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女性散文

2014-03-31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散文家毕淑敏散文

杨 柳

(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湖南 长沙410138)

一 散文的特性及新时期女性散文的兴起

散文是一种用文学笔调艺术地显示作家个性的文体。在散文作品中,作家自身的精神面貌和个性特征必然会通过其作品表现十分清楚。散文创作较之于小说等其他文学体裁更能表现作者个人的东西,更能听到作者自己的声音。

现代散文批评家李素伯在《小品文研究》等著作中提出了要纯然为作者个人的内在的生命力的发挥才是真的文艺的看法,他的散文观念重作者“自我”的个性表现,而不强调它的时代精神,这里的个性是一种“纯粹个性”。林语堂先生1934年在为《人世间》撰写的《发刊词》中,提出了散文创作“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口号。“以自我为中心”是对创作主体的“自我”的要求,即“我”对“自我”的要求。这里用“中心”来强调,具有其特指性和特定含义,是相对“社会”而言的。郁达夫也提出了著名的“心体说”,他推崇“个性”,坚持“个人”本位,他的“心体说”就是散文创作的“自我中心说”。

无论李素伯、林语堂,还是郁达夫,他们都表达了相同的认识,即散文个性即“自我”即“个人化”的观念。诚然,散文作家的创作主体意识的贯注与展示,总是以个性化作为基础,作为主导,作为立足点,也是最后的归宿。正如当代散文批评家谢有顺所说:“散文是个人的,独立的,它最怕落入整体主义和社会公论之中。”

自上世纪世纪80年初开始,中国迎来了时代突变的新时期,思想解放的潮流随着社会的转型而逐步深入并内在化了。面对这一历史机遇,女性散文得到了继“五四”之后的又一次大发展,一批引人瞩目的女性散文家形成了一个光辉灿烂的群像。在她们的创作中,主体意识得到了强烈的表现。她们更加真诚地表露女性自我身心的体验,以显见的性别意识,关注女性生命,感悟女性坎坷的人生际遇,思考和探寻女性在社会中的主体位置。研读这些女性散文家的作品,处处感受到女性主体意识觉醒这一共同特征。然而,不同的作家在某种特定文化领域内长期体验、探求、寻觅、思索,会逐渐形成一种与他人迥然不同的个性化文化意识,并且散文作家总是力图在作品中表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审美观照和个性感悟,新时期女性散文当然也展示出了其丰富多彩的审美认识与鲜明的个性追求。

二 新时期女性散文概说

由于时代的大变革,20世纪80年代中国迎来了散文创作的春天。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特殊的政治因素,文学样式与现实生活的“疏离”现象比较突出,当时过于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教化功能和意识形态上的影响,使得散文创作主体的自我意识及个性在外在的政治压力下而“求同去异”,从而丧失了独立思索与表现个人价值的权利。这种苦闷压抑的日子结束后,散文作家们在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中,试图重新找到自然的本真,恢复散文创作的自我个性。思想的解放不仅打开了外部世界的大门,同时也启开了自我内在世界的大门,用自己艺术的笔在图解自己的个性、人格时深入展示了精神主体的深层世界。

新时期女性散文在当代整个散文领域里具有相当突出的地位。这不仅在于散文大师冰心,幽默大师杨绛,诗人舒婷,小说家张洁宗璞、毕淑敏、张抗抗和叶文玲等以倾心之作为散文园地增添了不少光彩,还在于有一大批专注于散文或以散文创作为主要追求的女散文家在孜孜以求地笔耕。她们富于活力的艺术探索,使处于相对沉寂的散文领域一时表现得生机勃发。女散文家及其创作,成为了新时期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

自曹明华以《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等作品抒写自我人生体验,开创“青春独立体”以来,这种着力于表现内心真实和理性感悟的尝试复苏了散文创作的个性意识,并进而带动了大批“新生代”女性散文家的出现。

王英琦说:“散文便是人格。”如果说散文是最注重自我意识的文体,是最能体现作家人格的文体,那么,新时期女性散文创作可以作为最有力的佐证。上世纪九十年代形成的女性散文的繁荣,使文坛不知不觉中增添了些妩媚与柔情,使“男性话语中心”多了几许和谐共振,使所谓的“阳阳裂变”得到了一定的弥合。

以素素、沫沫、黄茵、黄爱东西、张梅、石娃娃、兰妮、莫小米等为代表的“私人化写作”表达的是强烈的“孤独自我”,她们从自身出发,用女性敏锐的视角,写都市人生的情趣与落寞,起降与沉浮,写男女之间以及家庭生活的两难与困惑。这类散文大胆而直接地对女性心理进行细微观照,自觉地关注女性最原初的生命脉动和超常意识,其中所体现出的充满主体个性“情绪化”的内涵,昭示着女性散文自我意识和生命意识的觉醒,散文所发生的这种变化,也表现了散文的自觉和散文表现生活的广度和深度的提高。

新时期女性散文并不是“小女子文学”|的代名词”,事实上,不少女性散文家雄劲刚烈,斗志昂扬,她们的文章尽可能泯灭自己的性别意识,以雄起代替雌伏,在不经意处昂首挺胸。如王安忆、毕淑敏、叶梦、王英琦、舒婷、马丽华等,她们能够自觉地把个人的情绪和自然属性同社会历史和社会属性交织综合,突破内外世界,进行历史观照和人类关怀,把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一切最美好的东西推向社会,推向整个人类,从而获得最高的自我价值感。

三 新时期女性散文的个性特征

弃医从文的毕淑敏曾说:“医生这个职业教我冷静、客观,作为女作家,我更喜欢用一种洁净的笔触叙写。”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得毕淑敏对人生拥有了达观的理解和独特的感悟。她的作品中对生死爱恨的审视,对人生的深刻体验和关照,展示出了一个作家的聪明和睿智,具有他人无法企及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

毕淑敏用她的散文告诉我们,散文的个性是与作家的人生阅历分不开的。此外,特定的时代因素、心理因素和作者自身独特的审美观念也会渗透在作品的每一个角落,流淌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从而呈现出无目的精神个性。

新时期女性散文家以其细腻、敏感及极强的感悟生命及体验世界的能力,抒写了她们对于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表达了自己的社会角色意识及女性鲜明的自我意识。主要体现出了以下几点个性特征:

(一)对主体生命价值和人生感受给予自由展示

王英琦、毕淑敏、梅洁、马丽华等散文家在自己的创作中,往往以感情作为主旋律,诉心底之隐私,吐胸中之怨恨,赞纯洁之感情,思路开阔,涉猎宽广,张扬自我,但不丧失时代意识,注重理性又不淹没内心的冲动,对传统文化有深深的怀念与挚爱。马丽华充分利用散文这一文体,以她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第一手材料,努力向人们展现了一个远离现代文明,但又绚丽多姿的古老文化世界。在《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等作品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超自然等错综复杂的关系,相互叠压、渗透、交错,构成多样、多重、多层的立体文化结构,绘就了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立体画卷。而王英琦的散文则或抒写民族文化的灿烂辉煌,记录自己走南闯北的浪漫情怀;或无所顾忌的袒露自己的出生之迷,袒露自己孤独时的艰难无助,倾诉自己对世态炎凉的困惑和恐惧;或对人生进行深入沉思,探究人生与文学的终极意义,探究男人与女人的本真内涵和生命本质。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散文表达自我的功能,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对主体生命价值的思考成为了其散文创作的鲜明特色。

(二)对苦难命运表现出达观和充满希望

“伟大的作品都以人类的善良为希冀,人类毕竟向文明迈进,我们看到的丑只是局部,作家不应以一已之私而不见泰山,应对生活有更长远、本质的理解。”这是经历过大境界的毕淑敏的人生感悟。一个从小生活在北京的花季少女,被命运突然迁移到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的藏北高原。单调刻板的生活,奇异严酷的环境,让毕淑敏思考人与自然、宇宙、永恒、生死和命运,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她对人生的看法,使她从中悟出了生命的可敬来。她“常常满腔热情地注视着生活”,胸膛里始终跳动着“温暖的良心”。从《你永不要说》、《葵花之最》、《提醒幸福》、《性别按扭》、《菊花圈》等作品中,我们始终感受着作者本性的温柔,以及从灵魂深处显现出来的博大的爱。

新时期不少女性散文家的作品中都能读出这种对人生达观的理解和独特的感悟,如梅洁的散文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氛,文字里总是流溢着一种对生活按捺不住的爱与惊喜。她更多地是写自身的经历与体验,总赋予事情以一种特殊年代背景的点穿与隐现,她不掩饰现实的伤痛,不回避内心的真实。她常以一种幸福的眼光来观照苦难,因而其作品中情调沉重但不严重,伤感里也含着美丽的光影。

(三)对故园情结的诗化倾诉

对漂泊异乡的游子来说,故乡是他们魂牵梦萦的地方,是他们精神得以寄托的一方家园,所以怀乡也是中国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散文家表现怀乡主题是为了唤醒流淌在人类血液中的原始记忆,是趋于人性的复归,是灵魂的停顿,神之所牵心之所系的故乡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的精神家园。

作家在表达自己的怀乡之情时,是可以有多种表现方法的。但湘籍女散文家苏叶却独钟情于梦。梦中出现的都是家乡的风土人情和自己的童年趣事,在《告别老屋》、《梦断潇湘》等作品中,碧缘的江水,青色的山,白色的鹭鸶,悠扬的山歌,叮咚的泉水,闪烁的红烛,都踏着梦朝读者扑面而来。“故乡啊,你这样牵扯着我,难道是我前世在你那儿丢下过什么未曾了结的冤债吗?”这似疑问又满怀深情的诉说中,凝结着和故乡之间的难了情,而这故乡情已深深地烙进了苏叶的灵魂,她呈现给我们的就是她的“心之声”。借助老屋这一意象,苏叶把她那种对万物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都满含深情地抒发出来了,让读者的思想随着她的思绪共同跳跃,更深刻地感受出作者虽然告别了“老屋”,却告别不了对往事的追忆,对故乡的思念,更告别不了对人生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希望。

(四)对大自然表现出独特的审美理想

新时期许多女性散文家善于从女性的角度和女性的感受出发来审视大自然,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自然观。她们对自然景物的美学观照和生命感悟特别独到细腻,往往能缘情入理,笔力直透读者心坎。她们笔下的自然不再是纯粹的自然,而是有情有意,充满灵性的人化了的自然,自然中有人事,人事与自然形成了默契同构的对应关系。

以斯妤为例,她在《武夷日记》、《望月》等作品中,以自己的单纯、热情与温馨表现大自然。她在山水自然美中发现并肯定的是自我的“本色”,或融入母亲般的温柔情怀,或渲泄自我的郁闷感情。在斯妤的笔下,自然美始终都是她的审美理想,尽管一些作品中也无可避免地掺入了艰辛与苦涩,但仍然是着眼于对自然美的赞颂,并且努力透过自己的心灵之窗,把观察和捕捉到的自然美奉献给读者。她用自己清新空灵的笔触,传神地抒写对自然的独特感觉,以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追求及自觉的探索精神,为新时期散文注入了新鲜血液。

(五)对女性生命成长奥秘的大胆袒露

新时期一些女性散文家自觉而大胆地关注女性本身,她们往往从女性的自然生命历程切入,以其细腻的女性直觉,庄严圣洁而又精致含蓄的笔触,写出女性最原始的生命脉动,表现出了女性心理成长和完善的全过程。她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青春的躁动、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对健康性爱的大胆袒露,体现出了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女性自我意识、生命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觉醒。叶梦就是这样一位具有开拓精神的散文家,她在《月亮·生命·创造》、《风里的女人》、《紫色暖巢》、《羞女山》等一系列作品中,对于女性成长发育和生殖生育等历程中的种种生命奥秘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这些散文对传统的女性禁忌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体现了作者对男权文化挑战的勇气,标示了女性自我的复归与成长,传达出了一种新的女性美,也表达出了作者积极的生命哲学观。

散文是最好表达个人内心声音的文体,而“个性”是决定散文价值的灵魂。正是因为有这种“个性”的支撑与凸现,新时期女性散文才显示出了在当代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既是散文本性的复归,也使散文获得了与时俱进的新发展,从而使这一文体更加贴近生活,使其独特的艺术生命力能得到继承和发展,永远都有层出不穷的佳作产生。

[1]田中阳等.中国当代文学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陈协.在“世俗”的背后[J].写作,2002,(11).

[3]宋丹.生命的达观与母爱的广博[J].写作,2002,(5).

[4]林非.林非论散文[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

[5]贾平凹.名家美文欣赏[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

[6]吴俊忠.文学鉴赏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王明华.中国散文史[M].呼和洁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散文家毕淑敏散文
《毕淑敏心灵独白》
Be the best of whatever you are
无与比肩的散文家、美国文学偶像琼·狄迪恩去世,享年87岁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善良是颗种子
品诗赏词
第10届河北散文名作奖颁奖典礼暨百名散文家走进馆陶大型采风活动合影
毕淑敏:愿你的“生命借记卡”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