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益智创造塑形*——公共舞蹈艺术的教育价值探析
2014-03-31汤其林
汤其林
(湖南工业大学 音乐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21 世纪的普通高校学生,不但知识和技能要比较全面,而且要有健康的体魄、丰富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美育在高校教育中独特的价值也逐渐显现,成为塑造高校学生审美精神、审美理想的必由之路,人们对它的关注和重视逐渐加深。作为公共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舞蹈艺术成为高校教育美育的主要手段。公共舞蹈艺术在大学教育的特殊价值,显现了艺术教育以人为本的关键,揭示出了教育的根本意义。
一 公共舞蹈艺术的教育内涵
公共舞蹈艺术的教育内涵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通过教育学舞蹈”,这是公共舞蹈艺术的直接目标;第二个方面是“通过舞蹈教育人”,这是公共舞蹈艺术的终极目标,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具体来讲,公共舞蹈艺术的直接目标是让学生感受、表现、创造音乐,体验舞蹈的美感,同时具备传承舞蹈文化的责任感和基本能力,公共舞蹈艺术的终极目标是育人,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资华筠在谈到如何实施舞蹈美育时明确提出:“以身体教育实现全面教育,其要点是:以感觉的方式认识世界,提升人的智能;以律动的形态锻炼身体,增强人的体能;以审美的方式解放心灵,开掘人的创造潜能;以身心一体化的形体训练,塑造完美人格。”这段话同时也揭示了舞蹈美育的重要作用。
二 公共舞蹈艺术的教育价值
(一)公共舞蹈艺术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当代大学生处在竞争十分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他们面临生存竞争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冲突。从高考的独木桥挤进大学,应试教育导致心理压力巨大,进入大学后又成为“就业机器”,他们既需要健康的体魄更渴望有一个的健康心理,健全的大学教育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技术的训练,更需要从人文熏陶、浸染他们的心灵。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的获得以经验为基础,能力的获得也要以经验为基础,只有充分调动切身体验,知识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因此,他认为,“教育是对经验的重建和重组,既能增添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1]
蔡元培对美育的研究非常深刻,他把美育上升到是教育方针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的高度,并提出:任何学科都与美育有关。[2]舞蹈用典型的形象集中抒发人的内心情感,通过肢体动态来传达人的精神世界,表现出语言无法表达出来的意思,用情感激起观众的共鸣。公共舞蹈教育既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美育,我们通过点点滴滴的渗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自由、独立、平等、正义、博爱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追求。舞蹈鉴赏是以舞蹈为媒介,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感受、理解,从中感受到舞蹈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以及其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壮士》是由张继钢创作的,舞蹈以狼牙山五战士的史实为题材,紧紧扣住红旗下,革命信念永不熄灭这一主题,展现一面大的红旗下,五个英勇战士,厮杀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英勇牺牲,前仆后继的舞蹈情景,从这五个战士身上,学生可以感受到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们的宁死不屈,浴血奋战的大无畏精神。在指导学生鉴赏舞蹈《壮士》时,可以唤起学生珍惜今天、不忘过去的情感和历史责任感。舞蹈最后,红旗化为一条红色长河,象征着无数英烈为了革命胜利血流成河和他们走过艰苦卓绝的战争之路。让学生从中能感受和体验到战士豪迈精神,在艰苦环境中浴血奋战深沉的情感和英雄气概,从而树立在逆境中奋斗不已的决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人们的心灵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老师指导大学生欣赏舞蹈作品,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使之能自觉地吸收和积累人类丰富的审美经验,拿美来浸润自己的心灵,培养融美于心的习惯,使自己敏捷地感受到文艺作品或自然界的美,并很快地将它们吸收到自己的心灵里,使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在审美过程中,社会生活或艺术作品中人物优秀的品德,高尚的情操,可以直接成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使自己也成为优秀高尚的人。[3]
(二)公共舞蹈艺术可以促进大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在上个世纪80 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至少存在七种形式的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与自我认识智能。”加德纳认为,这七种智能在相当程度上是独立存在的。某种能力的丧失并不能影响其他智能的存在。每个人只有一种最杰出的智能,但每个人又都需要多种智能的合作来解决问题。各种智能间也能相互促进彼此的发展。认识到人是具有多种智能组合的个体,当代教育体制依然以语词和数字的研究为核心,只注重逻辑数学智能与语言智能的发展。实际上,各种社会角色并不是这两种智能所能包容得了的。不同智能组合的个体对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教育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发掘人的内在潜能,并让这些潜能得到明智的运用。[4]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为公共舞蹈教育提供了有力的辩护。
舞蹈作为一种综合了音乐、时间、空间、情感性的艺术,它与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密不可分。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是具有形象化的,我国古代《乐论》中论述了舞与乐相互依存的关系:“乐之在耳为声,在目为容”,“乐舞合节,谓之中合”。乐舞同源,大多数情况下,有舞就有乐,音乐与舞蹈齐头并进,舞蹈在音乐伴奏中展开,与音乐共同揭示主题,共同表达感情,交替增色。音乐的艺术形象比较抽象,看不到、触不着,只能通过听觉去感知;肖庆玲说“舞蹈艺术形象要通过视觉来感知,它本身并不发出声音只有通过视听觉紧密结合、优势互补,才能产生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因此我们可以充分运用音乐的这种功效让学生通过听音乐了解舞蹈作品的内在含义和具体的艺术形式,提高对音乐结构形式的综合感受能力,并通过对音乐音响的感知所唤起的情感加以想象、联想,转化为客观世界的形象和意境,再把它注入我们的舞蹈动作当中去,形成表演的动力,进而感受舞蹈的意韵和美感。由此可见,舞蹈教育的提高同时也是音乐智能的发展”,[5]学生的音乐智能在舞蹈中得到提升。
舞蹈以人体运动为媒介,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肢体变得灵活,动作更协调,身材更挺拔,身形更完美,身体运动智能得到充分发展;舞蹈是流动的雕塑,作为一种空间的艺术,各种跳跃的舞姿、静止的造型、穿插的队形、色彩绚丽的服装、灯光的明暗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述说着点与线、线与面、空间的对比与平衡。集灯、服、道、效等于一体的舞蹈,产生巨大魅力的同时,也在培养着学生的空间智能;舞蹈学习大多是采用群体教学的形式,通过舞蹈学习、排练与演出,学生的人际智能得到发展;舞蹈教育是师生教与学的交流,学生的认知能力、方式、结构,表达、表演能力,理解、判断、分析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智能得到发展;当用语言与文字传达不清或透彻表现某项思想感情之时,舞蹈能借助身体的语言、表情进行人际间的交流,它是“无言的诗”,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广义语言智能的体现。
美国著名舞蹈家肖恩说过:“真正的舞蹈教育也是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将在舞蹈中得到滋养、熏陶和锻炼。”[6]67大学教育是多学科的综合性教育,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是当今教学和科研发展的趋势,通过舞蹈教育能使受教育者多元智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
(三)公共舞蹈艺术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
通常情况下,创造力是指在行动或操作过程中见到的那些建构性的、生产性的行为。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创造性思维都是很重要的。[6]82它使已有的东西发生变化,或者带来新的发现。人的素质越高,想象力越丰富,引导创造的可能性就越大。想象力越强烈,就越富有创造性,提出的设想就越有科学意义。丰富的想象力会激活知识,举一反三,导致认识上的飞跃,出现创造性灵感。
1957 年10 月苏联成功地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这条消息深深震撼了傲居领先世界的美国人,在此之前,美国人在科技才能方面居垄断地位。通过比较,美国人发现,认识到在空间技术上的落后,是由于美国的教育的落后,尤其是艺术教育的落后,为了在科学技术方面迎头赶上苏联,美国教育界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1963 年成立了国家艺术委员会,1967 年提出著名的《零点计划》,1994 年通过《美国教育法》,确立了艺术教育的核心地位,舞蹈教育已被列入艺术教育的重点,其课程已进入学生学习的选修或必选课程。[7]舞蹈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自信、有创造力的学生,舞蹈教育过程主要是以形象思维的方式并伴随着人的情感体验完成的。大学生在欣赏舞蹈,学习、表演舞蹈组合,创作舞蹈的过程中,使大脑得到全方位的训练,使自己的想象力不断丰富,发散性思维不断拓展,从而达到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不断增强的目的。大学生通过舞蹈艺术的熏陶,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并使形象思维的方法融入科学思维之中,使科学的发现和创造获得新的活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公共舞蹈艺术可以塑造大学生的健美形象
公共舞蹈教育内容可以分为欣赏性和实践性的训练,实践性的教学又包含很多种训练手段,通过组合的学习和作品的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其健康成长。舞蹈基本站姿要求学生能收腹、挺胸、立腰、拔背、抬头,眼睛平视,双肩下沉,气息保持畅通,从外观上拉长了身体,也可以使大学生克服那些驼背、扣肩、不自信,身体涣散、松懈、拘谨的不良体态,既培养了学生良好气质,又展现了积极向上精神面貌。在做四肢两头起的训练中,既训练了腹背肌的力量,又能按摩和揉挤腹部内脏的作用,促进腹内的血液循环,提高了肠胃的蠕动功能,也消耗了腰腹部多余脂肪,达到减肥、美体的效果。在进行踢腿,下腰,调转翻的技巧练习中,肢体各方面如速度、力量、耐力、控制力、稳定性等都受到加强。民间舞组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灵活性。芭蕾舞要求“开、绷、直、立”,讲究线条的延长,从把杆开始,逐步调节人体的肌肉和关节,使人体的肌肉线条拉长,达到灵活、协调、优美的状态。形象是个人内在素质,品貌的综合表现、良好的形象和形体对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个人的体态,姿态是展现人体美的根本,良好的形体,不仅给人以醒目的感受。更能展现出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修养。因此,大学生想要获得一个端正挺拔落落大方、线条优美的形体,舞蹈训练是最有效的途径。
总之,当代大学生需要舞蹈教育,科学理解舞蹈艺术“审美、益智、创造、塑形”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对准确定位公共舞蹈艺术在大学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有利于客观认识公共舞蹈艺术在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有利于把握公共舞蹈艺术未来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1]赵祥麟.杜威教育论著选[M].王承绪,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3-24.
[2]周明星,张柏清.创新教育模式全书:1 卷[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66.
[3]王伟著,曾繁仁.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87.
[4]肖庆玲.舞蹈教育与多元智能发展的关系[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5]欧建平.现代舞[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34.
[6]王伟著,曾繁仁.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7]资华筠,刘青弋.舞蹈美与原理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