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首语

2014-03-30王鉴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4年1期
关键词:家庭学校孩子

2013,爱你一生;2014,爱你一世。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所爱者均有特指。在教育研究者的心目中,所爱者乃是对教育科学与艺术执著研究,所爱者乃是一种爱智慧的艺术沉思表达。

我们时代所研究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问题,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诸多问题。

每一个人生下来,都要受教育。站在人生的起点,教育家说,人是受教育的动物。一个人在教育过程中长大了,他要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又要教育自己的孩子。站在人生的过程中,教育家说,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与教育有关,都离不开教育,活到老、学到老。站在人生的终点,教育家说,教育乃终身的事业。

教育有如空气,氤氲于我们的生命之中。在家庭中,我们受父母的养育,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教师,家里离不开教育。在学校中,我们受教师的教学影响与引导,一日为师,终生为师,学校因教育而存在。在社会中工作,我们离不开教育,常常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或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育如我们的身影,有阳光时我们看见它,没有阳光时它仍然存在于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太在意它。

家庭是一个人出生后最初生活的一个主要场所。家是温暖的,因为有父母的爱;家是安全的,因为有亲人的呵护;家是幸福的,因为有我们最愉快的童年。人类有了家庭,便有了家庭教育,家庭的教育和养育是分不开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的同时,承担起了培养我们成人的责任与义务。我们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父母为我们的养育与教育而鞠躬尽瘁,付出得实在太多太多,除了物质的供养之外,更重要的是那份最伟大的拳拳舐犊之情。中国家庭教育中几千年倡导的孝道就是因为这份人类自下而上欠下的感情之债不能了却的缘故。既使长大成人了,我们还永远是父母心中的孩子,备受父母的关爱。当然,在成人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中除了我们幸福的回忆之外,总有一些处罚性的教育事件会让我们刻骨铭心。但这些并不影响我们对家庭及家庭教育的肯定与赞扬。家是港湾,当起风的时候,我们就回家享受温馨的生活。家是我们精神的共同体,是一个令人放松和愉快的地方。我们常常会批判传统社会家庭教育中对儿童的压抑与教育方式的不当,但并没有仔细研究传统家庭教育中积极与优秀的成分。现代社会的分工与劳动的快节奏特征,使家庭越来越不像一个家庭,使家庭更像是一个特殊的教育机构。家庭有众多的功能,教育是其中的一个,但人们对家庭教育功能的放大,使家长只看到了家庭的教育功能,真可谓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现代社会中,家庭中的欢乐少了,家庭中的交往少了,家庭中的交流少了,家庭中的笑谈少了,家庭中的娱乐少了,家庭中的亲情少了,家庭原生态的一切属性与特征正在减少,家庭如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正在受到四面涌来的滚滚沙浪的吞噬。这样的家庭下,父母与子女的矛盾多了,家庭中的强制教育多了,家庭中的无谓作业多了,家庭中的辅导补习多了,家庭中的呵斥责骂多了,家庭中的暴力对抗多了,家庭中的冲突冷漠多了,家庭中的紧张压力多了,家庭中不该有的人为强加的负担正在增多,家庭正如大地震之后废墟中的幸存者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危险与痛苦。家长说了,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孩子小时候不这样,长大了就惨了。家庭正在变异,家庭正在萎缩,家庭正在沦丧。家庭教育正在被放大,家庭教育正在被误解,家庭教育正在萌发负的功能。家长感觉不到家庭了,孩子不喜欢家庭了。

要救孩子,先救家庭教育,要救家庭教育,先救家长。现在的家长有两个错误的观点需要改变:一是认为孩子吃得越多身体就越好,二是认为孩子学得越多素质就越高。其实不然,吃得多会产生大量营养过剩的肥胖儿,学得太多同样会产生大量对学习毫无兴趣的畸形儿。可怜的家长呀,你爱你的孩子吗?你是怎样爱你的孩子的?你爱你的孩子的方法得当吗?你到底是爱你自己还是爱你的孩子?

家长教育方面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教育研究者要研究家庭的功能及儿童与家庭的关系,要研究家庭教育的方法,要研究家长的教育问题等。家庭教育的研究不仅仅是学前教育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凡是教育研究者都应加强对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

学校是我们离开家庭后必须要进入的一个地方。什么是学校?教育家说,学校是人成长的地方,学校是儿童的乐园,学校是知识的游泳池任孩子们在里面戏耍,学校是人生准备的舞台,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学校如此美好,学校在人的成长中功不可没,学校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有多少人才是在学校成长的,有多少栋梁是在学校栽培的。正因为学校在人的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使命,我们这一时代的社会倍加重视学校,把它作为教育的主要途径而形成了国家强大的教育事业体系。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基地,作为人才成长的摇篮,培养什么样的人一直是一个首要关注的问题。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学校培养的人是德才兼备的、身心健康的人才,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学校教育有多处出口,就像高速公路上的多处出口一样,但为了保证国民教育的质量,现代国家大都实行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所以九年的义务教育结束之后,是一个出口,有人就此走向社会。但更多的家长和学生是不愿就此离开学校的,这样下一个出口就到了高中毕业,这是一个特殊的出口,因为这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接口,这也是现在升学与将来就业的一个接口,在这一接口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激烈可想而知。最后一个教育的出口就是大学毕业,它是整个学校教育与社会的接口,是教育成品输入社会的接口,因而也是学生就业与社会选拔人才的接口。这三个接口我们现在可简称为中考接口、高考接口、就业接口。今日教育所有的问题都与这三个接口相关。现在的教育就是看重了考试,看重了成绩,把考试和成绩看成了教育的全部。学校在这样做,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在这样做,是为学生的前途;家长这样做,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一切为了孩子,听起来很漂亮,其实是一切为了考试。是考试让我们的孩子身体缺乏锻炼,体弱多疾,不是瘦弱无力量,就是近视无远见;是考试让我们的孩子没有兴趣特长,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而精神萎靡不振;是考试让我们的孩子急功近利,不重视品德修养只追求学业成绩;是考试让我们的学校教育缺乏理想,既不顾学生的身心特点而施教,也不管国家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而施教,形成了学校不为学生发展负责的局面;是考试让教师成为只关心学生成绩不关心学生发展与健康的分数园丁。真可谓 “成也教育,败也教育”。

我们时代的学校教育需要研究的问题实在太多太多,大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及性质问题,小到课堂的教学方法及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问题等,都需要认真的研究并以理论创新而推进实践变革。什么时候真正让学校变革取得成功,我们的教育才会转入正轨。

经过学校教育的专门培养,每一个人最终还是要进入复杂的社会。在社会之中,除了生活与工作之外,还是离不开教育,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更新加快,终身学习相伴的社会。不仅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与工作过程之中离不开教育,而且每个人还有必要不断地回到学校或专门的教育机构之中重新接受教育。不仅生活即教育,而且教育也在回归生活;不仅在学校之中接受教育,而且在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教育相伴。社会教育更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大环境,今日社会教育的许多思潮都通过社会教育而影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教育活动是使人成为人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有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真善美的,一种则可能是假恶丑的;一种是积极健康的,一种则可能是消极负面的;一种是较为普遍认同的,一种则可能是较为狭隘的。比如过去曾经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法西斯主义的教育,现在世界各地不断出现的各种恐怖主义的教育。又比如过去一些极端的民族主义教育、种族主义教育、大汉族主义教育等,现在还在不断出现的功利主义教育、应试主义教育等。单就今日中国社会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而言,这股风气还是一种危险的社会教育所致。社会在工业化时代之后,进入一个科技理性的时代,进入一个功利至上的时代,教育完全变成了一种工具:一种塑造人的工具,一种评价人的工具,一种选拔人的工具,一种就业的工具,一种生存的工具等。这本没有错,但教育却缺乏了一种应有的理想,使得现实的教育病态而畸型。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取向,一个以时尚为主导的社会文化中,是没有真正有深度的精神生活可言的。当今社会是一个技术进步和各种科学给人类带来的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占主流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不管是西方文明还是东方文明累积下来的人文主义正在衰落。这种社会思潮本来在社会环境中就已经影响了当代青年人,而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思潮正在吞噬着现代的学校教育,使学校教育的发展受到这种价值取向的引导,使教育处在危险之中。学校教育一劳永逸地培养人的时代结束了,社会与学校成为一个整体,教育成了一个人终生的伴侣与不可回避的选择。欲救学校教育,须先救社会教育,欲救社会教育,先救我们时代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这正是教育哲学的历史使命。

我们时代的社会越来越复杂,一方面是科技时代的物质丰富,另一方面是精神空虚与道德滑坡。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都影响着教育,教育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解决他们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研究者要将自己的视野扩展到学校之外,扩展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

我们时代的教育需要认真研究,我们时代的教育问题呼唤有责任的研究者。我们正在为这种有责任的研究者搭建着一个理想的平台。

《当代教育与文化》始终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农村教育服务、为民族教育服务的办刊宗旨。我们偏居西北一隅,胸怀对教育及其研究的理想而坚守,我们坚守的不仅是一份教育研究的责任,更是一种对弱势群体教育研究盲区的关注。

《当代教育与文化》始终坚持立足西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目标。五年中不仅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学者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也有来自港澳台地区教育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更主要有来自全国一流学者们的慷慨赐稿,才使我们的杂志越办越好,质量越来越高,受到业内专家的好评。

《当代教育与文化》始终将作者与读者看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正是有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国一些知名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的支持,我们的杂志才能在学术领域有立足之地,正是有能体现西北多元文化、多元民族、多样化生态下的教育现实,才使我们的杂志充满特色,备受业内同行专家的关注与好评。还有广大的读者,包括学者、教师、研究生、大学生等,他们不仅阅读和引用我们杂志发表的学术观点,而且将这些学术理论发扬传播,进而使我们的学术平台得到教育研究者的承认。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继续保持传统的研究栏目,在教育基本理论领域关注世界教育理论发展的主要派别及趋势,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革的理论基础,关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变革问题;在课程与教学论领域关注课堂教学变革、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为学而教、高效课堂等;在民族教育领域重点关注民族教育政策、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多元文化课程等;在高等教育领域关注大学教学改革、去行政化管理、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等;在文化研究领域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关注文化传承与教育、学校文化、课堂文化等内容的研究。整体呈现当代社会的教育与文化形态及研究成果。

2014年,我们有更多的理想,也有更多的期待。

2014年,愿 《当代教育与文化》成为您教育研究生活中重要的朋友与伙伴。

猜你喜欢

家庭学校孩子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学校推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