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强化监管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4-04-01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在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把质量安全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目标,采取得力措施,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主要成效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稳定。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向好。2013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蔬菜、水果、食用菌平均合格率分别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全年没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是质检体系建设覆盖面继续扩大。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支持下,截止到目前,全省农业系统有1个省级综合中心、6个市级中心和41个县质检站获得国家正式批复,陆续开展了农产品质检机构建设,参茸、玉米两个国家级检测中心获国家投资建设,县级质检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是基层农产品检测能力得到实质性提升。榆树市、公主岭市、白城市洮北区3个县级质检站开展实验室资质认定,确保2013年县级质检站认证实现零突破。
四是风险评估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农业部的支持下,2013年,我省农产品包装材料安全中心正式列入农业部第二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使我省国家级农产品风险评估实验室达到3个。
五是农业标准化建设取得新进展。2013年,新争取农业部国家行业标准1项,审定吉林省农业地方标准58项,占2013年全省地方标准总计划的1/4。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以机制建设为重点,落实监管责任。一是落实属地监管责任。2013年初,在召开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座谈会,广泛征求各领域专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2013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并于4月中旬,在长春组织召开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省农委与九市(州)农委、长白山管委会环资局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二是把责任落实与县域考核联动,将“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列入对全省42个县(市、区)县域经济考核一票否决指标;三是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绩效管理,在2012年列入全国9个省级试点省份之一基础上,2013年再次被农业部列入全国20个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绩效管理延伸试点省份;四是重新界定部门职责。在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要求下,省级食品安全职能进行重新界定,农业部门新增了食用农产品从种植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监管职能,监管链条延长、范围扩大;五是会同省财政厅修订了《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有效规范资金使用行为。
(二)以专项整治为重点,强化隐患排查。按照农业部和省食安办的部署,一是深入开展蔬菜农残超标专项整治,会同省水利厅共同制定了《全省初级水产品和蔬菜农药残留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重点品种(棚膜蔬菜、露地蔬菜、秋菜)、重点区域(蔬菜生产重点县和规模化生产基地)、重点时段(国庆、春节等节假日)进行重点监管;二是开展秋菜上市质量安全专项监管,组织全省各市(州)和重点县对生产基地秋菜进行速测筛查,组织省农产品质检中心对重点县(市)秋菜和地产秋季水果进行定量检测,经检测,秋菜和水果合格率分别为99.6%和100%,速测筛查9824个样品,合格率99.35%;三是开展农产品生产环节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省里统一印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手册》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查记录表》,重点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生产过程检查,据初步统计,全省市、县农业部门重点排查蔬菜等生产主体共720家,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三)以体系建设为重点,提高监管能力。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下,在委领导的大力协调下,2013年配合省编办开展了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调查,经过充分沟通论证,向省编办提交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意见”。目前,省编办已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明确:一是在行政主管部门内部设立农产品质量行政监管机构;二是挂牌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三是整合组建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统一纳入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四是依托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正式挂牌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并对编制配备、调剂等相关政策做出了具体规定。指导意见待省政府同意后下发执行,将对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四)以检验检测为重点,实施检打联动。一是科学制定监测计划,2013年对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进行调整,蔬菜、水果例行监测由3次增加到4次,食用菌由1次增加到2次,将人参检测纳入全省人参振兴工程总体检测方案中,扩大粮油作物检测品种,支持农产品包装安全监测中心开展人参包装材料质量安全状况调查,支持20个县开展生产基地速测,2013年底,定量检测总数达到5000个以上,各地速测筛查样品达到10万个以上;二是推进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资质认定,为提高基层质检机构检测能力,2013年,组织部、省级质检机构有关专家深入基层质检站开展指导,通过认真筛查,最终选定榆树市、公主岭市、洮北区开展首批实验室省级资质认定和机构考核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当中,确保2013年县级质检站资质认定实现零突破;三是实施检打联动,充分发挥监测结果的预警、引导和倒逼作用,截止目前,先后下达督办单21份,及时跟进开展了蔬菜专项监督抽查,尽快排查风险隐患;四是积极推进市、县质检体系建设,在省政府领导、财政和发改部门的支持下,在委领导的亲自协调下,以地方债券形式落实了11个县级质站配套资金。
(五)以应用转化为重点,抓标准制定推广。一是抓好标准制修订,2013年,省级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58项,标准制修订范围从过去以粮食生产环节为主体,扩展到蚕业、人参、设施展会农业、特种蔬菜等,更好为生产实际服务;二是在农业部支持下,争取到2个全国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项目,蔬菜、水果各1个,完成了敦化市、公主岭市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考核验收工作。指导洮南市、珲春市开展全国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确保示范项目真正发挥引领作用。配合省质监局确定并申报了10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提高农业标准应用转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标准化在全省标准化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开展生产基地准出试点,在4个县,以属地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在蔬菜、水果鲜活农产品生产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的实施试点,做到基地产品上市前检测,进入市场产品可追溯。
(六)以应急响应为重点,快速应对突发事件。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备受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特点,全省上下有效加强舆情监控和快速应对。一是快速应对山东毒姜事件,组织长春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对长春蔬菜批发市场的生姜进行检测,没有发现有关超标问题,并对蔬菜批发户进行通报预警,不从出问题的山东产地购进生姜;二是2013年5月,广东"镉大米"事件发生后,根据省委书记王儒林的指示,我们及时将近几年稻米生产和检测情况向省政府进行报告。同时,一方面配合工商、质监、粮食等部门开展排查,另一方面紧急部署,对省内46个水稻生产县进行抽样,由省农产品质检中心进行重金属检测,经检测,我省地产大米没有发现重金属超标问题,及时将情况报告省政府,并向社会进行发布,提升群众消费信心;三是在农业部支持下,我省农产品包装安全监测中心被农业部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险评估实验室,进一步增强了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建设水平;四是做好风险评估相关工作,协助吉林农大和省农科院两个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组织召开两个风险评估实验室揭牌和技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邀请农业部领导和专家到会进行指导。组织4个市、县农产品质检机构申报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项目。2013年,我省的三个风险评估实验室按照农业部要求,分别开展了蔬菜、食用菌、人参、农产品包装材料风险研究工作;五是配合外省国家风险评估实验室开展玉米、水稻、大豆、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风险评估工作。
(七)以提升队伍素质为重点,做好培训宣传工作。一是在榆树市举办了全省首次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与机构考核培训班。全省22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共70余人参加了为期2天的培训;二是组织市、县两级农产品监管人员参加世行项目培训,初步统计,培训监管人员1054人次,培训农民9027人次;三是强化宣传引导,继续在吉林农业开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专栏”,通过吉林农网定期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信息,利用“12582”信息平台发送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法规信息。在九台市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东北华北七省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协作会议。
(八)以争取支持为重点,积极主动汇报沟通。一是在今2013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期间,向省委书记王儒林上报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报告》、《柳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试点县工作方案》2个专题材料,系统的汇报全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下步工作设想,充分引起省委主要领导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视,王儒林书记亲自对省编办主任强调,要重点支持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二是配合省委办公厅起草《关于推进“健康米、放心肉”工程的情况汇报》,省委书记、省长及其他省领导都对此做了具体批示,要求全面推进“健康米、放心肉”工程建设,目前,省政府已明确,“健康米”由省粮食局牵头,“放心肉”由省畜牧业局牵头,省农委等相关部门配合,从产地环境、生产标准化、加工和流通各环节协同推进,确保把“健康米、放心肉”工程做实做好;三是按照省政府分管农业的副省长隋忠诚的指示,谋划发展安全型农业工作思路,初步形成了“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意见”(送审稿),待国务院文件下发后,进一步修改完善,将由省政府下发执行。
(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