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培育的二维机制探析

2014-03-30

当代教师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敬业精神新入教师职业

马 静

(天津城建大学 社科部,天津 300384)

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培育的二维机制探析

马 静

(天津城建大学 社科部,天津 300384)

敬业作为公民最基本的职业要求,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条件。立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和全新的职业发展态势,培育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既要重视主体自觉的内在机制,又要优化培育敬业精神的外在机制,其落脚点在于实现“要我敬业”的外部机制向“我要敬业”的内在机制的转换,从而提升个体认同敬业价值观的自觉能动性,并在个人梦的职业活动中实现伟大的教育梦。

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内在机制;外在机制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1]敬业是公民从事任何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高度的敬业意识和敬业精神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和教育梦的必要手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过程中,培育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有两种机制,一是“要我敬业”的外在机制,二是“我要敬业”的内在机制,其落脚点和归宿在于实现“要我敬业”的向“我要敬业”的转换。培育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应该是在外界压力下敬业主体被迫履行职业道德规范,而应该是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主动敬业。唯有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付之于实践。当然,敬业主体主动培育敬业精神是在特定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因而,在培育青年教师敬业精神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内在机制,也要创造和优化外在机制。

一、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 培育的内在机制

内在机制是从主体角度出发来提升其敬业精神,体现了敬业主体的自主性。培育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的内在机制主要包括自我教育、自我调节、自我提升、自我激励等方面,具体表现为:

1.建立自我教育机制,提升职业认同

自我教育机制是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发挥主体能动性,进行自我教育,正确把握敬业的内在要求,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并引领具体的职业活动。为此,培育新入职高校青年的敬业精神,一是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高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责,他们的职业认知、职业价值理念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梦。因而,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必须结合新的时代发展态势和职业发展需求,正确看待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从心灵深处高度认同教师职业,将敬业看成是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而不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牢固确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文化理念。二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精业勤业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必须有积极的进取意识,对工作精益求精,做到德才兼备、又红又专,使个人价值在工作中得以确认和体现。反过来,个人价值的实现又会提升对工作的满意度和自我幸福感,敬业精神和敬业意识便会在主体内心深处油然而生。

2.建立自我调节机制,增强心理素质

自我调节是个体意识对其心理及行为的调节、控制,它是个人认知发展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动力机制。心理素质作为个体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是个体在后天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倘若个体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就可以运用自身能力顺应和同化其在新的生存环境中的诸多事物。并且伴随着这种调节活动的进行,个体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也会随之增强。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调节能力在培养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提升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一是实现自我角色转变。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在入职初期,面对全新的工作单位、人际关系、学习环境、教学工作等情况,能否适应新的环境,取决于教师个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应自觉做好角色转变,尽快从学生角色转为教师角色,尽快融入到新的工作之中,提高环境适应能力。二是增强心理抗挫折意识。入职初期,新教师往往会在教学工作中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存在孤独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倾向却不能及时解决。因而,高校青年教师应增强承挫意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豁达的胸襟面对一切,坚定自信,为自我创造良好的职业态度。总之,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增强心理素质,更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提升工作敬业度和敬业精神。

3.建立自我提升机制,筑牢职业理想和信念

自我提升机制是个体在思想政治、专业水平、道德修养等方面主动、自觉地发展自我、充实自我,以便在职业活动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自我提升是个体对本职工作富有敬业、精业、勤业意识的具体表现,因而在培育敬业精神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一是教师个人必须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理想信念作为主体对客体持久稳定的确信心态和价值认同,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的最高统摄,是选择精神追求的最高准则,从本质上反映着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追求。职业理想是教师根据个人条件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需要而确立的对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的向往和追求。这是教师在职业上渴望达到的精神境界,也是检测教师是否能够忠于教育事业的基本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这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教师职业理想的高度重视。高校青年教师必须激励自我,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明确人生目标。二是增强职业情感,培养职业情趣,干一行、爱一行。“教育乃一种快乐之事业……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之;目视后进骎骎日上,皆我所造就者。其乐为何如耶!”[3]高校青年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中的快乐,富有责任和担当意识,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善于激发自我潜能,并以良好的心态、顽强的意志争取实现主体生命与客体职业的完美结合,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提升敬业精神和职业荣誉感、神圣感。

4.建立自我激励机制,提高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

激励是激发鼓励之意。自我激励是指个体通过各种方式激励自我,自觉为预设的奋斗目标不懈努力,它是个体走向成功殿堂的重要法宝和先决条件。培育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需要发挥教师个人的自我激励作用,提升敬业精神。为此,一是激发自我主体性。教师主体性三方面,即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主性是对自我的认识与超越,主动性是对现实的选择与适应的自觉性,创造性是对现实的超越。马克思说:“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4]458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要激发自我主体性,将教师职业看成是终身从事的事业、一种工作乐趣乃至是自我需要。这样,教师才能以昂扬向上的姿态、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之中。二是激励自我进行教学反思,训练自我效能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多多少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有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技能差。在这种情况下,青年教师更加应该注重内省,认真对待教学反思,坚持写反思日记,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成就动机。三是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教学实践问题带动科学研究,实现二者双向互动。总之,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通过自我内在激励,唤醒个体主体性,并在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增强成就动机,提升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敬业精神。

二、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 培育的外在机制

外在机制或是社会机制,是培育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的重要保障。培育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需要建立健全教育机制,引导教师职业发展;强化心灵沟通,实现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的友好交流;建立赏罚分明的奖惩机制;切实关注青年教师的实际利益,并通过目标激励、榜样激励等方式,增强敬业主体的敬业精神,践行敬业价值观。

1.教育机制

教育的真谛在于育人。教育机制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方法使教师的敬业意识得以增强,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乐业、勤业、精业。组织开展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教育活动,是增强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一是开展岗前培训活动。结合新教师兴趣爱好、专业特点、学科背景、是否具有师范教育等方面的差异,量身定制适合新教师的培训方案。二是丰富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内容。高校要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健全青年教师任职准入制度,将敬业精神和敬业价值观纳入教师培训之中,并作为对青年教师进行晋升晋级、考核、评奖、聘用、奖惩的重要内容。三是强化教师评价的检查和督导作用,及时了解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状况,完善教师培训工作,推动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敬业精神的提升。总之,通过建立健全教育机制,可以帮助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增加教学知识和科研能力,增强安全感和满意度,提高敬业精神。

2.沟通机制

培育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需要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了解学校、了解工作以及今后的职业发展。比如,可以采用交流会、沙龙、书面报告等形式,促使新教师与有经验的老教师、学校领导以及新入职青年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通过交流,学校领导能够深入了解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的兴趣特长、人格特征、能力、价值观念、思想状况等,获取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目标、需要等,发掘其职业能力与潜能。与此同时,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能够以此为契机发表对学校相关事件的意见和看法,表达自己的利益关注点,深入了解学校以及本专业的未来发展走向,消除心理困惑,增加社会归属感;促使新教师和学校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形成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帮助新教师更加认同工作目标,进而创造有助于提高敬业精神的工作氛围。此外,高校要注重大学文化建设,创造尊重人才、健康融洽的人文环境,确立为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认可并促进学校、师生协同发展的基本价值观念,切实重视新教师在学校发展与本学科发展中的作用,增强新教师的职业归属感,提升敬业度。

3.奖惩机制

《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评奖评优的首要条件。”[5]奖惩机制是通过采取各种奖励或者惩罚举措,激发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自觉依据敬业精神的基本职业规范来要求自身,抑制职业活动中的不良行为,从而提升敬业精神。奖励有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但要以精神奖励为主。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主张,表扬和奖励教学工作中的优秀教师,既要“颁发奖牌、奖状”,还要颁发奖金。通过合理的奖励举措,可以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对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幸福感,提升敬业精神。惩罚主要是通过压力杜绝不良行为使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自觉增强敬业意识和敬业精神,树立科学的敬业价值观。对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没有取得任何成就,或者考核不合格的新入职青年教师给予经济惩罚,甚至精神惩罚,比如公开批评。高校应该形成一种具有强烈敬业精神的舆论场,这种场通过一定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文化,规范、约束青年教师的职业行为,构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如果工作在这种场域中的青年教师违背基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规范,就会受到惩罚、指责,并产生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新入职青年教师即便内心深处不想做到敬业和精业,但迫于外界的压力,也会逐渐改变自己的职业行为和职业理想,被动做到敬业,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4.利益机制

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4]187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是从低层次需要向高层次需要逐渐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的一切职业活动都是围绕利益展开的。提升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需要建立维护教师利益的各种规章制度。高校要以人为本,关注他们工作、生活中合理的利益诉求,增强职业情感和工作积极性,优化培育环境。一方面,工作上,高校要为新入职青年教师创造更多锻炼的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多继续教育和在职进修的机会。高校要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教学条件,为新入职青年教师提供包括图书资料、供应器材、实验设备师资力量等,使青年教师能够集中精力做好业务工作。另一方面,生活上,要关心、爱护新入职青年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解答思想上的困惑。高校应该合理分配工作量,提高新入职青年教师的经济待遇,使新入职青年教师生活中没有后顾之忧,增强归属感,主动增加工作投入度,安心于教书育人。

5.激励机制

激励是调动主体行为积极性和自觉性的重要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将发挥80%-90%。激励机制是在把握个体行为规律基础上,探求个体行为活动的原因,寻求激发个体努力工作的有效因素,采取有效激励方法,使个体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因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是提升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的有效策略。具体而言,一是目标激励。

目标调节、决定敬业主体行为活动的具体方向。目标越是具体明确,越能够激发敬业主体的参与程度。目标激励主要是激励高校青年教师将个人职业发展、个人奋斗目标与学校发展、集体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自觉用集体目标引领个人目标,在实现个人目标的活动中树立更加崇高的职业目标,逐渐提升敬业意识和工作满意度。二是利益激励。高校要把利益分配、工资待遇与新入职青年教师实际工作业绩相结合,切实关注青年教师生活、工作等利益诉求,进而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热情和敬业精神。三是精神激励。通过精神激励,能够促使青年教师精神成人,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增强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四是榜样激励。高校应该深入挖掘新入职青年教师中的典型人物、优秀群体,定期开展评选教书育人楷模和师德标兵等活动,运用报刊、校园网等宣传和表彰优秀人物,在青年教师中形成学先进、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青年教师自觉提升敬业精神。总之,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与青年教师自我激励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提升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体悟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神圣感。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1-5).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N].新华社,2010-07-29.

[3] 胡晓风,等.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36.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EB/OL].教育部网站,2014-10-09.

AnExaminationoftheTwo-dimensionMechanismofCultivatingNewly-recruitedUniversityTeachers’ProfessionalDedication

MA Jing

(DepartmentofSocialSciences,TianjinChengjianUniversity,Tianjin300384,China)

Professional dedication,as citizens’ basic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is the important condition to realize life and social values.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and new career development,the cultivating of newly-recruited university you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dication requires the emphasis of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external mechanism and its aim is to realize the conversion of “I am asked to dedicate to” to “I want to dedicate”. Consequently, the individual’s consciousness of identifying professional value is improved and the individual is to help the realization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dream.

newly-recruited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professional dedication;internal mechanism;external mechanism

G641

A

1674-2087(2014)04-0037-04

2014-10-22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EIA130404)

马静,女,安徽宿州人,天津城建大学社科部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等教育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向宁]

猜你喜欢

敬业精神新入教师职业
敬业精神
新入职幼儿教师安全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之管见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新入园幼儿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医学生敬业精神现状与对策
——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
意识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