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模式创新初探

2014-03-29邓靖李军

创新 2014年2期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融资

邓靖 李军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模式创新初探

邓靖 李军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呈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失衡、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文章从这些因素入手,分析了其他经济区的发展特点,提出北部湾经济区应该发挥区位比较优势,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金融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等建议。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特点;区域协调;结构优化;模式创新;区域经济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176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862亿元,年均增长15.8%;财政收入从2007年的20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589亿元,年均增长30.3%;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7年的19.2:37.2:43.6调整为2011年的16.4:43.1:40.4。截至2011年年底,北部湾经济区引进工业企业951家,完成工业产值2005亿元,比2007年增长3.23倍,其中,7个园区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

由上述数据可知,虽然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实力呈逐渐增强之势,但还存在一些影响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如区域经济协调性不足、产业技术水平偏低、产业结构失衡、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融资体系不健全等。本文在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比了其他经济区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机构优化以及金融市场建设、融资体系完善等方面的特点,提出北部湾经济区应该注重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完善融资体系等建议。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均衡,经济扩散效应较弱

北部湾经济区4个主要城市(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资源禀赋差异较小,各行政区域为了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纷纷构建自己的产业体系,因此在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上难免出现争夺现象,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示范效应弱化。2011年,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的GDP占经济区的比重分别为57.3%、12.9%、19.0%、1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经济区的比重分别为46.3%、14.0%、24.5%、15.2%。2007~2011年,南宁市的GDP在经济区中的比重在55%以上,高于北海、钦州、防城港3个城市比重的总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北部湾经济区比重50%,相当于其他3个城市的总和。

(二)产业技术水平偏低、同质性高,产业结构失衡

产业技术含量低。南宁主导产业为电力、热力供应、农副食品加工等。防城港、钦州、北海主导产业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这些产业大多是对资源、能源的初加工。

产业同质化现象突出。防城港、钦州、北海3个港口城市,均着力发展临港重化工业,产业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造纸等。尽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已经对石化、钢铁、浆纸、铝加工等产业的发展有所布局,但由于3个港口相邻太近,临海重化工程密集,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区域产业同质竞争的现象。

基础配套性产业发展不足。一方面,北部湾经济区第一产业占比偏高。2010年,北部湾经济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分别为16.8%和39.4%。同年,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第一产业占比分别为11.9%和10.3%,第二产业占比分别为52.3%和48.5%。另一方面,北部湾经济区以石化、能源、钢铁、机械、粮油加工、磷化工、集装箱制造、海洋等产业为主,但是对旅游、会展、轻纺、电子信息和高新技术等配套性产业缺乏长远规划,没有充分发挥北部湾的区位比较优势。并且,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石油化工,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产能过剩现象也较为严重。

(三)金融市场发育迟缓,融资渠道较窄

北部湾经济区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区域证券市场、地方债券市场、期货交易市场等,区域金融市场发展迟缓,企业融资较为困难,缺乏健全的融资体系,缺少相应的制度安排和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金融资源入区,阻碍了北部湾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银行业发展滞后,区内中小企业融资较为困难。经济区内虽然有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数量较少、规模偏小、业务面窄,国际业务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区内的几大国有银行体制机制僵化、经营理念落后、缺乏市场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淡薄,不能较好服务企业发展。民间资本和外部投资非常有限,未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融资机制,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缺乏规范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经济区内风险投资基金、基金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上市公司等数量较少,实力较弱。截至2009年底,广西有上市企业26家,占全国(1718家)的1.5%,总市值1274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证券市场总市值的0.52%。经济区内共有14家上市企业,占广西全部上市公司的50%,其中,3家是ST企业,北海有4家上市公司,防城港、钦州均无上市公司。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滞后。北海市产权交易中心2004年成立,目前入场托管企业只有8家,托管股权3.18亿股。

二、其他经济区的发展特点

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天津滨海新区等在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以及金融市场建设、融资模式创新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特色。

(一)利用区位比较优势,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成渝经济区定位于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建立长江上游生态安全保障区。2011年,成渝经济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为28828.4亿元、1994.2亿元,相比2006年分别增加了149.52%、193.61%。关中天水经济区定位于全国内陆经济开发开放高地,建设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2011年,关中天水经济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为8164.8亿元、398.3亿元,相比2006年分别增长了159.30%、186.14%。

长株潭城市群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定位于中部崛起的经济增长极。2011年,长株潭城市群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为8307.5亿元、439.7亿元,相比2006年分别增加了193.94%、142.13%。武汉城市圈定位于东中西部互动发展的关键接力点与增长极。2011年,武汉城市圈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为10828.4亿元、536.4亿元,相比2006年分别增加了158.46%、119.57%。

长三角经济区定位于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中心,努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2011年,长三角经济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为81825.4亿元、7754亿元,相比2006年分别增加了105.50%、107.62%。珠三角经济区定位于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心,成为中国改革开放重要的国际门户。2011年,珠三角经济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为43507.9亿元、6793.2亿元,相比2006年分别增加了101.25%、113.93%。

(二)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强化产业集群效应

成渝经济区在强调发展计算机制造、集成电路、通讯设备、医疗电子、智能化等产业的同时,成立了技术研发基金,推动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了增强产业集群效应,相继成立了阎良航空制造园、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咸阳空港产业园、宝鸡航空安全装备产业园等。

长株潭城市群在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临空产业和港口物流的同时,积极培育基础性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武汉城市圈结合区位比较优势,成立了50个特色产业集群,例如光电子产业集群、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金属制品产业集群、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医药工业集群、建材产业集群、食品产业集群等。

珠三角经济区强调产业协调发展及产业技术创新,建设知识密集型产业带,提升现有产业附加值。广州东部和中部地区重点发展金融、物流、会展以及信息服务、文化创意产业、新能源以及其它知识密集型产业;广州北部和南部重点发展汽车、轨道交通、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以及外包服务、教育培训、物流等产业。肇庆作为西岸腹地,重点延伸沿岸产业链,成为重要的配套产业基地。沿海发展生态环保型重化产业,重点发展石化、钢铁以及海洋生物医药、油漆勘探等产业,此外,适当发展现代农业。

(三)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健全融资体系

成渝经济区探索建立完备的科技投融资体制,开展科技保险试点,健全科技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同时,强调金融产品创新,改进信用评级制度,建设地方债券体系,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地方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增加直接融资比例。

天津滨海新区在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金融业综合经营、外汇管理政策、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率先进行了改革。武汉城市圈逐步健全产权、证券、期货交易市场,建立区域性多层次、多功能、综合服务资产交易机构。

长三角经济区推动外汇制度改革,优化企业跨区域外汇业务流程,支持中外资金融机构提供多种外汇服务,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机构改制、重组、上市。珠三角经济区为了吸引优质金融资源入区,纷纷给予金融机构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注重同外资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金融资本重组、金融产品开发、经营管理升级等方式,创立金融机构和经济区互惠共赢发展模式。

三、创新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模式

(一)发挥区位比较优势,强调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发展海洋经济。国家已经支持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发展海洋经济,北部湾经济区首先应该争取国家给予发展海洋经济试验区的优惠政策。同时,制定配套规划,加大港口和航道的建设力度。由于港口和航道具有公共属性,一般投资者不愿涉足,政府应对投资港口和航道建设的企业给予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

第二,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发展,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可以考虑发展“飞地经济”,一方面,承接国外、自治区外、经济区外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鼓励具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自治区外、经济区外建立“飞地经济”基地,如北部湾经济区与泰国、印度、韩国等共建产业园。特别要加强经济区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建立区域间经济合作协调机构,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各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定期开展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提升北部湾经济区的品牌效应。

(二)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

成立专项技术研发基金,逐渐放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户籍等方面的限制,为技术研发人才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经济区产业技术创新,及时对区内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减少产能过剩,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建立产业协作发展体系,减少产业同质竞争,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如南宁重点发展加工制造业,北海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防城港重点发展钢铁产业,钦州重点发展沿海造船业等。

注重基础性配套产业发展。增加第二产业的发展比重,加强对水电资源、海洋资源等产业的发展支持,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同时,注重旅游、文化、物流、金融、会展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同时,提供专项资金和相关政策,成立重点产业园区,引导重点产业发展,发挥经济区沿海地域优势,形成临海产业集群。

(三)推动金融市场发展,拓宽融资渠道

创建金融聚集区,引导金融机构协调发展。一方面,经济区可以借鉴上海、深圳等地经验,逐步推进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并给予金融机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规模大、实力强的金融资源入区,加强中外资金融机构的合作。另一方面,逐步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区域性的多层次、多功能、综合服务的资产交易机构,可以考虑对非公企业产权交易产生的中介费用予以补贴,吸引私募股权机构、风险投资基金、基金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等进入产权市场从事交易、企业并购、挂牌培育以及投融资活动。

尝试建立区域证券和期货交易市场。建立跨省、跨境的商品交易中心或交易所,如糖业交易中心等。健全会计、评估、审计、律师、证券投资咨询、保险经纪、专业理财等金融市场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和引导经济区内有条件的企业发行地方债券和上市融资,增加直接融资比例。

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健全科技风险投资体制,改进信用评级制度,为企业融资制定合适的信贷产品。同时,整合融资平台,对融资平台进行企业化改造,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实行国有控股和市场运作机制,引入BOT、ABS、TOT、PPP等融资模式,拓宽经济区内航海、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

[1]韦荣锋,赵琴,李贵.广西北部湾经济开放开发面临问题的对策[J].改革与战略,2008,(1).

[2]蒋建行,雷承宝.广西北部湾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3]韦善豪,刁承泰,覃照素.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理性思考[J].经济地理,2009,(9).

[4]防城港政府网站.防城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OL].[2013-04-26].http://www.fcgs.gov.cn/PubInfoList/54.aspx.

[5]钦州政府网站.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OL].[2013-12-08].http://www.qinzhou.gov.cn/Category_458/Index.aspx.

[6]北海政府网站.北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OL].[2013-01-07].http://www.beihai.gov.cn/cms/turnpage/turnpage.jsp?pageno=5&column_id=74.

[7]南宁政府网站.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OL].[2013-07-08].http://www.nanning.gov.cn/n722103/index.html.

[责任编辑:杨 彧]

F061.5

A

1673-8616(2014)02-0114-03

2013-08-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对策研究》(11AZD001)、教育部一般项目《中国东西部地区产业转移与区域分工的理论及政策支持研究》(11JJD790013)

邓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2488);李军,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60)。

猜你喜欢

北部湾经济区融资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融资
融资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北部湾的风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2016 Pan-Beibu Gulf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