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
2014-03-31赵红霞
赵红霞
(河北工程大学 社科部,河北 邯郸 056038)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的一则《少年中国说》把国家的希望寄托于广大青少年身上,可以说赢得青少年就赢得未来。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想担负起祖国和历史的重任,承载起民族和未来的希望,就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列宁曾说过:“通过百折不回的努力,让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观念渗透到群体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青年大学生是一个成长的群体、发展的群体,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的思想观念已经逐步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鉴别力还存在一定欠缺。因此,认真学习、深入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正在成长、发展中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下面就如何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谈几点想法: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之中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能否正确把握住主流意识形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全过程中,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内化为普遍价值标准和自觉意识,引导大学生把内化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具体的价值行为,将大学生被动、一时的外化行为发展成持续、稳固的自觉意识。一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可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问题本质,明确方向。二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现阶段,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大学生要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强化学习,深刻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当代中国进步与发展的深远意义,并把这个共同理想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奋斗的目标。 三是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道德实践的评判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只有知荣辱、明是非、辨丑恶,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而影响社会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氛围。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自身社会实践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印记在自己的思想上,更要落实到自己的社会实践中。社会实践活动是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具体社会实践活动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展现其价值。因此,作为大学生,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要勤学。知识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引自诸葛亮的《诫子书》,意指“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美好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更应好好珍惜,在校期间要勤于学习、勇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同时还要博览群书,关心国家大事,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要修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道德对于个人、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都具极其重要的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立德修身,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作为当代大学生,既要怀着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大德”,还要拥有做好小事、抓好细节的“小德”,“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做好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
三要明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面对当今世界局势的深刻复杂变化,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真假信息鱼龙混杂,大学生需要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问题思考,一时间有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和分析,做出正确的人生抉择。这就需要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了这把金钥匙,再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是非对错、善恶美丑,就能作出正确判断、有正确选择。
四要笃行。“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和付出。广大青年学生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要干一行爱一行,须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绳锯木断,滴水石穿,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同样,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也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源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的重要载体,建设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首先,健全机制保障。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保障体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以铸造灵魂、突出主题、把握精髓、打牢基础为基本要求,科学合理的投入人、财、物,确保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其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孔子曾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倡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加强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师德师风是校园文化和学校风气的核心和灵魂,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言传身教作用,特别是干部和教师,以身作则,以德为范,做好学生表率,借以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真正取得成效。也就是说教育者只有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武装自己,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去学习和践行。否则,这些教育只能流于形式,做些表面文章。
第三,抓好校园舆论宣传阵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互联网上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的传播,让部分学生出现政治信仰淡化、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等问题,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带来了严峻考验。因此,高校要以校园网络媒体为载体,生动形象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进广播、进班级、进宿舍、进社团等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以此营造浓厚氛围,有效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第四,引导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大学生的素质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可以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培养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团活动,既有利于大学生社团建设,又可以使参与活动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这样可以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中实现完美融合。
总之,要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育人效应,就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上下功夫,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营造浓厚校园文化学习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浸入学生心田,让大学生自觉建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理想信念和付之以行动的决心。
[1]胡锦涛.党的十八大报告(全文)[N].人民日报,2012-11-18.
[2]吴潜涛.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N].人民日报,2013-05-22.
[3]李中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倡导更需践行[N].光明日报,2013-02-23.
[4]刘川生.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重要思想支撑[J].思想教育研究,2013.
[5]吴菊花.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论文网,201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