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4-03-31刘明红
刘明红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一直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授课时只注重自己的“讲”,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教学规律,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263-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一直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授课时只注重自己的“讲”,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教学规律,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
一、以“趣”促“学”,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只有带学生融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才能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于一些写景写物或抒情的课文,教师要带领学生模拟进入课文所讲的情境,引起学生强烈的自学兴趣。如在教《桂林山水》时,我先用声色俱佳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呈现桂林山水的美景,再现书中所写“无暇的翡翠”“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拔地而起”“翠绿的屏障”的情境,播放以《桂林之歌》为背景音乐的“桂林风光”图片及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提高。学生纷纷要求自觉学习课文,让自己去领略课文中描写的桂林美景。其次,以“疑”激趣。以疑激趣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必须边读边想,学会质疑,并能主动解决。如《穷人》一课,在学生读完课题之后,我设疑:“从课题中,你明白了什么是穷人?”“课文中写的是那些穷人?”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如: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贝多芬散步时听到什么?他怎样做?当他走进小屋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后来他为盲人弹什么曲子? 学生们对着这些问题开始从课文中找答案,讨论,思考。在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后,我才开始进行教学,结果整堂课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良好。
二、自学指导,教师要教给学生恰当的自学方法
强化学生自觉学习的技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语文教学中,重视学法、实现大量阅读、有效迁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老师一定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明确的学习步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读二划三想四讨论”的四步自读法。读,要读正确,读流利,从有声朗读逐步过度到默读;划,学生边读边划,标明自然段,划出生字新词,标出疑难词句;想,围绕课题和课后思考题,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讨论,分小组开展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并对课文进行评价和质疑。四步自读法充分体现了三个结合: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动口、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保证让每个学生读有其序,思有其法。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大量进行阅读实践,变老师讲为学生学,他们充分自读,充分思考,充分讨论,充分交流,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进行了审美和思想教育。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时,首先抓住作者为什么对一个农村少年的形象外貌描写,其次写了少年闰土的哪些事,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还可拓展思维,让学生按此方法介绍自己的小伙伴,学生积极性高,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且学会了应用。 又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和鲁迅的诗词文章,让学生在自学中感受我国的伟人,感受鲁迅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之后再指导学生学课文,弄清课文写的是什么,理解鲁迅先生高尚的品格。学生学习课文,一边阅读一边想象鲁迅先生爱国主义的思想,从而激起学生民族的自豪感。
三、课堂阵地,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主要渠道
既然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便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关键。在听课时,我特别强调学生应注意自己在预习中遗漏了什么内容,什么地方理解有误,什么地方还有困惑,老师在授课时又强调了什么?补充了什么?都要及时标注在书页的字里行间。不只是记下来,还要想,还要对照反思。如果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与老师不同,可以找出根据与同学、老师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很好地促进教与学的交流。这样,当一篇课文学完后,书本上便布满了各种各样的附注和标记,这种笔记法不仅不影响当时课堂的听讲,而且也便于以后复习。另外,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通过音频、视频、多功能展示台等手段,可以把抽象、深奥难懂的知识,生动、形象、具体地再现在学生的眼中、脑中,加快自学的速度,加深自学的难度,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提高课堂自学的质量。
四、持之以恒,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任何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教师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中、课下认真读书,能搜集有关资料,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主动收听广播等习惯,并贯穿于每一节课。在学习《詹天佑》一文时,学生收集到詹天佑的资料,明白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还修筑了许多铁路;学习《老人与海鸥》一文时,学生抓住老人与海鸥和海鸥与老人深厚感情的事,反复感悟朗读,不知不觉就运用了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从而体会出人与动物之间的浓浓的爱。
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好与差,有其智力方面的因素,也有其非智力方面的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最重要非智力因素。当然,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创造机会,运用多种方法,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是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以学生“渔”而不是授以学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