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探析
2014-03-29陈义侠
○陈义侠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河南 郑州 450012)
一、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在法律上所确认的具有占有、使用的为国家所拥有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所有的经济资源的统称。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包括单位用国家预算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单位根据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国家划拨给行政单位的资产以及其他接受捐赠和其他法律形式确认的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表现形式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以及其他资产表现形式。
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形式自身职责的物质基础,为我国的政权建设提供物质保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加强管控,能够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使国有资产充分发挥使用效益,确保实现国有资产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品的职责;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强化管理,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单位的办事能力和廉洁教育,从而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社会形象;最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重要举措,能够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公共财政,对全面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有重要意义,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观念和意识淡薄
由于长期以来受习惯势力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大多存在着重视资金轻视固定资产,重视购买配置轻视管理利用的传统观念,使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约束机制形同虚设甚至严重缺乏。从而导致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上的淡薄和行动上的不作为,对资产的使用和利用效率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和考核,造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的国有资产家底不清,造成资产闲置和重复购买,国有资产浪费、流失十分严重。同时,日益庞大的国有资产与政府职能转变和小政府格局趋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加之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制约,各职能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加强管理的意识缺乏还没有根本改观。
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有待完善
虽然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基本明确了我国“国家统一所有,分级监督管理”的现行管理体制,指导和推动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但这些体制和机制缺乏整体设计,只从宏观层面做了规定,无配套的具体措施。同时政策措施的建设滞后于资产质量、数量和结构的变化,现行法律只对存量资产管理进行了有效规定,而对其形成和配置环节没有规章制度进行管控,导致看似多家共同管理,但实际上出现源头管理不到位、权力边界不明确、管理缺位与越位并存的现象。
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配制、使用、流动和处置等环节存在漏洞
首先,在资产配置环节,由于缺乏公共财政理念的支撑,导致配置程序的不科学,这使得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与财政支出出现比例失衡的状况,再加上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缺乏严格的审批程序,没有科学的预算和规划,导致需求与实际脱节,存在严重超编和超标现象;其次,在资产使用环节,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国有资产属于非生产领域,不计算和考虑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率,再加上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导致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浪费,或不计生产成本,盲目使用的现象发生;最后,在资产的流动和处置环节,处置程序和处置方法缺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任意变卖、转让国有资产,甚至以“奖励”等形式变为私有,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4、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处罚手段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实行“财政部门综合管理、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事业单位具体管理”的三级管理模式,其中前两级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往往难以真正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家底,使得资产管理的行政监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在具体的管理环节缺少必要的行政监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乏或执行不到位、立法监督部门的失察和监管职能部门的不作为,使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领导的权力软约束;其次,监督部门缺乏有效的监察手段,现行的监管制度不够系统完善,只关注资产的后期管理和实物管理,忽视资产的前期配置和后期绩效评价;最后,处罚手段缺乏制度保障,且效果不大,直接削弱了监督管理的效果。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策略探讨
1、增强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普通职员都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转变传统方式下的管理理念,以“以支促收、以管减支、收支管并重”为原则,将国家相关的财经法规制度落实到位。通过日常会议和宣传灌输资产节约和合理利用意识,按照法律法规对国家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和处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增强单位的廉洁意识、法律意识和爱国意识,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从根本上防范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贪污浪费现象。只有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使其得到充分合理利用,才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充分履行社会职责,服务社会。
2、健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健全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是各项政策得以开展的保障,为国有资产在各环节的处理提供法律依据。健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强化预算管理,实现国有资产配置的规范化。行政事业单位要对自身所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清查摸底,了解本单位的资产现状和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预算编制和购买计划,防止国有资产的重置浪费。
其次,要物尽其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在资产使用中,建立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使用机制,可以在单位内部、单位之间采取资产横向调剂、交流协作等方式使资产的价值得以充分利用,从管理层面形成资产横向交流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建立交流平台,确保资产得到充分利用。
最后,要严管资产的流动和处置。要注意对资产的保管和防护,安排专职人员对大型贵重物资进行登记、保管、修整等,对于报废的设备等资产,要进行申报处理,建立严谨的报废审核制度,使国有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对于单位申请出售、出让、转让变卖的资产,一定要有中介机构的评估报告,要通过公平、公开、公正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进行,实现资产处置回收价值最大化。不得私自处置,更严禁私开小金库,利用国有资产中饱私囊行为的发生,从而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要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科学手段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要注重国有资产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严格信息化人才的选拔和培训,使其在掌握专业的财务知识和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素养,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促进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从而促使国有资产在管理和服务上更加直观透明,促进规范化管理的推进。
4、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和审计监督
进行监督的前提是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清查摸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管理监督。一方面,在单位内部进行定岗定责,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责任落实到个人,由专人负责监管并定期汇报;另一方面,要强化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外部审计、纪检监察、信访媒体以及人大监督等,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有力的外部监控,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实行严格责任追究,从而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四、结论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有效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促进服务性政府的建设和社会进步。面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在观念意识、体制制度、配制程序、保管使用和后续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增强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意识;健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信息化管理;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和审计监督等手段,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真正得到充分利用,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展。
[1]张丽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3).
[2]钱国玉:管住、管好、管出效益——河南省财政厅钱国玉厅长2008年8月6日在全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8(9).
[3]周永平: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模式选择[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4]任晓华:加强和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6).
[5]倪杰: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水利财会,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