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
2014-04-01吕海
吕海
摘要: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指的是在栽培过程中采用播种机等机械完成各个环节的作业技术。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各地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最初原始的人工种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机械化栽培便应运而生。马铃薯采用机械化栽培方式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投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增加经济收入,是今后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532.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60-1
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的四大农作物之一,其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淀粉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其所含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的含量比稻、麦、玉米都要高,所含赖氨酸也比稻麦高,有“地下苹果”之称,为食用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能源。马铃薯作为一种粮菜兼用作物,随着产业化的进一步升级,作为加工原料和食用的需求都在逐步增大,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人员工资的增长,又使传统栽培模式的成本太高。这样机械化栽培作为一种生产模式,以其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机械,在大量减少用工的情况下,能大面积种植,实行统一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使成本下降,产量提高,防治病虫害及时,经济效益高。与传统耕作模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1品种选择
种植前首先要做的是马铃薯品种选择,应根据市场、订单等不同的需求选择种植加工品种还是鲜食品种,同时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种植早熟、中熟或晚熟品种。种薯最好选择一级原种以上级别正规繁种单位扩繁的脱毒种薯。
2整地施肥
马铃薯机械种植最好选择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缓坡地或岗地,土壤是中性或微酸性为佳,这样的地块有利于各种农业机械的作业,同时也有利于种植过程中的排水与通风。播种前要进行机械耕整地,整地深翻的深度要在30厘米以上,保持地表的平整。种植地块应避免前茬种植油菜、茄子等茄科作物或地下块茎作物。播种前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5000公斤农家肥或150公斤商品有机肥,基肥一般是在整地的时候撒施,其他肥料可以在播种的时候沟施。同时,种植前还要考虑前茬作物的农药残留,否则会使植株生长迟缓、叶片皱缩甚至死亡。
3种薯准备
3.1品种
马铃薯的种植,品种选择非常重要,最好选择三代以内的脱毒种薯,应该根据市场需要求,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各种专用品种,同时也要考虑马铃薯的抗逆性,才能取得种植的丰产。
3.2种薯
小于50克可作整薯直接播种,大于50克的种薯应按机具作业要求切块。种薯切块应采用自薯顶至脐部纵切,使每一块都带有芽眼,保证顶端优势。种薯过大,则按芽眼切块,每块至少1~2个芽眼。切块工作在种植前5~7天进行,注意刀具采取消毒措施及避免交叉使用,并进行切块凉晒工作。
3.3肥料
选用尿素、马铃薯专用肥、磷酸二胺等颗粒肥料。
4机械播种
4.1机具
选用适合本地区的2CM-2型等马铃薯种植机。
4.2播种方式
播种方式采用单垄双行播种。播种机开沟、施肥后将种薯点播在开沟器开出的沟内湿土中,同时覆土、起垄、镇压。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起垄等五道工序。
5技术要求
5.1整地技术要求
耕透、耙细、整平,整地后土垡最大直径≤50毫米,清除杂草、石块,达到土层虚实并存、地平土细的状态。
5.2施肥要求
一般亩施二胺、尿素30~50公斤,农家肥2~4立方米。
5.3播种期
当10厘米土壤温度稳定通过3℃~6℃时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提高地温3℃~5℃。
5.4机械化种植要求
机械化种植作业、播种量控制在140~150公斤/亩,行距600~700毫米,株距180~220毫米,播种深度150~180毫米,重、漏播率小于4%。
6播种机的调整
6.1播种量的调整
播量的调节可通过改变行距、改变流量控制来实现。调整时,种、肥箱里应分别装满种子和化肥,支起机架,使机具呈水平状态,地轮离地面能自由转动,以接近正常工作速度转动地轮若干圈,分别称出种子和化肥的质量。
6.2播深调整
拧松开沟器固定螺栓,上下移动开沟器可调整播种深度,各开沟器高度调整一致。
6.3垄高调整
通过调整起垄铲高低来实现,垄面不平整时通过调整刮垄板来进行。垄面拱顶不明显,垄顶有小沟,说明垄板太高,停机后,需降低垄板、加深入土量进行调整,以不雍土、垄形整齐为准。
6.4机具操作
按播种机使用说明与动力配套,进行调整、保养和使用;正式播种前,先在地头试播10米,检查种肥间的间距,播深、行距等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农艺要求后开始播种;播种时行进速度控制在2~2.5公里/小时;工作中保证安全生产;施颗粒状化肥时,允许混合适量的干细土,搅拌后加入肥料箱。
7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效果检查
按机械化种植要求在播种区进行抽样检查。在测区内进行,每次测4行,每行连续测100个粒距;在测区内去取5行,每行随机取25个种行剖面,测定播种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