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安徽农村音乐文化发展模式的创新

2014-03-29闫春雷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皖北农民传统

闫春雷

(安徽阜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 安徽 阜阳236032)

新时期安徽农村音乐文化发展模式的创新

闫春雷

(安徽阜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 安徽 阜阳236032)

农村音乐文化是安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地方音乐艺术派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安徽省皖北地区为例,基于皖北农村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探讨音乐文化发展模式的确立,并根据新时期的时代特征和需求,在模式确立的基础上探讨创新思路,提出发展建议.

安徽;农村;音乐文化;发展模式;创新思路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许多农民走上了富裕路.从物质需求而转向了精神需求.农村音乐文化的发掘,关系着区域音乐文化建设成败,因此,以农村为基点,扩大传统文化发掘层次,是新时期区域文化工作者的重要课题[1-2].农村音乐文化是安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地方音乐艺术派系中占有重要地位[3-4].本文以安徽省皖北地区为例,基于皖北农村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探讨音乐文化发展的模式,并根据新时期的时代特征和需求,探讨创新思路,提出发展建议.

1 皖北农村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

1.1 调查研究

研究目的:了解皖北行政、自然村的数量、分布、民族和文化风貌等,同时了解皖北农村音乐文化的种类和大体分布.

研究方法:详细了解皖北农村的分布状况及其传统音乐文化的全貌,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对于笔者而言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以最短时间通过调查研究得出最准确的数据,笔者采用了两种研究方法.第一,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找相关文献;第二,采用电话预约或实地拜访的方式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其中包括民政、宗教、文化等行政和事业单位.

研究结果:皖北地区目前拥有约9万个自然行政村,分布在省内各地,其中大多以城市为中心,构成了由村落和城市、乡镇所组成的庞大的群体网络.皖北地跨淮河,传统文化派系错综复杂,广大农村结合其地域特征和文化传统,按音乐派别划分主要包括徽文化、淮河、皖江、中原、吴越、明、楚等,呈现出了多元文化格局的总体态势.按音乐类型划分,皖北传统音乐文化主要包括四大类:①戏曲,如黄梅戏、徽剧、庐剧等等;②花鼓,如凤阳花鼓、花鼓灯等等;③小调,如《百鸟朝凤》、《雨晴泪》、《下扬州》等等;④民歌,如《摘石榴》、《采红菱》等等.

1.2 现状总结

宏观来看,皖北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的整体现状不容乐观,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皖北农村音乐文化始终是以自然发展态势存在,缺乏组织,缺乏进一步发展的推助力量,由此,许多流传在农村的优秀音乐当前已濒临失传.

第二,从音乐的视角来看,许多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音乐目前都趋于变质,而这种“变质”是内涵性的,在新文化的冲击下,尽管许多传统音乐保留了曲调,但无论是名字还是填词,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并且,有一部分还趋向于低俗,脱离了音乐艺术的范畴.

第三,当代农民价值观的转变使传统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降到了低谷,农村娱乐项目的增多,为农民的精神需求带来了极大的可选择余地,而老一辈民间艺人的相继离世,人们传承与弘扬意识缺失,也影响了皖北农村音乐的发展.

2 创新皖北农村音乐文化发展模式

以政府文化部门为主导,建立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的模式(或体系).在此基础上创新引导,发掘民间传统音乐,政府部门将发展模式的创新置于一个全新的高度来加以审视.

2.1建立发展模式主体框架

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在确立皖北农村音乐文化发展模式的同时应首先确立框架的主要支柱,明确主体与客体,引导者和引导对象的任务,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农村音乐发展模式新框架.

首先以政府文化部门为主导,建立一支专业队伍,使其成为框架的主体支柱.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明确战略目标,确立岗位职能,制定工作制度.进而,结合本地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既要有物质追求,又要有精神追求,从而提升他们对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意识,提高引导工作的效率.

其次,以行政村、自然村为单位,在各农村成立传统音乐发掘小组,由村长任小组长,建立起农村音乐文化发展模式框架的第二个支柱.

最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让农民成为建设农村音乐发展模式框架的第三个支柱.农民是农村传统音乐的主要传承人,更是民间音乐的发起者和主要载体[5].没有农民的支持,模式框架建设只是一句空话.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民的引导,让农民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农村音乐文化在农民的支持下换发出新的光彩.

2.2 把握好模式创新的三个重心

创新安徽皖北农村音乐文化发展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皖北政府和文化部门要把握好创新的三个重心.

第一,从工作层面来看,创新是需要基础的,即在哪些事物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皖北农村音乐文化发展模式创新的第一个重心在于搜集、整理和总结现有农村音乐文化作品.

第二,从人的层面来看,实施创新的主体是皖北各地区政府和文化部门.然而,创新的目的是继承并弘扬农村传统的音乐文化,是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因此,政府或文化部门的职责是发挥引导作用,而实施创新的主体则以农民为主.

第三,要把握好创新的目标,各地区政府和文化部门要加强对“创新”的认识,要知道创新不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而是为了发掘皖北农村传统的音乐文化,为了推广并普及农村音乐,为了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为了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创新是必然的,只有创新,才能有所发展;只有创新,才能有所突破.因此,宏观来说,创新更是为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构成部分. 2.3发展模式创新

要现创新现行发展模式,就必须要结合对现状的调查研究,着手制定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第一,对皖北地区农村现有的传统音乐资源进行摸底,其中主要包括两项内容:①了解农村现有音乐的类型、来源及其潜在价值;②了解家族式传统音乐继承人的数量、分布和当前状况.

第二,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备案,制定本地农村音乐资源档案.

第三,在上述基础上创新方法,制定战略规划并开展可行性分析.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五点建议.

①加强对皖北农村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工作,这需要相关部门从两个层面展开工作,一是努力提升农民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二是组织专人对民间传统音乐进行收集、整理和保存,以期最大限度抢救本地农村濒临失传的传统音乐.

②由政府领导,组织创建民间传统音乐艺术协会或其他类似组织,并注重发挥这些组织的作用,使其深入农村,积极与农民开展交流互动,搜集、整理、研究、宣传民间音乐文化或组织演出,与农民共同做好对安徽农村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工作.

③集中力量,培养皖北农村传统音乐文化的接班人.例如,加强与当地教育机构的联系,让学校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开展各种有利于传统音乐在校园或学生中渗透的校外活动,让农村音乐文化成为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

④政府部门组织开展安徽传统音乐文化下乡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聘请专业演员到农村表演,让浓郁的传统音乐气息唤醒农民的乡土情怀,使农民将继承传统音乐文化当成一种责任.

⑤打击低俗、保护优秀,全面提升农村音乐文化内涵.要做好这项工作,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提倡,如将传统音乐曲调填上新词,用于反映农村的新面貌,以及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等;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来提升农民群体的综合素质,如配合教育部门、基层党组织和文化宣传部门的相关政策,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教育宣传活动,让农村音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等伟大构思相结合,全力改观农村音乐文化内涵,树立农村音乐文化新面貌、新形象.

2.4 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

设施建设是皖北农村音乐文化发展模式创新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农村音乐文化发展重要的物质保障;同时,建立一支专业的传统音乐推广人才队伍,也是强化改革的有力措施.

第一,基础设施建设体现在三个层面.

①因地制宜,利用农村的土地资源,筹建或改造农村音乐文化广场,给农民一个展示才艺的空间.当前,皖北许多农村地区基本没有文化广场,逢年过节,一些由农民自发组织的文艺演出活动只能在田间地头甚至街道上举行,极大削弱了农民推广传统音乐文化的积极性,使许多优秀的传统音乐艺术都濒临失传.建造农村音乐文化广场能够丰富农民的生活,激发农民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并使农民通过音乐文化广场这一平台而相互交流,互相学习,为农村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②由皖北各地政府出资,并向农民筹集一部分资金,在各地农村建立公益传统音乐文化馆.这是发展农村音乐文化的重要举措,其主要内容包括:其一,为农民提供农村传统音乐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内涵演变及其与时代发展的关系等相关文献;其二,为农民提供农村传统音乐的曲谱、乐谱等;其三,向农民介绍皖北古今优秀农民艺人;其四,为农民展示皖北农村音乐文化的全貌.其主要目的在于:一是加强农民对本地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二是提升农民的传承意识,促进农村音乐文化的发展;三是积极组织农民开展各种音乐文艺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③结合皖北的地域特征,以政府或文化部门为主导,帮助农民置备一批传统乐器.如体鸣乐器类,包括木棍琴、韵板、竹筒琴、竹簧、铁簧等;再如气鸣乐器类,包括长号、萧、笛、笙等.传统乐器是皖北农村音乐文化中的一大特色,缺少这些乐器,农村音乐会失去其特有的光彩,因此,帮助农民置备传统乐器,是推进皖北农村音乐文化发展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

第二,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帮助农民更好的传承并弘扬农村传统音乐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方向主要在于以下三点:①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宣传队伍,向农民宣传传承并弘扬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②建立一支专业的音乐培训队伍,结合农村音乐文化广场和传统音乐文化馆建设,利用农闲深入农村指导农民学习和掌握农村音乐,掌握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培养一批专业音乐人才;③在农村组建公益演出队伍,一方面要吸引农民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要让专业演出队伍与农民队伍相融合,从而不断提升农民的音乐表演水平,促进农村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3 评价与反思

3.1 评价

评价是皖北农村音乐文化创新的重要环节,只有实施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对创新内容、创新环节和创新效能等进行客观认识,创新才更具意义.在实践中,评价内容主要包括:①对创新可行性的评价;②对创新方法、创新途径等环节的评价;③对创新成果进行评价;④对创新后皖北地区农民的文化生活改观状况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主要包括:①统计法;②观察法;③文献法;④调查法;⑤行动研究法.在评价方法的应用方面,首先,文化部门应采用调查法来了解皖北农村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其次,采用文献法了解皖北农村原有的传统音乐;再次,采用统计法总结数据;最后,采用行动研究法评价创新内容,采用观察法了解皖北农村文化生活的变革.

3.2 反思

纵观当代社会,物质生活富裕,人民安居乐业,而农村传统音乐却呈现出了消退的态势,许多传统曲目失传,许多传统唱词被换上了新内容,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我们所要反思的内容,不仅包括过去,还包括现在和未来.在中国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不能以放弃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代价,因此,让农民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提升,更是需要我们反思的重点内容.

4 结语

综上,新时期农村音乐文化发展模式的构建与创新应结合实际,要科学组织和合理引导.要加大宣传力度和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要合理部署,优化人员配置,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组建专业团队投入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中来;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规划;要开展有效创新、高效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1〕贺静.黑龙江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要弘扬传统音乐文化精神[J].戏剧之家,2013(2):61.

〔2〕张亚玲,王丽.音乐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发展策略[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12): 17-18.

〔3〕许朦胧.论安徽民间音乐文化的区域性传承[J].艺海,2012(10):83-84.

〔4〕 何成进,张洁.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个案研究——以民间音乐为例[J].中国商界:上半月, 2011(4):228.

〔5〕檀伯才,张宇.皖北民间乐班的音乐文化特征与文化价值研究——以安徽省灵璧县“周家班”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8):60-62.

J642.2

A

1673-260X(2014)06-0226-03

安徽省高校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名称是:新时期安徽农村音乐文化发展模式的创新——以皖北为例.项目编号为:2013SQRWO 41ZD

猜你喜欢

皖北农民传统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饸饹面“贷”富农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皖北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