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法教学中提高学生案例研判能力的实践探索

2014-04-01王婷婷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研判经济法案例

王婷婷

(五邑大学 政法学院,广东 江门 529020)

经济法课程虽然已经成为很多大学里多门专业的必修课,但其从产生之日起就备受争议,无论是其调整对象还是体系构建等均存在很多分歧,导致经济法课程在教材的选取、系统知识的传授及学生的整体理解上都存在很多困难,学生陷于诸多理论派系的丛林中而不得其要义。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还是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确实不易,应增加学生参与课程的时间与机会,教师在课程中适时的引入案例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案例研判能力。

一、研究起点——提高学生案例研判能力的意义

经济法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既掌握经济法理论知识,又能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经济生活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向学生提供案例或案例场景,组织引导分组学生积极讨论及深入钻研,在这样一个研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钻研能力等,更易于实现经济法教学目的。具体来说,提高学生案例研判能力意义主要体现如下:

其一,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案例中所呈现的情境错综复杂,学生必须认真阅读案例中所展现的相关信息,多角度地考察其中的各种问题,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给出相应的观点。在研判的过程中,并不要求学生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而是要看其在整个研判过程中,是否发挥了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地淋漓尽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其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协作精神。在研判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分组并会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再与之及时的互动交流,这样的反复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迅速思辨的能力。此外,学生在分组后将会互相协作,一起进行寻找与案例解读的相关材料进行归纳分析,并制作ppt多媒体课件阐述本组观点等等工作,在此过程中,同学间共同研究、共同探讨,聆听他人观点并积极表达自己观点,学会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建立一种融洽、平等的伙伴关系,创造了一个相互合作、研讨的“学习圈”。

其三,有利于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多年来抱着一本讲义满堂灌,使得教师也失去了知识更新的动力,无法贴近当今最新的经济法律生活。在课堂上教师要锻炼学生的案例研判能力,自己就必须要掌握与案例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基础理论知识点,而且有时还很难预料学生会有一些怎样的思考路径,可能会牵连出其他很多问题,这些情况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案例,充实自己的研究范围,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归纳。因此,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对教师有了很大的促进。

二、可行路径——提高案例研判能力的具体实施

在经济法课堂上,提高学生案例研判能力并没有一个统一固定的模式来予以参照,它首先要求教师改革传统的教育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培养其创造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引导能力,具体笔者认为需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精选经典案例

经济法理论界各派观点一直存在很多分歧,但基础理论加上“一体两翼”的大体框架还是得到很多认可的,即经济法的基础理论、经济法主体、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在这四大单元中,基础理论单元因与民法、刑法等传统法律部门诸多不同,内容上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上易存在较多困难;而其他三个部分内容又极具繁杂性,尤其是市场规制法,其中包含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产品质量法等等。因而根据各个单元知识点的特点,进行充分的准备并精选和设计案例,就显得非常重要。

2.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讨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深入探讨。在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中,由于内容通俗,法条简单,学生不易产生太多兴趣,笔者曾安排学生搜集有关超市存包的案例,归纳出目前超市存包中消费者与超市之间会形成怎样的法律关系。大多数学生就认为顾客与超市形成一种保管合同关系,笔者便首先引导学生参看下《合同法》中关于保管和借用合同的界定,了解二者在交付方向、交付对象方面是截然不同的,学生仔细研究便会发现,虽然生活中通常认为的保管关系,其实并非如此,然后笔者再深入让学生来研讨超市对顾客的物品负有什么义务,该义务的范围和界限是什么,让他们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对生活中这样的小实例有了非常清晰的法律认识,提高了他们运用法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理有据地及时点评

讨论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们对自己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正确还没有全面的认识,教师需要针对案例及学生的讨论过程做出一个评议,这样对学生研判能力的提高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首先指出讨论案例中的重难点及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其次肯定学生讨论中正确的分析思路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再次对该案例给出自己的倾向性意见,如果有不同学说或观点,也尽量一一介绍和评析,最后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一个总结,这样使学生对这个案例及研判案例时自己的分析有个更全面、更深刻、更完善的认识。

4.撰写全程分析报告

在案例研判的过程中,教师有时会进行一个分组,各个组的同学再在组内各自分配相关的任务,虽然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参与到研判的过程中,但也会有些同学吃大锅饭,享受其他同学的劳动成果,为了真正的让大家都有所收获,因而每次要求每位同学最终提交一份分析报告,报告中不仅要阐明自己对该案例所持的分析观点,还要写出其在本组中进行了一些什么工作,这样不仅锻炼到了每个同学的分析思考能力,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三、反思总结——案例研判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握经典案例选取的原则

在教学中经济法涉及到的案例非常多,要提高学生的研判能力,应由教师根据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及教学对象来精心挑选或设计,具体应把握以下原则:

(1)理论性与生动性相结合。通过案例进行教学确实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易了解经济法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但为了避免纯理论教学的晦涩难懂,在案例的选取上应该更贴近生活实际,这样学生才能更容易理解、消化、吸收知识。

(2)传统案例与最新热点案例相结合。传统的经典案例一般设计比较成熟。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全面,但也应当注意增加一些最新最热的案例于教学中,这样能更大的激发学生对案例讨论的兴趣,也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3)老师列举与学生搜集相结合。教师基于自己多年的经验,根据教学目标确实能有针对性地精选出好案例,但有时结合所学内容,让学生去搜集,在不断的分析比较中,既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

(4)真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民主与法制》等报刊杂志上刊登的真实案例一般是各级人民法院审结的经典案例,采用这些真实案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增加学生的信任感,但是这些真实案例过于冗长,却针对性不足,因而结合真实案例教师进行一些虚拟加工就更完美了。

2.设计多样的研判形式

以往传统的案例研判的形式就是教师布置案例,学生准备然后分组讨论,最后请代表同学发表观点。虽然参与度也比较高,但是为了能够激发更多的同学及其潜力,应该将研讨的形式多样化,每组同学发言完毕后,其他各组同学必须做出评价及提问,然后发言小组其他成员均可以参与回答。还可以尝试过角色转变的形式,即给出一个一审和二审判决完全不同的案例,然后由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所认可的判决并阐述理由,下一次课必须代表另外一种判决方来表达观点,通过这样一些形式可以使学生对法律的理解以及口才的历练有所提高,且通过进行换位思考,将来能够更好地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

3.构建合理的考核机制

如果课堂的案例研判与期末成绩毫无关系,则不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将此门课的成绩构成尤其是案例研判部分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设计合理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学生案例研判毕竟只是课程安排中的一小部分,且由于讨论时间的限制及小组工作分配中的随意性,不是每一位同学都能展示出自己的完全能力,因此将案例研判的表现作为最终的考核成绩会有失公允,应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把传统的签到点名形成的平时成绩由案例研判的表现来构成,既能节约上课时间也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注重课下的交流与意见反馈

随着现在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师们都在不断探寻新的教学模式,在采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也有很多顾虑,比如担心是不是让学生讲的太多了,学生会不会觉得这样老师不够负责任及对讨论方式、成绩评定方式学生不能接受等等,这样就需要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为以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巩固学生获得的经济法理论知识奠定基础。

教师注重提高学生案例研判能力,改变原来单向的教与学,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相长。但要注意传统的课堂教授模式仍然是主线,毕竟课堂时间十分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建构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并尽可能地扩大信息量,还是要以传统讲授教学为主。只有将二者有效结合,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晓放,吴晓华.试析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6,(30) :143~144.

[2]王泽鉴.法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法学,2013,(4) :40~41.

[3]闫燕.浅谈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2):96~97.

[4]罗贤东,余秀华.经济法案例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途径初探[J].河南社会科学,2008,(9):184~186.

[5]吴艳华.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10 ,(5):80~81.

[6]罗海山.论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8):164~166.

猜你喜欢

研判经济法案例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走势的“量”与“价”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论经济法的宪法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中国际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基于CRF文本挖掘的事故研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