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学未来的发展走向探析

2014-03-29吴瑞珍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4期
关键词:知识化图书馆学社会科学

吴瑞珍

(赤峰学院 图书馆,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图书馆学未来的发展走向探析

吴瑞珍

(赤峰学院 图书馆,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当今社会发展的全球化、网络化、知识化等因素影响着图书馆学的发展,图书馆学研究的重心已经有所转变,其发展走向也正在朝着知识领域转移,学科发展走向整合、学术理性更倾向于人文,研究特点呈现理论与应用并重并使得学科建设越来越注重本土化.

图书馆学;发展;本土化

随着理论建设、学科资料的形成,从20世纪以来图书馆学在专业制度化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发展.新世纪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自身逻辑理性的作用下,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体现出不断向前发展的新局面.

1 社会因素影响着图书馆学的发展

图书馆学在21世纪的发展中,呈现出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等特征,有着巨大推动作用,科学的进步受社会因素影响或制约,同时也影响着图书馆学的向前发展.

1.1 知识化的社会发展

“知识社会”一词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知识社会是一个渐进的、非革命性的变化过程,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对其作出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工业社会后出现的新型社会形态就是知识社会.

一个全面运用知识和全民拥有知识的社会具有不确定性.物质经济和货币经济促使脑力劳动增加,体力劳动逐渐减少,标志着劳动密集型产业时代的结束.商品和知识互相转化,知识型产业的迅速崛起,网络化、知识化管理将大幅提高社会组织运行的效率.新知识不断的变化与出现,使得人类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社会变化速度加快,知识信息是其变化动因,知识信息的自身发展也具有不确定性.

知识化会给图书馆学带来巨大的影响,社会要发展必须走向知识化.首先,有关“知识”的命题要在研究重点上得到突出,人们已经逐步建立了知识的学习、传递、利用、创造、共享、社会取向及运行机制,知识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与利用.在社会个体之间随着终身学习和按需学习的广泛普及,图书馆学将对社会的互相转化以及知识化投入大量的研究资源.其次,知识生产既是跳跃性的,也是无序的.因此研究的方式和方法要多学科合作并进一步加强.改变知识生产方式,既有利于学科研究潜能的开发,也有利于解决社会综合问题.

1.2 网络化的社会发展

20世纪末,新技术革命引发了网络化,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支撑着现代信息的网络化,现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正处于向网络化、数字化转换的过程.信息知识的交流传播是人类的重要活动,广泛普及的网络化信息处理与新的传播方式,对社会状态与运行带来了全方位的、综合性的改变.以数字化网络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为工具的新型社会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网络空间的虚拟实在使人类实践活动的范畴得到了扩大;

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呈现出“对话性”是互联网的特点,以前的主客对立式变成了现在的主体际式,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三、人们通过互联网带来的海量信息资源,能全面地获取所需的信息知识;

四、网络技术使电子商务得到普及、产品与服务越发倾向于个性化,社会生活、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并呈现虚拟化、数字化趋势.

网络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为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如信息知识变得越来越无序和难以控制,社会结构越来越脆弱,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逐渐加大等.第一,从研究手段上来看,电脑写作、网上讨论的方式,为社科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写作方式,而且使其能及时获取新的观点和材料,同时也为学术批评提供了新途径;第二,从研究条件来看,互联网为社科研究提供了海量的信息知识,为了有效利用这些信息资源,研究人员必须探寻使用信息的新策略,学会新的技巧;第三,从价值上来看,它既强化了人们对技术的依赖,也强化了人们对技术的崇拜,使技术力量在短期内形成聚合与裂变.如“学术共同体”近几年在图书馆学中表现出对技术的极大热情,然而他们却很少顾及技术的后果.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价值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被忽略的现象.

1.3 全球化的社会发展

具有共性的经济、文化模式渐渐普及,各国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了解、相互影响日益增强,逐渐成为全球化相互通行的金钥匙.二战后,国际物流、金融在国际贸易的促进下规模不断扩大,并且从经济领域逐步向思想、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渗透、扩张.跨国公司、国际市场、世界经济组织纷纷涌现,资本、能源、劳务、商品、技术等经济因素在全球范围内被自由配置,这种全球化科技进步给交通和通讯带来了革命性飞跃,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往打破了障碍.

社会科学研究也受到了全球化社会发展的影响.首先,从研究方法上来看,思维整体化、复杂性理论的出现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所导致的.盘根错节的整体化结构、人类依赖感的加强、军事集团等的不断出现致使世界历史、全球意识的形成.其次,从研究对象来看,世界性问题的出现,如世界金融一体化、环境保护、人类共同遗产的确定等都拓宽和加大了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深度.社会科学将为图书馆学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目前,这一趋势已初见端倪,国际间的一些图书馆合作项目已经形成了服务平台,供读者参考和咨询.因此,社会科学必须要从全球的广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承认各种文化传统中的差异与互补,强调社会系统的复杂性,例如全球图书馆,虽然在网络技术与虚拟空间上消除了地理界限,但各国的人文界限却始终存在.为探索世界各国通融的方法和理论需要我们做出不断的努力,这一重大课题需要各国图书馆学研究者们继续共同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2 图书馆学的发展

2.1 研究重心向知识领域转移

由于图书馆学的社会发展与自身“知识基因”的推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重心开始向知识转移.知识是文献的本质,古代图书馆的知识体系产生于文献整理和文献积累的活动中.因此,图书馆学可以看作是以人类知识活动为基础而演变来的,它的原始基因来源于知识的存贮、排序、加工、整理、提炼、传递等活动范畴,这个活动范畴有时又被称为“知识域”.而早期社会知识的生产、使用范围太小,仅限于上层社会,在图书整理基础上所形成的图书馆知识体系就不可能扩大并渗入民间,只是被一小部分人使用.

近代以来,社会实践中科学技术被不断物化,知识的积累与传承效率越来越高,到了后现代社会,知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并开始向社会群体、日常生活靠近.受知识规划的作用,人类必与知识权力交往.因此,知识的价值和作用不断得到扩大与提高,研究主题从图书“整理时代”转向了“经营管理时代”,在“知识域”不断变化的同时,图书馆学的研究主题又转向了“信息技术时代”,而且这种转移正是对图书馆学自身出发点的更高层次的回归.

2.2 学科发展从细化走向整体

在形成之初图书馆学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早期的图书馆教育更倾向于培养学识渊博者;二、内部知识体系的细划不明显.这两个特点在图书馆学形成发展之初就表现出来了,但在日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特点将逐渐消失.然而客观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知识也是一个整体.社会科学不断得到分化,分成多门独立的学科,学科又分成了多个领域,在大学的教育分科的制度支持下,包括图书馆学在内,很多社会科学学科都变成了拥有众多分支的大学专业学科.图书馆学的操作性、精确性和体系的完整性,细化了学科内部,而且使其研究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了社会科学前进的步伐,降低了学科整体研究的效率,跨学科研究使学者之间的合作逐渐普及.可以看到,图书馆学经过细化发展之后会逐渐向综合化、整体化方向转变,并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与同族学科进一步融合;

二、一些重大课题将吸引众多学科汇聚一点,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

三、内部分支学科将在新的研究角度与方法的支持下出现整合趋势.

2.3 学术理性逐渐由技术倾向于人文

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从工业革命时代开始就已显示出巨大的威力.技术力量推动着图书馆学的发展,搜索引擎、电子文献、网络咨询等新概念的出现让人应接不暇.可以看到,技术进步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是改善生产关系和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动力,但技术本身具有双刃剑效应.信息技术缩小了我们的空间距离,促进了人们更加快捷的进行交流.技术使社会发展的同时又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威胁与危险.要想解决新出现的问题,需要到技术以外的因素中去寻找解决方案.因此,社会进化既要靠硬的动力——技术,也要靠软的动力——价值观,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最终会协调发展.

图书馆学具有人文主义性质,图书馆是一个人文主义事业,其最大限度地使知识发挥作用,最终目的是让社会个体获取知识,使人与社会的发展更为合理.图书馆学在技术和服务方面日益向自然和社会靠近.但要始终记得,人文主义的基础始于图书馆学.否则,人文主义价值,就不会在获取知识的个人及需要这些知识的社会个体中得到体现.

未来图书馆学在技术理性方面有哪些特点?①从研究范畴上来看,图书馆学既要研究知识也要着重研究知识如何被大众所接受.②从学术检验标准上来看,衡量未来学术研究成果的基本尺度是社会人群的知识和信念得到了公平、协调发展.③从研究方法上看,图书馆学不但从经验化向科学化转变,也更加注重从科学化向人文主义文化方向转变.

2.4 研究的特点是理论与应用并重

图书馆学的分类方法是将学科内容分为了理论与应用两个部分,这种分类方法对知识科学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作用.古希腊时认为学术研究就是纯哲学探索,是与实用技术相分离的;19世纪初,虽然德国成为世界科学研究的重镇,但学术界仍弥漫着纯科学与应用技术是相分离的观念;19世纪后期,大批的美国人赴德留学,将德国的图书馆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带回了美国.从此,图书馆学理论与应用的两分模式,自始至终贯穿于美国图书馆学的研究中.

现代中国图书馆学主要来源于美国,因此,中国图书馆学的内容就有了理论与应用两部分的架构形式.到了20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未来图书馆学将呈现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发展趋势:①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将通过前沿课题进行有机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②理论与应用变成人们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不仅促进了图书馆“馆内”科学的发展,也能走向“馆外”.③理论通过对真实问题的研究能逐步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浮浅化倾向,而实用研究能为理论创新提供原料和动力.

2.5 学科建设更加注重本土化

进入21世纪,中国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也存在着如何本土化的问题.本土化是指学科发展符合本国国情.图书馆学本土化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只有加强本土化建设,中国图书馆学才能走出一条“和而不同”的发展道路.图书馆学在本土化的建设中,将在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中寻找突破:①重视和加强与本国国情的联系.②加强对传统学术资源的挖掘继承,为公民提供学习知识的工具与方法,在当代社会条件下重新发扬优良传统.③借鉴、学习、吸收国外图书馆学的优良传统.

总之,作为图书馆的一员,我们应在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想要获取知识的人群提供有效的知识帮助.

〔1〕崔唯航.社会科学:面向网络时代[J].哲学动态, 2001(1).

〔2〕林建成.知识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知识化[J].新华文摘,2001(2):32~33.

〔3〕欧文·拉兹洛.巨变[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3~4.

〔4〕赵建军.技术“走向”悲观的文化审视[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1):2~37.

G250.1

A

1673-260X(2014)12-0156-03

猜你喜欢

知识化图书馆学社会科学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游戏化”抑或“知识化”:基于共生理论的幼儿园教育
企业知识化大变革时代管理咨询理论的演进与展望——基于WOS的文献计量分析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
谈饮食卫生与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