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陌生化”诠释英语新词
2014-03-31吕明
吕 明
(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225009)
引 言
当代英语新词层出不穷,几乎每隔很短的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表达方式或是新词产生。其增长速度甚至堪比手机新机型的研发和推广,快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新词是社会变化的风向标,它们不仅体现出了词汇自身的创新同时也反映了语言随着社会经济﹑政治﹑人类认知水平等各个领域不断变化的规律。著名语言学家韩理德就曾说过,“记录新词一直是词汇学家感兴趣的话题”[1]。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当时人们用的是“惊奇”、“不平常”、“奇异”等说法。而真正提出“陌生化”概念的是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它既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该理论强调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和理念,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与冲突。正是这种对立与冲突造成了“陌生”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它强调突破常情﹑常理,反其道而行之从而达到超越常态的境地。[2]从“陌生化”概念的出处看,它是个文学理论,用作语言学分支之一的词汇学研究似乎还未曾有过,这也正是本文的创新之处。随着目前英语新词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并逐渐渗透到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以装点和丰富我们的言语环境和生活理念,我们没有理由不欣然接受,且及时掌握和传播这些新表达。它们给我们的思维填充了全新的模式,给我们的表达带来了活力,给我们的人际交往增添了幽默风趣。因此,相对于旧的、熟悉的,既而司空见惯或习以为常,笔者聚焦“新”。这里的“新”,主要指新鲜感和陌生化。
一 新词的概念以及产生原因
(一)新词的概念
对所谓英语“新词”的定义鳞次栉比。有用时间界定的,比如新近出现的词语就是新词语。“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从本民族语言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语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新用法的固定词语。”[3]本人更倾向于以下观点,“新近出现的,在语言交际中表达新思想﹑新观点﹑描述新事物﹑新现象或提供新的视角的词语,包括具有新的形式的词语,以及获得了新意义的原有词语”[4]1。此外,社会文化脚本在词汇概念整合中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新词是语言的“刀锋”,一方面展示了词汇的构词规律、意义特征,另一方面显示出语言发展变化的趋势,是词汇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的接面。[4]2
(二)新词产生的原因
新词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科技进步给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导致人们发现在现有的词库里找不到恰当的或是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或是标识他们急切需要的信息,因此,新词应运而生。
语言中的词汇既是人类认知世界的符号表征,同时还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产物。需要是成功之母,“表达空位”的存在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形成了表达某种认识或情感的需要,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从而形成的空缺。[5]人类的灵感由此被激发,因而像“乐活族”,“男闺蜜”等等各类新词就相继出现进而补缺。人们从创造到接受再转而使用新词的过程便是成就新词并助推其流行的过程。而我们人类自然就成为了传播的“蜜蜂”——中介。更为重要的是,语言本身又具有一种自我调节的功能,因此在约定俗成的过程中词汇又会不断自我筛选(不被认同的语言成分会逐渐消失,表意传神精准﹑结构合理、功能强大的词汇自然会保留下来。这就是新词产生的原因。
二 典型新词实例与特点分析
当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各个领域的变革。词汇,作为任何一门语言中都最为活跃的因子自然也做出了及时反应。因此,当下英语新词的数量,传播速度也远超以往,其中的具体例子不胜枚举。然而,笔者发现新词之新主要在其新意。绝大多数新词的构词方式并未推陈出新,仍由词或词素以意义为中心进行重新组合而成,且主要遵循了通常的四类构词法:1.拼缀法;2.合成法;3.缩略法;4.派生法。因本文聚焦于新词的“新”字,所以在此笔者不再以大家耳熟能详的构词法为着眼点阐述新词,而是列举了以下一些典型新词实例,尝试从新的角度归类它们的特点。
(一)构词过程大量类比化
类比构词法合乎人们的思维习惯,操作简便,构词范围广。例如:
(1)sleep camel睡眠骆驼[6]。Sleep camel睡眠骆驼,指平日忙于工作而睡眠不足,因此在周末集中补觉的人。骆驼是一种积蓄能力很强的动物,它们可以多日不吃不喝,一旦遇到水草,便大量贮存。这里把用周末补足睡眠、积蓄能量的人称为sleep camel。
(2)sheeple没主见的“羊人”[7]。Sheeple是由sheep和people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最初源于美国,指那些顺从、且容易被劝服又喜欢从众的人。
(3)babymoon宝贝月[8]1。该词是由baby和honeymoon拼接而成的。1999年出版的《英汉大词典补编》可能是最早收录这个词的词典。当时词典中给出的释文是“喜月”,并提供注解——“第一个孩子出生后父母所经历的一段异常快乐的日子”。而如今,这个词的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多指婴儿出生前父母所度的短假。由此《新英汉词典》已改进对该词的释文,将其译作“宝贝月”。
(二)语言能指走向缩略化
这是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要求经济省力、准确精炼的反映。
(1)YOLO(The acronym for“You Only Live Once”)这是“你只活一次”的首字母缩写。它因说唱歌手德雷克在歌曲《座右铭》中提到,又由演员扎克﹒埃夫隆将“YOLO”纹在手上而走红。它带有及时行乐的意思,现在人们也用这个词来以一种调侃的方式为糟糕的决定开脱,特别是那些似乎会带来及时满足的决定。
(2)LOHAS乐活族。乐活族又称乐活生活,洛哈思主义。乐活是一个西方闯来的新兴生活型态族群,它由音译LOHAS而来。LOHAS是由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首字母缩写,意为快乐生活或乐活精神。
(3)holidates节日约会。该词是holiday+date拼缀而成的。多用于现在年轻人在节假日期间与朋友相聚或者“被相亲”的说法。
(4)chillax淡定[8]2。该词是“chill”(冷却)和“relax”(放松)结合而成的新词,牛津辞典中的释义为:冷静下来、放松。
(5)ringxiety手机铃声焦虑症[8]3。它指总觉着听到自己的手机铃声在响或手机振动,而事实上并无来电的情况,由ring+anxiety构成。
(6)manny男保姆。“nanny”是保姆的意思,前面加上“man”拼缀成“manny”意指男性保姆。
(7)与旅游相关的有一组新词,分别是:agritourism农家乐(agriculture+tourism)、ecotourism生态游(ecology+tourism)、voluntourism公益游(voluntary+tourism)。
(8)staycation宅假期(stay+vocation)。该词指假期哪里也不去,就待在家中的度假方式。现在多用于于描述“五一”、“十一”黄金周等大小长假各条路段,各个景点旅客井喷的现象成为常态后无奈的人们所选择的待在家中新的度假方式。
(三)内部结构趋于短语化
社会的发展以及新事物、新概念和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人们的思维改变速度远远快于构词法的发展。因此,为了能够既及时又准确的反映出这些新变化,短时间内人们创造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多见短语形式。
(1)facepalm moments捂脸时刻[9]1。Facepalm一词由face+palm构成。指的是用手捂住脸或将脸埋进手掌的形体语言,由于捂脸的这一姿势在很多文化中都存在,因而用该词来表达绝望、尴尬、震惊或惊讶适用范围甚广。
(2)worry wart忧天“杞人”[9]2。过度的担忧可能是宏观的大事也可能是芝麻小事。这种极度忧虑的人就被称为是忧天“杞人”(拼写为worry wart、worrywart或worry-wart都可以)。他们这些人的担忧通常会被别人看作自寻烦恼或者跟现实情况完全不符的过度行为。
(3)leisure sickness休闲病。该表达是由荷兰蒂尔堡大学心理学教授Ad Vingerhoets命名的。其症状包括恶心、疲惫、头痛以及重复感染等。周末或假期初期工作压力刚解除的时候,这些症状就会出现。
(4)foul-weather friend“坏天气朋友”[10]。通常这类朋友被认为只会在他们遇到麻烦、需要找个肩膀流泪、搭车进城或找人帮着照看他家宠物狗的时候才会想起你,否则,他们基本就跟不认识你一样。
(5)indoorsman“宅男”。“宅男”就是指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像玩电脑、睡觉以及看电视体育节目等室内活动方面的人。
(四)语用过程多呈口语式且草根化
不是语言学家们而是占社会绝大部分的草根群众,走在流行前线并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才是大多数新词的创造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因此,多数新词,特别是刚刚出现的表达往往先是口头语,继而被大家口口相传的流行开来,之后才逐渐会被词典编纂家们记录进词典。以下的这些新词相信读者们听着都有些耳熟吧?
(1)bromeo男闺蜜[11]。该词由brother+romeo拼缀而成。也许很多女孩的身边都有一位无话不说的男闺蜜,《失恋三十三天》里面文章扮演的那个翘着兰花指、个性娇柔、雌雄莫辨的家伙就是bromeo的典范。他们通常能在第一时间给他们的女性好友从男性的角度分析问题,答疑解惑。
(2)frugalista省钱达人。Frugalista,frugality+sta是2008年出现的一个新词,当年被收入到了《新牛津美语词典》中。“frugalista”就是表示对各种节约方法感兴趣,并且还能过上时尚健康生活的省钱高手与生活达人两者的结合体。
(3)fashionista是指“疯狂追求时髦与流行的人”,和以上提到的frugalista有相同构词结构。
(4)infomercial:information+commercial电视购物。
(5)bargainous超低价。牛津辞典对该词的解释为:“花费比一般或期待的少,便宜或相对便宜。”
(6)frenemy友敌或亦敌亦友[12]。友敌frenemy,有时也拼做frienemy,是friend(朋友)和enemy(敌人)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指伪装成朋友的敌人或者互相竞争的同伴。朋友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过具体是什么角色还要看朋友的属性来分。有些是bosom friend(知己),福祸与共;有些是acquaintance(泛泛之交),点头就过;还有一些则是frenemy(友敌),笑脸相迎,背后暗战。
三 陌生化是观察新词的视角也是其传播优势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就是要把平淡无奇的事物变得不寻常,让人们对事务的审美体验延长,将表达的魅力突显出来。就像一对共同生活了30年相濡以沫的伴侣,朝夕相处让他们的感情变得醇厚,但也使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直到一天,下班回家的老头发现老伴改变了发型,一下子夫妻间的重新认识和欣赏被燃起。视觉上的新鲜感立刻转化为了心理的愉悦。由新发型产生的陌生感激起了老两口从形到心的改变。长久的不变使其忽略了彼此的欣赏而新的变化引起了久违的关注。人是这样,词汇亦然。
如今,英语新词就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抹春风,一股活力。仔细体味一下它们:闺蜜,原本可是无话不谈的女性朋友关系,和男性八竿子打不着。“男闺蜜”?女性怎么可以把异性当作谈论心思的闺中密友呢?“敌友”或者“敌友关系”,敌人就是敌人,朋友就是朋友,怎么能敌友不分?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与人关系的错综复杂,合作与竞争相互渗透,就自然催生了“敌友”这个怪怪的新词。再看看“坏天气朋友”,较之好朋友﹑酒肉朋友﹑刎颈之交以及不够朋友这类已经让人们产生审美疲劳的词儿,“坏天气朋友”将天气与朋友之间作了个隐喻。真可谓“天人合一”的神来之笔。以上列举的诸多新词,哪一个合乎常理?哪一个不新颖陌生?又有哪一个不魅力十足呢?然而,恰恰是这些貌似“搭配混乱”、“逻辑错位”、“有悖常理”的新词当下正在被人们广为传播并迅速牢记于心。因为陌生,所以催生了大家的“围观”,因为陌生,使其比起其他词汇很快地被广而告之。这就是陌生的魅力。
四 英语新词对教学的启示
因陌生而受关注,因关注而引传播。人们对于语言中新兴词汇的产生和流行不可能完全做到视若无睹,充耳不闻。作为从事语言研究特别是身处语言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无论是出于专业的敏感还是传道授业的需要都应该至少对于那些新词行“注目礼”,文化传承者和为人师表者中的“outman”实在当不得。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诸如“宅男”(indoorsman),“假日约会”(holidates),“敌友”(frenemy,西方媒体曾用该词评价中美关系)等等这类越是给人以陌生感并贴近大众生活的词汇越能激起学生们对其主动学习的欲望。因此,在传授上学生们学得很好,老师教的作用却很少。英语新词在给人们陌生感觉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容易被传播的优势。所以在面对这些“陌生份子”的时候,笔者认为作为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们,一方面应该秉持包容开放的态度。因为客观上,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原因,也都有从不被接受到被认可的过程。主观上,教师需要有对新知识的敏感和兼收并蓄的态度;另一方面,笔者认为顺其自然的“无为而治”不失为一种应对新词的较好方法。对于那些“出奇制胜”的新词,教师不一定非采取传统的课堂传授形式。它们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中的频频出现和在生活中的口口相传本身就已经使其在学生中烂熟于心,应用自如了。
结 语
只要不生活在孤岛,无论是社会草根还是专家学者都会或多或少的对周围环境以及社会生活的变化有所察觉。再加之目前网络和各类媒体无处不在的渗透,使得我们自然而然的承担起了新词的创造者、传播者和使用者的多重角色。“乐活族”也好,“男闺蜜”也罢,就是因为它们的新鲜﹑新颖才会如此吸引人们的眼球。陌生的它们赚足了关注,同时也形成了人们乐于接纳并大力传播的独特优势。所有这些表达无不对人类陈旧的意识形态、已有的词汇检索以及表达习惯发起了强有力冲击。俗话说得好“有破才有立”,陌生化的新词打破了人们原有的思维定式,甚至连严谨的词典编纂学家们都不得不渐渐接纳并收录起了这些陌生的新词。如果你还从未听说过它们,那么下一个面对“facepalm moment”(捂脸时刻)的人是否会是你呢?
[1]Halliday,M.A.K.et al.Lexicology and Corpus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M].London/New York:Continnum,2004.
[2]张冰.陌生化诗学:俄国形式主义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罗玉娟.新时期汉语词汇变异管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1):49-51.
[4]杨彬.心智的门铃——英语新词的认知阐释[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5]侯占香.“忽悠”新义进入《现代汉语词典》的可行性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2011,(4):69-72.
[6]英语新词[EB/OL].http://news.xinmin.cn.
[7]Helen.中国日报中文网英语点津[J/OL].http://www.Chinadaily.com.cn.2011-02-11.
[8]Enread.时尚英语[EB/OL].http://www.enred.com.2013-11-27.
[9]Helen.中国日报中文网英语点睛[J/OL].2014-01-23.
[10]林岚.英语新词[EB/OL].http://bulo.hujiang.com,2012-01-14.
[11]遇见新词汇[EB/OL].http://360.bigear.cn,2013-03-27.
[12]Helen.中国日报中文网英语点津[J/OL].http://www.chinadaily.com.cn.200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