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游业务》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

2014-03-29赵丽萍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导游业务导游旅游

赵丽萍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商学院,河南 新郑 451100)

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增大.为适应当今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在各高校专业设置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也日益成为高校招生中的热门专业.《导游业务》作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中的核心课程,涉及内容十分广泛,课程内容既涵盖了导游专业相关理论知识,还包括实际应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旅游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在全国各高校中广泛开设.新形势下时代与社会赋予高校《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新的使命,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面临更加复杂的考验.本文结合《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现状,指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教学观念、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及教学方法和模式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借鉴参考.

1 课题的提出

《导游业务》是旅游管理专业课中的核心课程,也是各高校广泛开设的必修课,在高校专业设置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精神文化追求越发丰富,近年来,旅游业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迅速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个增长点之一,并始终维持上升趋势.据最新媒体报道数据显示,我国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高达96%以上,旅游管理专业日益成为高校招生中的热门专业.在这一大背景下,旅游管理类的职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与高校招生形成竞争态势.

作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导游业务》集操作性与实践性于一体,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训练与培养有较高要求.纵观以往学术界对《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的探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发现其研究对象多集中于职业院校《导游业务》教学实践改革,而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探讨不多,本人结合自身多年《导游业务》课程教学实践,从当前《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做出探讨,以期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及相关专业学生综合业务能力提高有所裨益.

2 《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存在误区

长期以来,学术界在对旅游类高等教育办学的专业培养目标探讨上存在较大分歧,就总体而言,一般认为高校旅游专业重在培养管理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类.分析调查资料数据得出,目前我国七成以上高等教育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目标都定位于管理型人才.在这一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导游业务》课程教学及其它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教学普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导致相当一部分数量的高校教师认为实际应用与操作技能教学是职业学校层次旅游专业教师的教学目标,而不适合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由此,在《导游业务》课程教学过程中,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部分高等院校教师在《导游业务》课程教学计划安排中,课堂理论教学课时占全部课时的绝大部分,有的学校甚至根本没有在课程计划编排中安排实践教学学时,而是采取统一实习等方式完成课程本身实践要求,缺乏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跟踪指导.

由于教学目标上的误区使《导游业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违背教程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现象,导致从高校毕业的学生“眼高手低”,无法适应旅游企业和公司的现实要求.经调查研究发现,在新人招聘时,大多数旅行社更愿意选择职业学校具备实际业务技能的旅游专业学生,对待高等院校毕业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态度则比较“微妙”.由此可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目标认识上的误区所带来的课程教学安排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经深刻影响到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2.2 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历史较短,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加之《导游业务》课程也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门新兴课程,教材建设有待完善,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导游业务》教材实用性与时代性不强,未能充分体现当前形势下旅游业的最新特点与业务要求;另一方面,教材建设未能系统化,教学课本种类稀少、教辅资料极度匮乏.此外,《导游业务》课程教学软硬件设施配备也呈现出明显不足.目前,尚无统一的导游业务课程教学视频教辅资料,多媒体设备和模拟实验室配备不足,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缺乏良好的实践场地和环境.课程体系的不完善不仅给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工作带来压力,也给学生学习理解专业知识增加了难度.

2.3 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常言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为本”,说的就是师资队伍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学校吸纳优秀生源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师资队伍的竞争,教师在这一竞争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谁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谁就能在吸引生源的竞争中笑到最后.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作,在高校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旅游管理专业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导游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更需要具备丰富的导游从业实践经验及业务素养,能够与时俱进,掌握旅游行业最新动态.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大多较为年轻,并且职称偏低;理论与实践不平衡现象严重:部分教师理论水平高、教学经验足,但缺乏实践带团经验;部分教师导游从业实践经验丰富,基础理论知识与教学经验不足.导致高校综合型人才匮乏,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3 课程改革与创新

3.1 明确教学目标,转变教学模式

鉴于《导游业务》课程自身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特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导游业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主动扭转长期以来在培养目标认识上存在的误区,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统一认识、明确教学目标,在培养管理型人才的同时,注重管理型人才实际应用与操作技能水平的锻炼与提高.在对《导游业务》课程计划编排时,正确处理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课时,高度重视《导游业务》课程教学实践,突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除了安排统一实习以外,在《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增加实践课时比重.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精讲多练,把教学重点放到加强学生导游业务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引导学生在实践环节积极参与,鼓励开放性交流.另外,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成绩考核上,除了卷面笔试考试外,还应将实践课成绩与平时课堂交流表达成绩纳入总学分,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3.2 建立健全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关教育部门应逐步完善丰富《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教材及教辅资料,以市场实际需要为导向,在教材内容编排上注意突出专业性、时代性和实用性,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课程教学制定统一的教学音像资料,辅助教师教学;各学校应加大《导游业务》课程软硬件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学习与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

学校应鼓励教师通过培训、进修,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应积极地为教师创造实地带团的实践机会,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了弥补本专业当前师资不足的情况,聘用带团经验丰富的导游为兼职教师,充分发挥这些长期奋战在导游业务一线工作者的专业特长与实践操作能力,以他们对旅游业第一线最新动态的把握和长期实践积淀的成熟经验武装学生理论储备,提高学生对旅游管理职业的认识.通过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实践应用技能提升,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教学方法创新与改革

3.3.1 情景教学法

所谓情景教学法,即教师在《导游业务》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心理机能获得锻炼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使用这一教学方法时,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导游业务》课程教材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注意知识的实际应用.在情景教学课程设计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和能动性,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情景教学资料准备工作.具体来讲,情景教学法在《导游业务》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的基本过程可概括为“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再现、课堂讨论、诠释与总结”五个步骤.

“导入”是新型《导游业务》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的第一步,相当于体育锻炼前的“热身”阶段,这一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开始,也是整堂课程教学效果呈现的基础,因此,在“导入”时,教师应想方设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课程一开始就引起学生对本堂课所学内容的关注和兴趣,使学生明确本堂课在整个《导游业务》课程学习中所处的地位、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课堂活动计划、要求等.“导入”部分结束后,教师开始创设问题情境,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启发学生紧紧围绕情境问题展开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在结束时帮助学生将结论上升为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能力也获得提升.在“导入”部分教师先对课堂活动的内容作出简要阐述,然后进入情境再现环节,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下一步课堂讨论埋下伏笔.课堂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个人发言、小组讨论、共同讨论等,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放手”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空间,允许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启发、点拨等方式将讨论逐步引向深入,进而走进情景教学的结束阶段:“诠释与总结”.在诠释与总结环节,教师应对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全体学生的整体意见,并将大家的想法与建议进行升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3.3.2 任务教学法

基于《导游业务》课程实践性和操作性考虑,在实践教学中引入任务教学法.所谓“任务教学法”,就是全体师生通过共同计划设计实施一个完整的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要求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完成任务目标.“任务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小组与小组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支持,学生之间交流更加频繁,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形成,有助于学生交际能力与适应能力提高.

根据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教学目标,构建新型教学体系,将行业内的最新动态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勇于打破固有的教材章节设置,根据导游工作程序开发实训讲义,使课程设置与工作程序高度一致,实现知识讲解、经验传授、业务素养培养的有机融合.将旅行社导游接待、带团任务引入《导游业务》课程实践教学课堂,将接待和带团设计成为课堂实训的任务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案例、演示情境等方式完成工作任务.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构建,还能充分挖掘学生个体潜能,发挥学生特长优势.

3.3.3 协同教学法

根据协同学理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作为一个集体一起工作,“协作”就成了他们的特点.“协同”是一个有机的过程,通过它,多个独立的个体实现一起工作,协同工作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比个体单独工作成果更大.“协同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理论产生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具有个别性、专业性、多样性、合作性等特点.协同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学习的领域达到更高水平.对比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协同教学法表现出多方面优势:①有利于创造互动型的学习环境;②有利于教师拓展思维方式;③有利于在学科内激发新的研究观点;④有利于教师间建立“智力合作”关系.

在协同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形成专业团队,团队之间保持资源共享,在教学实践中,每个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优势,挖掘个体潜力,取长补短,改善团队成员知识结构,共同促进,共同进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从而推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此外,还应引入“师生协同”、“生生协同”,逐步将《导游业务》课程课堂教学转变为开放互助式教学,以适应现代旅游行业发展需求,为学生未来从事导游工作打下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导游业务》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掌握科学的教学思想,明确教学目标,转变教学模式,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完善与修正自我,与时俱进,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使教学工作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得到有机融合,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竞争力,为学生适应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1〕余一明.论《导游业务》课程改革与导游服务技能系统构建[J].经济师,2012(02):150-152.

〔2〕余一明.再论《导游业务》课程改革与导游服务技能系统构建[J].经济师,2012(03):133-135.

〔3〕王丽飞,庞素超.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研究——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12):186-187.

〔4〕卢爽.引入企业真实任务 训练导游接待能力——“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游专业《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183-184+126.

〔5〕何玉荣,李启国.构建“模块—情境—演绎”教学模式——改革《导游业务》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J].黄山学院学报,2009(04):112-114.

猜你喜欢

导游业务导游旅游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旅游
少数民族地区导游业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网约导游
拓展训练项目在《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导游资格考试”目标引领下的“导游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