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

2014-03-30陈顺瑜

地理教学 2014年21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学生

陈顺瑜

(深圳市龙华中学, 广东 深圳 518109)

初中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

陈顺瑜

(深圳市龙华中学, 广东 深圳 518109)

影响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因素涉及很多方面,比如:①学生方面,包括学生地理知识的基础、地理技能、地理学习的兴趣等;②教师方面,包括教师的地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储备、对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认识以及具体的培养策略和方法等。因此,本文以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为例,通过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来分析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方法与策略。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的划分,七年级地理知识主要分为两部分,“地球与地图”和“世界地理”。其中,七年级上册的地理知识内容可以细分为6个部分,有“地球与地球仪”“地图”“海洋与陆地”“气候”“居民”和“地域发展差异”。可以看出,这6个部分属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更偏重于自然地理知识,但由于初中阶段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所以相对于高中阶段的难度有所降低。七年级下册的地理知识内容是“认识区域”,分为“认识大洲”“认识地区”和“认识国家”3个部分。可知,这3个部分属于世界地理知识,认识的范围由大到小,旨在让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探究和分析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以下就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通过教学片断的举例来进行分析。

一、利用生活化的地理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地理知识是培养学生形成地理学科能力的基础,而地理知识也源于生活。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的安排,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和经历,使地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融合为一体。因此,教学时创设的生活情境应是真实的、科学的,能正确反映出实际地理问题并带给学生共鸣的,教师不应想当然的将成人生活经验放到课堂中,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1]

案例1:“陆地地形的类型”的教学片断

讲世界五大地形时,按照学生最容易混淆的“高原和平原”与“山地和丘陵”进行对比学习,先说共同点,再分析不同点,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结果,让学生印象更深刻。最后再单独地讲“盆地”的地形特点,这样就完整地说明五大地形的内在区别。在了解了五大地形的概念以后,教师出示深圳的自然景观图,让学生从身边的例子出发来分析它们属于什么地形。

教师:深圳的“梧桐山”“羊台山”和“莲花山”分别属于什么地形?

学生:“梧桐山”“羊台山”和“莲花山”都是属于山地。

教师:深圳的“梧桐山”和“羊台山”属于山地,而“莲花山”则属于丘陵。学生学会判断地形的关键,并不是名称有“山”的都叫山地,而是要从地形的根本属性入手。由于“梧桐山”和“羊台山”的海拔均在500米以上,且坡度较陡,属于山地;而“莲花山”的海拔在500米以下,坡度较为和缓,因此属于丘陵的类型。

教师通过挖掘学生熟悉的、贴近其生活体验的地理事象,让学生亲切地体会到“地理源自生活,地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当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认知年龄和原有学科基础,精选适合学生的生活化地理素材。比如,案例2讲述降水形成的条件,涉及到物理学科知识,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现象入手,适当地弱化物理专业性知识的解释。

案例2:“分析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的教学片断

对于“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的教学内容,湘教版地理教材是在正文中直接以概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方式呈现的结果会比较生涩。由于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涉及到物理方面的知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物理学科是在八年级开设的,所以这部分知识储备还不足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现实生活中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来讲解这部分内容。

教师:学生在夏天喜欢去买冰冻的饮料喝,当饮料从冰柜里拿出来,过了一会,饮料瓶身就会有一层“水雾”,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空气中的水汽遇到冰冻的饮料瓶会变成小水滴、外面的空气比较热等等……(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基本能说出气温降低、水汽的条件,但是凝结核,由于学生没学过,教师可在后面适当解释)

教师: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有: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二、设计地理小实验促进学生有效参与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征:实践性是指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2]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仍过于强调知识性的学习,缺少实践性的地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表现出动手操作能力低、不擅长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弱等问题。因此,教师应在地理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去改善实践性地理学习活动缺失的问题,从而真正体现出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育的性质,让学生真正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案例3:“地球的形状与气候”中的直射与斜射实验

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导致地球各地的太阳高度角不同。太阳高度角越大的地方,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光热越多。在讲述太阳高度角的概念之前,要先和学生说明直射和斜射的差异,这里可以通过一个小实验的方式呈现。让学生上课的前一晚做一个家庭小实验,在没有开灯的房间里,用两个相同大小的手电筒,分别垂直和倾斜照射到地板上,观察哪一个光束更亮,试着分析观察到的结果,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把观察结果和原因告诉大家。

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能类比地理解,相同的一束太阳光线在直射的情况下,比斜射单位面积获得的光热更多。

通过以上简单、安全且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家庭实验”,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地理的“生活性”,能够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3]

三、以地理学整体论思想构建地理知识思维网

地理学整体论思想的本源是整体性和关联性,其地理性体现在置于“空间—地域”“地理事象的整体关联”“人地交互作用”中研究地理。教师可运用地理学整体论思想,指导学生学习地理时从联系的角度去认识地理要素和地理事象,将地理要素的学习置于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建立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关联性、要素与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关联使地理知识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4]运用地理学整体论思想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可将过去零散的地理知识,整合成以地理要素相互关联为特征的综合地理知识思维网。

案例4:“区域地理”的分析与综合

七下的地理知识主要是从世界地理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从宏观上学会和掌握分析区域地理的方法。湘教版地理教材以“亚洲及欧洲”作为开篇,详细地阐述了亚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在分析亚洲地理特征的过程中,通过亚洲和欧洲的对比学习,让学生把刚学到的分析亚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方法运用到对“欧洲”的学习上,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由于“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地理的开篇内容,教师在讲完这节课的全部内容后,要注意归纳和总结区域地理的方法,可以通过板书或者表格的形式向学生完整地展示分析区域地理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表1所示)掌握分析区域地理的各个要素以后,让学生学会综合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例如:让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的水系结构呈辐射状的特点。教师可向学生呈现地形和河流的叠加图,让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从而分析出由于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导致河流从高处往低处流,因此水系结构呈辐射状的特点。

四、创设教学活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地理信息的加工能力是地理学科核心能力之一。现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不仅可以通过教师、课堂和教材获得,而且可以通过课外书籍和网络获得。在七下学生学习世界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小组展示课”的方式,培养学生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能力。让每个小组组员收集不同国家的相关资料,进行信息的加工和整合,然后向全班介绍不同国家(详见案例5)。

案例5:“学生小组展示课”的教学活动

七下第八章“走进国家”总共介绍了七个国家,教师把全班分为七个小组,每个小组有6~8个组员。在第八章开课前,教师组织七个小组的组长抽签决定每个小组负责介绍的国家。教师向小组长说明要求、布置任务,要求每个小组介绍一个国家有特色的一个方面内容,每个组员必须参与,可以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时间在5~8分钟。比如:第一节“日本”可介绍它著名的火山,并且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在每次开新课前一个星期,让学生把制作好的课件或者其它形式的成果先给教师“试讲”。根据学生试讲的内容,教师提出改善的意见和建议。由于每个小组毕竟初次以“小老师”的角色向全班展示成果,学生准备要展示的内容难免偏多偏杂,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一次课前的改善和预热,让组员知道如何介绍一个国家的内容,如何说明和解释清楚一个地理问题。

地理课堂教学涉及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并没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或模式。教无定法,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是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需要追求的核心目标。因此,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知识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真正地落实到地理课堂教学中。从地理课堂教学来看,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地理图像判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地理技能与知识相结合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参考资料:

[1] 张佳琦.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地理教学生活化实施中的问题与思考[J].地理教学,2013,(13):9-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龚倩,赵媛.以“地理家庭实验”活化初中地理教育——美国初中教材《地球科学》的分析与启示[J].地理教学,2014,(10):30-33.

[4] 许婉英.基于地理学整体论思想的地理学习策略[J].地理教学,2013,(13):14-17.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