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反腐倡廉题材报告文学述评

2014-04-01王亚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报告文学审计工作现实

王亚平

(湖北科技学院 教育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或许是因为题材限制的缘故,近年来的反腐倡廉题材报告文学并不十分丰富。相较于现实中反腐大案、要案频发的态势而言,报告文学的创作情况难以令人满意。这也难怪,当今时代高度发达的媒体观察,新闻报道,以及无孔不入的专家点评,深度分析,大有取代报告文学新闻面向的趋势。再加之传统创作者对材料掌握的限制,以及敏感题材的写作禁忌,这些似乎都在制约着报告文学在此创作方面的发展与繁荣。当然,尽管如此,依然有一些代表性的作品值得人们认真关注。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反腐工作中出现的审计方面的文学创作。近年来,审计工作成为腐败倡廉斗争的重要方面,而中央的审计风暴所带动的审计题材报告文学的流行,也使得此类作品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其中最值得关注的莫过于一合、薛景辰的《红脸——国家审计在行动》 与蒋巍的《审计之剑》 ,这两部作品都是关于近年来“审计风暴”形象描述的文本。

上世纪90年代,一合(赵义和)先生的一部4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黑脸》获得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之后,被改编为12集同名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时间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故事主人公姜锋的原型河北省纪委监察干部姜瑞峰名声大震,成为新闻人物,屡上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他也随之被中纪委表彰、被国家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反腐败勇士”称号,并被群众誉为“当代包公”。《黑脸》所表现的正是他在任永年县纪委书记时,无私无畏、大义凛然、惩恶扬善、敢于为民做主的部分感人事迹。

如果说当年的作品迎合了彼时群众祈求一个“黑脸包公”式的青天老爷形象,来与猖獗的黑恶势力作斗争的时代氛围,那么如今这部与之遥相呼应的《红脸——国家审计在行动》则侧重于反腐斗争中制度的自身完善与责任监督之上,因而这不是黑脸包公式的刚正不阿,嫉恶如仇,而是红脸关公式的威风凛凛,忠诚守职。这部作品聚焦国家财政、金融、经济命脉的守护者——审计干部,将他们视为与关公一样忠诚守职的典型,所以被冠之以“红脸”的美名。

作品展示了当代审计工作者的群像,通过他们日常工作中的普通案例,讲述他们的艰难与智慧,责任和良心,显示他们平凡工作中的不平凡,并以此阐明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质和突出特征,比如需与数字表格工程预算等枯燥的数据打交道,从而敏锐地发现其中的问题,做好审查监督的工作。因而就像作品所说的,其本身的工作并不是与腐败分子刀戎相见,但却是反腐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作品最为可贵的地方在于,运用生动的案例吸引人们阅读,进而在细致的分析中总结出审计工作令人敬重的诸多方面,也显示出对国家立法监督制度建设,以及审计工作核心特征,根本属性等重要问题的深入思考,对于当下中国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就审计工作题材而言,除了一合、薛景辰的《红脸——国家审计在行动》,之外,蒋巍的《审计之剑》也是非常重要的文本。这个作品主要讲述了中国国家审计署的主要职责,功能,及其对于国家反腐工作的重要意义。对于国家经济建设来说,它显示出恪尽职守的“火眼金睛”;对于甚嚣尘上的经济犯罪来说,又是一把反腐战线的“利剑”,而这只“值得信赖的队伍”,也拥有着“走向世界”的丰功伟绩,这些都是国家审计机关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

其次,除了审计工作,各行各业的反腐情况,也被众多作家写到了纪实性的报告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无疑都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以揭露医疗黑幕的作品《天使在作战》、《一个医生的救赎》著称于世的报告文学作家朱晓军,在2011年创作了聚焦足坛“打黑”事件,歌颂“足坛第一打黑斗士”陈培德的作品《高官的良心》 。这部作品以震惊中国足坛的“甲B五鼠案”为切入口,真实再现了中国足坛打假扫黑事件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过程。当然作品的重点不仅在于讲述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职业足球这个特殊行业的腐败对健康社会肌体产生的严重侵蚀,更在于讲述作为主管体育的高级官员陈培德,在这场反腐打黑的战争中的种种境遇和坚持,呈现一个当代官员在重重危机中的困惑和突围的方式,进而也彰显了当下官场中缺乏的精神资源。而在此,所谓的足球问题,就不仅仅只是一个拯救落后的竞技水平,维护市场秩序和尊严的问题,而是关系我们的行政管理体系,我们的市场监督和体制组织架构能否健康运转的大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仅仅将改善的希望寄托在高官的良心上,或许还是远远不够的。

刘天明的《政法官员渎职亵法酿丑剧》 讲述的是当前时代的丑剧乱相:公安局长给负责在逃的犯罪团伙通风通风报信,出谋划策;看守所张和法官为庇护罪犯是使尽招数,弄虚作假;监狱长见钱眼开,收受巨额。在此,权贵,金钱同法律正义相抗衡,演绎了一幕幕人间丑剧。当然,这些故事也极为恰切地迎合了我们关于现实的极为流俗的见识,虽无比真实,且满含愤恨,但终究难觅新意。

蓄水的《疯狂的“腐败底线”——黑龙江省绥化市中级法院司法窝贪纪实》 讲述原黑龙江省绥化市中级人民法院从院长到副院长,从庭长到审判员,从丈夫到妻子,从母亲到女儿,在当地“腐败底线”的遮掩下,放纵跋扈,昧着良心搂钱,昧着良心制造冤假错案的故事。在此,令世人啼笑皆非的事实在于,在绥化市委、市政府的干部们心中,行贿、受贿5 万元到10 万元,已成为这里的“腐败底线”。作品惊人的写作背景在于,作者历经一年多的明查暗访,冒着极大的风险,冲破了当地设置的许多障碍,获得的大量的第一手素材。该案似乎让人们进一步地反思当前我国腐败案件的新动向和新特点,同时也在告诫人们对腐败分子决不能心慈手软!

囚犯的“自白”,一直是反腐题材报告文学中较为流行的文本样式,讲述“阶下囚”尤其是党内腐败分子,从出道到做官,从升官到落网的人生经历,这无疑为读者提供了因腐败而走向灭亡的活的样本,这对于反腐倡廉的工作便具有莫大的意义。王敬东的《“囚犯”的救赎》 首次揭开当前法院审理审判过程中依旧存在的大量“冤假错案”,采用的“揭秘”“曝光”式的叙事,详尽剖析了几个典型案例,显得极为生动,也极具阅读的吸引力,作品也通过这些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折射出公权力的弊端和司法腐败,以期引起读者的高度警觉和深层思考,从而反思健全法制、依法治国的迫切性。

再次,有一些其他题材的作品甚至小说,也零星地涉及到一些反腐倡廉工作的事件,这些作品同样值得关注。比如,朱晓军、李英的《让百姓作主——浙江省琴坛村罢免村主任纪事》 讲述了浙江琴坛村通过民主程序罢免民选村主任的曲折经过,虽反映了中国农村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但主要重心还是在于塑造了一批为自身权利而积极当家作主的新农民,揭示他们勇于与腐败作抗争,敢于承担责任,并由此给中国基层民主政权建设和农村面貌带来历史性变革的事实。另外,在纪实文学《远在江湖忆旧踪——记吴官正的几件往事》 中,作者以由衷的激情和平实的语言,描写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发生在一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吴官正身上的平凡往事,其中便包括他在中纪委书记任上,尽心竭力,着眼于防治并重,建立起一整套反腐倡廉的制度的事迹。在此,作者通过细微的视角,深层次地表达了一位普通百姓对党的感情,对坚守党长期构建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所寄予的希望与赞赏,并通过这种平凡往事的叙述,让我们见证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亲民爱民,以及为人民服务政治的本色,这无疑对于当前党的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最后,在此有必要在报告文学与中短篇小说之外,单独谈谈这两年较为流行的一个文本《中县干部》。这个作品并非报告文学,更不是小说,而是一本社会学的博士论文,但因其与社会现实,尤其是官场现实的密切联系,以及因媒体报道而迅速为公众所获悉而显得影响较大。因此我们或可从反映现实的角度,对这部学术著作重新评估。

作为一部社会学的博士论文,作者“卧底式调查”引起人们对其学术伦理的质疑,但倘若抛开其中的学术因素,从社会纪实与政治反腐的角度来看,《中县干部》其实是一部极为真实深入,却又异常清晰流畅,当然也极富社会价值的纪实作品。他如解剖麻雀一般,解剖着整个中县的政治,从而由中县辐射到整个中国的政治生态,而且连带着展示了我们的行政制度及其运作的秘密,从而“为中国基层政治精英研究提供了一个完整而翔实的县乡样本”。这个文本对于当前基层反腐倡廉工作开展的借鉴意义,甚至较之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更胜一筹。

以上便是对近年来反腐倡廉题材报告文学及部分中短篇小说的梳理和分析。总的来看,相对于现实的丰富多姿而言,文学创作的步伐似乎远远地落到了现实的后面。而就报告文学而言,直面现实的勇气显得较为缺乏,歌颂的作品居多,而对问题的揭示较少,抑或是在表现化的问题分析之中,缺乏真正犀利的洞见,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报告文学的声誉。这或许也正是它们远远落在新闻媒体的深度报道之后的重要原因。另外也局限于纯文学的表意模式,过于深邃的思想内涵及隐喻化的现实表达,之于反腐倡廉的无效性也同样值得人们思考。文学当然不是现实精神的传声筒,但有时候,它也需要一点单刀直入的血性。

猜你喜欢

报告文学审计工作现实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漫画:现实背后(下)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阵痛与激情:1979—1989年的灾难报告文学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