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胶东新农村景观小品的调查与创新思考

2014-03-31刘伟

关键词:牌坊小品景观

刘伟

(1.青岛大学 美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2.西南民族大学 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0)

胶东新农村景观小品的调查与创新思考

刘伟1,2

(1.青岛大学 美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2.西南民族大学 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0)

对胶东半岛新农村景观小品的现状调查,从古代与现代景观小品涵义论述,并辅以实例分析。论述古代景观小品的信仰和环境特点外,重点阐述了胶东半岛新农村景观小品的不足,从民族文化和生态技术两方面创新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和措施,更多地是为因地制宜的发展和民族性的景观小品创建打好基础。

胶东半岛;景观小品;民族文化;生态绿色

农村作为最初孕育生命的人类聚居地,与城市一样,在社会更替和不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迅速推进的今天,国家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改善环境条件。胶东半岛(山东半岛)虽然近年景观小品发展很快,理论成果颇多,但有关半岛农村景观小品的研究资料却很少,现有资料大多数是关于建筑与农村、历史与文化、城镇规划与景观设计等方面的成果。

其实古代的胶东人早已发明和创建了适宜他们使用的各类景观小品,这些小品均设在室外,是一种公共的环境设施和构筑物,如石凳、日晷、水井、土圭、石柱、拴马桩、牌坊等。而现在我们对古代景观小品及理论挖掘不够,也很少去了解它们的内涵。山东海洋文化孕育出四千多年半岛地区的青岛、烟台、威海人,他们是半岛当地的土族居民,以乡土气息的即墨文化和帝王的琅琊文化为主;猎鱼和农耕的生活方式,半岛地域文化与齐鲁文化相溶,大量的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几乎完全一致,体现了“孝道尊卑,重民务实和因其俗,简其礼”之意。这些认知都与传统艺术相关,同时也伴随着他们平日生活与出海捕鱼、农耕、学习、景观小品等制作活动。

一、胶东新农村景观小品现状的调查

半岛地区许多的景观小品保存较完整,如青岛崂山村的石凳、石桌,还有古井,它们形式简洁朴实。为清代修建,材料是崂山花岗岩,呈灰色,现主要作为村民聚集聊天的场所;即墨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被发掘出来时,考古者在遗址上发现了多处6000年前的水井等重要文物。这些景观小品现在情况良好,当地政府也非常重视。位于赵家庄汉墓群西约1000m处的赵家庄文化遗址上,就有一口近4m深的水井,井口和井壁十分光滑,与普通农村水井形式相差不大,这口古井来自东周时期,现作为文物保护,供人们解析当地的文化渊源。

胶东半岛的蓬莱,有戚继光牌坊两座,牌坊位于里街的东西两端,东为“母子节孝”坊,西为“父子总督”坊,明嘉靖四十四年,朝廷为赞表戚氏家族而修建。两坊间距140米,均为四柱三间式,出檐多脊花岗岩的石雕坊,高9.5m,宽8.3m,进深2.7m,正间上下三坊,侧间各有两坊,分别雕饰花木鸟兽等图案,两坊中间有多行字。两座牌坊笔直挺拔,气势雄伟,构图丰满,雕镂精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国内少见的明代石雕景观小品。现在牌坊保护完整,只有少量的柱础显示出人为磨损的痕迹。

虽有前面保护较好的古代景观小品,但还是不乏被人遗忘的残存小品,那些小品基本上都散落在胶东的村庄、城镇与田野中,它们长久没有人保护和修缮,现只能遗留在各个角落里,任凭风吹雨打,自生自灭;还有一些被城镇化的进程所推到,难于存留,完全淹没在现代城镇化改造的环境中,令人十分痛惜。如青岛即墨市的西叫村村头的花岗岩石柱,据当地的老人说:“俺村村头的石柱,老辈都说是清代康熙年间所建,是为了确定村子的位置和方向,上面有精美的雕刻”。这个石柱六边形,高3m左右,直径0.30m,表面光洁,有石纹裂痕,顶上与柱腰有线条,线条为凸浮雕,这段长度大约在1.8m。从柱腰至顶缩小呈锥体状,顶上有石狮一个,形态端正、威武,整体看上去,该柱具有朴实纤细的特点。却因长期无人管理,柱子已经只剩柱身的残余部分,柱头早已变成了断裂的碎石。由于毁坏,今后再也无法恢复历史中乡俗文化与人造景观艺术了!这种情况在胶东半岛乃至山东其它地区非常普遍:或破碎,或消失等。

二、胶东新农村景观小品的特点

(一)信仰的特点

信仰是崇拜与敬慕的意思。古代人们信仰泛神论,除了道教、佛教外,对纪念或歌颂的人物都尊为神供奉与膜拜;大自然的花草、奇石走兽、山川河流也同样作为信仰的对象。人们给它们拟人化,编书立撰,赋予人们美好愿望的故事传说下来,而后它们就成为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信仰。如春秋时期的孔子,因博学圣贤,后人尊奉他为“文圣”,其故里曲阜及胶东各地都建有文庙及牌坊等。而对三国时期关羽忠义精神的尊崇,后人也修庙供奉他为“武圣”,并与孔子齐名。对他们的崇拜,人们像是信仰宗教一般真诚,有了诸如此类的信仰,人们构成一个民族,聚集生活,创造出大家使用的景观小品。

胶东半岛的古代景观小品,它们的形态、体量大小变化,均受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影响。即墨古代遗留下来的拴马石,原本是乡绅大户拴系骡马之用的条石,它高2m~3m,长宽相等,大约为0.30m左右,后来成为官宦富商之宅门前的必设之物。到了唐代,各地的拴马石有了不一样的装饰形式,大小高低也有一些变化,人们就根据当地的信仰,在这些拴马石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有动物、植物以及神话中的人物形态等,最终起到了丰富宅前屋后空间环境的作用,使得拴马石不仅成为古人炫耀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同时还被赋予了辟邪镇宅的风水含义。穷人没有骡马,但他们也会在宅前屋后设置这种简约的拴柱,起到富人宅前拴马石的辟邪之用。这些拴马石人们又称它们为“百姓的华表”。 在半岛农民的心理,它是富贵的象征,也是发财的标志。

(二)环境的特点

张良皋先生在《中国环境、建筑、文化》一文中曾这样写到,“建筑属于环境,环境教人建筑,或者甚至是环境逼人建筑。[1]”在我国古代人的生活环境中,景观小品也同建筑一样,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发展,它不仅是人类改造生存环境的结果,也是方便人类使用的公共设施,它即来自于人类的创造,也来自于人类的生活环境,受环境影响而变化;它结合着地域特点,融入其中,构建出具有独特人文气息的景观小品,使生活在本区域里的民众有适用的小品,达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牌坊又名牌楼,没有居住与使用功能,主要修建在村头巷尾、街道、宗庙、府邸之处,是中国古代的纪念性建筑小品。青岛市李沧区大枣园村的正中位置,立有两座古牌坊,正位于村委南端的东西向街上,街的南北两侧皆为村民住房,两牌坊东西向平行而立,相距约70m。牌坊在雕刻、形状及大小规格上完全一致,皆为四柱形式,整石雕筑而成。为山东省仅存的两处古代功德牌坊之一。解放后因破四旧,这两座被认为是宣扬封建礼教的牌坊遭到破坏,牌坊顶部的牌楼及雕饰神兽被砸毁,只余两座框架。为开发旅游资源,李沧区政府于2002年斥资修复,使这一古文化的景观小品得以恢复原貌。修复后的大枣园牌坊,依然雄伟,并与街景的自然环境相协调,最终让它突显在世人面前。除此之外,现保留的山东古代石牌坊还有青岛沧口的帝师王懿牌坊和东平州城的牌坊,它们都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景观小品。

三、当代胶东新农村景观小品的创新思考

(一)民族文化的创新思考

鲁迅先生曾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2]。在场所环境营造中,形、体、色所集合的景观小品已成为空间主体,它们需要“民族”。在词典里,民族是指历史上形成人的稳定共同体,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里素质。景观小品设计结合民族性正是要体现其中的内涵。

胶东现存的古代景观小品未被好好地保留和改造,许多已经消失,现在也难以看到它们的形貌,如要见之,只有通过文献和古文小说等资料去寻找。景观小品是为人服务的公共设施,处处都依照这一方的百姓需求创造,由此它们初期的形式早已经烙上了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印痕,这就是景观小品最初民族的印象。随着文化思想、行为方式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的融入,那么单一的景观小品就具有了民族精神,或更多地成为了民族群体的文化象征。当代新农村的景观小品已是难觅胶东的地域文化,它们的造型和功能早已是世界化了,毫无民族特征可言。现在新建与改造的景观小品,我们应该学习古人的设计思想和创造手法,以此让现代的景观小品具有民族性,而不是被国际性形式所同化。

文化与民族是密切相联的。民族在长时间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内容,既有劳动文化、生活文化、艺术文化、科学文化、社会文化、思想文化、习俗文化等等。它们无所不及,处处与各民族的构筑物相联,而景观小品恰属于构筑物的范畴,它们反映了本民族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模式。而文化滋养着民族的精神,至始至终融合于民族的个体建设中。它贯穿民族的全部,无论是技艺,还是人的思想,我们都能感受到独特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宋代胶东半岛民间有官宅门侧列戟的旧制习俗文化。春秋时,就有悬桃符或在门板上画门神的习俗。到了元代,佛教流行盛广,官府衙门就有废旧制立雕狮子的文化,在青岛的即墨、城阳、胶南地区民间有一舞蹈叫狮子舞,引舞的原来多为“胡人”,狮子舞兼具雄浑与妩媚两大特色,于是宅主就请民间的匠人将胡人玩狮形象永久性地雕刻在石头上,并设立于大门口示意有镇宅兼媚神的双重含义,加强了美观性。还有环境中设有的亭、廊、花坛、台阶等景观小品,它们在古代文化的润色中,在高山景秀里,完全与自然、人融合而和谐共生,由此景观小品的创造和发展一直是在人类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不断前行的。

(二)生态绿色的创新思考

如今在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缺水、洪灾和沙漠化等自然灾害现象,无一不跟人们盲目无序地砍伐森林,占用农田,乱排放工业污染物,不节约资源有关。这些灾害都说明生态、环保是我们人类当今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胶东农村环境中,景观小品作为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却很少注重它们的节能、减排、环保等技术要求,仅仅只注重艺术造型和功能关系,许多景观小品的设置已经破坏了原地域的生态链,长时间使其植物接收不到地下的水分和营养,变得干枯,严重的造成枯死。而场地中的土壤和地下生物,同样也会因此缺少植物的养分和食物,松软的土壤变得干裂,生物绝望或离散,最后导致场地环境恶劣,不利于环境的生态平衡。

景观小品离人最近,是感触最明确的公共设施,辅助人们休息、观赏、饮食等作用;还协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调和人与环境之间的融洽关系。作者在《建筑外部空间之过渡的调和空间解析》一文中写到“用景观小品去形成空间的调和,……以此达到景观小品与环境之间的融合”[3]。因此,它们的生态性应同场地的植被和建筑一样对待,既考虑绿色环保措施,还要注重小品在场地的调和方式,以及工作时是否有利于场地环境的需求等内容。在环境中景观小品布置的生态性是需要设计者与决策者提前进行调查,作科学的试验,认真推敲、评估,找出好的方式,装置要用的景观小品,而非在场地中直接挖地浇筑、安装建造。虽然景观小品体量小,所占面积不大,但在其数量较多的情形下,它们也会损害地上和地下的生态环境链。胶东半岛是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常年阳光明媚,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海风较大,具备发展绿色技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有了上述资源,应该考虑在胶东半岛农村中建设绿色技术的景观小品,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优质的设施水准,形成独特的半岛景观小品景象。

在景观小品与环境场地的绿色建设中,景观小品生态创新可以借鉴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创造出适宜地域环境的绿色小品。如利用太阳能、风能、雨水等自然资源,经绿色技术的改造与变新,使其自身循环利用能源,最后完成资源的有效再使用,那么环境小品在做工过程中就难于产生大量污物,也不会破坏小品周围的生态环境与格局,同时也较少浪费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炭、木材、水等,最终达到污物产生少和零排放的优点。德国是一个强调整体均衡、协调发展的国家,无论是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还是城区边缘的村庄,都有着完善的景观小品。德国建筑师托马斯·赫尔佐格在巴伐利亚州一个农舍旁创造的景观小品——塔式钟楼,就采用了一种由半透明隔热材料、蓄热墙和百叶相结合的隔热墙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让下面的塔座既隔热又保暖,塔上的大钟利用了太阳能量来工作。这个塔式钟楼既节约了能源,又起到了报时和保护环境的作用,是典型的利用建筑生态技术创新的农村景观小品。

四、胶东新农村景观小品发展的几点建议

首先,景观小品的创建要结合本地区的民族文化或信仰习俗考虑,依照文化含义,在景观小品的表面采用图案和纹样装饰。大面积在小品外观绘制图案,其纹样满饰,形成民间图形的效果,让表面纹样与环境既有对比又有统一的关系。同时,选择景观小品的局部装饰,用纹样点缀,达到不喧宾夺主的情形下,让它们产生整体的秩序感。民俗文化中景观小品有许多传统的造型,如拴马石、石鼓、水井等。在当代设计时我们可以借鉴其传统造型,适当对其主体的形状进行变化或更新,在不脱离它们原来的形体特点外,展开创新,这既是传承也是发展胶东古代景观小品的办法之一。

其次,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环境和材料创建小品的形式,让景观小品的设计手法与节能技术相一致,采用太阳能的措施,雨水或废水回收再利用,通过循环的办法,使园区内的排放物被景观小品有效地利用。

再次,应让小品与绿色植物,如灌木、草坪、地被植物协调共生,借用各类植被光合作用产生水蒸气的原理,吸收植被间多余的水分,汇聚成池,再利用池中的水清洗周围的景观小品及浇灌植物等措施。

最后,由无污染的环保材料加工制造景观小品,使其本身具有绿色性能,还有在场地布局上要细心安排,对周边环境认真分析和评估,准确设置,使其景观更加优美。同时,景观小品在以后的管理维护中应以减少人力、财力的投入为准,当小品的使用年限达到期限时,它的处理也应该符合销毁无害或者二次再利用的原则,使其成本费用降到最低的限度。

五、结束语

景观小品是衡量一个地方的文明标志,是经济实力的反映。在当今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劣的情况下,景观小品在文化趋同化的影响下,更需要我们在景观小品创建中,探查胶东半岛景观小品的“民族文化与生态绿色”内容。借鉴当地古人所遗留下的小品建造的宝贵经验,学习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民族观念等创造因地制宜的、绿色的景观小品,使种类多样的当代新农村景观小品折射出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因此,景观小品作为胶东半岛环境的公共设施,需要民族文化与绿色技术的融合,使其成为有特色的小品形式和景观。

[1]高介华,杨秉德.建筑与文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2-43.

[2]陈谋德.一个值得商榷的建筑创作命题[J].新建筑,1999(4):52-53.

[3]刘伟,刘斌.建筑外部空间之过渡的调和空间解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20-23.

[4]李允鉌.华夏意匠[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121-123.

[5]青岛市史志办公室.青岛市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6]周浩明,张晓东.生态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陶爱新]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of the Jiaodong new rural landscape facility

LIU Wei1,2
(1.Fine Arts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China; 2.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chool,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610040, China)

The article is about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new rural landscape facility status of Jiaodong Peninsula, the discusses about the meanings of the ancient and modern landscape facilities, and the analysis of rural landscape facility supported by examples.In addition to the faith and environmental and geographical features,the article analyzes emphatically the lack of new rural landscape facility in the Jiaodong Peninsula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eco-technologies to find a solution to lay brick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nationality of the city landscape facility.

the Jiaodong Peninsula; the landscape facility; national culture; eco-technologies

10.3969/j.issn.1673-9477.2014.04.008

F292

A

1673-9477(2014)04-025-04

[投稿日期]2014-05-10

2011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J11WJ03)

刘伟(1974-),男,四川中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理论

猜你喜欢

牌坊小品景观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景观别墅
《临宋人小品》
丰碑与牌坊祥云县王家庄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运城解州关帝庙牌坊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