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2014-03-31杨飞龙
杨飞龙
攻击性行为问题的案例
这一部分我们选择的案例,主要探讨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对他人做出攻击的行为,这也往往当做孩子是否会成为一个问题幼儿的指标,也是所有家长及老师最担心的问题。
其实每个人在成长过程当中,都有过不同时期的叛逆,为了掩饰自己的过错撒了个无关紧要的小慌,有时因情绪不好而乱发脾气。但是,我们不能只凭着一些单独、偶发的事件,就判定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变成了问题少年。关键在于老师处理这些事情的态度,是否认真考虑孩子做这件事的动机,他当时的心态,以及了解引发这个问题行为的情境。我们选择案例中老师的做法与反思,能给老师很大的启示。
最后,我们要提醒各位老师,千万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标签的心理作用,就是当孩子被贴上“不可救药”的标签后,就难以撕去,如影相随,让孩子生活在阴影当中,造成不可弥补的预期杀伤力。
案例一
鞋子里注水会成“小船”吗
文/刘丽荣
背景:
哈威是个聪明伶俐、争强好胜的女孩儿,由于家庭条件优越,爸爸对哈威的要求几乎尽其所能给予满足,而作为教师的妈妈却对哈威要求甚严,稍有偏差便严厉斥责,还经常将哈威与其他孩子相比,久而久之,逐渐使哈威产生了虚荣心与乐于攀比的性格。甚至,有时由此引发出偏激的破坏性行为。
案例:
一天早上,班里的佳妮小朋友正一蹦一跳地向我这边跑来,随着她脚的一起一落,鞋边闪动着点点光亮,同时还伴随着悦耳的歌声,煞是耀眼,我急忙走过去:“呀,佳妮的鞋子真漂亮,还会发光、唱歌。”这时哈威也一马当先地来到前边,用惊讶、羡慕的眼神看着佳妮,直到在一片惊叹声中佳妮换上了在幼儿园里穿的鞋,并把新鞋放进衣柜。
第一个集体活动结束了,我请孩子们去盥洗,准备吃水果,这时却传来了佳妮伤心的哭声,佳妮提着那双“会发光、会唱歌”的新鞋在小朋友的簇拥下向我这走来:“刘老师,不知道谁把我的鞋里倒上水了,呜——”佳妮一边说着已经泣不成声,我一看,可不是吗,其中的一只鞋里果真积着一汪水,就赶紧提着鞋走进盥洗室,把水倒掉了,可是鞋里已经湿了。我急忙将鞋放到窗台上阳光充足的地方,并安慰佳妮:“没事的,我们把它放在这里晒一晒,一会就干了。”
我耐心地询问小朋友:看到谁开佳妮的柜子了吗?有谁接水了吗?果然有个小朋友说:“我看到哈威接水了,还拿着水去开佳妮的柜子了,准是她倒的!”“是的,我也看到了”“我也看到了!”事情到此,只要我找哈威证实一下便可水落石出,可是我没有那样做,我想:我应该给孩子自己认识错误的机会。所以,我对全班小朋友说:“这件事我已弄清楚了,我想她一定不是故意的,或者有什么别的原因,我希望能自己来跟老师说,只要说了,我们大家会原谅她的,刘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诚实的!”说这话的时候,我也注视了一下哈威,我们两目相对时,她的肩膀颤动了一下,这进一步证实了孩子们的说法。等啊等,一上午都快过去了,可依然没有人来向我说明此事,而且,我观察哈威,她又像平常那样,没事儿似的,我多希望哈威能主动来向我说明这件事啊!等到鞋干了,我叫过哈威:“看,没事了,可是为什么有人要把它弄湿呢?”“嗯——想看看它能不能像船那样在水里。”“它像船吗?”“像!我和妈妈坐船去姥姥家时就看到了像这鞋一样的船,还闪光呢!”“可是它并不是船啊!你看,鞋湿了,佳妮多伤心啊!你说,这样做对吗?”“不对,可你们为什么都去看啊?我也让爸爸给我买!哇——”说着说着,哈威放声大哭起来,我抚摸着她的头:“哈威不哭了,知道不对改了就好,你说出来就舒服了,是不是?我们还喜欢你,因为你是诚实的孩子!”安慰好哈威,我请孩子们讨论:别人的东西,你也喜欢,你该怎么办?别人有什么你就得有吗?铭铭说:“我要什么就跟妈妈说,妈妈就会给我买。”“我要听妈妈的话,有用的就买,没用的就不买。”哲哲说。“对,谁都有自己的东西,别人有的我不一定就得有,我有的别人也不一定有!”衡衡说。大家说得多好啊,我及时地肯定了孩子们的说法,哈威也说:“我的鞋也是新买的,我也不用爸爸给买了!”
反思:
哈威向小朋友鞋里注水,一方面是出于好奇,鞋子的特殊功能使它联想起曾经看过的船,但从孩子的话语中我却看到了更深的东西,由于鞋的新颖别致,引来了大家的关注,也引发了哈威的醋意,打击了她的虚荣心,使她产生了上述的过激行为。
事情的真相已经浮出水面,可是在我的脑海中却时时挥之不去,一个仅仅6岁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行为呢?通过与哈威家长的接触,我感到哈威深受母亲的影响,她妈妈是个热情、好胜的女人,处处要求自己比别人强,对自己要求甚严,这些直接影响了哈威,孩子的行为与妈妈如出一辙,但这种性格很不利于哈威的成长与发展。作为教师,我要注重教育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与自己的不足,多给予哈威以关注,增加她的自信心,逐渐淡化不良心理,使哈威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香坊幼儿园)
专家点评:老师、父母永远是孩子成长的一面镜子,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成为其模仿的对象。哈威向小朋友鞋里注水的现象足以说明,内心的焦虑和恐惧使其产生了强烈的“报复”行为。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睁大了眼睛、张开了耳朵在关注着你的一举一动。既然选择拥有孩子,就让我们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生命的延续能够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案例二
保护量心
文/闫彩霞
背景:
我的班上有一位叫小宇的男孩子,日常活动中,常常脾气暴躁,甚至有极端行为,我很为他担心。一天吃过午饭,小朋友秩序井然地到游戏区活动。玩得正开心,忽然听到几声尖叫,一听就知道是小字。我急忙走到他身边,搂着他说:“小宇,慢慢说发生了什么事?”他的反应很强烈:使劲儿跳着脚,哇哇大哭,把已选到的玩具扔到很远。从小朋友的叙述中,我知道小宇喜欢的拱形积木被甜甜先选走了。我找到了一个形状差不多的积木递给小宇说:“瞧,这个和那个差不多,咱俩一块儿摆吧。”小宇还是抽泣不停,但总算安静下来。类似的事情,在小宇身上时有发生。endprint
案例:
小宇在语言表达、动手能力方面都比较正常。看动画片、听故事时也很安静,注意力比较集中,虽然偶尔也会有捣乱的行为,这些表现证实他的智力发展是没有问题的。
在与家长沟通中了解到:孩子出现这些状况主要是由于早期教育上的一些失误造成的。孩子的父亲平时对孩子要求过分严厉,稍有错误便对孩子施加惩罚。慢慢地,小宇逐渐表现出倔犟、暴躁的性格,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便大哭大喊,摔东西,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在幼儿园里,与同伴交往中的一点儿小矛盾也会使他很烦躁,又不会采用适当的方式解决问题,只会使用暴躁的行为来宣泄心中的不满。久而久之,这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像小宇这样的孩子,虽表面强硬,但却折射出其内心的脆弱、恐惧和无助。长此以往,孩子的个性形成和乐趣意识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反思:
首先接纳孩子的个性,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当小宇出现问题时,我先暂时忽略他的错误,不去批评和指责他,而是设身处地倾听孩子的声音,体谅孩子的苦恼,用我的宽容接受他的不同。当小宇的暴躁行为扰乱了班内的正常秩序时,我首先克制自己的冲动,不排斥和冷落他,而是更多地接近他、顺应他,帮他缓解内心的压力,尽快使他调整到平稳状态。我的信任与尊重,帮他找回了安全感,他觉得自己仍是个可爱的孩子。
同时,我与他的家庭建立联系,希望他们在教育孩子时能够照顾到孩子的人格和尊严,采取更为合理有效的方式对待孩子。
再次,树立榜样,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孩子。老师以伙伴的身份融人幼儿游戏与活动之中,自然介入,适度点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通过同伴的相互作用,不断强化良好的行为。我想到应创设更多的条件,让幼儿广泛交往,用友善、温暖的外部环境来感染孩子内心的小角落,为其顺利地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伴的话:
田红:记得一位哲人说:“人的心是虚空的,给他爱,他便美好;给他恨,他便丑恶。”童心不也如此吗?孩子的情绪是极易被感染的,而孩子的心性天生是美好的。无论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无权剥夺这份美好!面对小宇,我们应该做的是用耐心和爱去为他疗伤,用专业和有效的,指导去帮助孩子建立起阳光的心态,用集体的温暖和同伴的关爱呵护他成长。
李书月:案例中的“小宇现象”代表了现在一部分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由于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得当,影响了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过于严厉和溺爱对于幼儿的成长都是不利的,教师最好建议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最好以民主、平等的意识和心态来教育孩子。
张春雨:教师还应当与家长沟通,追根溯源,应该和孩子父亲交流,让他也配合到孩子的转变教育过程中来,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蔡莲:这样的个性目前需要家长和老师慢慢地引导,以正面教育为主,教他学会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会控制自己,减少冲动。
李夏:加拿大教育家范梅南曾说:“教育学是迷恋儿童成长的学问。”阎老师在小宇出现问题时,并没有排斥和冷落他,而是用耐心、信任和尊重感化了他,并以教师和其他幼儿为榜样来影响他,为他形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坚韧的品质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幼儿师范附属幼儿园)
专家点评:古人说,赏不越时,罚不迁列。说的是奖赏一定马上进行,惩罚切记要就事论事,不要牵扯其他。小宇事件表明,家庭教育过程中孩子自信的缺失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正如前苏联一位教育家所言: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才是教育的最大目的。小宇正是由于父亲的苛刻。才会导致内心的自卑,而自卑又让他产生狂妄,这一切都是没有获得成功感所致。告诫各位老师、家长,要让孩子挺起脊梁,你必须让他拥有自信的力量。
案例三
谎言!真相?
文/黄萌
背景:
瑶瑶是这学期转入我们班的,年龄比我们班的孩子要小,孩子的动作发展和心理都明显比同班幼儿迟缓许多。
案例:
“这也太不像话了。”一天早上,瑶瑶的爸爸就怒气冲冲地来找我。“怎么了?”我忙问。“老师,你们幼儿园不是不准体罚孩子吗?为什么周阿姨要让瑶瑶罚站?”“罚站?你是不是搞错了,老师都是不会让小朋友罚站的。瑶瑶,周阿姨什么时候罚你站了?”
“就是下午吃饭之前。”“那周阿姨为什么要罚瑶瑶站呢?”“因为我玩水了。”听着孩子一字一句的回答,我纳了闷,昨天保育员下午开会,开完会就开饭了,周阿姨什么时候罚的瑶瑶呢?可瑶瑶的表现又不像是在说谎呀?
这时周阿姨刚好走进教室,我忙向她了解情况。“啊?根本没这回事。昨天我开完会就忙着给孩子盛饭,我怎么会罚她站呢?”周阿姨向瑶瑶的爸爸解释道。“瑶瑶,你又撒谎了!”瑶瑶的爸爸了解事情真相后非常生气,举起手就要打孩子,我忙将他拦住:“瑶瑶爸爸,你先别发火,等一下我和瑶瑶谈谈。你还要上班,先走吧,晚上再说。”“老师,真是对不起。我误会你们了。这孩子总是爱说谎,你好好教育教育她。”说着,他走出了教室。
在上午的几个空闲时间里,我总是有意无意地向瑶瑶问起“罚站”的事情,她总是条理清晰地回答我的问题,不像是在说谎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下午休息的时候,我去请教了一下心理保健员。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小班幼儿因为年龄太小,还分不清自己的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界线,企图用言语描述某种幻想的东西。孩子会把他自己想象的东西当做事实加以描绘,形成无特殊目的的谎言。这种“谎言”,实质上是孩子想象的反映。啊,原来如此。瑶瑶只是想象被周阿姨罚站,但她分不清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区别,而把想象认为是事实,所以才会导致家长和老师的误会。
晚上,瑶瑶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幼儿园,我将了解到的情况与家长交换了一下意见,将这个年龄段幼儿心理特征向家长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对瑶瑶的情况作了解释。“可是,瑶瑶在家偶尔也会出现说谎的情况,比如明明没有病偏说自己不舒服。我们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改不了这说谎的毛病。”瑶瑶的爸爸苦恼地说。“你们平时工作太忙了,很少有时间陪瑶瑶。可是,孩子也有她的需要,她也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所以她只好用这个方法引起你们的注意了。还有,请不要过于苛求和责难孩子,更不能用体罚来对待孩子的过错。要理解孩子,了解她的需要,找出孩子说谎的动机与原因。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你不仅关心她的行为,更关注她的需求。不要因孩子的某一次谎言就定性,更不要用暴力的方式试图改变孩子,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
反思:
经过与家长的谈话,不但使老师同家长间的误会消失,还使家园共育得到了统一。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还分不清想象与现实,这样就会出现一种无意说谎。对于孩子的无意说谎,家长不必过于追究,因为随着孩子认识能力的提高,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而孩子出于自己的需要,会出现有意说谎,家长不要过于苛求和责难孩子,更不能用体罚来对待孩子的过错,不要让孩子形成恐惧感,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会出现更多的有意谎言。要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去了解孩子的需要,尊重孩子的需要,从而清除孩子有意谎言的成因,达到改正的目的。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建新幼儿园)
专家点评:从周阿姨罚瑶瑶站这个“谎言”的表象背后透视着瑶瑶内心的无助和不安,尽管周阿姨没有罚瑶瑶站,那到底是“谁”罚瑶瑶站了呢?周阿姨在瑶瑶心目中这一“邪恶”形象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是父母,我看未必。也许是我们这个社会“不让输在起跑线上”的强烈呼喊,导致孩子早已失去童年,只能在谎言中寻求安慰。愿我们的社会还孩子一片蓝天,等雏鸟长硬翅膀后再翱翔天际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