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一种危机叫转机
——学生因自卑而身体不适的案例分析

2014-04-01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自卑辅导员案例

李 桃

(福建江夏学院 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一、案例概述

郑同学,22岁,身高170cm,是一位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男孩。因家庭贫困且身患疾病,他从小就非常自卑,敏感,与人交流甚少,导致从小学习成绩都不够理想,复读了两年才考上我们学校。进入大学后,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并没有给他带来心理和性格上的转化,他与班级及宿舍同学仍基本无任何交流,并且学习成绩不理想,存在较多不及格科目。

二、案例分析

从这个事件的具体情况来看,该事件的特征就是某学生因心理问题而造成身体出现不自觉的扭动现象,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定性为因自卑而导致的身体不适个体事件。对该事件有准确的定位和认知,将有助于我们分析和处理这一事件。从表面上看,这一个体事件可能是我们所谓的“百之一”的概率事件或是普通的心理问题。但从本质上看,我们必须得注意两个词,即“自卑”和“身体不适”,自卑有很多种表现为敏感、情绪化等,外在行为通常表现为内向、沉默寡言,但上述案例中郑同学自卑心理已经产生了身体上的不适,为合理解决本案例,我们不得不将事件发生的原因指向一些必然的深层次的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存在着诸多不良因素,往往会造成这些孩子在人格和心理上的缺陷。经过与郑同学的多次谈话,我对郑同学的家庭基本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郑同学出生于农民家庭,家境贫困,父亲长期酗酒,对郑同学基本不闻不问。而且,父亲的烦恼和不顺心常常会通过拳头的方式发泄在母亲和他身上。郑同学的母亲是一位文化程度不高、柔弱而且没有主见的农家妇女,繁重的农活以及对丈夫的惧怕,使得这位可怜的母亲忽视了对郑同学的教育。长期生活在家庭教育缺失且家庭本身就存在问题的家庭环境中,郑某某的心理慢慢出现了问题,贫困啊、长期被忽视是他自小心理自卑的主要原因。

2.过往经历影响

成长经历在个人性格和心理的塑造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个人如果在成长路程中遭遇的困难,必然会造成他心理上的问题。郑同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卑感,这是跟他的过往也有很大关系。首先,他复读了两年才考上大学,在跟他的交谈中,感觉到他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聪明,两年的高考失利对他的自信心是极为严重的打击;其次,郑某某在复读期间喜欢的一个女孩子说他心理有病,对他造成了严重的打击;第三,郑某某因为患有咽喉炎、前列腺炎等几种疾病,生理方面的问题同样会产生自卑感;第四,家庭贫困使他在和其他同学的对比中产生了高低贵贱之分,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这些因素造成他在大学中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游离于集体之外,对外部世界和新环境有一种不安全感,无处发泄、无法表达使他的自卑情绪愈加严重。这是他自卑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

3.自我认知不足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郑同学在进入大学后,对多个女孩子展开过追求,但都没有成功且不欢而散,导致这些女孩子对他评价很低,从而造成他对自己的形象和能力产生怀疑,加上家境贫寒,便认为自己没有赢得别人尊重的本钱,于是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自卑感更甚。目前,郑同学正处于四级备考阶段,本来英语成绩不错的他,由于家庭贫困、性格孤僻自卑,特别是因为情感问题造成的他对自我认知的不足,使得他对本来自信的英语四级考试失去信心,而他又极度想通过这次考试证明自己,心理的自卑带来了极强的自尊心,使他产生过大的压力和焦虑,这些压力和焦虑是会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反应的。因此,自我认知不足的自卑感带来的压力和焦虑是他产生身体不适的直接原因。

三、解决方案

1.解决方案的理念及理论依据

大学生的自卑问题在辅导员的工作中较为常见,但是由于自卑所导致的身体不适却是不多见的。在处理这个事件过程中,我始终保持一个理念,不带有色眼镜看人,不因为他是问题心理个体,就觉得他是一个麻烦,不因为该生暂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就听之任之。我的目标就是积极引导,治病救人。青春都会有迷茫和烦恼,重要的是我们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怎样为他们展开一幅美好的画卷。处理该事件的首要目标是促进该生在心理上向积极健康方面的转化。作为辅导员,我们必须看到该同学在某些方面的可取之处,他确实是问题心理个体,但他仍然有他的目标理想,做事情非常细心认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该生仍然是可以往好的方面发展,而不应该是只要完成保证他不出事情的目标而已。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让他勇敢面对自己、恢复自信,向好的方向发展。

2.事件处理的方法和过程

事情发生后,我与郑同学进行过多次谈话,与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在对话中我始终保持着平等姿态,因为我始终认为有效的沟通是解决事情的前提。我还通过他的父母及同学的沟通,来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并将该生的状况及时上报给上级领导。

(1)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

积极的心理干预是处理存在心理缺陷的问题个体非常必要的手段。这里所指的积极的心理干预主要是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理念和方法来实行的。在对心理治疗上,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通过正向、积极的力量来取代缺陷修补。因此,对于案例中的郑同学,一方面,我与心理健康中心的郑老师主动沟通,通过心理健康中心老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实行基本的心理治疗,并对其进行心理鉴定,并带他去医院检查身体;另一方面,鼓励该生展现自己的风采,该生的书法不错,因此,我鼓励他参加我们院的书法大赛,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从而也得到别人的认可。通过这种积极的心理干预,我们可以做到的不仅是弱化郑某某的心理问题,而是促进他向自主、乐观以及有幸福感的方向转化。

(2)建立联系沟通与帮扶制度

郑同学平时与人缺乏沟通交流,且目前遇到了困难,因此,联系沟通与帮扶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心理委员的作用,要求心理委员必须建立与郑同学以及辅导员之间的沟通联系机制,定期与郑同学谈话,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并将获悉情况及时上报给辅导员。我还要求心理委员必须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的心理学相关知识,对郑某某实行有效的帮助。另一方面,联系英语专业的同事对他的四级进行考前辅导,并积极为他搜集相关考试资料,督促他做好日常的备考学习,通过鼓励的方式不断增强他对考试的自信心。四级考试结束之后,郑同学反映考得不错,应该可以通过。

(3)注重亲情和友情的力量

在弄清郑同学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后,我与郑同学的家长进行了积极沟通。通过情况的交流与反馈,我得到了郑同学家长的积极支持。郑同学的家长表示以往对郑同学关心不够,郑同学的父亲表示自己甚至不知道他在哪个大学读书,父子关系不好。郑同学的父母表示以后将会给予郑同学更多的关心,并努力为他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用亲情的力量去感化他,帮助他克服自卑,重振自信,以弥补过去家庭教育的缺失情况。此外,我还安排了班长、宿舍长等几个同学带他参加活动,与他交心,帮助他成长,通过友情的力量让他更好的融入班级。

3.具体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郑同学对自身的状况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通过心理健康中心的郑老师的鉴定和医院的检查,郑同学并没有得精神病,也没有除了自己本身疾病以外的其他疾病,顶多只能算自卑焦虑造成的植物神经功能性失调。通过各种积极的手段和措施,郑某某的自卑状况已经在逐步的好转过程中,逐渐向乐观、开朗转变,身体也在没有再出现不适。但是,在处理这个事件中,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这样的好转不代表结束,对于郑同学的帮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的关注他、转化他。

四、经验与启示

针对上述案例,我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总结了一定经验,即“四合一”模式和三大关键环节,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四合一”模式其实很简单,其中的“一”是指问题学生本人,这是解决问题的内因,“四”是指四个方面的外部力量,即辅导员、班级同学、家长、心理健康中心老师或医生。下次再遇到类似案例的时候,我可以依据“四合一”模式,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问题本质,切实解决问题。

三大关键环节主要是指:一是让学生学会准确的自我认知。我让学生写出了书面材料,以便更准确了解问题涉及的人员和环节,并和他一起梳理问题的产生过程,使他能准确的认识自我。二是抓住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通过与学生共同的分析和梳理,找出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和本质原因,以便对症下药。三是合理利用外部力量,即亲情和友情的力量,发挥友情和亲情的感化作用。

该案例的解决给了我以下启示:

1.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待学生事件的定性要准确,原因分析要到位。

2.工作理念要正确,对任何一个存在问题的同学,都不因事废人,不带有色眼镜看待对方

3.重视心理干预、积极引导和帮扶帮助相结合。

4.做好系统化的跟进工作,从心理疏导到心理修复,由表及里。

5.全面考量,保证在事情的处理中360度无死角。

猜你喜欢

自卑辅导员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自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