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中国音乐“金钟奖”的力道与劲道
2014-03-31张悦
2013年11月19日至26日,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中共广州市委和市政府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文联承办的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在广州举行。随着金钟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本届“金钟奖”规模超历届。经各省、市、解放军总政治部选拔推介并由经中国音协组织的专家初评,共有367名选手获得复赛资格。其中声乐(美声)112人,声乐(民族)112人,钢琴47人,钢琴与弦乐重奏24组共96人。本届“金钟奖”到广州决赛阶段选手比历届超出近三分之一。这367名选手经过复赛、半决赛与决赛的严格挑战,最终声乐(美声)王传越获得金奖,刘颖、王泽南获银奖,张学樑、田园、赵明获铜奖;声乐(民族)黄训国获得金奖,龚爽、吕宏伟获银奖,张辛、李超、陈燕妮获铜奖;器乐(钢琴)比赛,鹿尧获得金奖,李金鸿、尹存墨获银奖,古静丹、吴君麟、叶子豪获铜奖,李金鸿还获得了中国作品演奏奖;钢琴与弦乐重奏比赛,上海音乐学院的棱境组合(张润蛤、耿文彬、朱宛晨)获得金奖,Ohrid组合(牟吉喆、黄达、冯穆霏),Rococo组合(陶乐、张橹、蔡菁婧)获银奖,骐骥组合(郝楠、何畅、赵藜茜)、Gloria Trio组合(范早早、谢吴明、姜小溪)、Rhythm组合(徐曼、肖航辰、张弓贺、樊翔)获铜奖。胡松华、于润洋、冯文慈、何占豪、李重光、谭冰若获得了终身成就奖。
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席陈晓光,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傅庚辰,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音协主席赵季平,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沛东以及金铁霖、罗成琰、宋祖英、孟卫东、余隆、程扬、陈建华、甘新等出席闭幕式并颁奖。
亮点一:“金钟奖”展现核心竞争力
始于2001年的中国音乐“金钟奖”已走过了13年,它逐渐成为中国音乐界的龙头工程和全国重要的文化品牌。从2003年“金钟奖”落户广州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徐沛东谈到,“金钟奖”落户广州后,广州一直在实践中探索“金钟奖”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尤其是广州对“金钟奖”丰厚资源的发掘、打造和推介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科学的长效机制。在广州,“金钟奖”既是音乐惠民品牌,赛事演出家喻户晓,广受欢迎;又促成音乐文化活动接连不断地开展,融入人民大众之中;还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带动了音乐演出市场的繁荣,进一步提升了广州的城市品牌效应。本届“金钟奖”在广州首创了“金钟进社区”——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音乐普及进社区活动,首次让“金钟奖”走出赛场,走进社区,“金钟奖”评委及音乐家进到社区演出,与社区群众互动,给市民辅导音乐知识。广州12个区县都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可以参与其中。
本届“金钟奖”评委阵容依然强大,陈晓光和金铁霖为比赛监审,全程监督、审查评委评审工作。此外,为培养新生代音乐专业人才,过往曾参与“金钟奖”并获得过金奖的几位代表性人物首次入选了评委阵容,她们分别是第三、第五、第七届“金钟奖”民族唱法金奖得主雷佳、吴娜、王丽达。她们三位的共通点都是通过在早年获奖,让她们的音乐事业生涯踏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次她们回归“金钟奖”,身份虽然转换了但依然为“金钟奖”的发展与壮大不遗余力。
现场亮分的评审机制之变也是本届“金钟奖”重大革新之处。本届比赛在每项赛事半决赛后,评委会在每位参赛者表演后马上打分,待所有参赛者完成比赛后对其得分做即场统计,并将比赛结果通过电子显示屏展示出来,供观众及选手浏览,这种做法增加了比赛的紧凑性。此外,为响应中央厉行节约号召,本届“金钟奖”简化程序,节俭办赛,取消了开幕式酒会、组委会全会,开闭幕式程序也得到了简化。
亮点二:声乐比赛强调中国曲目的演绎
声乐(美声组)复赛只唱一首中国作品,这是本届“金钟奖”赛事设置和评选细则方面的一大变化,也令“金钟奖”评委们十分兴奋,男高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顾平刚听完复赛就兴奋地表示,“我和美声组的评委都有吃惊的感觉。以往复赛都是唱歌剧咏叹调,也就是亮嗓子比实力,但是这届复赛要求自选两首中国作品,现场抽选一首演唱,这对参赛选手的考验是很大的,对于一直接受西洋歌剧演唱训练的选手来说,中国作品的演绎其实难度更大。”
徐沛东表示做这样的赛制变化,也是经过了反复论证后的决定,“作为中国的歌手、演唱家要会唱歌,唱好歌,还要唱好我们中国自己的歌,这也是我们办‘金钟奖声乐比赛的初衷,更是这届‘金钟奖的最大亮点和创新之处。”从这届的赛制安排来看,美声组从复赛、半决赛到决赛,选手至少要准备七首歌,且不得重复,复赛是自选两首中国作品,现场抽选一首i半决赛唱三首:古典作品、中国作品和外国歌剧咏叹调各一首,且以上三首歌曲中,其中两首必须用不同外国语言演唱;决赛唱两首,一首2005年以后创作的中国作品或一首外国艺术歌曲,另一是首歌剧咏叹调。
这种选拔方式也让美声组评委会主任、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协副主席廖昌永感觉“实际收到的效果非常好”,由于用美声演唱西方经典咏叹调及歌剧选段发声相对科学,且演唱曲目都是大浪淘沙留下的经典,有很多可以模仿的范本,“但是中国歌曲用美声唱有很多技巧是需要自己摸索和解决的,尤其是新创作品可供参考的版本很少,演绎起来就更难,这就更能看出一个选手他对作品的理解力和创新力了。”男中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袁晨野也深有感触,“中国歌曲如今成为了入门的通行证,演唱不好就进不了半决赛、决赛,中国语言的发声特点与音乐的音律如何契合,一直是中国歌剧在创作过程中的难题,做不好就会让人觉得不伦不类。但是这次选手在演唱中比较注意吐字、发音,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用习惯听歌剧咏叹调的耳朵去适应和享受美声唱中国歌,这是非常大的进步。”
作为香港歌剧院及澳门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感慨地说:“中国的男高音近年来进步非常快”,以往“金钟奖”不论是民族还是美声组,大都是“阴盛阳衰”,夺得金奖的大都是女声,而此次美声组获得金银铜奖的6名选手中,有5名男选手,且男高音表现非常出色,男声这回独占鳌头,可谓是“井喷”式涌现,让很多美声组评委感到很惊喜。endprint
而民族唱法的选手,虽然没有外语的障碍,但会遇到方言的难题。“韵味”则是民族唱法的灵魂,而韵味来自于把握作品的地域属性,在方言的使用上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既不刻意模仿,要不随意丢弃。民歌组评委、中国文联演艺中心主任郁钧剑谈到,“韵味是民族唱法的灵魂,要体现韵味,感情的表达非常重要,歌曲有个很大的属性是文学属性,它与文学作品是相通的。”民歌组评委、总政歌舞团阎维文提出,感情投入一定要在解决技巧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他认为民族组选手在演唱上还有许多方法的问题需要解决。
亮点三:钢莽与弦乐重奏比赛含金量高
一直以来中国的音乐教育注重个人成绩,但真正成为独奏演奏家的却屈指可数。而接受社会音乐教育的青少年们也多以个人训练为主,由于在校学习的巨大压力,很少会成立组合“浪费时间”搞重奏或者合奏,更难发现“合作而不是竞争”的学习音乐的新途径和乐趣。近年来,随着不少世界知名室内乐团纷纷走进乐迷的视野,在不少乐团的首席、高校教授和独奏家的倾心推动下,中国的室内乐有着稳步的发展,中国音协成立了室内乐学会,中国音乐“金钟奖”评奖中也第三次增设了器乐重奏比赛,这无疑是一种导向。
而在弦乐重奏项目上加入钢琴也成为本次“金钟奖”突出的创新和亮点。以前两届设立过管乐重奏和弦乐重奏项目,对国内室内乐发展是非常好的促进,首次在重奏中加入钢琴,在改编纯弦乐重奏形式、增加比赛难度的同时,也是对室内乐更为重视的表现。“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独奏家,但有大部分人能够成为合奏家”,徐沛东说。而实际上“金钟奖”设器乐组合比赛也正是希望用专业级别的比赛方式为室内乐谋得一席之地。其实单看本次评委会的评委阵容就可见一斑:由两位中国音协副主席坐镇评委会主任一职——北京交响乐团首席指挥、音乐总监谭利华和上海歌剧院艺术音乐总监、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张国勇;而评委中则有中国爱乐乐团首席、中国音协室内乐学会会长陈允,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大提琴演奏家俞明青、李继武,中提琴演奏家苏贞、解路军,钢琴家杜泰航、唐哲、李民。
钢琴与弦乐比赛无疑也成为“金钟奖”中技术含金量最高也最具观赏性的比赛,看选手们表演就像在听一台小型音乐会,张国勇就把这项比赛比喻为一个“精密仪器”,极为考验组合选手之间的默契配合程度。这次比赛的选手虽然组合时间都不长,但演奏技术和配合度还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见学校对于室内乐培养与训练越来越重视。谭利华说,虽然是第一次设立钢琴与弦乐重奏比赛,但选手的起点不低。钢琴与弦乐重奏,最重要的是一种平衡感,这是由钢琴与弦乐乐器的不同特点决定的,而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难点在于钢琴,因为其他弦乐器都有着相似的属性,唯独钢琴在重奏组合中是独一无二的个性,钢琴不仅是难点,而且是控制的中心。杜泰航表示,之前很多人都认为钢琴要么是适合独奏,要么在乐队里处于伴奏地方,但这并不是作曲家的初衷,通过这次比赛,能让大家对钢琴与弦乐合作时钢琴的地位有着新的认识。俞明青则指出,钢琴与弦乐不同的演奏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得到完美的解决,音准与音量的处理也是难点,因此平时的合作练习非常重要,“金钟奖”加入钢琴与弦乐项目,比赛的压力对选手们来说也是一种促进和动力,可以说也促进了这样一种组合形式演奏上的进步。陈允也特别提出,重奏中演奏的每一个音都是有生命的,不仅要兼顾高音,还要特别重视中低音的乐器,调音时要特别注意往钢琴上靠,力求使每一个音都演奏出生命的色彩,这样的重奏才是真正有活力的。
虽然此次参赛的组合中也有几组交响乐团的组合,但最终金银铜仍然被“学院派”包揽,上海音乐学院棱境钢琴三重奏组合成员朱宛晨赛后接受采访时仍难掩激动的心情:“感觉非常荣幸,也非常幸运能在这么大型的比赛当中拿到金奖。我在第六届‘金钟奖中拿过钢琴独奏的金奖,这次又拿到钢琴与弦乐组合的金奖,这在我的事业中是非常重要的证明,让我更自信。”而组合成员中的张润崯其实也在上届“金钟奖”小提琴比赛中拿过铜奖,可见实力相当雄厚。从这个获奖结果其实也可看出,既能独奏又能协奏的全面型人才正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
张悦 中国艺术报综艺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 荣英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