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2014-03-31赵振兴
赵振兴
摘 要: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需求。当前,我国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高等教育仍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仅区域间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甚至同一区域内的不同地区之间高等教育水平还存在非常大的发展差距。如何破解深层次矛盾,寻求发展的平衡支点,切实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公平,这成为当前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22-01
一、高等教育发展状况
1、高等教育经费问题
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一直是困绕我们的问题。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总值4%的目标始终没有达到,近年来一直在3%左右徘徊。另外,一些地方院校,收费是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甚至占到了总经费的70%~80%,在收费标准不可能再有大的提升的情况下,许多学校已经陷入了经费严重不足的困境。据了解,教育部的学校在经费问题上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教育部所管的学校2006年年底贷款余额已经超过了200亿,其中个别规模庞大的大学贷款余额超过了30亿,每年仅仅还利息就要将近2个亿,这个数字相当于国家每年给它的拨款。在我国高等教育财政状况比较好的江苏省,高等学校贷款余额也超过了100个亿,这个问题非常突出。
2、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的师资数量逐年有所增加, 2008年全国高等学校的专任教师是80多万,2010年达到126多万。尽管如此,还是赶不上学生的增长数,和学生人数不成比例。并且,许多大学教师还担任成人高等教育和许多非学历教育工作,实际负担更重。另外,纵观国内各高等学校,整体上尚缺乏一批学贯中西的拔尖人才,师资队伍的国际性程度不高。还有,教师的学术精神倒退、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导致教师队伍学历职称上升,而学术和教学水平下降。
3、高等教育质量问题
从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等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重点是教育质量问题。调查结果发现,目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较为突出,有1/3以上的学生认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至少1/4的学生有考试不及格的现象;有5O%以上的教师认为目前高校教师数量不足,工作负担较重。一些权威专家教授认为,因为扩招过快,教育资源的增量远低于学生数量的增长,生均教育资源占有率下降,尤其是教师数量不足,导致教师负担过重,加上管理力量分散,因此,这些学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教学质量肯定有所下降。
4、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问题
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入学机会,使得高等教育惠及普通人群,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从这个角度而言,大众化对高等教育公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大众化对高等教育公平的促进作用仅仅反映在总体层面,事实上,在短期内大众化并没有缓解不同区域和社会阶层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及其质量上的差异。就区域差异而言:一看各地区普通高中升学率,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升学率较高,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则升学率较低。教育机会向着经济发达地区倾斜,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二、高等教育发展对策
1、加强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
加强教育的资金投入,为促进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保证了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始终沿着科学规范的轨道运行。由于教育经费项目繁多,首先要加强预算到校编制工作,增强预算约束力。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各项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根据各学校的情况,边远学校分类别核定支出项目、支出标准,如学校招待费、购置费等,通过实施项目标准控制,节约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水平。第三,要强化支出控制,控制和减少不合理的开支,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2、建立知识取向的高等教育功能观
知识取向的高等教育功能观以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为基础,强调高等教育对知识的保存、选择、传授、探究和创新功能,起初这种认识论以“闲逸的好奇”精神去追求知识作为目的,力求了解自我生存的世界,知识本身即为目的,并不给知识外加其他的目的。如维布伦(Thorstein Veblen)所说,探讨深奥的实际知识是学术事业不证自明的目的,与它可能对上帝的荣誉和人类的利益所产生的任何影响都毫不相关。后来对知识的研究中逐渐增加了一些应用性的取向。
3、建立人本取向的高等教育功能观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智能。通过教育的方式,达到智能发展的目的。一个学院或大学不应当做些别的机构也能做得好的事情,这是教育行政的一个很好的原则。并且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德行的培养和熏陶。《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的论述,看重的均为人的德行修养。
三、结论与建议
发挥高等教育的优势,促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高等教育处于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并不是重构一个新的教育体系,而是把国民教育体系的内容传输给社会,让社会各界共享学校教育资源,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高等教育由于其地位、作用的特殊性,在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迫切需要打破高等教育资源的壁垒和封闭性,加强各类学历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相互沟通和衔接,为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提供更加方便、灵活、开放和多样的高等教育学习机会,建立高校办学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高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向受教育者开放,调整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和管理制度,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周 济.实施质量工程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DB/OL].
[2] 张汝伦.海德格尔与大学改革[J].读书,2006(12):128—135.
[3] 涂又光.中国高等教育史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108一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