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4-03-31杨晓波张亚宁
杨晓波,张亚宁
(1.邯郸市建设投资公司,河北 邯郸 056000;2.河北省临漳县人民政府,河北 临漳 056000)
大学生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一系列加强和改进的措施和对策,更好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有着特别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传输信息化、教育对象复杂化等正成为新时期高校的显著特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观念的特点,了解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完成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
(一)高校学生思想观念呈现的新特点
1.在价值观念上,人生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的激荡、冲突愈加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权、民主、宗教、民族等问题 ,对社会主义中国实施“西化”、“分化”也愈益加剧。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受到一定的冲击,而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更多地停留在认知认同或情感认同的层面上,因此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一方面他们追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把价值取向定位在义利并重、个人和社会相结合的层面上,有着自我成才并为社会做贡献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以我为中心的倾向逐渐显现,价值观不断倾向功利化和实效化。
2.在社会责任和意识上,较强的爱国意识和较弱的社会责任感并存。
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明显,他们关注祖国的前途命运,希望祖国早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很不寻常的2008年,西藏骚乱,大学生组成联盟游行示威,抗议达赖集团的恶行;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海外留学生用生命维护圣火的安全;汶川地震,大学生们积极捐款捐物,并自发组织起来为灾区人们祝福,大学生们用青春的激情去热爱自己的祖国。但是,另一方面,相比爱国意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稍弱,过多的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只求权利,不尽义务;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
3.在社会公德上,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较差的道德行为并存。
当代大学生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科学判断是非的能力,其道德修养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明白良好的道德修养对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及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相当多的学生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动相矛盾时,他们会出现在认知和行为上的二律背反。大学生是同龄人中文化水平较高的一部分,文明道德水平也应较高,但部分人的表现却让人失望,与“大学生”不相称 。具体表现在:有的学生不遵守公共秩序,;毕业前为发泄一些不满而酗酒;考试作弊;打架斗殴等等,都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滞后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文化水平。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几个主要因素
1.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及中国社会转型对价值观的挑战。
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和变化。在国内层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旧的价值观念因受到普遍怀疑而失去了权威性,新的观念和规范又尚未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在唤醒人们主体意识、摧毁一些行政的强制,并增加了自由度的同时,也唤醒了人们的物欲和贪欲等等。国际国内社会的深刻变化改变着中国,也改变着中国社会中最敏感的大学生,他们的价值观既在社会的变革和转型中碰撞,也在碰撞中变迁。
2.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提出的挑战。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以独特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提供了全新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环境,网络迅速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和行为的模式,冲击着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1)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挑战。网络环境是一个没有界限的世界,各种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这里汇聚交织。西方国家利用其网点多、信息量大且网络基础语言是英语等优势,向全世界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地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且中国作为唯一一个成功的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更是许多西方国家进行思想侵蚀和文化渗透的主要目标。对于心理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长期接触互联网,很容易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冲击,导致价值观念偏移。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对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造成很大冲击,并且互联网使人们过多地依赖信息、忽视实践,对大学生的行为交往方式产生不良影响,他们把自己置身于“虚拟的世界”,对周围的人和事视而不见,致使人际交往能力很差,人际关系逐渐疏远。(2)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的挑战。网络社会中,各种信息传播的开放性、自由性、广泛性等特点,决定了教育对象不再局限于仅从教育者的传播中获得信息。他们在互联网上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主体意识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进而影响他们的认知方式和接受方式,这将同传统的以权威单项灌输的教育方式产生冲撞,如果教育者的方式方法选择不当,就无法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3.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挑战。
自我国确立了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思路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呈快速发展之势,在校人数迅速增加。但是,国外用几十年时间才完成的“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我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从数量上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学生入学时的基本素质与精英教育时相比有明显下降,这就使得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给高校的各项工作带来更大压力,提出更多挑战。(1)办学质量问题。高校连年扩招,但数量扩张的同时质量并没有相应提高,部分高校的质量还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有一些高校受经济利益驱动,在自身基础和条件达不到的情况下盲目扩招,在校生规模超出了原有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承受能力,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高校合并、升格后,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得不到及时改善,有些高校为了提升自身的声誉,竞争生源,不是在提高办学质量、拓宽就业渠道、开发校本资源上下功夫,而是另辟蹊径,纷纷亮出拥有多少名“博士、教授”的牌子,来吸引高考生,在这种趋势诱导下,造成部分高校教师为了自己能够名利双收,“片面追求学历,挖空心思评职称”,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个人学历和职称的提高上。(2)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逐年迅速增长,而社会有效需求滞后于毕业生规模的增长,毕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一部分学生及家长的观念不能适应新的就业形势,择业时在就业地域、薪金待遇、就业岗位上等犹豫徘徊,导致目前毕业生就业问题上出现“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并存。其实,从毕业生自身角度来说,真正难的不是就业,而是合理的定位与观念的转化,因此,需要高校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促进他们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在正确判断形势的前提下适度选择,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4.教师队伍变化的挑战。
随着近年来高校逐渐扩招,专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教师队伍不论是数量上还是结构上,都难以满足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同时,人们更多的注重专业队伍建设,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呈现出边缘化的发展趋势。(1)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我国许多高校普遍偏重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并从师资、教学设施、场地、经费等方面加以保证。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2)多数高校思政教师不能及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实际,更新和储备知识,拓展新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层面,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不能够及时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网络技术水平,不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变化,使其的说服力、凝聚力受到削弱,思想政治工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创新工作载体,积极拓展校园网络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载和传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联系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或活动方式。在众多的载体中,因近年来多有论述,本文就不再一一赘述,只就网络建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建设
建好校园网,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文化活动和各类网上服务。把校园网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渠道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在网站内容结构上要更加注重服务性,按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践”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现实情况创办特色鲜明,富有个性的网络内容和栏目。例如网上知识竞赛、网上征文比赛、网页设计大赛、网上警示教育、网上校级典型人物评选等,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从而真正把主旋律唱到网上。此外,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各种网上服务。如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制作心理宣传网页,对大学生进行形象生动的心理常识教育;利用电子邮件,开展心理问卷调查,形成各类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技术统计资料;利用网络交互功能,开设网上心理咨询热线,让学生倾吐自己的烦恼,引导其稳定情绪。又如开展就业市场网络服务,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校就业市场网络服务已初步形成,促进了就业市场的信息充分化,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纪法规教育
网络社会应该和现实社会一样,有相应的道德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网络发展的趋势及所产生的社会道德问题,把网络伦理的内容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伦理教育思想体系。通过开展依法治网的教育,营造一种法制的网络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起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网络新风尚。
(二)建设高素质政工干部队伍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拓宽素质教育渠道,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已成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领导重视,政策到位,确保队伍稳定、健康发展。
高校领导要从政治高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重要性,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到关系社会稳定和学校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从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与适当的倾斜,使高校思政工作能够成为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岗位。
2.不断提高思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目前,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的能力素质应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和方法上等进行提高,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学习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还要掌握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分析网络对大学生学习和思想的影响及网络环境下的学生特征及学习动机、学生思想转化的特点和规律,这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备素质。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方法:如变单向教育为双向交流,即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变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向、平等交流,共同提高的过程。
(三)建立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只有建立起协调、平衡、高效的工作机制,才能获得系统效益,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效果,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应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激励机制。把考核与激励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贯穿到每一个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去。包括要按照教育改革的需要,修改和完善综合测评办法,建立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动力。
总之,适应形势任务和环境的变化,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自觉地以时代的要求审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发展的眼光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系统工程。
[1]左才慧.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