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戏曲与岭南音乐的美学关系探究

2014-04-01陈月娥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岭南戏曲舞台

陈月娥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400)

一、岭南戏曲的美学思想

1.鲜明的民族特性

中国传统的民间戏曲演出,一般带有浓郁戏曲剧种的地域特征。如北京的京剧、湖北的楚剧、安徽的黄梅戏和河南的豫剧等,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一般谈到某个剧种,大家肯定能第一时间想到它的发源地和独特的艺术特点,岭南戏曲不外如此。谈到岭南,大家会想到以广东为代表的地方省份,自然会想到粤剧。因此,戏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是戏曲艺术必不可少的特征之一,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戏曲的民族性会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而变化提升,只有这样随时而变才能存活和发展,并受到当地观众的喜爱。如:潮剧老丑戏 《柴房会》中,丑角的溜梯功为潮剧所独有,并在中国戏曲界受到广泛好评。

2.“程式化”的舞台表演

每一种表演艺术都以它独特的表演手段和方法,通过这些特性来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或鞭策现实,或反映生活。影视用画面语言和镜头说话,话剧用台词和夸张的肢体语言来表演、歌剧用专业的歌唱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舞剧用形体舞蹈来展示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其特定的方法样式和表现方法。中国传统戏曲则用程式化的歌舞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藉以表达创作者的主题和思想。那么,不熟悉戏曲的观众会问:什么是程式?程式即在某一种艺术样式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排演而总结提炼出来的相对固定、规范化的组织形式,表演法式。例如粤剧中的“捋髯”、水袖舞等比较传统的程式化表演,通过虚拟舞蹈化身段集中地、夸张地刻画人物形象,不但呈现出人物外形的舞蹈美,也刻画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3.创作质朴·方言唱词

虽然岭南戏曲的剧目创作多姿多彩,但新时期面临艰难的现实困境,岭南的地方剧团不断研究,通过整改、新编等方法创新出了更多的艺术演出剧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岭南戏曲的创作过程中,在整理传统戏曲曲目时,力求吸收时代中的民主性精华,将可以传之于后代的精髓思想予以保留;戏曲表演已经式微,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不代表我们戏曲研究者们会坐以待毙,编写新戏,不断挑战自我,学会创新与突破,定会枯木逢春迎来新的生机与机遇。新时代的编剧必须提倡从生活现实和真实内容为基础出发,认真塑造经典人物形象,力求好看又有益。岭南戏剧的剧本创作,多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正如“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戏剧创作过程一样。另外,粤剧的唱词通俗易懂,全部都用广州方言或潮州话等地方方言演唱,这样,也能在演出时拉近与当地居民之间的距离,激发观众对戏曲艺术的喜爱之情,如:《帝女花》、《昭君出塞》、《张春郎削发》等经典剧目的现场演出,全部是用地方方言演唱,显示出岭南戏曲的亲民性和朴实性等艺术特点。

4.向“表现美学”拓宽的戏剧观

表现美学总体的艺术特征是追求写意的舞台效果,坚持“表现艺术”第一的表演原则。而传统的戏曲表演,多是对客观现实的“摹仿”和“再现”——在表演上坚持“在体验基础上再体现的艺术”;强调要塑造真实的舞台形象,要求演员要在生活中感悟情感体验并用比较优雅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潮剧《葫芦庙》中“从体验”到“体现”的演员角色创作方法,演员通过体验剧中人物情感来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具体的剧中角色而非“演”戏;但现当代的戏曲表演已经发生了很多改变,从“再现”到“体现”,演员更多是在表演上坚持“写意”的美学原则,“戏改”之后的当代戏曲表演,更多是向“表现美学”致敬,这是传统的戏曲表演“从再现美学到表现美学”的改变,也开拓出不一样的表演领域新天地,拓宽了戏曲演员的戏剧表演观念,也更有利于观众的吸收和观赏。

5.“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舞台意境

舞台布景中的实物和背景,均为写实的场景,而戏曲演出中又需要想象的空间和跳跃式的联想、场景回忆时,则需要运用虚的场景,可用提示词加以引导。广东汉剧的舞台布景中,会根据戏剧内容和演员表演的需要,将“写实”与“写意”完美结合,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并有助于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写意的布景较为简单,剧中规定情境,主要靠虚拟的表演程式来显示,当程式不能表明时,就用牌子写上“河边”、“高山”等文字加以说明。例如灯熄了“抹黑”在舞台上摸索时的表演就要用演员的想象和夸张的肢体动作,属于“写意”;用挥舞马鞭在舞台上来回跑几圈象征着翻山越岭的艰辛路程等等,都需要演员在虚拟的舞台意境中进行夸张的表演。多部戏曲演出的舞台经验表明,只有做到写实与写意的完美结合,舞台的布景和演员的表演相结合,才能打破传统时空的局限,同时也提升了戏曲演出的审美水平。

二、 岭南音乐的美学内涵

1.雅俗共赏·享誉中外

岭南戏曲音乐中用到的乐器,一般以管弦乐和打击乐这两种为主。明末清初,弋阳腔、昆山腔等多个外来剧种传入广东,广东本地戏班演出的声腔受这些外来声腔的影响很大,所唱声腔是一人开唱众人附和,被世人称之为“广腔”。戏曲音乐一般曲调较为简单,通俗易懂,很容易朗朗上口并在听众中广泛传唱,如广东汉剧音乐;音乐发展历程渊源久远,积淀深厚,伴奏优美,风格清逸,器乐协调,如潮州音乐。广东音乐是一种标题音乐,结构简单但却能驾驭繁冗的主题思想,其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可写景、抒情、状物甚至针砭时弊等都不落窠臼,因而地方色彩浓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广东音乐擅长于对细致生活小境的描摹,对传统的生活情趣非常关注且能创作出很多经典的音乐作品,如《雨打芭蕉》等经典曲目。欣赏广东音乐,并不一定要在其中发现重大的社会人生主题,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常常带给观赏者以愉悦的感受。这些独特的艺术特点,也成就了岭南音乐走出国门,在国外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赞扬。

2.诗化舞台·审美意蕴

在岭南戏曲的舞台演出过程中,开场、串场、中间的停顿等都离不开音乐,音乐不仅承担了起承转合等舞台作用,还美化了舞台表演、烘托了完美的舞台氛围。例如音乐和锣鼓的节奏和韵律,包括停顿,都非常考究,具有自己的一套演奏方式和程序。为营造“诗化”般的舞台意境和张弛有度的弹性节奏韵律,潮汕音乐中所运用的各类民间器乐,如锣鼓乐、笛套音乐、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等,音乐节拍中一张一扬、一停一顿之中,与演员的举头投足和身段停顿配合默契,特别是到了戏剧冲突最为激烈的时候,由弱渐强持续不断的锣鼓声加上演员愤怒夸张咬牙切齿的表情,预示着关键情节即将到来,让观众的心为之揪紧,心弦为之紧绷,甚至捏了一把汗等等,这些天衣无缝的配合,都对戏曲表演的诗意意境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效果,也提升了戏曲演出的审美意蕴。

3.节奏自由·唱腔优美

岭南戏曲的唱腔独特,表现力强,极富感染力是众所周知的。虽然岭南戏曲的剧种很多,且各有特色,但无一例外都很注重表现的力度,这也是这么多种传统戏曲演出的共同特点,因为极具表现力的演出,能够突出剧中人物想要表达的情感,透过人物内心世界细致入微的刻画,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展示戏曲艺术的独特艺术魅力,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进而推广戏曲艺术的传唱度和影响力。岭南音乐多节奏自由欢快,其中不乏即兴创作的经典曲目;而岭南音乐中极具代表性的客家山歌,是用一种有节奏的、有韵律的语言来反映客家人思想情感与生活劳动情况的艺术形式。客家山歌一般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每段的第一、二、四句押韵;且多触景生情,即兴创作,情深意切;唱腔丰富多彩,节奏自由又富于变化,成为岭南音乐中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4.开放兼容·创新突破

岭南音乐还表现在内容上的世俗性与形式上的旋律优美。既有浓郁的岭南音乐风格,又吸收了西洋音乐营养,形成了旋律流畅优美、曲调亮丽、音色清脆明亮,节奏清新明快的鲜明个性。有充满诗情画意的世俗图景《赛龙夺锦》;有描写美丽动人的自然景色《雨打芭蕉》;有向往未来美好生活《孔雀开屏》等经典名曲。岭南音乐的开放性则表现在博彩广纳,推陈出新上。岭南音乐的新颖善变,不断挑战自我,突破创新,如现在演化成名曲的《汉宫秋月》、《雁落平沙》等曲目。而早期的戏曲曲牌,音符较散,节奏也缺少变化,在长期的发展中,才推陈出新、与时俱进、逐渐形成新的特点,在曲调进行中加有多种装饰音型,业界称为“加花”,最终形成岭南戏曲音色清脆明亮,旋律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欢快的音乐特点。

三、 岭南戏曲与岭南音乐关系初探

戏曲表演是戏曲音乐的前提和基础,先创作出了剧本,然后才是筛选演员进行排练,并根据剧情需要再创作戏曲音乐,用以提升演出效果、渲染舞台氛围,进而完成整台节目的表演。因此,是先有戏曲表演,后有戏曲音乐,戏曲演员是戏曲音乐的前提和基础;但戏曲音乐又不是机械简单的戏曲作品的附属品,或退而居于并不重要的地位,戏曲音乐是戏曲表演的第二度创作,如在二者配合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这样的台词或动作不是特别恰如其分的表达戏剧情境,无法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向前发展,这时就需要暂停下来讨论,需要根据音乐的起承转合调整演员的肢体动作和台词,怎样去说台词,怎么演,怎么转身,怎么踢脚等,才能和音乐一起配合达到最完美的舞台演出效果,历经一遍一遍反复琢磨,精品自然呼之欲出。因此,说戏曲音乐是戏曲表演的第二度创作,非常恰当,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戏曲音乐对戏曲演出的重要性。总结来看,二者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互为映衬,是同一个艺术成果的两个不同条件,缺一不可。也只有当二者做到互相取长补短、合作亲密无间,才能让岭南戏曲艺术之树长青,才能让更多的观众欣赏到戏曲艺术的永恒魅力。

猜你喜欢

岭南戏曲舞台
忆岭南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雨岭南
不辞长作岭南人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易说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