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法公安类院校“信管”专业特色定位问题探讨

2014-03-29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8期
关键词:信管信息管理公安

李 燕

(甘肃政法学院 计算机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1 背景

1998年教育部进行专业调整,在新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原有的五个专业,即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学和林业信息管理整合成为现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这从本质上赋予了该专业的特殊性,使其兼有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特征.自1999年正式招生以来,由于专业科学背景的复杂性,以及各学校办学历史和师资背景的不同,“信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一直面临着乱、杂等问题,课程不成体系、专业没有特色,学生们感觉什么都学了,什么都不精,专业没有优势等,因此,如何将该专业做强,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国“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宽泛性给各大高校留下了极大的操作空间,因此,各大高校对于该专业的定位以及课程体系设计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1 技术类

此种类型以清华大学为代表,清华大学凭借着其雄厚的学科实力以及一流的师资力量,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上,均具有示范性的影响力.专业旨在研究信息通信技术、信息系统与组织、管理之间的关系,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信息通信技术的技能(包括坚实的数学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技能、信息分析技能、信息系统开发技能等)以及管理素质.专业归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此种类型的教学主体多见于计算机学院、信息科学类学院.

1.2 信息管理类

此种类型以武汉大学为代表,武汉大学的信息管理学院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信息管理教育与研究机构,拥有本领域唯一一所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学院下设的“信管”专业教学侧重于研究信息的构成分布与特征,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解决信息的获取、加工、检索、控制和利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为科学研究和管理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此种类型的教学主体多见于信息管理类学院.

1.3 经济管理类

此种类型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人大的信息学院前身是经济信息管理系,目前是我国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人大的本科层次“信管”专业设定为政务信息管理方向,其部分课程,比如说网站的构建与运作、信息系统规划设计、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加工处理等都侧重于研究政府这一实体.在其他本科二类院校中此种类型的教学主体多见于经济管理学院或商学院.

信息资源战略地位的不断巩固,对“信管”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化,各大高校都在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目标上积极探索,如何使自己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特色办学成为一个很自然的思路,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高校在发挥自身办学优势的前提下,如何进行专业的定位,以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呢?

甘肃政法学院是甘肃省属的唯一一所政法公安类高等院校,随着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学校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政法公安类院校之一,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公安学教育优势明显,在此背景下,我校在“信管”专业的定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以特色促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思路.

2 我校“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我校“信管”专业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即公安学科和公安技术学科,在“信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重在培养学生信息分析与处理技能和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技能.

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5个部分: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特色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在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中,强调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灵活运用;在专业特色课程建设方面,根据“信管”专业自身的特点,将其与学校的公安类优势学科相结合,分作政法公安类信息系统开发设计方向和网络舆情分析与处理方向,这两个方向的设立,既进一步明确了“信管”专业的内涵,又立足于行业,与时俱进,体现出专业的鲜明特色;专业拓展课程的设置,使“信管”专业更加丰满,反映了该专业的多学科性,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依托公安类学科建设信管专业的优劣势分析

3.1 优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纸质媒体和广播、电视已逐渐被网络媒体所替代,互联网的交互性、快捷性使得广大群众更愿意通过网络来反映自己对某些事件的看法、意见、主张和建议,网络舆情运用而生.实际上,网络舆情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通过正面的宣传引导广大网民共同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但另一方面,它也可以通过负面的报道引发群体性事件,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需要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分析、引导和处理,以此来化解现实社会中的各类矛盾,而此类人才的稀缺成为我们发展的一个根本推动力.

我校为省属的唯一一所政法公安类高等院校,公安类、公安技术类学科为我校的优势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多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和重点扶持实验室,将“信管”专业与这两个学校优势学科相结合,使得专业背景更加鲜明,专业特色更加突出,从而为学生赢得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3.2 劣势

在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突出表现在:

(1)本科生开展舆情分析类课程缺乏先例.目前国内舆情分析方向多数还局限在研究生教育,因此在本科教育层面,其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还需进一步明确.

(2)师资力量匮乏.我校的“信管”专业下设在计算机分院,建院之初,教师多数是从计算机专业调集,管理类人才积累相对不足.不仅如此,在吸引优秀人才方面,由于客观条件等多方面限制,优秀人才往往有更好的选择,这就进一步恶化了师资力量的储备,对我院专业建设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 公安类院校信管专业的建设

4.1 结合优势学科,建设特色鲜明的信管专业

信管专业不是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仅仅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运用的工具,因此,在专业发展时,尤其是将信管专业做技术方面培养时,一定要避免信管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同质化发展,在课程设置上,除了技术类课程外,还必须加强管理类和信息管理类课程,突出专业特色,使学生们在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之上,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分析、处理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

除此之外,由于基本上全日制的高校都开设有信管专业,因此,要想从众多的同类专业中脱颖而出,也并非易事.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专业竞争力,特色办学给我们提供了思路,有了特色就有了竞争力和生命力.对于政法公安类院校的信管专业来说,首先定位于服务公安类信息监测、分析与控制,依托本院校的优势学科,深刻挖掘信管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尽量体现出专业的政法公安类特点,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形成有别于其他高校相同专业的鲜明特色.

4.2 立体化教学理念

我校在进行教学计划制定时,将学生四年的学习课程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特色课,这些都是必修课.另外,我们还提供了丰富的专业方向选修课和专业拓展课,帮助学生搭建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以及兴趣爱好自由选修课程,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在“博”的同时,按照自己选定的方向,可以更深一步地展开学习,“专”的要求也就达到了.

4.3 工程化教育思想的不断深化

信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很明显纯理论课程的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无法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我院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设计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多种实践环节,在校外还有专业的实践实训基地,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结束语

特色办学是专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但是其发展还需要不断的摸索与实践.本文提出相应的专业特色建设思路,通过建设,使政法公安类院校的信管专业在教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和行业、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方向形成明显的特色,同时也为其他行业的本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1〕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和简介.1998.

〔2〕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课题组.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2005[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丁丽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择业障碍及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1(5).

〔4〕汪文雄,杨钢桥.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特色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6(3).

〔5〕孙有发,陶雷.高校信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及后期建设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6).

〔6〕张劲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情报杂志,2008(11).

〔7〕张基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与设计[J].计算机教育,2005(8).

猜你喜欢

信管信息管理公安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智能时代下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探索与实践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书评)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应用型院校信管专业基于企业驱动的教学改革研究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互联网时代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探讨
公安报道要有度
在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如何做好QC小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