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剧表演教学中生活观察训练刍议
2014-04-01张静
张 静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戏剧系,安徽 合肥 230601)
一、在表演教学引入生活观察训练的必要性
1.观察训练作为表演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是引导新生入门的最佳方式。这一练习可以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进行。这生活观察阶段,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生活活动,使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同时积极调动学生感官对世界的认知,不但要用双眼去观察,还要用心灵去体会。通过现象看到食物的本质,发掘其深刻的社会含义和人文含义。这些观察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认知与反思,一些被忽略的生活细节,可能被学生重新发现、发掘出具有意义的审美体验。
2.通过观察训练,学生可以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整合分析,在语言和行为的把握上也会更加准确。对于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做到深刻分析,才能使人物的外在特征与内在心理变化得到充分展示。通过观察学生可以认识到,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物会做出不一样的反应,这些变化不但反应在语言、动作上,也能够表现在行为、表情、心理波动上。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表现,就是表演中的差异性,认识到其中的差异,也就为学生日后的个性化表演奠定了基础。
3.使学员的演出经验百宝箱更丰富。一个成功的演员总是在生活中不断的积累收获,这些积累可以通过学习、观察、梦想、感知、假设等方式来完成,这些方式运用在表演中,就会为演员打造出一个自己的百宝箱,其中的经验是最为宝贵的财富。这个比喻不但指出了深入生活观察的重要性,而且还为未来演员的发展塑造了“法宝”。由于经验的积累,不同素材不同经历都会储存在这个百宝箱中,以供演员日后应用。百宝箱更注重学生在平时的积累和提炼,以丰富经验为演出打好底子,这才是通过观察生活获得的最大收获。
二、观察练习如何开展
1.内容与方法的设定
在生活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不会重复的角色,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为戏剧舞台表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但是在这些纷繁的素材中,怎样才能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哪些内容能够为我所用?这些就是观察发现的重点。在观察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素材分类,比如在人物的观察中,就要充分发掘人物的特点,找出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将其进行“人物分类”。以下举例说明:在生活经常可见的拾荒者,也就是人们俗称捡破烂的人,他们为了生活经常不顾脏和累,日复一日的艰难生活。在生活观察中,就要将这种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发现“共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出他们属于哪一类型人物,进行人物形象的分类和定位。就以拾荒者为例,他在捡破烂的同时也对小区居民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按收购重量计价,由于他常年在小区穿梭,与居民打交道,从来没有出现过缺斤短两现象,所以赢得了小区居民的信任和尊重。小区中有不少人并不因为拾荒者的工作性质而轻视他、疏远他,而是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而他见到小区居民后也经常乐观的打招呼,不卑不亢。这个例子就可以作为人物分类的依据,只有充分掌握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才能在“头脑信息库”对这些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再通过不断的琢磨、体会、研究,将这些理论性的东西转化为个人感知认识,在舞台表演中充分运用。
2.在表演中运用观察结果
在表演中运用观察结果是一个先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也是从体验到表现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观察、模仿、模拟、创造四个阶段。由于观察过程已有论述,所以本章节将对后面三个部分进行探究。
模仿是表演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会要求学生将有关人物特征的观察结果体现在舞台表演上,例如在服装、妆容方面,会要求学生尽量向观察对象靠拢,这样才能缩短演员与实际人物之间的距离感,“表象统一”是模仿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后就要对被模仿人物的言行举止、表情语言等方面进行诠释,也可以说模仿是将观察到的人物特征照搬上舞台。模仿成功后,接下来就是模拟阶段。斯氏说过“只是机械地模仿人的体验在形体上的反映,亦即不是情感本身,而是它的外部结果,不是精神内容,而只是表达这种内容的外部形式”可见只进行模仿是不够的,要在观察与模仿的过程中要研究揣摩人物外部表现下的内部真正的行为动机,以及由这种动机背后体现的人物的个性与心理。根据这些抓住事物的本质并深入到人物的内部机体中去体验。如果感觉到了人物特色,就能够在表演中体现出来,因为人的心理与形体是统一的。
个人行为受到主观意识支配,所以一个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其内心世界。人们习惯关于通过语言、行为、特定动作等来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同时这种表达也会引起周围环境的共鸣,这就是行为“感染”说。在对周围事物构成影响的同时,自己的内心变化也会通过行为进一步体现。以考试作弊的学生为例,在考试中有作弊行为的学生,往往格外注意监考老师的一举一动,哪怕是老师无意识的动作,也会造成学生的过度紧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呼吸急促、手心冒汗、眼神飘忽等状态,尤其是在监考老师接近作弊学生时,这种紧张会更加严重。有经验的监考老师经常可以轻松的发现学生作弊行为,因为作弊者已经将自己的行为明显带到了表情和动作中。所以在人物情态的捕捉上,要发现和观察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事,以便提炼出舞台焦点。
作为专业演员要认识到,没有观众会长时间保持观看热情,如果没有足够吸引观众的表演,演员就会失去舞台,所以不断提升表演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观察生活的同时,也要与表演紧密联系,以形神兼备为锻炼准则。如果仅仅是将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生活情态照搬舞台,则表演的艺术性与可视性就会大打折扣,表演也就失去了相应的艺术价值。
在人物观察中,表演者不可能将一个人一天的生活事无巨细的在舞台上模仿出来,而是选取被观察者一天当中有特点的生活场景来模仿,所以这就为表演者提出了一个模仿中提炼加工的问题。提炼加工是模仿的必要阶段,只有将有特色、抓眼球的部分提炼出来,才能使表演更为出彩,也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在学生观察中有如下事例:火车站的三个农民分别是同乡,一个是走亲戚要回家的年岁稍长者,另外二人是姐妹俩,他们都从火车站准备回家。在他们的聊天做成中观察者得知,年纪较大的走亲戚的人因为城里亲戚态度冷淡,感觉到自己被轻视,心中极为不满;而两姐妹中的姐姐来车站是接妹妹回家的,因为妹妹出门打工不幸被骗,只好无奈返家,姐妹二人神情也是愤怒无奈的,不同身份的三个人在等车过程中描述了自己的愤怒、不平、无奈的心理感受。
这些情景被学生观察记录后,从人物的身份、语言、动作、眼神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模仿与模拟的阶段后,进入艺术加工和搬上舞台的准备。在内容提炼上采用了这样的形式:第一步,上场。用语言充分展示他们的气愤、尴尬和郁闷。第二步,在他们的对话过程中,出现一名年纪不大卖瓜子的腼腆男孩,这三个人见到小男孩推销瓜子,就表示要尝尝味道是否可口,然后再考虑买不买。这个过程主要是为后面“不买”做铺垫,因为学生想通过这一过程,表现三个人的小农意识以及爱占便宜的人物特点。他们只尝不买的行为让小男孩感到吃不消,最后被吓跑。而这三个人还不停将白吃的瓜子皮扔到地上。第三步是车站工作人员前来制止三个人乱扔瓜子皮的行为,没想到三个人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强词夺理说自己没扔。车站工作人员被指出“农村人没素质”时,本来被歧视的三个农民愤怒了,看到车站工作人员是一名女性,就更加肆无忌惮将不满情绪发泄在她身上。车站工作人员无奈之下叫来保安。本段设计是表演的中心部分,也是冲突最为强烈的部分,在这一点表演中,观众可以清晰的看到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第四步当保安到来后,这三个农民有害怕了,他们想方设法脱身,这一阶段又表现出他们胆小怕事的个性。以上例子就是在观察生活后,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提炼加工的结果,而且在演出后收到了良好反响,观众也给与了很高评价。
参考文献:
[1]焦菊隐.焦菊隐文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贝拉.依特金.表演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