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的宏观意义、融资困境及原因再分析
2014-03-29李晓峰
○郭 敏 李晓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029)
一、中小企业的宏观意义
1、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吸纳就业的主要群体
中小企业广泛分布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对我国GDP的贡献超过60%,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工业新增加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我国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2010年中小企业吸纳的就业人数约为6.11亿,占全部就业人口的80%。改革开放后,我国从农村转移劳动力约为2.3亿,绝大多数都在中小企业就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新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吸纳转移人口就业的作用更加明显。
2、中小企业是有序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保障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城镇化,走可持续的城镇化之路。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就在于农业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转移的农业人口如何就业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很大比例的转移人口将在各类中小企业工作,中小企业的稳定和发展与农业人口能否有序转移紧密相关,因此,从城镇化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有利于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在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我国中小企业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增加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对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另外,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通常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市场繁荣、方便群众生活。
3、中小企业是促进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和优化经济结构的主要载体
中小企业具有自主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意识,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加快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据测算,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在全国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园区中,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超过了70%。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比重,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发展中小企业还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缩小我国地区经济差距,调整城乡“二元”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分析
我国的中小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超过99%的中小企业聚集在第二、三产业。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7年,远低于欧美中小企业7—8年的平均寿命水平。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因素中,融资难问题最为突出,且规模越小、成立年限越短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越显著。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发布的报告显示,相比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难度更大,经营年限在一年以下,资产规模在1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融资满意度最低。
近些年国家花费很大精力,出台大量的扶持政策,通过在直接融资市场、间接融资市场等多方面推动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及其他发展难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较于中小企业的需求,这些成效依然不足。据统计,当前全国范围内1200多万户中小企业及30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中,有大约1000万户中小企业以及绝大多数个体工商户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支持,而这些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支持的企业往往处于初创期或者规模较小。根据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12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31.2%的受访企业认为经营资金匮乏是其经营过程中的最大困难,44%的企业表示需要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员工集资、民间融资、亲朋借款依然是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由此可见,当前中小企业对融资的需求依然很大,而融资难仍然制约了相当多中小企业的发展,民间融资、员工集资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本身及社会带来很多问题,融资成本过高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相应增多。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属于社会问题,其根源在于由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导致的相关金融体制和机制设计方面的不完善。在现行风险控制机制下,存活期较短、抵押担保缺乏或不足值、财务报表不规范的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金融支持;对于高新技术类等生命周期特征明显的企业,在特别需要金融支持的初创期往往很难获得银行青睐,因为银行更愿意介入处于成熟期的、各项制度和财务较为规范的高新技术企业,这样就形成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初创期的高新技术企业两大领域的不进入与滞后进入的市场失灵,在现有体制和机制下,市场失灵可以说是难以调和的。
2、中小企业融资难具体原因
(1)金融体系尚处于完善之中。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我国金融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基本形成了以政策性银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信社等为主的多层次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各类银行金融机构逐渐朝向商业化方面转制,而商业银行往往过于追求拥有足额抵押和担保、财务体系健全的大中型企业,对于风险较大的中小微型企业则往往很少涉足。专业性银行建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风险偏大,银行介入意愿不高的行业,上世纪90年代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它们的成立对于支持特定时期的专项任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显然中小企业的特点不符合商业银行和现有政策性银行的目标客户定位,由此也就造成了金融服务的缺位,因此,当前我们国家缺乏专司中小企业业务的银行。
(2)现有商业模式难以支持中小企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之后,在市场化运作模式下,盈利性、流行性和安全性是银行经营的三大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商业化目的为主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越来越注重风险意识,银行更愿意去给那些抵押担保足值、资产负债表健全、历史信誉良好的大企业融资,而与之相对应,对银行来说,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高、投入大,效益低,同时,中小企业自身的无抵押、无担保的特点导致其抗风险能力差,与传统的对抵押物崇拜的银行经营理念相悖,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小微企业表示不能提供足够的抵押和担保物、不能提供合适的财务报表是其难以向银行融资的问题所在。
三、几点建议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个世界范围的难题,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各个国家所采取的模式和手段也是有差别的。日本通过设立金融公库向中小企业提供以低息贷款为主的贷款援助,由政府集中必要的财力,通过设置一整套政策性金融体系直接向中小企业融资。美国国会直接成立的小企业管理局为得不到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或贷款援助。德国主要依靠间接融资并大力发展银行融资,向金融机构提供批发贷款,然后同金融机构共同分担风险。尽管德日美三个国家对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扶持不同,对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同,但采取的措施总不外乎围绕三条主线:一是降低中小企业的风险,如提供创业支持、人才培训、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等;二是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如提供贷款担保和再担保等;三是开辟多渠道融资途径,如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投资等。具体对我国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1、进一步完善现有金融体系
总的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在于市场失灵:商业银行本身是以市场化为基础,其日常运作与业务开展必然要以商业化为原则,追求收益是其根本目标,对于风险与收益不相匹配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必然选择规避态度。因此,纯粹依靠市场手段或者依靠政策推动下的市场手段无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要有专业的金融机构来为中小企业服务。上世纪90年代我国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及支柱产业设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为支持进出口企业设立了中国进出口银行,为支持粮食及农业设立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目前这三家金融机构的不良率比商业银行还要低,完全达到了当年设立的目标。政策性银行应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对于风险高、见效慢、回报低的商业银行不愿介入的项目予以扶持,对当前而言,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关系国际民生的的重点所在,因此,设立一家或多家专业银行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在这方面,民营银行可以作为很好的尝试。
2、开辟有效的间接融资渠道
虽然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突破,但是从规模角度看这种突破却很难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融资需求,间接融资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绝大多数能够获得融资的中小企业依然是从商业银行渠道获取发展所需资金。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点已经超过二十万个,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对中小企业在地理分布上的全覆盖。但商业银行的商业化运作模式要求银行必须要保证以营利为前提,那么从根本上调节商业银行的商业化利益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就需要国家来发挥积极作用。未来国家依然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增加有效的间接融资渠道,从履行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引导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从商业利益角度出发赋予商业银行更为灵活的定价权以实现商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行政角度出发对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较为突出的商业银行予以税收、准入等方面的优惠,从而从多维度提升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意识,拓宽间接融资渠道。
3、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在于其自身特点,中小企业存续期短,初期盈利困难,本身并不符合商业银行要求。政府在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应该从源头上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加以缓解,即提升中小企业存活及经营效率,包括从工商行政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审批设立提供便捷,在税收方面对中小企业给予优惠减免,在中小企业的日常运营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总的来说,政府充分发挥其职能,能够提升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延伸其存活期,从而从本质上缓解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规避态度,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
[1]白钦先、薛誉华: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比较[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潘鹏杰:我国中小企业信贷约束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3]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4]巴曙松: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R].博鳌论坛,2013(4).
[5]张杰、尚长风:资本结构、融资渠道与小企业融资困境——来自中国江苏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