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2014-03-31王旺田权丽娟周香艳王宝强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验

王旺田,吴 兵,权丽娟,周香艳,王宝强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实践教学”就是指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渗透于教学的整个过程[1]。因“实践”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因此实践教学也有广义和狭义2种,狭义的实践教学被看作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范畴,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直接经验的学习;广义的实践教学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包括理论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涵盖所有教学过程的实践部分。

关于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及如何切实进行,教高[2005]1号文件指出:高等学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2]。教育部教思政[2012]1号文提出:“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性合一”的改革方向[3]。因此,实践教学既可以检验和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同时又有利于训练专业思维,提高和锻炼专业应用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特殊作用,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与实践教学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进一步提高大学教育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杨叔子教授所说:“创新源于实践,贯穿于实践,而终结于实践,实践是根本”[4]。从这种意义上说,实践教学的质量决定了本科教育的质量,决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实践性课程开展和实施的好坏成为衡量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开发和利用中国现有教育资源营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提升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中国各学科深化教改所必需认真研究的问题,该文针对实践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不足,结合笔者近年来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体会,总结了甘肃农业大学生物质能专业3年来实践教学改革进行的经验,以期为促进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一、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不足、教学方式单一、仪器设备不足、教学内容陈旧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剧增,师生比例失衡,通常在专业理论课结束后进行毕业实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解决某一课题能力,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但是往往由于基础课老师多,专业课老师少、专职实验教师更少,加之实践教学应与社会实际需求结合紧密,教学内容必须反映更新较快的新技术,而基础课老师和专职实验教师一般缺乏专业实践背景,在指导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只能限于已有理论知识的讲解,难以对学生进行专业素养的培养,更难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导致实践实习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现象的发生,难以体现所学专业的实际应用价值。

传统的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更多地体现教的实践性,教师满堂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充当听众的角色,体现不出学的实践性,因此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自己的目的性和选择性,也就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在实验教学的程序上主要是由老师配制实验试剂、讲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过程,学生再按步骤得出实验结果的封闭性实验,也体现不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基于实验教学设备不足、型号陈旧,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只能安排成熟的实验,验证理论,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工具,开设系统性、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不足,违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5]。

2.资源短缺、认识错位、企业支持不足 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高校一般都有校内及校外实习教学基地,学生可以到校内实习基地进行实际操作和专业技能训练。在校外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同时有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实习,学生一方面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加深对理论学习的理解,另一方面增长了实践动手能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学校生源的扩招、教学成本增加、教学经费短缺、实验教学投入不足,资源紧张,按照传统的教学观点,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消减实践教学工作量,注重课堂教学,没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结合,造成大多数学生理论和动手实践能力脱节,导致眼高手低,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学校领导及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科研两张皮,科研本位的思想难以改变,校内实验基地被建筑物所替代,即便建立了实验室,教师以科研为主,难以对学生发挥专业技能训练的作用。校外基地转变为企业化实体,追求利益最大化,改变了教学服务职能,不为教学服务,即便接收学生实习,由于企业仪器设备先进,不能与学校仪器型号对接,也只能让学生进行参观,但是参观时间很有限,走马观花的浏览一下。这样对学校来说便于管理,节约经费,但是对学生而言,由于时间短,认识肤浅,因此大多数学生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足,导致实践能力不强,创新性不够,对口专业就业率低,严重影响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完善实践教学,培养创新人才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1.密切联系实际,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提高应用能力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既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的多层次专门人才,又需要数以万计的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仅靠高等职业教育来完成是难以满足社会需要的。因此,作为本科层次教育的教学型大学必然要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2014年教育部将1 200所普通高校中600所转型为职业教育,将职业技能培养放在首位,明确课程教学改革向动手能力、实训倾斜,强化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也体现出实践教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应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践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因此应密切联系实际,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实践教学。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质能专业针对化石能源不足以及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利用甘肃河西地区具有大量的作物秸秆、牲畜粪便等生物质材料,以本专业紧密相关的课程为基础,开设具有资源丰富、社会需求的可再生能源的实验项目,比如生物乙醇的制备、沼气的发酵、生物质潜力评价等,一方面合理利用地方资源,变废为宝,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和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培养市场需求的生产清洁能源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奠定理论基础。

2.改革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实践教学效果提升,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实践教学是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有效途径,它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优化其体系与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评价方法等多个教学环节,才能实现实践教学整体优化,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6]。在建立创新性国家的背景下,创新将日益成为经济、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来说,实验内容应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因此在实践教学内容上,针对新教学计划,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将实践教学内容与生产应用相结合。比如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质能专业课程多,学时少,在实验内容上并不是每门课程都开实验,而是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代表性课程开设关键内容的综合性实验。例如,将生物质燃料实验中8个小实验整合为生物质原料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通过内容上的循序渐进、时间上层层推进,保证学生对能源材料的深刻认知;通过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加强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使学生由宏观认识深入到微观领域。在实践教学方式上采用开放式,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确定实验目的、选择实验方法、制定实验步骤、选择实验材料,专家评审指导,鼓励学生进行科研探索,比如,制备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生产沼气等实验操作已有成熟的工艺流程,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按照实验要求和操作步骤进行即可完成实验。而我们的开设是给出主题,根据现有条件要求学生自己联系企业进行调研,了解该主题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文献检索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利用企业及学院现有的研发平台,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共同研发,解决企业现有难题,达到提高实际动手能力,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及创新性人才的目的;在实践教学的考试方法和评价方法上,采用阶段性、过程性评价和专项评价,将综合性大实验划成若干小实验,在每个小实验中进行考核评价。通过小实验解决大问题,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研究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

3.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改变实践教学态度,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由于实践教学是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实践性是应用型人才的显著特点,而实践性又决定了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没有一支具有较深理论功底、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教学队伍,就不可能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参与实验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将有利于整合学科优势资源,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而甘肃农业大学生物质能专业在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没有合适的教材,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教学队伍建设方面,生物质能专业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聘请既有专业技术特长、又有余力的技术人员、高级主管来担任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比如聘请驰耐能源公司的技术员指导环评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能源草的培育请本校草业学院的教授做专题讲座,学院举行生命科学系列讲座;驰耐能源公司的技术人员参与培养方案的优化,将企业的培训理念、标准和技术引入课程内容。同时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在校教师参加实践教学工作,改变科研本位的思想,组织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使教师走出教室,走向社会,深入实践一线,开拓创新,并与企业、研究单位形成良好的合作,促进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将企业的科研项目渗入实践教学,形成以科研项目开发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深化了理论研究,也对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纽带作用,扭转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错位认识,将实践教学按质、按量完成,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革实验室运行机制,培养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科学的理论和原理来源于科学实验,而要开展好科学实验,实践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实践教学基地就是根本保障。因此,抓好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显得十分重要,甘肃农业大学生物质能系积极申报学校专项资金,通过实验室建设专项的经费投入,更新仪器设备,消除与企业现有仪器的差距,提升实验室的条件,形成设施齐全、配套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而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为创新性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条件,为有潜力和兴趣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渠道,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探索性实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如量热仪、纤维素分析仪的购置为生物质能源潜力评价试验的开出鉴定基础,发酵罐为学生乙醇发酵提供设备保障。在相应实验设备的保障下,很好的保证了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开展,促进了学生求知欲和动手能力的提升。在实验室设备完善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实验室仪器的使用率?生物质能系针对生物质能专业学生开放实验室,学生将自己的SRTP项目带入实验室,在工作时间之内,在实行出入登记、仪器使用记录登记制度的前提下,随时可以进入实验室操作与自己科研项目有关的仪器设备,这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场所,消除学生有项目无实验场所的顾虑,大大促进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大面积的提升了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创新能力。下一步计划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依托,实施生物质能专业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激发学生科研意识及积极性。与此同时,针对校外实习单位接待难的形势,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学院自身的功能,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实践经费投入,给企业划拨一定份额的实习经费,利用学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与生物制品研究所、陇海园艺、驰耐生物等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走院企合作的多元化实践实习的道路,发挥了企业资源的硬件优势,为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奠定基础。在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学院针对企业需求,由企业负责人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开设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教育课程,联合式的定向培养,保障学生就业。

三、结语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践教学改革是经济建设对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结果。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变实践教学态度,注重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改革实验室运行机制,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紧密联系实际,把社会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1] 郭水兰.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J].广西社会科学,2004(10):186-191.

[2] 教高[2005]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623/201001/xxgk_80315.html,2005-01-01.

[3] 教思政[2012]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edu.china.com.cn/quanwei/2012-02/06/content_24563987.html,2012-01-10.

[4] 杨叔子.创新源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7):1-3.

[5] 常生华,侯扶江.草业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探索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7):161-164.

[6] 赵杰,李春华,徐益民,等.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7):328-329.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做个怪怪长实验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