口服中药往往很难,很多家长因为孩子不吃药就不喂口服药,这会影响肺炎的治疗,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中医外治方法,既简便又易于为家属及患儿接受。皮肤给药可减少胃肠道干扰和肝脏的首过作用,维持血药浓度较长的时间,且方法简单而实用。但是因为皮肤角质层的障碍,以往皮肤给药效果不太理想,药物不能透过皮肤达到血药浓度所需的剂量。研究发现,拔罐后罐内皮肤充血,血管扩张而使皮肤发红,皮内产生均匀散在的龟裂样裂缝,经自然型电镜观察测定深可穿透整个角质层[4]。经测定,在内关穴处可提高其透皮率3.8倍,这就为提高药物透皮率开辟了一个物理方法—张力裂缝的方法,为透皮制剂的研制解决了关键的问题[5]。拔罐能使表皮层出现均匀散在的龟裂样裂缝而提高透过率。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是在经络理论指导下,使用中药制剂,在穴位处的皮肤处进行贴敷治疗,此方法比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其机制有如下3个方面:一是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二是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三是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
研究表明,拔罐结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能够明显提高药物的透过率,增加中药穴位贴敷的临床疗效,从而增加了一种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用药方法。此方法简单实用,疗效确切,费用低廉,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使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肺炎防治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1987,25(1):4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
[3] 金轶.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机制探讨及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2012,34(10):1562-1563.
[4] 张永萍,林亚平.罐疗提高盐酸维拉帕米透皮吸收的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24(1):56-59.
[5] 张永萍,林亚平.罐疗提高盐酸维拉帕米透皮吸收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2):930-931.
(本文编辑:董军杰)
※ 项目来源:2011年度绵阳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编号:11M013)
王昕(1973—),男,副主任中医师,学士。从事儿科临床工作。
R563.105;R725.631.05;R245.99
A
1002-2619(2014)12-1836-02
2013-11-21)
1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教研室,四川 绵阳 6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