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2014-03-30庞宇舟

大众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壮医中医药大学医药

罗 婕 庞宇舟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壮族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壮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领域的一个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地域性民族医药学分支,不仅在历史上曾经对本民族的生存和繁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至今仍是壮族地区人民群众赖以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和主要方法。为了有效地利用壮医药这一民族医药资源,更好地为壮族地区人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从上世纪80年开始,广西中医药大学创办了壮医药高等教育,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基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壮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并为社会不断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壮医药人才。

1 壮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1.1 学科构建及研究生教育

上世纪80年代,经过壮医药科研人员长期系统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壮医药从民间医药上升具有比较完整理论体系的民族医药,壮医药学科初步形成。1985年,广西中医学院首批全国名老中医、壮医药研究的开拓者班秀文教授开始招收中国医学史壮医药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开创了壮医药研究生教育的先河。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获得民族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与此同时,壮医药学科建设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2006年被确立为学院重点学科,2007年被确立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被确立为广西高校重点学科,2012年被确立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至今已培养50多名壮医药硕士研究生,还有20多名在校硕士研究生。

1.2 专业建设与本科教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壮医药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壮医药理论体系的日臻完善,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广西中医学院开设了五年制中医学专业壮医方向,并于2002年秋季开始招收壮医方向本科生。该专业方向在中医学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壮族医学史》、《壮医基础理论》、《壮医诊断学》、《壮医方药学》以及《壮医内科学》、《壮医药线点灸学》等12门课程。经过十年的探索、实践和总结,2011年,学校向国家教育部申报设立壮医学专业并获批准。至此,壮医学专业被正式纳入我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成为了继藏医、蒙医、维医之后又一个新的医学教育门类。至今为止已培养中医学专业壮医方向本科生 200多人,目前在校中医学专业壮医方向本科生和壮医学专业本科生共300多人。

1.3 教学条件与师资队伍建设

(1)教学条件建设。为了推动壮医药研究工作的深入,广西中医学院于1983年成立了壮医药研究室,1985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壮医门诊部,1994年在壮医药研究室和壮医门诊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广西中医学院壮医药研究所。1997年根据壮医药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需要,学校又成立了壮医药教研室,并组织开展壮医药教材编写。2005年4月学校整合壮医药研究所和壮医药教研室资源,成立了壮医药系,10月又更名为壮医药学院。壮医药学院的成立标志着壮医药高等教育开始步入规范化的轨道,自此按照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条件的基本要求,相继成立了壮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壮医临床教研室、壮药教研室,建设了壮医诊疗实验室、壮药实验室、壮医药标本室、民族医药图书资料室,壮医药教学条件日臻完善。

(2)师资队伍建设。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广西中医学院就有意识地把壮医药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成果渗透到高等中医药教育中,积极培养壮医药师资队伍。壮医药学院成立以后,采取“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建设模式,大力加强壮医药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已组建了一支50多人的师资队伍,其中高级职称以上人员25人,博士12人,硕士2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博士生导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名老中医1人,首批桂派中医大师2人;壮医药教学团队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学术梯队。

1.4 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

(1)课程体系建设。自1998年开始,学校就开展了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中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积极探索壮医药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根据壮医学学科特色和发展规律,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壮医、中医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中的主导地位,并根据壮医、中医和现代医学学科特点进行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围绕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中心,以建设课程模块为基础,优化课程内容与结构,使学生具备宽厚的知识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构建了“以中医为基础,以壮医为重点,兼顾西医”的课程体系。同时,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先后建成了《壮医药学概论》、《壮医药线点灸学》等2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提高了课程建设水平。

(2)教材建设。2002年学校结合壮医药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提炼壮医药专著成熟内容,组织编写了《壮医药学概论》、《壮医基础理论》、《壮医方药学》、《壮医内科学》等壮医药教材,经过5年的使用和修订、完善,2006年正式出版了12本高等学校壮医学专业系列教材。2008、2009年又分别录制出版了《广西壮医特色治病技法》和《经筋疗法》等视听教材。其中,高等学校壮医学专业系列教材获得了2006-2008年广西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广西壮医特色治病技法》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优秀电视教材一等奖。

1.5 实践基地建设

为了满足壮医药人才培养的需要,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壮医学实践基地建设。目前,壮医学专业实习基地有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原广西中医学院壮医门诊部)、广西壮医医院、柳州市中医院、桂林市中医院、玉林市中医院、梧州市中医院、广西骨伤医院、贺州市中医院等10家实习医院。其中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是学校的直属附院,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并设有壮医(民族医)专科;广西壮医医院是广西唯一获得壮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资格的考点单位,10所医院均设有壮医诊疗部,能满足临床教学需要。此外,根据壮医来源于民间的特点,为了使学生近距离认识和了解壮医,学校还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基层壮医机构共建课外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学生跟随有一技之长的民间壮医跟师学习。

1.6 人才培养与社会评价

从2006年至今,壮医方向本科学生共毕业200余人。目前,80%的壮医本科毕业生在广西县级以上中医、民族医医院工作,成为壮医药事业发展的骨干。2011年学校向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围绕毕业生的思想品德、沟通能力、壮医基础知识和技能、壮医临床能力、中医基础知识和技能、中医临床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计算机应用和外语等11个指标展开调查。11个指标中,全部满意为评价优秀;1项以上3项以下指标被评为基本满意或一般者为评价满意;3项以上指标被评为基本满意或一般者为评价一般。共向30个单位发出问卷30份,回收22份,调查结果对壮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优秀的有12份,满意有6份,一般评价为 4份。调查结果显示,壮医方向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2 壮医药高等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2.1 人才培养规模偏小、专业单一,难以满足壮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矛盾突出

壮医药高等教育从无到有,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为壮医药事业发展培养了一批人才。但至今为止,广西全区只有广西中医药大学开设壮医学专业,且每年仅招生60人左右,壮医药人才培养规模偏小、专业单一的现状令人担忧。目前,广西壮医药高等教育正逐步步入规范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特别是“壮瑶医药振兴计划”的实施,壮医药专门人才培养不足与社会需求日益增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使壮医药高等教育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促进可持续发展应尽快摆上议事日程。

2.2 人才培养特色不浓,人才特长不强,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比较明显

目前,壮医药高等教育主要是沿用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模式,无论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都缺乏创新,如在课程设置方面涵盖了壮医、中医和西医三大课程体系,而学生的学习时间并没有增加,在与中医、西医专业相同时间内要学好壮医专业的全部课程,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此外,壮医是来自于民间的实践性医学,其诊疗方法内涵丰富,简便廉验特色突出,随着院校教育取代原有的师徒相授模式,原有壮医人才长于实践的特长逐步被弱化,甚至出现与中医专业趋同的现象,导致了壮医人才核心竞争力不足,人才培养质量难以达到开办壮医药高等教育的初衷。

2.3 办学基础条件薄弱,资源不足,仍是制约壮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

壮医药高等教育虽然已开展二十多年,但作为新兴的高等医药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基础设施、师资队伍、教学设备、教材图书、实践基地等各方面条件仍比较薄弱。

如教学实践基地目前只有广西壮医医院一家专科性的非直属教学附属医院,教材仍是地方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要不断提高壮医药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合格的壮医药人才,就有可能成为空话。因此,正视壮医药高等教育办学基础条件不足,并努力创造条件加以改善和提高,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

猜你喜欢

壮医中医药大学医药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