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灭火救援战勤保障协同作战机制的构建

2014-03-30牛惊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保障系统协同作战参量

牛惊雷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消防部队面临的灭火救援形势愈发严峻,灭火救援呈现出突发性强、技术要求高、处置难度大、作战时间长及危害性大等特点,不仅使消防部队灭火战斗行动面临着严峻考验,同时也给战勤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当发生重大火灾以及救援事故时,往往需要进行跨区域灭火救援作战。跨区域战勤保障作为经济基础与灭火救援部队之间的桥梁,其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跨区域灭火救援成败。

一、战勤保障组织结构分析

战勤保障大队是消防部队战勤保障机构的基本单位,主要职能是提供器材补充、油料供应、灭火剂补充、生活保障、装备抢修、医疗救助等全方位保障。战勤保障大队在以支队建制保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保障功能,下设技术保障分队、物资保障分队、生活保障分队、社会联勤保障分队等。战勤保障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战勤保障大队组织结构

很明显灭火救援战勤保障效能的发挥取决于各个不同职能的保障分队战斗力发挥,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分队间有效的协同作战①。

二、战勤保障系统协同作战分析

战勤保障系统内部各分队根据保障任务要求及现场环境变化特点,进行有机结合,组合成特定任务的保障力量编成模式,通过行动上的协同配合,形成整体作战能力,实现保障效能的最大限度发挥。这就是战勤保障系统内部各分队的协同作战,也是现场保障的主要形式。

1.协同作战实质

协同作战是指各种作战力量为形成整体作战能力,按照统一的协同计划,在行动上所进行的协调配合②。战勤保障系统协同作战实质是以保障单元为基本单位,其内部含有保障对象所有保障需求的各种保障要素,使每一次有限的保障行动都能实现对保障对象的全面支援,解决长期以来的多种要素独立行动不协调、不同步、保障对象能力无法均衡恢复的问题。

2.协同作战作用机理分析

协同作战作用机理主要是协同功能倍增原理,即各协同要素(参战保障分队及保障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作用、协调配合,克服或明显减少在非协同状态下出现的一系列负面效果,从而避免内耗,实现灭火救援过程中战勤保障环节间的无缝链接,调动各要素的有利因素,提高要素的协同作战效能,产生互补效应,进而使系统整体功能发生倍增或放大,支配战勤保障系统向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即实现战勤保障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

协同功能倍增关键在于:一方面是产生主宰战勤保障系统发展的序参量③(保障战斗力)。序参量有两种可能:一是战勤保障系统中某些个别保障力量或要素由于其能力和地位的特殊性,造就了它对战勤保障系统整体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个别常常影响着战勤保障整体功能发挥的薄弱保障力量或要素,由于其能力改善,引起整体系统保障功能提高,从而出现倍增效应;另一方面是战勤保障系统耦合产生倍增效应。“系统的整体性功能是由各子系统功能耦合而成的全新的整体效应,这种耦合能使系统整体功能生成倍增,因此远远超出各子系统功能之和④”。战勤保障系统各保障分队和各职能部门如果存在职能不健全、作用不到位现象,会造成系统内部组织冲突,相互摩擦和掣肘,则无法形成耦合功能,整个战勤保障系统则陷入混乱状态,影响战勤保障系统保障功能效应。

3.协同作战基本要素构成

协同作战的基本要素包括协同指挥者、协同对象、协同手段和协同信息⑤。这四个基本要素共处于战勤保障体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协同指挥者的主要职能是建立有效的战勤保障指挥协调机构,指挥协调各个保障分队在协同作战中的同步行动;协同手段是协同作战的媒介,主要对战勤保障指挥通信、配送、运输等信息收集、整理及处理,起着沟通、传递信息的作用。协同手段先进与否,直接影响着战勤保障协同水平高低;协同信息是协同的基础,主要反映现场保障需求变化。协同信息的有效性是决定协同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起着保障作用;协同对象是协同作战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即承担战勤保障的各个分队和保障基地。这些要素最终目的都是建立有效通畅的协同机制,确保协同作战顺利进行。

三、战勤保障系统协同作战机制分析

机制作为系统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内在地作用于组织系统自身,使组织系统处在一定的状态,按一定的规律影响并支配其生存和变化⑥。要全面把握和认识协同作战运行内涵,必须深入探讨其机制。协同作战机制由协同形成机制、协同实现机制和协同约束机制构成⑦。

1.协同作战形成机制

战勤保障协同作战形成机制是战勤保障指挥主体在对战勤保障系统自身状况以及所处现场环境变化等多角度认识的基础上,为保证灭火救援战勤保障系统整体顺畅运转和保障效能最大化而进行的有目的的协同行为。协同作战形成机制表明战勤保障系统所追求的目标与协同目标在整体上具有一致性,但系统能否实现其目标,还需分析其运行状况,找出系统现实发展水平与理想发展水平间的差距,确定进行协同作战的基础和动因。

2.协同作战实现机制

战勤保障协同作战实现机制是将观念形态上的协同转换为实际的协同行为,并使它发挥应有的效应。协同作战实现机制表明战勤保障协同作战的实现是由协同作战机会识别、协同能效价值预先评价、信息沟通、保障要素整合、序参量管理、对达到保障目标的信息反馈等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构成。协同作战机会识别是实现机制的突破口,预先评价协同能效价值是关键,保障要素整合配置与科学选择序参量实行优化配置管理是根本,有效的信息沟通是上述环节的基础,并在共同作用下最终实现协同作战目标。

3.协同作战约束机制

战勤保障协同作战约束机制是协同作战中为保证协同作战行为发生并实现协同效应的制约机能。协同作战约束机制包括协同作战形成过程中的约束和协同作战实现过程中的约束,并贯穿于整个战勤保障协同作战过程。

协同作战各机制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发挥各自的功能和效应,最终促使战勤保障协同作战目标。三大机制之间的关系可用图2所示。

图2 协同作战各机制之间的关系

协同作战形成机制是整个战勤保障协同作战过程的起点,是协同作战实现机制运行的前提条件;而协同作战实现机制正是在形成机制基础上,通过协同作战机会识别、协同效能价值预先评价、沟通交流、保障要素整合配置以及对达到保障目标的信息反馈等环节的具体操作,促使产生我们所期望的序参量,进而使序参量主导整个战勤保障系统向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协同作战实现机制是将形成机制中观念意义上的协同变为现实意义上的协同。而协同作战约束机制作为协同作战效能实现的重要保障,保证了保障协同作战过程中所有协同行为的顺利进行⑧。

四、灭火救援战勤保障系统协同作战机制构建

1.统一战勤保障系统整体目标认识

系统目标作为系统要实现或达到的任务,对系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实际战勤保障工作中,各保障分队往往由于部门意识或文化背景差异等因素,对确定的目标意义认识不足或不统一,使得现场一些保障工作处于冲突状态,影响了保障功能最大化的发挥。所以,各保障分队要统一对战勤保障实现目标的确认,认清目标在保障行动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实现战勤保障协同作战的首要保证。

2.检视战勤保障系统运行状况

战勤保障系统目标和保障要素协同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都是追求实现战勤保障系统的有序、稳定和整体保障功能最佳。由于战勤保障系统的运行状况决定着保障目标的实现程度,所以要实现协同保障效应必须对战勤保障系统的运行状况实施分析。

保障力量编程结构是由各保障分队和保障资源组成的,形成一定的结构(有效的排列组合),进而明确战勤保障系统内部的职能关系、信息沟通方式、资源配置联结,以及系统内部各分队、各级指挥层次间的协调程度,最终以保障功能方式体现出来,而且是通过与现场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体现出来的。各保障力量编程结构变化直接对应着战勤保障系统运行情况。当各保障分队和保障资源变化引起保障要素重组,并导致保障力量编程结构发生变化时,战勤保障系统运行状况也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战勤保障系统运行与保障要素、各保障力量编程结构、保障功能和现场环境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战勤保障系统运行关系

各保障力量编程结构是在平时训练和各种预案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组合,但是由结构决定的保障功能则是相对活跃和差异的。因为功能的实现受到灭火救援现场环境的直接影响,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环境变化首先影响的是战勤保障系统功能。而功能变化至一定程度,必然导致系统内部各种保障力量编程结构变化,进而又影响到战勤保障系统整体运行状况。

3.科学评估战勤保障系统现实发展水平与理想发展水平间差距

战勤保障系统现实发展水平是在运转不畅状态下的实际水平,而在运转顺畅状态下的理想发展水平是战勤保障系统各保障分队相互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实现战勤保障系统应有的保障水平。对战勤保障系统现实发展水平与理想发展水平进行差距评估,可以找出系统从运转不畅状态转向运转顺畅状态的空间维度,从而指导战勤保障指挥层在进行协同作战之前,通过对协同保障目标所要求的效果和系统所处环境及目前状况进行比较和权衡,根据二者之间差距而实施针对改进措施。

4.正确识别协同作战机会,预先评价保障要素的协同贡献

通过协同作战机会识别,就能够发现战勤保障系统中产生协同的环节。这是实施战勤保障协同作战的突破口,也是协同作战后续行为的基础。只有准确及时地识别协同机会,才能在全面把握识别条件和识别原则等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协同作战过程中产生的协同成本与协同功能贡献的大小,对协同作战过程中所有保障要素作用进行预先评价,确定保障要素协同对整个协同过程的贡献程度,并且围绕协同机会采取种种管理措施和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保障要素分配和排列组合,有效发挥协同保障功能。

5.有效信息沟通,实现保障要素整合

周家喜以前是捕鱼队队长,在何王庙这片水域很有威望,对何王庙的渔民也十分熟悉,渔民们都会给他一个面子。但郑某某三人看见周家喜“倒戈”帮起了执法人员,便嚷嚷起来,不肯交网。

信息沟通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保障信息本身的价值,及时准确地得知战勤保障系统内外各种变化的信息,以指导保障工作的及时调整。有效信息沟通不仅促使战勤保障指挥机构和各保障分队对协同作战机会与保障要素协同贡献有清晰地理解和认同,并转化为自觉行为,保证了协同作战实施顺利,而且是实现保障要素整合的基础。战勤保障系统内部诸如军需、物资、弹药、装备、油料、器材、医疗、卫生、通讯、交通、仓库、工厂、运输分队、修理分队及地方一些保障机构等保障基本要素涉及面广,关系复杂。要素整合只有在掌握大量有效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才能通过综合、联系、沟通、交叉、渗透和关联等方式,为实现协同目标而把不同要素整合于保障编成结构单元之中,形成优势互补良性循环,以消除系统内各分队间、各保障业务环节间由于目标冲突而出现的离散现象,优化保障要素配置,使各保障要素发挥最佳作用,实现战勤保障系统整体功能效应。

6.科学决策序参量选择,优化资源配置管理

序参量的选择明确了系统的演化发展方向,但系统的演化发展,还取决于选择的序参量是否能在系统的临界点附近经过竞争“脱颖而出”,而真正成为主宰或支配系统发展的序参量⑨,为此,必须科学选择序参量,并施加有效管理。

通过要素整合,战勤保障系统可以在临界状态下(现场环境对战勤保障需求最大值)产生主宰或支配整个系统发展的序参量,但系统在临界点附近时往往产生的是多个序参量,其中每个序参量都对应着一种潜在的、新的有序组织结构。这就造成了在突变分叉点上,系统面临着多条分叉,最终在竞争中取胜的序参量,则指导着整个系统发展变化方向⑩。所以,当战勤保障达到临界点时,要科学选择所期望的序参量(保障战斗力),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其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下,形成关联放大效应,实现战勤保障系统的整体功能倍增效应。在序参量的支配作用下,战勤保障系统将会从无序的不稳定状态走向一种新的有序的稳定状态,产生了适应现场环境的力量编成结构,进而实现整体保障功能。这种整体保障功能就是协同过程达到的一种结果。但这种结果是不是战勤保障系统所追求的协同效应,必须要通过对照协同目标反馈信息。如果反馈信息表明,达到的结果与保障协同目标一致,则为实现了战勤保障协同效应。

7.加强协同作战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约束合力

一方面,协同作战形成机制中的约束主要建立在评估和重要性协商两个环节上。一是准确评估战勤保障系统运行状况,要对系统所面临的现场环境条件、拥有的保障要素条件以及潜在保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系统、严格评估,衡量战勤保障系统协同目标差距,找出“协同空间范围”,确认进行协同的必要性;二是加强保障各分队间的重要性协商。评估战勤保障系统“协同空间范围”仅是说明进行协同必要性,还需考虑保障各分队在实现协同作战中的重要地位的问题,明确各保障分队贡献是建立相互支持,协同作战的基础;另一方面,协同作战实现机制中的约束主要体现在协同作战机会识别、协同功能贡献预先评估、信息沟通、序参量选择与优化配置管理等层面。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协同作战中各保障分队进行刚性约束,保证整个保障协同作战按计划实施展开,最终实现战勤保障系统功能。

五、结 语

本文从战勤保障组织结构入手,对作为现场保障主要形式的各保障分队间协同作战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协同形成机制、协同实现机制和协同约束机制三方面对协同作战运行机制的构建进行了分析。但灭火救援战勤保障是一个具有自组织特征的复杂系统, 其复杂性表现为: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保障系统的多层级、多单元、多功能和多目标的复杂性,预测、决策、控制的非线性和非确定性,信息非对称性,保障系统组织非平衡和混沌性,以及各种因素交互作用,并同复杂环境交互作用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过程中的复杂性。很显然,运用复杂性科学方法,探讨如何建立起适应复杂性环境的战勤保障协同作战机制以及协同组织管理模式是消防部队加强战勤保障科学化、精准化的重要研究课题与未来发展方向。

注释:

①战勤保障涉及消防部队内外众多部门,为了简化分析,本文仅就战勤保障系统内部的协同机制进行分析.

②姜道洪,刘会民.协同作战概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15页.

③序参量是系统宏观有序程度的度量,它主宰着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哈肯.协同学——自然成功的奥秘[M].戴鸣钟,译.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年,第8页.

④李 忱,田杨萌.科学技术与管理的协同关联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5):57-62.

⑤潘开灵,白列湖.管理协同倍增效应的系统思考[J].系统科学学报,2007,(1):70.

⑥余 力,左美云.协同管理模式理论框架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3):68-71.

⑦潘开灵,白列湖.管理协同机制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06,(1):46.

⑧白列湖,王孝军.刍议管理协同机制模型之构建[J].系统科学学报,2009,(3):42-47.

⑨白列湖.管理协同机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55-56页.

⑩杨曼丽,武志刚.加州能源危机的协同学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7):162-163.

猜你喜欢

保障系统协同作战参量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运维保障系统设计及应用
穿越火线之协同作战(下)
建立智能地质保障系统的8大关键技术
穿越火线之协同作战(上)
太阳黑子自动识别与特征参量自动提取
含参量瑕积分的相关性质
基于含时分步积分算法反演单体MgO:APLN多光参量振荡能量场*
“蓝天王国”奇遇记(十四)——飞机的生命保障系统
自然条件下猪只运动参量提取算法
国产500kW发射机灯丝UPS电源保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