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运用

2014-04-01胡朝霞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建构学习者支架

胡朝霞

(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 421001)

一、 建构主义模式下的支架式教学法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瑞士认知发展领域的心理学专家,“日内瓦学派”著名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关于“学习”和“学习方法”的认知理论和方法。皮亚杰认为儿童不能通过简单地给以信息而获得思考能力,而是按照自身经验积极建构对事物新的理解,通过“同化”(即当前的认知结构来解释新的经验)和“适应”(即改变现有认知结构,为对事物新的理解提供一个更好的解释),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不断重复中发展其自身认知图式。[1]“支架式教学法”作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个分支,其理论基础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现有水平,确定其与所学话题相关的最近发展区,根据最近发展区设置一个高于学习者自身水平的“支架”,引导学习者关注语言特征,在互动过程中促进学习者把语言特征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体系,并对语言实现从他人调控转为自我调控。支架式教学法包括五个步骤:搭建脚手架:以当前学习主题为中心,依照“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和目标来搭建脚手架,创立学习平台;进入情境:通过导入的方式,利用相关联的问题设定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其带入新的学习情境;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合作。讨论的过程既是内化学生知识结构的过程也是对所学内容全面分析、理解的过程,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共同分享集体的成果并对新学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过程,最后顺利建构所学知识的全部意义;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的自评部分和学生间的互评部分。评价内容涉及知识掌握、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协同学习能力和各个个体的贡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的思维活动和学习环境的一个互动的过程。学习者通过这个互动过程,主动接受并通过记忆来完成。 “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知识量的获取多少和学习者自身的建构能力有关,而决定建构能力的又关联到学习者的自身知识体系所形成的正迁移相关。在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中,教师担当的任务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可产生正迁移的学习环境,并帮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到性,共同参与到建构意义中去。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认知的过程分为六大类别: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2]对认知过程进行目标分类为学生的认知过程提供了全面的分类方法,也对问题的分类适合。通过这样的分类标准,教师可以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不同的分类涉及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语言结构的框架,提供一个模拟的真实情境,引导学习者自己尝试着在这个语言框架中不断攀升,使学习者在特定的一个情境中组合运用所学的相关语言知识,使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灵活的运用起来,并使这种语言能力可以不断的发展,从而促进学习者思维的发展,提高听说能力。

二、支架式教学法在口语教学中的优势

支架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中的应用,让师生角色、教材功能等诸多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是传统的课堂所不具有的。师生角色的改变。在该种教学法的理念中,强调的是独立探索与写作学习,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向“引导者、写作者、答疑者、评价者”;学生的角色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学习的“探索者、疑惑者”,其学习主体地位和学习主动性被充分重视并发挥作用。教材功能的改变。在新形势下,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一个平面载体,而是教师引领学生“进入情境”的一个路径,教师通过“搭建脚手架”,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引导学生“独立探索”,最终构建“知识、方法、能力、应用”的“立体知识架构”。此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评价方式的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一次性的试卷考核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简单,但是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架构。支架式教学法的评价方式采用多级、梯度推进,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总评等方式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学生做出的一系列评价是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小组写作能力、迁移能力等的概括,可以认定为“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性,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可以调整学习方法。教师的“终结性评价”和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可以获得客观的评价效果。评价不是目的,评价是要反馈给主体,使其明白自己在“知识、方法、能力、应用”等各个环节的客观状态,以期获得不断的改进和提升。

三、支架式教学法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案例

语言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思维具有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要在实际运用中熟练、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其对目的语言的掌握过程也就是对该种语言体系的建构过程。支架式教学法不仅为我们的《听说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基础,同时其理论框架也是具体的教学实践的实施目标和指导原则;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设计有效地组织口语课堂的各种教学环节,也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解决所遇到的难题。以《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1第四单元为例:

第四单元的题目是《Making a Good Impression》,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听力、第二部分是口语、第三部分是听、说结合、第四部分是家庭作业。

(1)搭建脚手架,创建一个情景

首先提出几个与主题相关的问题:

1)When landing for a job,attending a job interview is very important,so what is one of many things that people judge on you?

2)What is the purpose of speaking well? How should you hear your voice?

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Warming Up部分、short conversion、long conversion和Passage部分。所有的听力材料围绕的主题均是留下好印象,并且设定在不同的场景中,通过对听力材料的摄取,学生对本课将要讨论的话题就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建立起了一个“making a good impression”的概念框架。所有的听力资料都有配套的练习,根据材料难易程度,教师给以他们不同的听力时间,这就在记忆能力、语言认知能力以及认真程度上有要求。学生听力过程以及完成听力练习的过程就是顺着教师搭建的支架进行攀升,将未知的知识变成已知的知识,并在随后的过程中进行内化。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中

多媒体播放美国电影《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的主人公获得诺贝尔奖的片段。随后让学生复述电影梗概以及对于该段发言的印象。复述故事要求学生在回忆、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语惊醒概括总结,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知识的内化过程。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复述主要涉及“理解”、“分析”两大认知过程。在个体建构意义的过程中,既做到“化整为零”,也能“化零为整”,依据这两个原则,既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也能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独立探索、协作学习

在教师搭建的基本框架里,学生利用每个知识节点在框架内进行攀升,并掌握所学知识点以及语言结构。在这个环节,教师进一步搭建脚手架,把相关的一些有用短语、句型用幻灯片显示,并把相关的一些表达方式作为从文化方面切入,传授于学生。随后分组练习如何表达同情、后悔等,通过成对练习,熟练这样的表达技能。接着小组进入情境练习,就如何取得成功的印象(Impress for Success)进行小组讨论。在该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设定一个近似真实的场景,用问题启动小组内组员的协商和合作。教师应鼓励学生围绕问题发表其独立的观点和意见,这个就涉及认知过程的应用、评价和创造。这个过程要求小组成员就共同话题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境况和自身的经历,或是应用,或是评判,或是信息重组进行创造。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共同分享成果;进过几分钟的集体智慧讨论后,选派几个小组代表进行总结性的演讲。这一教学过程将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益匪浅。

(4)效果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后,有一个评价的环节,既是对其学习成果的一个展示,也是对其学习过程中的肯定和检查,包括句式表达、语法应用、话题组织、语音、语调、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一种综合测评。从个自身人评价、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小组之间的互评以及到教师的总结评价。效果评价环节,教师评价与学习者互评是最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及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对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鼓励,对学生当下的学习困难给予指引和帮助,利用“最近发展区”为学习者搭建新的脚手架做准备。两种评价需同时进行,学习者互评和教师评价是弥补学习者自评漏洞的最佳补充,这样使学习者对自身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的做到查漏补缺。

四、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支架式教学法给我们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形成,能够让学生在教师搭建的“脚手架”中不断攀升,从而形成自身的概念框架,内化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在良好运用知识的同时并产生正迁移。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应该融合更多的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法只是其中的一种,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研究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听说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David R.S.& Katherine K.发展心理学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50.

[2]Lorin W.Anderson.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9.43.

猜你喜欢

建构学习者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建构游戏玩不够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