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在“立德树人”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4-04-01罗美英
罗美英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3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项根本任务的完成既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深刻地影响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发展。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骨干队伍,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立德树人”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准确理解“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
立德树人包括“立德”和“树人”两个层面的内涵。“立德”,就是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之人;“树人”,则是树立德才兼备之人、和谐发展之人。“立德”强调的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树人”强调的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教育的根本是要树人,欲树人先立德,树人要以立德为基础,而立德又会促进树人,忽视任何一个层面都会导致教育的偏颇甚至失败。既“立”其德”,又“树”其人,才能培养出既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又有合理的知识框架,具备在某一专业领域胜任某项工作的素质和能力的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立德树人应以“德”字为先,强调“德”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根本性价值。《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把“立德”摆在首位,是因为做人是万事的前提和关键所在。育人首育德,成才先成人。不管在哪个时代,教育者都应该坚持把立德放在首位,受教育者则应将此作为自己受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这里的“德”既有对教育者的要求,也有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正所谓是既立师德,又立学德。“立师德”要求教师将德育摆在教育的首要位置,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还要求教师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利用自身的榜样示范和人格魅力,给予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以自身高尚的师德去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立学德”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德”是成为有用之才的根本,在追求成才的过程中注重自身品德的完善,将“立德树人”作为自身成长、成才的根本目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成长为有道德、有理想、有素质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高校辅导员在“立德树人”中地位和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是“立德树人”的领航者——指引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大学时期是人的整个生命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转折作用。虽然,大学生均已成人,但其实际年龄和心智年龄都还不够成熟,尚未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上受生活阅历的限制和复杂社会问题的影响,容易出现迷茫、困惑和危机,继而导致其强烈的心理变化。面对环境的改变和情感的挫折,大学生常常产生困惑,甚至走向漠视生命、自我伤害的极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中坚力量的辅导员,在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立德树人的领航者。
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经过长期和反复的过程,通过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当中去领悟良好品德的正确性和必要性,最终产生本能的稳定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这个养成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是对学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辅导员应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以便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和走进学生心扉。同时,要利用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价值导向和心理疏导等,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端正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是“立德树人”的管理者——规范管理学生日常的道德行为
高校德育的目标不仅停留在使大学生有一定的道德知识,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更为重要的是使大学生懂得如何去做,使大学生能够理性判断自身的道德行为并作出正确决策,不断完善自身道德行为。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强化学生道德认识,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引导,寓教育引导于管理之中,使学生从思想上加以认识、主动接受道德认识,进而自觉体现在行动中,成为学生习惯性的道德行为。
辅导员是学生大学期间接触时间最长、接触机会最多的老师,为其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天然条件。他们常常扮演了“政治管家”的角色,负责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团总支、班级管理和宿舍文化建设等日常管理工作。这些纷繁复杂的管理过程,正是高校辅导员得天独厚的“立德树人”条件。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个人素质等特点,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约束他们的道德行为。在朝夕相处的日常管理中,辅导员发现学生在道德行为中的正确行为时,能够适时进行肯定和表扬,对于错误的行为能够及时纠正,这样有利于规范学生日常的道德行为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而奖惩评定、重大节假日和纪念日、主题实践活动、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疏导学生思想情绪等活动则是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的良好时机和特有手段,通过这些日常管理和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激励引导和规范告诫作用,使大学生规范自身道德行为,成为有德有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校辅导员是“立德树人”的示范者——言传身教,榜样示范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朝夕相处,陪伴着大学生从刚进校园到毕业离校,是最熟悉大学生的老师。正是这种特殊而又亲密的关系,使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不仅是管理的层面,更上升为一种感情的交流,促使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度信任。当学生遇到人生中重大问题时会找辅导员求教;当学生情感遇挫时会找辅导员倾述;当学生在求职择业迷茫时会找辅导员征求意见……在此过程中,辅导员在完善自身人格魅力的过程中不断熏染学生,对学生形成一种最佳的教育和示范,把学生个体外在的观念、规范、习惯、素养转换为学生内在的自省,从而这个过程也就成为“立德树人”的一个过程。因此,不能忽视高校辅导员自身的示范作用,其严谨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谦虚公平的处事方式以及和蔼可亲的优秀品德是广大学生需要培养的,这些都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者思想道德品质越高尚”,思想教育就越有说服力。高校辅导员良好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思想道德养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示范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是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甘露”。这些对学生的习惯养成、人格完善、思想道德的养成,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都有着显性或者隐形的熏陶作用,起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种影响力是一种权力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力,是与职责、职位无关的影响力,但它润物无声,涓涓入心,更持久也更有效。
(四)高校辅导员是“立德树人”的服务者——细致入微,服务育人
在日常的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就像“消防员”,24小时开通手机,随时准备为学生解疑答惑,随时随地处于待命状态。他们既是在管理学生,但从本质上来说是在服务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为学生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和健康成长服务,为创设良好、有序和健康的环境服务,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而服务,是实实在在的“立德树人”的服务者。
面对当前社会主义转型阶段出现的经济困难、就业压力和社会关系矛盾等问题,高校德育工作也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辅导员应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更新自身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和工作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更好地突出服务功能。由于角色管理之便,辅导员利于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真正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和需求,及时为学生提供比较人性化、标准化和合理化的服务,使各种类型的学生群体感受到平等、认同和归属感。这种合理适度的服务,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又能减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对老师的依赖性。通过辅导员的服务,大学生学会自我检查、自我反省和自我管理,对自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把握,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水平和理性思维能力,从而引导其自觉运用良好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人学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 .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
[3]刘林.论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及其应对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0).
[4]刘娜.杨士泰.立德树人理念的历史渊源与内涵[J].教育评论,2014,(5).
[5]王新皓.立德树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理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