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与创新服务
——以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4-03-31杨春

关键词:馆藏馆员咨询

杨春

(河北工程大学 图书馆,河北 邯郸 056038)

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与创新服务
——以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为例

杨春

(河北工程大学 图书馆,河北 邯郸 056038)

信息共享空间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生事物,给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以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为例,分析了实体层和虚拟层两个层面建设的内容,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创新服务,并就信息共享空间的深层次服务提出了对策建议。

信息共享空间;参考咨询;嵌入式服务

信息共享空间( 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亦称学习共享空间,在台湾地区称为资讯空间、资讯市集,在香港地区称为资讯廊、资讯坊等[1]。是将电子信息资源、计算机软件、各类硬件设施、互联网、Wi-Fi无线覆盖等和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学科馆员、计算机工作人员、指导教师等融合于一体,目的是提高读者信息素养,促进其协同、协作、交流、学习和研究的相互作用,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设施和协同学习环境。信息共享空间起源于 20世纪 90 年代后期,是在北美图书馆率先兴起的一种新型信息服务模式,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大学里的一种协同式学习环境和一站式服务模式的理念是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实质。近几年,信息共享空间已被我国图书馆界广泛关注,如北京地区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图书馆等;上海地区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等。这些服务理念较为先进的图书馆积极引进IC服务理念,并充分借鉴和利用国外IC成功案例,构建了具有本馆特色的IC服务模式,在国内率先实践并为读者提供了IC服务。调查显示,我国“211工程高校” 具有 IC 建设的图书馆有15家,占19.2%[2],建设比例不高,但加速建设IC 服务的图书馆在逐步增多。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于2013年开始创建自己的信息共享空间,经过一年时间的建设,已正式对读者开放,且深受校内外读者的欢迎,构建要素分析如下。

一、服务理念的转变

近年来,图书馆打破按职能划分的多部门设置,打破部门的独立服务、孤立服务和分散服务的格局,打破部门间的协作交流能力的低效服务,旨在提高日益多样化的读者服务需求,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图书馆空间和信息服务人员的相互作用,使图书馆的各部门集中通过信息共享空间而直接为读者服务,改变“以馆藏为中心”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对馆舍空间、信息资源和咨询馆员的整合,构建出读者—馆员,读者—读者相互协同学习和协同工作的交互式的服务环境。图书馆把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和学科服务全面融入到教学、科研的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中去,推动知识创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二、河北工程大学信息共享空间成功案例

我馆主校区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84万册,期刊2500余种,拥有中外文数据库30余个,自建数据库2个,馆藏文献内容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具有我校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文献保障体系的实体馆藏资源和虚拟馆藏资源的有机结合。但是,与学校的博士、硕士、本科教学的基本情况比较而言,图书馆存在诸多问题:馆舍面积严重不足,影响了图书馆传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学历职称偏低,有学科背景的馆员较少,严重影响了深度的学科服务;图书馆文献借阅量和参考咨询量逐年下降,初级用户流失严重。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困扰,决定对图书馆馆舍进行适度的改造而建设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

(一)共享空间的建设内容

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有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两个部分组成,实体空间的建设结合学校实际,把空间分为了教师学习空间——“书香小筑”和学生“HARVESTS学习共享空间”两部分使用。为了给读者营造出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图书馆将学习共享空间划分为七个功能区:参考咨询区、文献借阅区、读者体验区、个人学习区、视听学习区、文化交流区、团队协作区等。并充分整合了馆内利用率较高的图书、期刊和参考工具书等,为读者提供便利的印刷型资源。在共享空间不同区域配有一体机、检索终端、普通打印机、3D打印机、自助复印机、投影仪、电视机、视听音响设备等各种现代化设备,改造后座位由192席增加为534席,新增研讨间11个。

虚拟层建设主要包含有各种馆藏电子期刊、图书、工具书、报纸、会议文献、标准文献、图片文献、视频资料、课件资源、声像资料和 网上免费资源;为读者提供Office和WPS等办公软件、多媒体播放软件、信息处理软件、数据库专用阅读软件等各种常用软件;以虚拟社区和在线工具为载体,为读者提供学习交流空间的网络平台。为方便读者,图书馆实现了Wi-Fi无线上网全覆盖。

(二)共享空间的服务创新

共享空间的核心服务是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IC服务,读者可以充分自由使用信息共享空间配备的计算机、学习软件、信息资源等,读者只需这一平台,即可实现信息获取、参考咨询、交流讨论、自主学习、自助学习和学术研究等,信息共享空间的使用既可节省读者宝贵时间和精力,也可大大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共享空间提供的参考工具书和学习研究所用的图书期刊,为读者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各种自助打印和复印设备的提供,为读者信息资源的所需获取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各种台式计算机和检索终端为读者提供馆藏数据库的查阅、多媒体资源的利用和网上资源的查询等提供了方便,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及学习研究中,读者若遇到专业或技术方面的问题,参考咨询馆员和图书馆技术专家第一时间会为其提供及时的帮助,对本馆没有的文献信息,馆员可以通过文献传递的方式,来为读者获取,如有团队学习或科学研究,图书馆有专门的学科馆员为其提供无缝链接的嵌入式学科服务。

三、对共享空间读者服务的建议

(一)建立虚拟服务社区

虚拟社区是以Web2.0技术创建的一种虚拟空间,是一种新生产物。Web2.0技术应用的核心理念就是注重用户体验,开放性的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3]。图书馆可以利用Web2.0技术,开通BBS论坛,为学校的师生提供一个网上交流的平台;通过微信或博客等为读者提供通知、通告、资源推介、预约服务等推送服务;向师生推荐前沿动态和学科综述;利用各种便捷的通讯软件,对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各种问题做出及时的回答,使读者在轻松的交流中完成各自的学习和研究。

(二)加大读者参与力度

在共享空间的使用中,要加大读者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力度,吸纳学科专家和学生为图书馆资源建设成员,听取他们在资源建设中的意见搜集和文献需求;通过机构库的建设,鼓励老师和学术团队上传自己的科研成果,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增加馆藏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争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图书馆及时改进服务。

(三)大力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在信息共享空间环境中,需要参考咨询馆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参考咨询馆员不仅需要掌握传统文献学知识,熟悉网络咨询工具,还需要掌握常用软硬件故障的处理方法。因此IC环境中的馆员,除了掌握必备的图书馆学知识和自己的学科背景专业外,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使其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和能力,同时还要求咨询馆员有较强的与读者沟通能力,了解读者需求,嵌入用户研究。这一强调读者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参考咨询馆员与读者的融合沟通,对图书馆员提出了一个新的高度要求。

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是一种新生事物,无论从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体制、服务方式及管理模式上均以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以信息共享空间这一快速发展的动态服务体系作为创新服务发展的重要机遇,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提升图书馆的核心业务竞争能力,对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1]陈传夫.图书馆学研究进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谢瑶.我国“211”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现状与特色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3(8):54-58.

[3]邢永芳.学科服务视域下高效图书馆IC服务模式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5-57.

[责任编辑陶爱新]

Service building and innovation of information sharing space——Taking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library as an example

YANG Chun
(Library,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38, China)

Information sharing space is a newborn thing developed these years bringing the traditional library service mode severe challenges.The paper,taking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Library as an example, analyses the constructions of physical layer and virtual layer, introduces the innovation service of information sharing space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deeper service of information sharing space.

information sharing space; reference service; embedded service

10.3969/j.issn.1673-9477.2014.04.011

G251.5

A

1673-9477(2014)04-036-03

[投稿日期]2014-10-09

杨春(1962-),男,河北磁县人,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馆藏馆员咨询
馆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