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新高校党员教育的现状与若干思考

2014-04-01张臻颖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师生党员

张臻颖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一、信息时代高校党员教育的相关调查

为深入了解信息时代高校党员教育工作的现状,提出未来改进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作者围绕着厦门两所省属重点高校: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与厦门工学院的党员教育问题,采用集中讨论、问卷调查等形式,先后分别在两所院校的不同类型师生中进行信息时代高校党员教育的调查。

1.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调查以院校教师、预备党员、在校学生党员为调查访问对象,主要通过线下和线上两种调查形式。总份数200份线上线下各100份,通过两所高校的党委组织部、团委、学生社团等不同渠道,分发到具有代表性的随机个体。调查结果去掉18份无效问卷,符合常规问卷调查合理范围。

2.调查的内容与结果

调查的主要内容一是学院党委组织负责人重视党员教育情况,包括客观数据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认为比较重视和非常重视的占86%,138人满意(75%),28人基本满意(15%),不明情况16人(8%)。二是党员教育形势是否合乎信息时代师生的需求。满意度较高的有52人(28%),基本满意的有34人(18%),其他为一般满意和不满意96人(52%)。三是党员自觉接受党员教育情况,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的强制性党员教育与非强制性的党员教育。调查显示,有18%的党员每天浏览党员教育平台(包括入党积极分子的网上考勤),24%的党员一周内会有一次访问党员教育平台,基本没有或者很少上党员教育平台占比高度(52%)。网上的学习内容也有比较多的相似性,只局限于浏览时事政治、党的政策法规、阅读相关资料、参与党组织安排的非强制性的网络互动活动的党员占66%以上,35%的党员认为学校与政府网站上的各种党建信息是比较有价值的,而有26%的受访对象认为学校与政府网站上的各种党建信息是缺乏时代精神与现实感受脱节。

座谈、走访过程中,部分学生社团反映:部分党员对传统的党员教育方式已经逐渐丧失热情,有些学习教育活动如果没有相关纪律约束或者奖品激励,已很难组织开展起来。认真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一是教育形式的枯燥与师生党员思维的开放不相适应。从调查的数据来看,68%的师生党员认为党员教育形式老旧,缺乏创新精神。有些基层党组织虽积极开拓更能够融入乐趣的新形式,但却又走了另一个极端,过分关注活动的趣味性,而忽略了党员教育的神圣使命。二是教育内容的枯燥与师生党员思想的活跃不相适应。调查反映,58%的师生党员认为学习教育内容过于陈腐,缺乏时效性,而一些党支部也认为党员教育只是遵照中央党组织的学习计划,内容不允许私下改变,不能贴近生活,与现实感受脱节,无法解决师生党员的精神需求与深层次观念等问题,严重削弱师生参与党员教育的积极性。三是考评机制的不协调性。从有关调查数据来看,高校党员教育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对网络化党员教育工作还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适当可行的方案,进一步导致高校老师与学生意识上形成了不重视理论学习教育、应付了事的情绪。

二、高校党员教育工作在新型信息时代迎接的难题与机会

信息化有益处也有缺陷。信息时代高校党员教育的有关调查表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高度渗透与广泛普及带来的全新意识形态正在给高校党员教育工作的创新带来了新的难题与机会。

1.互联网的高度渗透、移动终端的平民普及,高校党员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机会。

第一,为党员教育理念的信息带来了新的促发点。授课方式的改变,党员教育的网络化,改变了以组织集中授课、分发资料、阅读检查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信息时代的高度发展带来的网络平台教育、平台互动等先进教育理念让高校的党员教育理念有了这个时代的印记。其次,为党员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新型途径。网络带来了新的信息传递途径与传递方式,党组织由传统模式的教育者转变为网络活动的主办方,师生党员由以往的被动的角色转变为可以具备主管能动的自我需求学习,但凡是相关的宣传、教育内容,通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集中,利用信息世界的各种表现形式,把传统的“灌输”转变为自然吸引和主动参与。高校党员教育,最初目标和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如何让这些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群体更愉悦自觉地融入到党员教育中,而不是灌输填鸭式的教育形式。传统党员教育形式需要场地、组织者、参讲者、服务部门等等,而且与参与学习的人数高度线性相关。而信息时代党员教育活动则具有新鲜的互联网精神。高校应该积极引领这一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各种产品与途径,让有限的党建成本有更好的支出模式。

第四,促进了高校师生党员之间的交流。网络带来了新的信息传递途径与传递方式,传统党员教育方式不可能做到随时随地参加需要的教育活动,只有信息时代的党员教育才不受空间、时间的各种约束。各种党员教育平台的开放,朋友圈、微博、聊天室、QQ群、站内空间等都可以左右高校党员教育的有效环节,让更多的高校师生党员有更多的实质交流,多点开花。有了交流才有思想火花的碰撞,才能保障党员教育部沦为形式而是更加民主自由的愉悦成长。

2.信息时代传播媒介的高度自由,使高校党员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信息时代为整个社会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价值观念,也让高校党员教育工作滋生了新的难题。

首先,高校党员教育的机制面临挑战。信息时代下,党员教育一定要必须坚定地往信息化的道路谋求发展,但是伴随的是监管机制的难题。党建平台管理机制不合理,不能足够贴合用户的操作使用经验;信息化畅通机制不合理,各个基层党建各自为政相互独立,难以提高信息化程度,考评机制不合理,如何寻找到一个适合信息时代的平台机制尤为重要。

其次,党员教育的严肃性遭受挑战。党员教育参与者将会要求更高的透明度、更深的知情权,他们要求平等公平自由的对话,而不是强制性、灌输性的迂腐的老模式。更多不合乎党员身份的甚至是非法的言论可能通过党员教育平台得以传播,在高校党员群体内将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信息化的党员教育平台将使得我们党和国家对高校党员师生的思想不能高度统一。

三、信息时代下新高校党员教育的的若干思考

现如今,高校还是用传统的方式开展师生党员教育已经不再适合信息时代的背景。通过本次调查研究,高校师生党员教育工作应该跟随时代的脉搏、贴近社会,并坚持信息化发展理念,从以下若干方面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党建水平。

1.教育模式推陈出新。要以更多具有互动性、时效性、寓教于乐的内容填充党员教育建设,提高师生党员对党员教育活动的参与感。推进党员教育信息化进程,架起高校基层党组织与广大在校师生党员之间有效桥梁,形成以党建网络信成息化推动党员先进性教育科学化优秀模式。实现党员教育的手段由被动型向自主型转变,信息时代下的党员教育的还是内容,从组成形式到内容架构,要以广大师生党员最切身体会的事件作为出发点,不能脱离时代,刻意回避敏感问题,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师生党员实际认识关门联起来,听到最为广泛的师生的心声。主动的自我提高、自我教育替代被动接受学校的党员教育的被动性,使广大师生党员学习教育相关活动能够达到入情、入理的境地。开通类似“支部在线、党员先锋队、先进支部、创新支部”等相关专项活动,组织受教育对象踊跃参与用以提高党员思想教育的凝聚力。促进党员教育的方式转变成为渗透型,而不是被动的被填充型。网络信息化条件下,教育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创新化,党员教育工作一定不能墨守成规还是采用以往灌输教育的行为,要更加注重讲究教育艺术、思维渗透,还要通过更多实际的案例让师生党员认知党的先进性与发展的历史性。党建的内容也应该由传统型向信息型转变。还应该必须加强网络党建,强化党员信息技术培训,建立朋友圈、微博、聊天室、QQ群、站内空间等,在任何时间,只要师生党员愿意,就能通过非常合适便捷的渠道找到党组织的根据地。

2.搭建各个高校的党建平台。不断完善和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教育平台支持功能的基础,及时对科技进步做出正向反馈。建立健全各种信息传递平台,并且通过网格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互联共享技术进一步进行有效整合。应该在第一时间将党的最新精神,通过各个高校的党建平台传播每一位党员教育对象,使受教对象在思想上、行动上能够及时地与中央精神保持一致。建立党员示范教育平台。开通“先进基层报道”等专题,为先进的个人与基层组织提供展示的平台,让更多的党员学习效仿。开设文化党建信息党建等栏日,将党员学习教育的日程安排资源分布等信息更加广泛有效地传递给广大基层党员,并建立有效的网站链接,方便师生党员寻找中共中央以及地方党组织的重要资料文献。

3.建立教育保障机制。加强高校网络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一切的竞争都是从人才开始并终结于人才。充分依托自身的网络资源传统优势,高校的信息化一直具有先天的科研优势。不断改变党员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方式,重视新技术的培训,进一步吸收具备信息化建设的优秀人才,保证高校党员教育工作的人才队伍技术梯队的完整性与高效性。加大经费支持的力度,加大力度保证教育设备投入,教育视频、党建网站维护及信息化党员教育资源开发的经费开支,开源节流的基础上保证经费源头的充裕,保证党员教育事业永远不落后与时代而是与时代共同进步。

4.共享党建平台资源。科学整合有效共享党建教育信息资源,通过优质贡献弱势互补,不同院校党建平台组建人员密切交流,及时沟通,相互促进。整合网络资源,努力实现校内、院间的网络党建资源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实现所有网络党建教育资源高度共享。努力整合网络服务资源,通过不同的网络服务资源提供统一的接入口径与共享机制,让不同的信息化服务在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上服务更多的用户,进一步提高党建平台资源的利用效率。

猜你喜欢

信息时代师生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信息时代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