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法在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人文艺术系为例
2014-04-01叶枭
叶 枭
(福建农林大学 东方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近年来,随着艺术类大学生不断增加,艺术类外语教学的特殊性不断凸显,但其外语教学一直游离于公共英语教育边缘,明显弱势。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是立足于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人文艺术系在我院的机构组成和学院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作为公共必修课的大学英语教学,承载着重要的职责的同时也面临着进退维谷的困境。长期以来,外语教学是衡量独立学院教学水平关键的指标之一,但如何提高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水平依然是我院面临的一大难题。建构主义理论作为较新型的教育理论,一经过引入便因其系统性和实用性受到广泛接受,更是对大学英语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一、艺术专业英语教学困境
1.学生方面
艺术专业由于其专业特殊性,高考录取方式有别于其他专业,以特长加试为主,专业课考试和文化课高考成绩按一定比例录取,且许多院校对艺术生不设英语成绩下限,高考前,考生的绝大多数精力都投入在专业课培训方面,因此学生的英语入学成绩普遍较低,基础相对薄弱,而独立学院的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之普通高等院校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群体却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外向、自我、标新立异,无论在哪,都旗帜鲜明。正是因为“旗帜鲜明”,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他们因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学习动力不足,课堂纪律散漫等问题,成为公共英语教学中一门棘手的特例。
2.教师方面
艺术专业学生对于公共课程的学习动机相较于专业课程来说明显不足,且功利性强。然而,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依旧是课堂的主体,在三尺台前滔滔不绝,机械性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学生的需求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内容单一,手段单调,学生不免乏味,兴趣全无。 面对活泼外向的艺术专业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加剧了学生的抵触心理和厌学情绪,从而导致课堂纪律散漫、逃学、旷课等现象。课后,教师与学生之间更是鲜少沟通,彼此缺乏了解,容易产生偏见和误解,教师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也因此大打折扣。
3.课程设置与教材选用方面
一般情况下,公共英语课的课程教授期为两年,而艺术类专业因其特殊性,我院的大学英语教授期为一年。要培养英语基础普遍较弱的艺术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水平一年是远远不够的。读写课上,学生普遍抱怨教材的生词过多,篇幅过长,难度过大,听说课更是令师生头疼,学生听不懂,说不出,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束手无策。现有的课程设置也没有依照艺术生的实际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4.大班教学方面
目前我院2014级艺术类专业共6个班,每班40-50人。 大班教学,首先不利于课堂秩序的维持,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成绩分布不均,学习需求也各不相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无法应对英语基础普遍薄弱的艺术生,大班教学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实际水平,把握教学重难点。 在艺术专业的大学英语课堂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和知识的传授同等重要,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师生间缺乏沟通和理解,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导致课堂纪律不佳,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支架式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支架式教学法是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核心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及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Vygtsky)为代表,倡导学习者主动的意义建构,以及学习环境对学习者的重要影响,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在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认知,从而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教师则充当指导者和促进者,辅助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在维果斯基的教育理念基础上,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理论。“Scaffold”原指建筑行业中的手脚架,在此寓意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干预。支架式教学法强调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来建立“支架”,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目的。同时,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支架式教学是在合作的情境下进行,师生合作解决同一个问题,随着问题探讨的深入和学生水平的提高,教师在合作中地位和作用也随之变化,当学习者完全掌握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教师这一“支架”也随之撤离。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讲解和提问的舞台。
三、支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与成果
在现有的教材和课程设置基础上,为深入了解支架式教学在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替换传统教学模式,在我院2014级人文艺术系的4个班级中开展了初步教学试验。
1.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首先,入学初期对4个班的全体学生做一次详细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英语入学成绩、学习动机、学习偏好、理想中的教学模式等。 全面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心理,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制定具体的实验计划。 其次,将每个班的学生按入学成绩高低,将成绩优异者同成绩落后者配对,4-6人按性别比例平均分配组成一学习小组,每个班平均10个学习小组,以便于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互帮互助,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再次,根据我院艺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侧重口语训练,听力为辅,并适当教授英语简单句写作技巧。
读写教学方面,读写课在现有教材中选择相对容易且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阅读和翻译材料。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分配翻译任务,每个成员必须自行翻译阅读材料,翻译过程中出现疑问,组内自行讨论,教师在一旁予以引导和指点。任务完成后,教师根据每组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及点评,并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讲解和说明。另外,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需额外布置课后作业,如单词背诵,收集语法资料等,并指定每一组成绩较好的学生对其进行课后辅导,监督其作业完成情况。写作教学以英语简单句为主,要求学生自行收集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的相关资料,并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分别写出相应句式,教师在旁予以辅导和点评,及时纠正学生的句式错误和理解误区。由于写作对于语法的整体掌握要求较高,只针对个别程度较好的学生进行段落写作的教学。
2.试验成果
在半个学期的初步试验中,通过教师观察和对学生的访谈,结果发现:课堂纪律良好,鲜少出现旷课或逃课现象,课堂气氛活跃,基本上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请教,互相帮助,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懂得合理利用手机、互联网等工具进行单词查阅,资料收集。阅读方面,通过独立翻译课文,学生对单词的含义和句式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英汉语言的差异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直译和意译之间的差别。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翻译,积累词汇的同时,对英语句式结构有了初体验,理解起来虽然仍存在困难,但已有明显的进步。而基础较好的学生,精益求精,教师开始根据具体程度选择性地布置四级阅读真题。 写作方面,成果甚微,绝大多数学生仍停留在对简单句的理解上,只有极少数学生可以熟练运用简单句句式进行准确造句和写作。听力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测试,结果未知,但在口语训练过程中,对教师的表达能有较为快速的反应,可以较快,教准确地听懂简单的英语交流。而口语方面,不少学生逐渐克服了自卑,胆怯的心理,在同学的帮助和教师的鼓励下,愿意开口用简单的单词结合肢体语言,努力地参与到口语环节中,并开始享受口语交流的乐趣。
四、结语
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艺术类专业学生虽然英语基础薄弱,但在英语学习方面具有非常大潜力和进步空间。多数学生并不是对英语缺乏兴趣,而是缺乏合适的学习方法,通过支架式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误区。不难看出,支架式教学在艺术专业大学英语的实际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但是,任何一个教学理论都不是完美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笔者的教学试验仍在进行中,目前为止,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缺乏更充足的数据支持,但仍然希望可以为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尽微薄之力,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些许方向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郭淑丽, 于剑锋.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听说现状调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6).
[2]杜丽萍.合作学习理论在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 2012,(4).
[3]唐晓东,郭大光.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路[J].鸡西大学学报,2011,(7).
[4]曾妍,刘钟鸣.支架式教学法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2).
[5]周雪琛.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陕西教育, 2010,(3).
[6]靳玉乐.合作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