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教学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价值与运用

2014-03-30

当代教师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培训教育教师

汤 丰 林

(北京教育学院 教师培训办公室,北京 100120)

故事教学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价值与运用

汤 丰 林

(北京教育学院 教师培训办公室,北京 100120)

故事因其情境性、情节性和典型性,运用于教师培训之中,有助于使培训更加有趣、更接地气,并能够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故事教学,是指培训者依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故事开展的培训教学活动。在具体的培训实践中,故事教学应关注故事选择、故事呈现和故事延伸三大策略。

故事教学;教师培训;实施策略

随着全员性教师培训工作的全面实施,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教师培训机构到参训教师都在越来越多地关注培训的有效性,教育部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中也明确指出,要通过按需施训、改进培训内容、转变培训方式、强化培训自主性等,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拟针对本人在培训活动中探索实践的“故事教学”,从其价值到具体实施策略做一些梳理与探讨。

一、故事及其特征

关于“故事”的内涵,《汉典》有六条释义,其中两条与本文所讲的故事直接相关,一条是“用作讲述的事情,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故事”;另一条是“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故事梗概”。简言之,故事应该是有主题、有情节的叙事。台湾学者林曜圣综述了不同学者的观点,认为,故事可以从不同层面上进行理解,狭义的“故事”指的就是过去的事迹与往事;广义的“故事”是将“故事”视为一些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之叙述,也就是说故事不仅可以叙述过去的事迹,也可以现实生活的事件作为材料;更广义的“故事”定义,除可延伸至现实生活的“写实故事”以外,还可以将“想象故事”作为故事的范畴,以虚构的情节来描述与建构故事。[1]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张莉在其学位论文《故事教学模式探究》中也对故事的内涵做了比较好的综述,她认为,“故事是经由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统整联系的事件,是人存在和反思、体验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体验有较大的适应性。”[2]

关于故事的分类,张莉引述了国内外、特别是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学者的观点,其中有吴鼎、林文宝、蔡尚志、周庆华、林曜圣等人的分类。在众多的分类中,笔者认为,林曜圣依据“故事来源”进行的分类具有更好的概括性。他将各类故事归纳为三大类,每类之下又包含了许多种:一是生活故事,此类为日常生活当中可见的故事,包括如轶闻、新闻时事、周遭生活故事、个人经验、个人的观点、家庭故事、日记、组织的事迹等,以写实故事为主;二是文化故事,此类故事来自于社会文化与习俗之中,包括如民间故事、神话、历史故事、圣经故事、传说、传奇、网络流传的故事等,写实与想象故事均有;三是文学故事,此类故事纯粹为文学上所创作的故事,包括如小说、儿童小说、童话、科幻故事等,以想象故事居多。[2]

根据这些研究,笔者将本文所涉及的“故事”界定为有主题、有情节的典型事件表达,表达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其类型除上述林曜圣的三类之外,还应该增加一类,即教育故事。这类故事是指发生在各类教育活动中的典型事件,它既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这四类故事,无论哪种类型,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正像有研究者所说的那样,“任何故事都包括一系列事件,某个或某些特定的人物,体现了人物的观点、信仰和意图,揭示了事件与这些观点、意图之间的关系”。[3]因此,笔者认为,任何故事都应该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一是情境性。任何故事,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通常都是在特定情境之下发生的。因此,情境性既包括了故事发生的大背景,如社会、经济、文化等宏观背景,也包括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对象、场景等微观情境。二是情节性。即任何故事都有一个事件发生、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因其转承起合,而形成了表达特定情绪情感和事件深化的情节,并且每个故事通常都会由多个情节构成。三是典型性。任何故事都由一个或一系列情节组成来反映一个事件,且这样的事件在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通常都是具有典型性的事件。

二、教师培训中故事教学的 功能与意蕴

1.故事在教师培训中的功能

Noonan等人曾提出故事的四项要素,包括:隐喻、意义、神话与记忆。他们认为,故事乃是运用隐喻加以成型,透过意义的分析来加以阐释,致力于以社会记忆作为重要目的的结果,并且将我们过去与现在的经验和未来的行动相连接。此四种故事的要素影响了故事的构成、检索、取得以及诠释的方式。[1]Parkin在探讨故事与教育训练者的关系时,亦从隐喻、神话、寓意、记忆及潜意识,来分析故事与学习的关系。[1]因而,有研究者认为,故事的最大功能在于透过故事的叙说、阅读与理解,可以传递信念、价值、经验等,并重新赋予新的意义。[1]

根据故事的这样一些核心要素与基本功能的研究,笔者认为,将故事,特别是教育故事引入到教师培训活动,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第一,有助于使培训变得更加有趣。有效的培训应该是有趣、有益、有用的,其中有趣是关键,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效果与学员的参与程度。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善用故事的特性与功能,对于学习兴趣与教学成效的增进将有所帮助”。[1]所谓有趣,就是培训要能调动起学员投入培训课堂的愿望,并能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与其中,使培训变得不再是带着疲惫与无奈被动地听、被动地学,而是带着期待与好奇快乐地听、轻松地学。培训课堂中运用故事,是使培训变得有趣的有效方式,因为故事可以使理论变得更加有血有肉,使抽象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但培训课堂中运用故事增加培训的趣味性,一定要做到三个“避免”:一是避免用故事“抖包袱”,让培训变成嬉笑怒骂、耍贫嘴的江湖“杂耍”;二要避免用故事“填空白”,给培训课堂注水补白;三是要避免用故事“搞忽悠”,即用故事掩盖培训者自己在专业研究上的不足与欠缺。因此,培训中运用故事,必须要做到与培训内容之间有机衔接,使故事成为培训内容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第二,有助于使培训更“接地气”。今天“接地气”似乎是人们谈论培训的一个“热词”,也是学员渴望、培训者追求的一种培训状态。其实,所谓“接地气”就是培训的内容与方式都要与一线学校和教师的实际紧密结合,并且能够为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的策略与启示。因为“成人的学习兴趣根植于他们个人的经历,以及他们是谁,能做什么和想做什么的观念”(Rita Weathersby,1978)[4];并且成人所学的内容大部分是实用的、技能导向的,是对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履行职责和改善绩效直接有用的学习内容,而不是学术性的。[5]建构主义课程观也强调,“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由此支撑并鼓励学生的学习”。[6]因此,运用故事,特别是教育故事是使培训融入参训教师教育教学现实的有效方式。因为这些故事来源于生活实际或教育现场,不仅能够让学员产生亲切感,更能够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豁然感。

第三,有助于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故事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通常都是解决特定问题的一个案例。故事的过程中会体现出当事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以及决定事情成败的一些关键要素。因为故事所具有的这种与学员生活或教育场景之间的情境相似性,学员通过故事教学可以有效进行思路与策略上的迁移,实现培训内容的积极内化。这正如一些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生动情境中包含的丰富信息刺激,能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时记忆中相关经验,让学生利用原认知结构中的这些相关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以赋予其某种意义,并对原认知结构进行重组;此外,较复杂的情境会涉及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而会帮助学习者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理解。”[6]换言之,这些“事件、境脉、感知到的信息,提供了外部元素(新信息),并激活了内部元素(存储的知识)。获得某种认识(比如对某个问题做出自己的回应),其实质就是学习者从一个先有的概念过渡到另一个更适合那个情境的概念。”[7]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故事是促进被培训者学习转化的一种有效方式。

2.故事教学的意蕴

研究者们对故事教学的内涵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张莉概括了故事在教学中应用的三种模式:其一是把故事作为工具的教学活动,重在把故事作为其他教学模式的辅助策略;其二是把故事当成教学内容的探究合作教学,重在把故事作为教学活动的素材,并根据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拓展活动;其三是强调教学过程故事化的故事教学,主张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故事,强调学生对故事的情节感知、角色体验、立意思考和生活迁移。基于此,她对故事教学做了界定,认为“故事教学是一种理念,以一种故事的眼光来看待教学,它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并首先把教学活动组织成一个由多个主题构成的具有多样情节和多元角色的故事延展过程,让学生情境性的体验、感悟,并得到冲击和启发,并在学习实践及其反思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意和认知,完善自己的心智。相应的,实践形态的故事教学就是以特定主题为核心,以特定故事脉络为引导,开展探究和反思活动。”[2]台湾的叶镁凤则认为,故事教学的定义,系指在正式与非正式的学习活动中,引导者依照活动目标、纲要,透过各种形式——讲述、编演、影片、电子教科书、故事朗诵带播放等方式导入,规划相关主题故事结构之活动,结合教学历程与故事内涵特性,以达成教育、教学之效能。[1]

当然,这些研究都是基于中小学教育教学进行的,针对的对象是中小学生,虽然与教师培训中的故事教学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后者因教师作为成人的一些不同特征,其内涵还是有许多特殊性。据此,笔者认为教师培训中的故事教学,是指培训者依据培训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故事开展的培训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故事的运用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教学内容。从方式而言,故事的运用可以是辅助性的,也可以是案例式的,还可以是角色扮演式的;而从内容而言,故事在培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性作用,可以使培训主题“抛锚”于故事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并使学员在融入故事的过程中轻松地完成培训内容的学习与转化。

三、故事教学的实施策略

无论哪种方式的故事教学,在教师培训活动的具体实施中,都需要运用好这样三个基本策略:

1.故事选择

无论从培训方式的角度,还是从培训内容的角度,故事教学的首要环节都应该是选择合适的故事。笔者认为,在故事的选择上应该考虑两个方面的标准

(1)必要性标准。培训者首先要从培训内容与方式的设计上判断是否有运用故事的必要。如果有必要,那么选择故事就需要关注一些更进一步的要求:其一是培训内容是否需要运用故事进行具体解析,通常在一些抽象理念或理论的培训中,可以选择故事对理念或理论进行具体形象的阐释,以加强学员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其二是培训对象是否需要借助故事进行教学,通常对新手教师或正在成长中的教师,还有一些成就动机不够强或对教育教学认识不足的教师,因其教育教学经验积累还不足以有效理解培训内容,因此,就可借助更多的故事进行教学,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理论,并在理论与现实之间进行积极的衔接;其三是培训方式上是否需要运用故事,当然案例式或角色扮演式的培训肯定是以故事为基础的,但如果是讲授式或演讲式的培训,特别是如果培训信息量较大或内容的逻辑推理要求较高,则需要根据内容和时间要求,适当运用故事,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培训内容,另一方面则有助于调节学员的注意力,以缓解学员因注意力高度集中所带来的心理疲劳。

(2)恰切性标准。即所选择的故事,无论是内容上的需要,还是方式上的需要,都应该恰当而有效。那么什么样的故事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呢?丁钢在讨论“叙事诠释的标准”时,认为一个好的“叙事”的标准应该是:(1)有没有生动地叙事?(2)有没有建立深度的叙事?(3)历史性和关系性的内涵是否充分?(4)过程性和交往性是否充分?(5)对于现象是否交代清楚?(6)与现象的前在理解是否关联?(7)结构是否连贯,是否包含理解?(8)叙事是否开放?[3]王珩也在其学位论文中提出了一个好的教育故事的标准,包括主题鲜明、思想正确、意义深刻、情节生动、形象感人等。[3]根据这样一些观点,结合本人在教师培训中选择故事的体会,笔者认为,故事选择的恰切性标准应该满足这样几个要求:其一是背景清晰,即无论是虚构的故事,还是真实的故事,其宏观背景和微观条件都应该很明确,并且要有生活基础,是合理合情的;其二是情节典型,即故事情节应该清晰明确,是典型事件的描述,而不是流水账式的过程记录;其三是能产生共鸣,即故事与学员的生活现实或教育教学实际接近,能够引起学员的情感共鸣。

2.故事呈现

这是培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可根据培训设计要求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Loebbert从营造情节张力的角度提出了情节铺陈的步骤,包括:序幕与主题,引入人物与主题,打结(紧张情节的开始),第一段剧情高潮,剧情的扩展,剧情继续攀向高峰、出现剧情转折,解答与结局。[2]我们认为,从教师培训课堂来看,基本不需要如此精细地呈现一个故事,但至少应该确保故事的完整性和呈现的多样性。从完整性来讲,应该保证故事背景及重要情节的完整呈现;而从多样性来讲,则需要运用不同的故事呈现方式,一般来讲,可以有这样三种呈现方式,即叙事呈现、文本呈现和视频呈现。当然这三种呈现方式都有其不同的运用条件,叙事呈现通常由培训者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自然呈现,是教师授课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一气呵成;文本呈现和视频呈现则大多用于案例教学或课堂讨论,主要由学员自己阅读或观看,然后开展讨论交流。

3.故事延伸

故事因其独具的特点,如果运用得当,在培训中除了前述的价值之外,还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效应,如会帮助学员更加深刻地理解问题、会让学员对培训内容记忆深刻、会给学员今后的工作与生活提供有益的参照等。因此,培训者在培训设计与实施中既要有效选择与呈现故事,还要刻意对故事做一些延伸,以使故事教学取得更加深入的培训效果。故事延伸具体包括:一是要让学员以故事为案例就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分析反思,写出案例分析,以深化培训内容;二是要围绕故事所揭示的问题让学员写出自己身边的故事,以实现培训内容的转化或内化;三是要围绕故事所揭示的思想或原理让学员延伸阅读,以拓展培训的内容,促进学员更加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1] 林曜圣. “学校故事学”理论架构之探究[J]. 教育学报, 2012(6):61-77.

[2] 张莉. 故事教学模式探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1.

[3] 王珩.教育故事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5.

[4] [美]D.A.库伯. 体验学习[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5.

[5] [美]S.B.梅里安,等. 成人学习的综合研究与实践指导[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41.

[6] 曹艳, 李红. 论故事情境教学的意义及实施应用[J]. 现代教育科学, 2012(3):50-52.

[7] [瑞士]安德烈·焦尔当. 变构模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39.

[责任编辑 张淑霞]

The Value and Application of Story-telling in the Training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TANG Feng-lin

(BeijingCollegeofEducation,Beijing100120,China)

Because of the settings, plot, and specialty, story can make teachers’ training more interesting and closer to life and is also conducive to the transfer of the training achievement. Story-telling teaching refers to the trainer conduct the teaching in a story-telling way based on the goal and content of the teaching. In practice, story-tell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3 strategies,namely,the choice of story,the presentation of story and the extension of story.

sory-telling teaching; teachers’ rain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G451

A

1674-2087(2014)01-0090-04

2014-01-10

汤丰林,男,甘肃民乐人,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办公室主任,教授,主要从事教师自主发展、校长与教师培训、人格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培训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教师如何说课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