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师物理教法实验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2014-03-29黄国锋白洪波尹辑文李战厂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4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法实验课

黄国锋,白洪波,尹辑文,李战厂

(赤峰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新课改下高师物理教法实验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黄国锋,白洪波,尹辑文,李战厂

(赤峰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本文在分析了中学全面实行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教法实验课程重新构建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对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教法实验课程的构建与实践进行了详细阐述.

新课改;教学法实验;构建;实践

1 物理教法实验课程重新构建既是客观需要也是内在要求

众所周知实验之于物理犹如空气之于生命,尤其是在中学新一轮的课改中,很多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新多以实验为媒介和载体,实验的作用和地位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作为课程实施者物理教师的实验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现出来.新课改对中学物理教师的实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客观上也对为中学输送师资力量的高师院校在物理师范生实验能力的培养问题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高师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人才,物理教育专业为中学培养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也是使命使然.中学物理教法实验课是培养物理师范生实验能力的主战场,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胜任中学物理教学是教法实验课的内在要求.要做到这一点,物理教法实验课就要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变化和需要相时而动,在当前,就是要根据新课改的需要对物理教法实验进行新的改革与构建,使培养出的师范生能够胜任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

现今,教法实验课在很多高师院校还不是独立的课程,只是作为《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的一部分而存在,而这有限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理念落后、课时紧张、师资单薄、内容陈旧、形式单一、评价简单,器材老化、经费不足……,面对新课改,反观今日之教法实验课,扼守叹息的同时,教法实验课的重新构建也是势在必行.

2 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教法实验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面对新课改的要求和挑战,针对教法实验课种种不足,在提高对教法实验的认识、大力引进专业教师的基础上,我们对物理教法实验课程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构建和实践探索.

(1)课程设置

首先打破原来将教法实验作为《中学物理教学论》章节设立的做法,单独设置为一门课程—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并让专业教法教师负责.增加教法实验课的课时和学分,打破原来只在单一学期开设的做法,让教法实验课以不同的专题形式(大一以基本实验技能为主,大二以dis实验为主,大三以非常规实验为主,大四以实验微格教学为主)从大一开始贯穿到大四.突出教法实验课在物理教育专业的课程中的地位,彰显出其对物理师范生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2)课程内容

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多年来很多高师院校的定位是“为物理师范生今后从师所必须具有的基本实验技术和基本演示实验操作技能而进行的系统训练”.具体而言,教法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中学物理教学必需的基本实验技术,培养学生指导中学生分组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加深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认识,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物理教法实验开设的内容也主要是围绕以上所述的定位和目的(我们不妨将这些内容称之为常规内容或传统内容).如果我们审视这种对物理教法实验课的定位,很显然这只能是对物理教法实验的最基础最初级的理解和认识,局限于此定位和目的的物理教法实验课的课程内容也只能对师范生起到最基本最初级的培养作用.新课改对教师的实验能力要求却不仅局限于此.因此,在物理教法实验课程内容方面我们做了如下的尝试探索.

①立足实际,完善常规/传统实验

结合新课改后教材中对物理实验的设置和规定,在原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增加经费添置仪器,把中学物理实验全部纳入物理教法实验课当中来.并开设探究和疑难实验研究两个新专题,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掌握中学物理实验的同时,进一步夯实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②与时俱进,增设新模块

当今世界是一个数字化信息化世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也紧跟时代潮流,越来越多的学校建立起数字信息化实验室即dislab,开展数字信息化实验教学.这是一种趋势,无法阻挡.为了使学生能跟上新时代的dis实验教学步伐,具有数字信息化实验教学的能力,我们也购进dis实验系统,把dis实验引入到教法实验课当中,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能接受物理dis实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增加新的筹码.

③另辟蹊径,开拓创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的教育资源也在不断优化,实验室的器材配备也越来越完善.但是,无论实验器材如何丰富都无法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是由教学本身规律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而实验室的器材是相对稳定的,是静态的.静态的实验器材有其局限性,要想让静态的实验器材完全满足动态的教学需要,毫无疑问是不可能的.

物理教法实验无论是完善传统还是新增dis实验,出发点都是提高和完善学生的常规实验能力.所谓常规实验能力是指中学物理实验中涉及的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仪器的选择能力,具体表现就是操作演示实验的能力和组织指导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因为这种能力是围绕固定实验题目、运用特定的实验器材训练形成的,或者可以说,这种能力只是一种对利用既有实验仪器开展固定实验的操作能力,所以从此层面上讲,是一种静态的封闭的能力.作为未来物理教师的师范生,仅仅具有常规实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具有开发和运用实验资源的能力.尤其是新课改以来,这种能力需求已经从隐性变成显性.相对常规实验能力而言,实验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能力我们不妨称之为非常规实验能力.非常规实验能力既是物理教师职业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现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对物理教师能力的客观需求.

开发和运用实验资源,培养学生的非常规实验能力是物理教法实验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此内容的设置旨在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结构,为学生工作之后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为便于操作和评价,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把开发和运用实验资源、培养非常规实验能力做了探讨分类,分解为具体的三个方面:利用身边物品开发实验资源、利用身体开发实验资源和创造性的使用实验室已有器材开发实验资源(此内容又具体分解为两个维度:一是对实验室的器材重新搭配组合开发出原本没有的实验;二是对实验室已有器材进行必要的改造或改进开发出新的实验).这样也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到非常规实验能力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3)教学方式

物理教法实验并不是单纯地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以及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一种为中学物理教学服务的能力—实验教学能力.物理教法实验的内容以中学物理实验为主,这些实验本身对本科生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仅仅去操作这些实验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难以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而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一定实验能力、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教师已经不仅仅只是实验的操作者还是实验的选择者和指导者,这也是物理师范生今后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位置、要扮演的角色.因此,物理教法实验课的课程目的、课程内容和中学物理实验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决定了物理教法实验的特定教学方式.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物理教法实验的教学方式做了相关探索实践.

①变“教师讲学生做”为“研讨教学”

问题是推进思考的源动力.缺少问题的实验教学只能是一种机械的技能训练而不能作为能力形成、知识迁移和活化思维的支点.研讨式教学是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以创设问题情境为起始点,以师生或生生间的讨论、研究、探索解决问题为主线,以知识迁移、活化思维、获得方法和提升能力为主旨.研讨式教学与当下新课改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遥相呼应,由于二者的理念一脉相承,可以说研讨式教学是高师物理教法实验中的探究式教学.因此,在物理教法实验中开展研讨式教学在全面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实验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准物理教师们掌握了如何开展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提高了教学技能.

②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做法之一是开放教法实验室,打破以往教法实验室只是在特定教学时间段对学生开放的做法.此做法主要针对常规实验能力的培养,旨在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提高实验仪器的利用率.做法之二是将教法实验由“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打破以往教法实验课只在教法实验室里上的做法.此做法主要针对学生的非常规实验能力即实验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旨在打破教法实验课的空间限制,提高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

③开展实验微格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能力

在教法实验中,学生扮演者双重角色:作为当下的学生和未来的教师.这就要求教法实验在坚持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之上更要重视作为未来教师所必备的实验教学技能的培养.全靠学生自发的进行角色的转换已被实践证明效果不是很好,因此这就要求作为“老师的老师”的教法教师要采用必要的措施.基于此,我们在教法实验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实验微格教学,帮助学生转变角色,培养实验教学能力.

(4)评价机制

往常,物理教法实验是作为物理教学论课程的一部分,因此物理教法实验的评价也只是作为物理教学论最后评价的一部分,而没有单独的教法实验评价.而且,以往对教法实验评价的方式也往往是一次实验考试而已,即使是理论+操作的考试方式,也很难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对学生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也非常有限.对物理教法实验而言,评价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不断地加强和完善实验能力,而不仅仅是对以往学习情况的检验和总结.鉴于教法实验课程的独立设置和时间空间的开放性(大一到大四,课内到课外),我们建立了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专题模块学分制(例如每一个专题模块为0.5学分,共2学分,教法教师根据学生在研习每一个专题模块中的表现给予评定,评定的结果只有合格不合格之分,不合格者要重修,没有补考之说.所有专题全部都合格方可拿到最终的2学分).这种评价机制能够多方面的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常规实验能力、非常规实验能力和实验教学能力等),也能提高学生对教法实验的认识,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教法实验.

3 结语

高师院校培养的师范生是未来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将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进行物理教学,因此高师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不能脱离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这一实际.物理师范生的培养也是如此,而作为其中关键一环的教法实验课以新课改对实验能力的需要为出发点进行新的构建也是顺应时势,更是对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负责.我们基于新课改背景对物理教法实验课程的构建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经过初步的实践证明效果相当不错.

物理教法实验课程的设置和开展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科技的发展和中学教育的需要而随时加以改革.我们将会在已有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教法实验课程的构建和实践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研究,使之更加合理、规范和有效,为处于新课改中的中学培养更多合格的物理教师.

〔1〕贺雅奇.多学科跨专业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07,20(2):71-74.

〔2〕马靖,陆培民.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探讨[J].大学物理实验,2011,24(4):102-104.

G652

A

1673-260X(2014)12-0260-03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教法实验课
基于Multisim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中学物理教师的哲学使命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基于OSG与3DMAX的中学物理实验仿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