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新媒体语境下我国高校受众讯息的传输渠道

2014-03-31吴海燕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讯息传统媒体受众

吴海燕

(福建师范大学 协和学院,福建 福州350117)

新媒体时代是web2.0时代以来出现的媒介数字化时代,现阶段,新媒体主要包括门户网站、博客、搜索引擎、手机短信、微博等。大学生是新媒体的忠实消费者和使用者。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路径,传播学中的“把关人”已经消失殆尽,出现了诸如“二级传播”、“使用满足”等现象的回潮,议程设置已经变得弱化,现阶段高校讯息传输中遇到了传播路径不明、受众缺失的现象。

一 传统媒体的传播路径与传播特点

(一)传统媒体:路径消失,功能弱化

传统媒体一般指平面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电影、广播等媒体,相对于“新媒体”的概念。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是单向线性式进行的,一般存在一个讯息的发出者,一个或多个讯息的接受者。[1]

报纸杂志以文字为载体,记者报道和信息推送存在迟滞现象,面对相对复杂的事件,记者作为报道的第一亲历者,对信息的截取存在个人化的倾向。报纸更新速度慢,一般以“天”计算,类似日本《读卖新闻》,虽然一天内有早报和晚报,但发行速度受到印刷、发行流程影响。[2]杂志一般每周、每半月或者每月一期,信息及时传达功能更弱。因而杂志的经营策略是分众的。

广播以声音为载体,声音具有不可持续性,不易记忆保留,对于读图时代的大众吸引力不强。广播在二战时是非常好的宣传工具,我国60、70年代,广播在政治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的广播一般出现在公交车或者私家车上,年轻人收听广播的已经越来越少。

电视具备声画合一特点,迎合了后现代社会大众读图需求,但电视媒体缺少互动反馈,电视受节目单元的限制,在相应时间播放规定内容,相对于流动的现代社会新闻传播来说,缺少灵活变化。[3]电视节目经过审查,和青年学生的心理距离和生活距离较远,其刻板印象一直未能改变。这有体制的原因,也有电视节目本身的原因。

传播学上的拉斯韦尔最早把传播分为5个步骤:即信息发出者(who)、说了什么讯息(what)、通过什么渠道(which)、讯息的接受者(whom)、有什么效果(what effect),按照拉斯韦尔模式,传统媒体在渠道上存在漏洞,在产生效果及其反馈上也存在诸多不足。对于广大高校受众而言,他们选择讯息的渠道已经多样化,传统媒体的“把关人”使得青年对信息接收产生抵触情绪,亦对使用的渠道产生不信任感。青年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更具互动性的新媒体。据一项关于网络行为的调查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最重要的是意见表达,而不是获得工作与学习相关的信息。”[4]因此微博等新媒体是高校讯息传输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改变传播方式:传统媒体的应变之道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认为:“20世纪后半叶席卷世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现代化进程,认同和权力体系长期存在的根源瓦解了。人们从农村移居到城市,脱离了他们的根基,从事新的工作或没有工作。他们与大批陌生人相互作用,面对着一套新的关系。”[5]全球化浪潮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这种全球化包括政治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传媒的全球化。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就是这一趋势的注脚。

在这样的总体传播环境中,必须强化“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机制。所谓“意见领袖”也即熟练使用媒介,对公共事件能够发表独立见解,对大众具有影响力的人。“两级传播”机制认为,传播的过程是从“传播者”到“意见领袖”再到“受众”。在传播过程中,意见领袖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能够左右受众的观点。现阶段存在某些所谓的“美分党”,即传统上所称为的右派,即是西方国家意志在中国本土形成的“意见领袖”。[6]

当前高校新闻工作者迫切需要进行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传播渠道创新。高校新闻工作者迫切需要改变传播形式,加强对新媒体渠道的使用,塑造清新的形象,贴近师生,贴近受众。

二 新媒体时代高校受众传播渠道

据中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7]调查发现,微博是网民的重要讯息渠道,已经逐渐变成重要的舆论平台。相对农村和低学历受众,高校学生是微博的主要和重度受众。

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最早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创始于2006年7月。2007年饭否网开张,内地第一家带微博色彩的网站开始营业;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之后腾讯、网易、搜狐陆续开始微博业务。2010年,新浪首推高校微博,到2011年6月全国有403所高校开通新浪微博。[8]高校有众多部门,很多部门也有自己的微博。另外,也有很多学生组织也开通了微博。微博如何进行差异化经营,如何提高活跃度,需要高校领导和主管宣传的部门进行精细化研究。

(一)微博的传播渠道分析及传播特点

毋庸讳言,随着移动手机、电脑、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与现在大学生的融合已经十分紧密。现阶段大学生已经很少收看电视广播,看报纸的也很少。新媒体的传播,以微博为例,可以看出与传统媒体不同的传播路径和传播特点。微博具有与以往任何媒介不同的传播机制,具有信息源丰富、传播速度快、扩张力度强、影响力大、简单便捷、即时互动性强等特点。微博传播具有分散和聚合的特点,属于自媒体的范畴,理论上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出者,也都是信息的接受者,所有人既是读者也是记者。微博传播迅速,门槛低,信息通过积聚后再扩散,不论是私人话题还是公共话题,均可以无限制的传播。微博中的新闻“把关人”已经消失,往往通过“意见领袖”传播的信息能够迅速发声和扩散,因此微博还具有“两级传播”的某些特征。[9]在微博上,不同偏向的群体往往形成不同的群,因此具有积聚效应,也具有“群体传播”的某些特征。

(二)高校微博体制及内容创新之路

高校新闻工作者在使用新媒体的时候,不少都难以摆脱刻板僵化的印象,大学生没有亲近感,也少了生活味。新媒体互动性强,传播迅速,兼有私人化的呓语,也有理性的公共事件和舆论,因此在微博上的传播者和被传者,都是已经弱化的传播主体。微博传播的日常化时期和危机干预时期具有不同的传播特点,高校微博宣传需要把日常运营和危机时期的干预有效结合起来。危机干预应越少体现校领导的决定越好,内容应主要用陈述的语气,少一些刻板的官方语言。针对这样的传播状况和传播渠道,应加强高校体制机制研究,创设专门的新媒体运营部门,在内容上着力加强研究。[10]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首先,设立微博相关宣传部门,可由具有新闻传播背景的人担任负责人,负责本校内官方微博和各部门各层级微博的指导服务,制定本校的微博研究报告计划。加强微博团队体系建设,建设一支以学校官方微博为龙头,各部门微博为枝干,各学生组织为骨肉的微博体系。其次,在内容研究上,要进行精细化分类指导,比如学校的官方微博,应以发布学校层面的重大事件,部分的名人名言,高雅音乐,主要社会事件等,引导舆论,加强文化氛围营造;比如校园后勤集团的微博,应以发布关系学生的生活信息为主,比如学校停电停水公告、放假前提醒学生购票等信息;学校团委学生会微博应侧重宣传重要的学生活动信息,学生获得荣誉、师生之间发生的感人小事等等。再次,在微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上,应制定微博管理服务条例,统一微博发布制度,建立微博管理人员信息报送制度。不断加强微博管理者的文化素养提高,应着力培育具有明星气质的重要学生干部,打造一支能够贴近学生、可以引导舆论、有力营造校园优秀文化的微博管理者队伍。

[1]裘江南,仲秋雁,李慧,吴力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1,(3).

[2]吴茵茵.网络信息计量学在学科建设评估中的运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3).

[3]严彬.信息的限度和它的相关学科[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张荣,曾凡斌.互联网采纳与使用影响因素及其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5).

[5][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刘绯,张立平,王圆,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6]朱顺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7).

[7]孙兴民,郭书俊,李光,金艳.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功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

[8]王来华.论舆情研究的两个需要[J].天津社会科学,2010,(4).

[9]朱雯霞.高校学报个性化对高校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10]朱平,吴姝.学报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以《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猜你喜欢

讯息传统媒体受众
生命的讯息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口腔医学讯息
口腔医学讯息
口腔医学讯息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