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的失范现象及规范化建设研究

2014-04-01李向群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网民规范化规范

李向群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一、网络语言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网络环境的松散

网络的虚拟性与隐蔽性使社会中一些经常被限制个性发展的群体主要是青少年,在其中获得了释放空间,网络是其进行任意言论、张扬个性的自由世界,而网络交流方式一般都是由键盘输入文字来实现,所以为了追求交流速度,许多网友会不重视语言语法的准确性,网络用语常常出现语句杂糅、错别字或者干脆使用同音字替代的不良现象。

(二)网民的心理需求

使用网络的群体年龄一般都不大,青少年的猎奇心理比较强烈,喜欢追求个性,希望得到自我展现的机会,所以网络成为其进行交流与宣泄的主要场所,他们采用一些打破常规的词语组合方式表现其个性追求,其他网民也会争相模仿,造成了不规范网络语言大规模、大范围的流传与泛滥。

(三)社会的引导不当

不当的社会引导主要包括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网络引导方式,因为家长并不经常接触网络,所以缺乏有效的引导方式,而学校也常常忽视这方面的工作,采取放任的态度,青少年的自律性较差,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网络上肆意发表不当言论,使网络语言的失范现象日益严重。

二、网络语言失范的表现

(一)语音运用失范

语音运用的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利用一些标新立异的语音表达一些特殊情感与意愿,其目的是为了引起对方注意,通常表现为四种形式:一是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比如“哥哥”缩写为“GG”,“变态缩写”缩写为“BT”等;二是英语单词的缩写,比如“BB”现在通常是“baby”的缩写,“BF”和“GF”则通常是“boy friend”和“girl friend ”的缩写;第三种则是用单音节替代双汉字音节的现象,比如用“造”代替“知道”,用“木”代替“没有”,“酱”代替“这样”等,主要是为了打字方便,但是也形成了交际障碍;第四种就是谐音混用,比如“神马”其实是“什么”的意思,“粉”其实是“很”的意思。不规范用语在网络交流中愈演愈烈,缺乏有效的引导,破坏了汉语运用的规范,给其认读造成了一定困难。

(二)语词运用失范

语词运用失范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英汉混合使用,比如“在做……”通常表达为“……ing”,“恋爱中”就是“恋爱ing”,“等待中”就是“等待ing”;二是双语重叠,把“东西”说成“东东”,“漂亮”说成“漂漂”;三是词汇畸变,“弓虽”= “强”,“恩”=“嗯”,“灌水”=“随意写”;

四是错别字乱用,比如师付(傅)、网巴(吧)等等。这些语词运用失范的现象会导致一些对网络语言不熟悉的人不能准确理解这些新型词语的含义,增加了网络交际的难度。

(三)语法规则失范

语法规则失范是网络语言失范最严重的一种表现方式,由于网络语言较强的随意性特征,很多网民不会刻意遵守语法规则,所以造成了比较严重的语法背离现象,比如“走先”“我百度一下”等等,这种不规范的语言表达形式会使人们在长时间的网络交流之后养成不良的语言习惯,将其带入学习或生活中,破坏语言的构词规律和语言完整性,在较大范围内扩大了语言规则不规范的现象。

(四)语言内容失范

语言的组合是一个人道德价值取向以及道德意识或标准的体现,而网络的隐蔽性特征使很多网民在网络交流中使用一些在正式场合不宜说出口的语言文字,再加上网络环境缺乏严格的监管,所以网民能够根据自身喜好对网络语言进行任意创造和篡改,影响了社会用语的规范,一些网络用语内容具有不良的明示或者暗示性内涵,内容粗俗低下,影响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阻碍了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侵犯了一些网民的隐私以及其他一些利益。

(五)语言教学失范

语言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特征以及情感意识的体现,而网络语言的失范现象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思维意识的健康发展,他们为了展示个性,盲目追求和创造不规范的网络语言,严重影响了在校学生对汉语言的正确使用,阻碍了语言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许多网络语言经常性地出现在学生的作业和作文中,并渐渐成为学生的日常交流用语,使语言教学失范的现象日趋严重。

三、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建设原则和对策

(一)网络语言规范化原则

1.多角度原则

产生一种语言的因素不能只从语言自身的角度进行思考,而是应该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明确网络语言失范的根本原因,根据汉语规范的结构以及文化、民俗以及教育等相关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

2.互动性原则

网络语言是网民在网络环境中与其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纽带,所以为了对其进行合理化与规范化的使用,必须在其运用过程中,自觉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营造一个自律健康的网络语言环境。

3.引导性原则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具备影响深和范围广的特征,涉及到各个领域,所以在其规范化建设中需要社会、政府、学校以及家庭等多面的引导,对网络语言的使用过程进行全面教育与管理。

4.选择性原则

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建设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对待,积极采用和保留一些富有新意和创造力的网络语言,坚决抛弃和禁用那些粗俗污秽的网络语言,对网络语言进行选择性使用,维护网络语言环境的纯净。

(二)网络语言规范化对策

1.完善制度建设

(1)提高网络语言的规范意识

网络语言的失范现象不仅体现了语言的问题,也代表了我国人民的一些情绪思维和行为习惯以及思想文化的变化,所以要深入其失范根源,提高网民网络用语的规范意识,分析网民心理诉求,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树立网民的法治理念,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过程。

(2)健全网络语言的规范条例

建立健全网络语言使用的制度体系,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语言的滥用现象,对其使用范围进行合理限定,政府的机关公文、新闻报道以及教科书等公共材料应该禁止使用不规范的网络词汇,通过网络用语的规范立法保护汉语言的健康和纯净。

(3)加强网上信息的监督管理

相关部门要加强网上信息的监督管理,从源头控制各种不良网络语言的传播和使用,对滥用不良网络用语的网络运营单位实行严格的批评和惩罚措施,通过明确的监督管理条例掌握网络语言的使用现状,从而对其开展积极有效的监管活动,为网民营造一个洁净的网络交流平台。

2.提高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指的是人民群众认识、参与以及利用大众传媒方面的素养,主要包括了解媒体和信息传播特点的程度、评价传媒环境的能力、以及选择、获取、使用以及发布媒介信息的水平等等,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受众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网路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加强其媒介素养教育,对提高网民的整体媒介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网络语言规范化建设以及网络环境净化的主要途径。

(1)加大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宣传力度

通过对社会、政府、学校以及家庭多方积极性的调动,开展网络语言规范化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使规范使用网络语言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力宣传网络语言的礼仪与文明,创造抵制不良网络风气的舆论环境,保证网络语言的纯净与规范。

(2)开展网络语言的道德教育

加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以及道德水平的建设是进行网络语言规范化建设的基础,所以应该加大全民网络语言道德素养教育的力度,构建服务于社会的网络文明体系,引导网民自觉遵守网络语言规范化使用的相关规定,提高网民的语言道德。

(3)创造文明规范的网络语言环境

社会是形成网络语言的外部环境,所以为了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现实社会,因此,相关政府部门需要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积极推进网络文明建设,避免网络语言环境在社会的影响下产生不协调的声音。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的松散、网民的心理需求以及社会的引导不当导致网络语言出现语音、语词、语法以及语言内容的失范,同时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语言教学秩序,因此,需要严格遵循网络语言规范的多角度、互动性、引导性以及选择性原则,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促进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建设,使网络语言逐渐从失范走向规范,促进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李晓芹,陈文锋.网络语言的本体失范及其矫正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

[2]陈春雷.从失范走向规范——关于网络语言影响及规范策略的思考[J].学术界,2011,(4).

[3]李琳.网络语言的失范及纠偏[J].青年记者,2012,(18).

[4]李千驹.网络语言失范的表现及影响[J].人民论坛,2012,(32).

[5]徐紫仪.网络语言失范与矫正策略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1).

[6]杨海英.青少年学生网络语言失范与网络德育话语的重构[J].教学与管理,2011,(6).

[7]敖永春,陈纯柱.网络语言传播的失范与规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

[8]王健,张聪.网络语言失范问题分析及对策[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猜你喜欢

网民规范化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