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实践与体会
2014-04-01张博
张 博
(湖北科技学院 五官医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国际交流不断扩大,在华留学生日益增多,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2010年我校迎来了首届来自巴基斯坦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留学生教育也成为反映我校医学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但由于留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也给参与留学生教学工作的老师提出了需要思考的问题和需要尝试的教学改革。如何激发留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是一项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下面浅谈一下作者在留学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教学难点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研究耳、鼻、咽、喉、气管与食管诸器官以及颅底、颈部和上纵隔诸部位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一门科学。近年来该学科发展迅速,研究范畴不断拓展,诊疗手段日益更新。但是多年以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教学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2]:(1) 课程学习难度大: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专科性强,涵盖器官多,解剖结构复杂而部位隐蔽。由于位置深在,腔隙狭小,结构精细,解剖结构难以观察和理解,使讲授和学习时非常抽象、枯燥,学生产生畏难情绪;(2)内容广泛,学时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一门临床课程,包括鼻科学、咽科学、喉科学、气管食管科学、耳科学、颈科学等,教学内容繁多复杂,但教学时间却仅有20~30个学时,而且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在前期的基础医学学习中几乎未涉及,学生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所涉及到的相关解剖、生理和病理等基础学科知识掌握少,所以该学科教学中还需要讲授很多专科基础知识,从而增加了授课难度; (3) 多数学生认为将来不会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趋向于从事大外科和大内科等工作,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这门课程学习兴趣不大,投入热情不高。
二、留学生特点及对教师的要求
(1)我校留学生来自巴基斯坦,英语是其官方语言,他们从小接受英语教育,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留学生教学要采用全英语授课,这对于我们非英语专业毕业的医学院校老师来说,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除教科书外,还需阅读相关的英文版专业书籍,记忆大量的医学专业词汇。有资料显示,英语教学的备课与授课时间比为20:1[3];(2)由于社会、文化、教育背景不同,留学生往往表现出独立、思维活跃、充满自信,上课时一旦听不明白,就会当场打断老师讲课提出问题,这要求我们老师不仅要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课堂应变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尤其是临床见习和实习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师在临床带教中当场用英语讲解,这对于习惯带中国学生老师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3) 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使留学生对课堂授课内容理解难度增加,影响课堂讲授的知识消化和吸收; (4) 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比,组织纪律性不强,自由散漫,上课迟到,课堂上随便说话、接打手机,自认为对授课内容或授课教师不感兴趣便会不来上课。这些不良学习行为,会干扰正常课堂教学秩序。总之留学生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对留学生教学不同于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针对留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探索出一条留学生教学的新路。
三、针对特点,做好授课前准备工作
(1)尊重留学生的民族习俗、文化、宗教信仰:授课前对留学生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风俗习性、宗教信仰及留学生学习经历、思维习惯等做一些具体了解,以便与学生之间能更好地交流取得信任,减少由于国家地域、宗教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带来的交流障碍。(2)仔细研读英文版教材,阅读相关的英文版专业书籍,理清知识点,明确每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讲课过程中容易产生问题的地方。(3)认真撰写英文教案,包括每次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等,并预测学生在听课中的反应,可能提出的问题, 教师应如何解答等,做到有的放矢。(4)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具有图文声像并茂为一体的特点,可以在教学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作的课件需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避免大量引用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尽可能多使用图表、图像、比较式表格、流程图、FLASH动画等形式,进行直观化、形象化、立体化教学,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5)认真练习专业英文词汇的正确发音,扩大专业词汇量,熟悉并掌握医学英语的表达方式及习惯用法。在教学中尽量用标准的、规范化的英文专业语言组织教学。
四、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兴趣
巴基斯坦留学生在其本国所受教育一直是西式教育,与中国学生的课堂表现有较大差异。
留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与教师具有很好的互动,反感“填鸭式”、“满堂灌”授课方式。并且对于较感兴趣的课程,学习主动性较强,而不感兴趣的或是内容枯燥的科目,通常表现得比较懒散,积极性不高。在耳鼻咽喉头外科课程教学中,由于耳鼻咽喉解剖结构复杂,学生理解很困难,学习兴趣不高,而且他们认为回国后不会从事这个专业,所以对这门课程不重视。如何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课程学习,这对我们带课老师教学水平是一种考验。我们在教学中灵活使用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采用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到耳聋及其防治章节时,结合多媒体,以互动方式复习解剖学和生理学中的耳的结构和声音传导途径,将耳的解剖结构形成立体感与抽象的生理功能结合起来,让学生区别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发言积极主动,大大提高了对这门课程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精心准备一些简洁易懂的常见临床病例,采取案例-问题-讨论式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完分泌性中耳炎的基本理论知识后,立即行分泌性中耳炎病例的讨论。在病例讨论中,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针对病例中出现的临床表现,如听力下降、耳痛、耳闭塞感、耳鸣出现的机制进行分析,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该疾病的发病机理、解剖关系的理解,还在此基础上自行推导出组织结构上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相应的检查手段。部分学生还根据解剖毗邻关系,推导出临床上需要与分泌性中耳炎相鉴别的部分疾病,如鼻咽癌等。在教学中通过运用案例这一中介,可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煅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及表达能力。每节理论教学课后要留出一部分时间,进行归纳总结,简单回顾授课重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课后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习过程中困惑及相关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注重留学生能力的培养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留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是评价医学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留学生的教学活动中,特别注重留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临床见习过程中,首先结合多媒体教学录像细致讲解耳、鼻、咽喉各部位的常规检查方法及纤维电子喉镜、硬性喉镜、鼻内镜、耳内镜等使用方法,让学生对耳鼻咽喉的操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讲解过程中,结合各部位的解剖结构的空间特点,使学生对检查的路径的空间构象有一个直观的想象,可以避免因解剖结构狭窄,入路角度的变化带来的检查困难。在学生实地操作训练时,要求学生掌握额镜、前鼻镜、耳镜、间接喉镜、间接鼻咽镜、音叉等的使用方法。挑选临床典型病例为学习点,从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等方面,培养留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总而言之,留学生医学英语教学是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一项富有挑战和机遇的工作。通过留学生教学实践,作者从中收益匪浅,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促进了自身综合素质及英语授课能力提升。留学生教学是一个反复摸索的过程,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需要我们在实践探索中完善。在教学中,针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教学难点及留学生自身特点,寻找合理的教学模式,精心组织教学,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效果,不断探索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夏清文.高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0,4(4):62~63.
[2]孔锋,张秋航,张名霞.组合式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568~570.
[3]陈运清,王金花.提高外国医学留学生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412~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