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繁韶:墨攻大侠

2014-04-01谢晓飞

中华手工 2014年1期
关键词:墨汁书画家文化

谢晓飞

采访孟繁韶,颇费了一番周折,先是恰逢他去日本出差,回来后又一大堆会议等着他开,约到晚上,结果他又喝醉了酒。

看了他的名片之后,自然理解他为什么那么忙了。每日传播集团董事长、风雅文房集团董事长、一得阁文化公司董事长、燕京八绝文化公司常务副董事长、百家礼器文化公司副董事长、中国国家天文出版人……且不探究每一个身份究竟需要他处理多少事,单是开会、出席活动和签字,就能把工作日程排满!

这个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将至不惑之年的山东男人,从公务员到媒体记者再到传媒企业家,一路走得顺风顺水。最近几年,他跨界到传统文化与工艺美术行业,每日为一瓶墨汁、一支毛笔、一块端砚、一方漆盒、一个个默默于精工巧作的手艺人……振臂高呼。

复兴一得阁墨业

从日本出差回来,孟繁韶发了一条微博:“日本最大的墨厂吴竹,创办于1902年,年营业额12亿人民币;日本第二大墨厂开明,创办于1898年,年营业额8亿人民币;中国最大的墨厂一得阁,创办于1865年,占中国墨业市场80%的市场份额,年营业额——呵呵。每次走访完这些企业,我都打了一次鸡血。”

中国墨汁的龙头老大一得阁年营业额究竟有多少?孟繁韶其实心里是有数的,他只是有些羞于启齿。

5年前,孟繁韶与北京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徐小凤在一次由北京市政府组织的赴台文化创意产业代表团上相遇,他了解到这个有着140多年历史,作为中国墨汁开创者的老字号,占中国墨业市场80%的市场份额,每年却只有区区3000万元的营业额,他感到十分诧异,“中国写书法、作国画人数之众,数量远远超过日本,为什么日本的墨业销售额每年能做到40多亿人民币,而中国还不到它的1/10。”

这一疑惑令孟繁韶对中国墨业、对一得阁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深入了解后,孟繁韶发现“一得阁”的产品非常单一、产品线很短,产品价格太低。“148年里,一得阁靠北京墨汁、一得阁墨汁、中华墨汁、云头艳4个品种打天下。也就是说,书画家创作作品和小学生练字用的墨是一样的,都是几块钱、十几块钱一瓶的普通墨汁。而相比日本,一家墨运堂就有700多个品种,高端精品墨与普通墨之间的价格相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孟繁韶决定投资一得阁,希望以己之力来推动这个中华老字号的复兴与发展。他说:“墨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复兴一得阁,其意义不仅仅在墨,还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艺术。这是一件不同凡响的事情。”

在入股“一得阁”之后,孟繁韶果断采取了新的思路、打造新的产品,在复兴之路上,采取了“四步走”战略。首先,“一得阁”将目光聚拢市场,看市场需要什么,再回过头来生产;其次,恢复最传统的工艺,用最原始、最纯正的原料做最好的产品;再次,博采众长,看看同行怎么做,并进行学习、参考;最后,运用现有的科技手段补充并提升现在的技术水准。

孟繁韶认为“一得阁”首先要丰富产品线,让每个年龄层级、艺术层级找到属于自己的产品。他召集制墨老艺人,重新建立研发和技术团队,成立一得阁创新研究院,减少使用化学碳黑和化学调配,大量采用遵循古法工艺取天然松烟制作的碳黑,所用动物骨胶也由廉价的普通骨胶提升为价格昂贵的优品骨胶,增加加工工序,恢复传统配方,制作出不逊于传统古法的细腻、浓黑、亮泽的墨汁。

新产品研发出来后,孟繁韶选用了“谢崧岱”——一得阁的创始人、一代墨宗的名字来命名,并配以精心设计的陶瓷小瓶作为包装。先做了上千瓶,并没有直接投入市场,而是请来一批又一批的书画家试墨。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士澍试墨后评价:“如果我们以前用的一些墨汁是棒子面,谢崧岱就是特级富强粉,谢崧岱真正做到了墨分五彩,一笔下去‘焦浓重淡青全都出来了。”谢崧岱得到了书画家们的交口赞誉,也给了孟繁韶在一得阁复兴之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扩充产品线,就是要真正做到细分市场,发掘不同人群的需求。”孟繁韶在与佛教徒的接触交往中,获得灵感,决定为佛教人士、素食主义者专门研发一款不使用动物骨胶的素墨出来。经过两年的潜心研制,一款用海藻、桃胶等天热植物胶代替动物骨胶的“禅墨”被一得阁创新生产出来。星云大师在收到这款“禅墨”后,爱不释手,他说:“闻起来就知道是好墨。”

作为一个传媒出身的企业家,孟繁韶深谙营销之道。他借鉴瑞典名酒“Absolut”的设计理念,计划每年推出一款纪念墨,找最酷的年轻画家设计墨汁瓶,做成限量版,吸引年轻人,让年轻人因为喜欢笔墨进而喜欢书法,喜欢艺术。他说:“希望人们不仅是因为书法绘画而来购买墨汁,还将因为喜爱墨汁而爱上书法绘画。”

除了积极研制新品种的墨,在渠道建设上,一得阁“变守为攻”,制定统一的经销制度规范市场,吸引加盟;包装上增加防伪标以打击市场上的假墨;开设网店建立网络销售渠道……这些举措为一得阁的快速发展夯实了渠道基础,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上海、西安、广州等大城市先后开设了旗舰店和产品体验店。

整合风雅文房

近几年国内的书画活动中,几乎都能看见孟繁韶的身影,他积极参加书画圈的各种活动,不遗余力地推广一得阁墨汁。有些画家初结识时,甚是清高,言必称只用墨块自己研墨,认为用墨汁书法作画根本出不了效果。孟繁韶并不多做辩解,直接赠送几瓶墨汁先让对方试用体验。好产品自然会说话,逐渐这些书画家与他成了好哥们,不仅成了一得阁的忠实用户,更不遗余力地为一得阁呐喊助威。

孟繁韶根据书画家的书画风格和用墨习惯,对墨汁做一些改进,为书画家量身定制专属墨汁,包装还会印上书画家的字或画。除了买来自己用,书画家还会采购一批作为礼物赠送给朋友或作为办展览时的纪念品。这些小妙招既为一得阁墨汁带来了名气,又促进了销量增长。

推动一得阁的发展,孟繁韶对墨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书画艺术愈发痴爱,他每天乐于分享关于墨与书画的一切资讯。“现下文房四宝的做工不精,品质太差,难出流芳百世的好作品。”为什么这么说呢?孟繁韶举了个例子,现在很多书画家所用的纸都是工业化生产出的书画纸,采用烧碱、漂白液对宣纸的材料进行处理,严重降低了宣纸的寿命,做出来的宣纸,若不经特殊包装,保存时间很难超过百年。“纸都保存不了百年,又谈何让作品流芳百世呢?”

孟繁韶决定四处走访,去屯溪看徽墨,去湖州看湖笔,去泾县看宣纸……作为一个资深摄影爱好者,孟繁韶拍得一手好照片,每到一处,他都会拿出自己的长枪短炮,俨然一个做采访的记者,把这门工艺的流程细致详实地记录下来,并与手艺人深入交谈,谈工艺技巧、原材料来源、历史文化,了解手艺人的生活与态度。

走访一圈之后,孟繁韶心中酝酿的蓝图变得清晰明朗——逐步并购制作笔、墨、纸、砚的老字号,开设美术馆和书画院,围绕“文房四宝”打造一条文化产业链。

短短两年时间,孟繁韶完成了多家文房老字号的投资,成立了风雅文房集团。北京一得阁墨汁、安徽屯溪胡开文徽墨、湖州善琏湖笔厂的湖笔、泾县千年古宣的古法宣纸……这些文房老字号产品汇聚于一个燕京八绝的木质文盒里,被孟繁韶打造成风雅文房礼盒套装,一面市,就获得不错的口碑和销量。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资源整合与横向联纵的发展思路无疑是一条性价比高、成功率高的捷径。因为这些产品的消费者是一致的,一次营销,就能带动几个老字号的传播与发展,一举多得,事半功倍。这样的发展思路被孟繁韶总结为“雁行模式”,孟繁韶解释说:“就像大雁一样,在一起,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为理想主义找一个出口

孟繁韶是山东人,18岁的时候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发展,随后在北京安家结婚生子。他在一篇日志中写道:晚上梦见高考,梦醒后一身冷汗。

少年时代的孟繁韶,一心想考上首都的大学,受孔孟儒家思想和红色革命思想的深刻影响,孟繁韶是一个积极入世的青年,有着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进取思想。

大学时代,孟繁韶凭着自己的出众才华和进取态度获得了做院系与校学生干部的锻炼机会,毕业后先是进入了政府部门,后又从事媒体管理、业务营销等工作;凭借着自己独到的眼光和过人的胆识锐意进取,短短时间就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成为了被人羡慕的成功人士。

急速增长的成功带来的只是片刻的骄傲与满足,对于一个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山东人,孟繁韶的内心蕴藏着“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念。所以,面对社会不公,他常常感到愤怒。然而,正如他自己在微博上所言:“在我心里,放不下家庭,放不下现在的既得利益,所以我没有胆量和勇气站出来,我早已不是那个在21年前的夏天,为了梦想一定要考到北京来读书,一定要来革命第一线的热血少年了。”

成长的环境与家庭氛围的熏陶,孟繁韶从小便流露出对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喜爱,先是有了收藏古董和艺术品的爱好,后来,又发起并参与整合京作手工艺,创办了“燕京八绝”品牌并设立了燕京八绝艺术馆。将北京的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大工艺门类,整合于一个品牌里进行设计研发、生产制作、推广销售,为工艺美术师提供生活与艺术创作保障,提供创作的原材料,令他们潜心于创作,多出作品,多出精品。

“大工、大料、大师,缔造传世精品。”这正是孟繁韶创办“燕京八绝”的用意所在,他希望能够为后世留下一些珍贵的艺术品,希望能够活态地传承传统工艺与文化。

新开的燕京八绝艺术馆,坐落于北京石景山区的承恩寺,古香古色的庙宅里,陈列着战国玉器、仿清宫穿云龙屏风、金漆镶嵌家具、錾银马鞍绿松石良驹……一件件精妙绝伦的工艺精品安静地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孟繁韶为什么会选择并钟情于传统工艺与文化,或许是他为自己的理想主义找到了一个出口。他的朋友抱月堂堂主赵盾如此评价——他是一个游走在现代都市里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主义大侠。

猜你喜欢

墨汁书画家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华书画家》征订
谁远谁近?
墨鱼喷的墨汁能吃吗
书画家要力戒“三气”
墨汁的味道
墨汁的故事
墨汁染色在组织切片中的应用
书画家娄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