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天人相应探讨人体的气候适应性

2014-03-29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气候体质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 210023)

从天人相应探讨人体的气候适应性

周晓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 210023)

气候环境影响人体并形成人体特征性差异。人体对大气环境的这种长期遗传适应性,是体质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人体固有的生物节律得以形成的基础。人体节律、体质与气候适应之间的这种关系,是中医学“天人相应”思想的具体体现。事实上适应气候是人体节律、体质形成的基础,气候适应能力又是体质的具体体现。气候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发生、发展,乃至痊愈过程的影响,关键在于机体的自适应调节。

气候;人体;适应性; 体质 ;生物节律;天人相应

气候与生物的进化、人类文明的发展相关联,无论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人类都不能脱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医学中的“天人相应”思想,亦充分显示了这一点。天人相应其实质是人与天相应,基本含义是:人体的构成及其生命活动是整个大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是相一致、相通应、息息相关的;一方面,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受自然规律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自然规律也影响着人类的生长生存及医疗实践活动。

1 气候适应是不同气候环境下人体产生特征性差异的诱因

人类生存于自然环境之中,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体获得了与自然规律相适应的自稳调节能力。中医体质学中,有丰富的对人体体质的认识。事实上,不仅气候环境,适应当地气候而形成的饮食习惯影响人体体质,人体的结构也是长期与外部环境相互适应而形成的,气候适应使人类的肤色与体貌特征出现了差异。人类如长期生活在热带地区,皮下组织对紫外线辐射会产生黑色素作为防护,且身材并不高大;而寒冷地区的人大多皮肤白皙,而且总比热带地区的人身材高大。这是因为身体体积增加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减小,身体的热量以辐射形式散失较少。为了更好的适应气候,生活在高寒地带的俄罗斯人,还进化出了著名的大鼻子,不但外形长而挺,鹰钩鼻能阻挡寒风,而且较阔的鼻腔能将寒冷的空气尽可能加热;而生活在我国华南一带的黄种人,鼻形塌,鼻腔往往也小,且鼻孔朝天,有利散热,这是适应华南地区独特气候的结果。鼻腔的大小,影响流感病毒的吸附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流感易感性的不同。黄种人的内眦皱襞,也称蒙古褶,即上眼睑在眼内角向下延续遮盖泪阜的皮肤皱褶,是长期适应风沙气候的结果。

人体结构的特征性差异,增强其对相应气候的适应能力。如生活在亚洲地区寒冷地带的人种,汗腺数比热带地区的人种汗腺数几乎少一倍[1]。热带地区的居民,因长期反复的热暴露,对炎热气候的适应能力增强,特别是在湿热的环境中,汗腺分泌增加更多在肢体,而不是在胸前和背部,这就更好地利用了皮肤表面的蒸发。而且汗中钠离子的浓度很低,体力消耗亦较少。迁居他乡时,不能适应新的气候环境,则会出现水土不服。从潮湿多雨地区迁居到干燥地区,会出现唇干舌燥,面部皮肤皱裂,甚而易诱发气管炎、肺炎;久居干燥地区的人,初去潮湿地区,则会心情郁闷、周身皮肤黏湿难受。叶天士谓“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就有明显的地域性气候与人交互作用特征。为了更好的适应气候,繁衍生息,人类还形成独具特色的本地饮食派系,然而,各地的物产也一样带有明显的地域气候特征。

人类在繁衍生息中,烙上了自然环境因素的印迹。个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适应程度,也就表现在其身体的结构与功能特征上。人类必须随气候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自我调节,以顺应其生存环境的变化规律,保持人体生理活动的平衡协调。

2 人类对于气候的长期遗传适应性是形成生物节律的基础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指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大气环境有周期性、时间性、空间性、地区性的变化。其中周期性、时间性变化主要包括年变化、季节性变化、天气的周期性变化及其日变化;对于周期性较长的变化,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人类与其他生物都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表现为固有的生物节律长周期变化现象。正因为如此,人体的生理过程,也随自然界的运动和生活条件的变更而发生相应变化,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燥、冬寒的规律,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都有一定的影响,如《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人气在脉,夏者,经满气溢,人孙络受病,皮肤充实。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著骨髓,通于五胜” 。

中医学认为,天人之所以能够相应,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是天地之气的产物,人秉承了天地之阴阳,因而人身亦有阴阳,且人身之阴阳与天地之阴阳存在着同气相求的关系。如《素问·金匮真言论》将一日分阴阳,谓:“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这一分法与气温值的日分布相应,《素问·生气通天论》还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己虚,气门乃闭。”可见人体亦有与之相协调的变化规律。

人体对气候的适应能力,除了先天遗传之外,主要是通过后天的适应性调节而逐步形成或增强的。前一种是生长在不种气候条件下的各个种族的表征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先天适应。正如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五方异治论》说:“人禀天地之气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气深而厚……东南之人气浮而薄”[2]后一种是在每人生命期内的特有气候条件下,在其继承的适应能力限度内所形成的,而且生命早期所获得的适应比成年后获得的更稳定和有效。

3 长期的气候适应性调节是人体体质的形成过程

人体对气候的适应能力与年龄有关:婴幼儿适应能力差,十岁后陡增,二十至四十岁最强,以后稳定下降。这一规律与人体体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育、成熟、衰老的生命过程基本吻合。人体体质是在地理气候环境作用下不断自我调节而逐渐形成的,如华南沿海地区既受大陆的影响,更受海洋的影响,具有热量丰富、夏长冬暖、冬春季亦有寒潮低湿及雨量丰沛、降水强度大、雨季较长、但仍有明显的干季等特点,这直接导致华南人易具有湿热体质,其发病是以出现胸满痞闷、身重体倦、身热缠绵、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等临床症状,且缠绵难愈为特点的[3]。同时,体质状态又可直接影响人体对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此清代医家吴德汉在《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中明确提出:“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气必损。须知发病之日,即正气不足之时。”[4]就是说由于体质不同,易感外邪的倾向也不同。另《类经》曰:“养者,养以气味;和者,和以性情;静以待时者,预有修而待时以复也。如阳虚者喜春夏,阴虚者喜秋冬,病在肝者愈于夏,病在心者愈在长夏……谨守其气,无使倾移。”[5]这是说阴虚者和阳虚者体质不同,对季节的喜恶也不同。

可见气象因素是影响体质的最重要的自然环境因素,同时体质状态又直接决定了人体的气候适应能力。评价个人体质常常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对环境的适应能力。2)对疾病的易感性。机体发病是由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体质在外感病病因辨证中起重要作用。不同体质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及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内经》中还有“同气相求”之说,所谓同气相求即人体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对某种气候刺激特别灵敏,就是某种体质容易感受与之相应的气候所致的六淫之邪。如《灵枢·勇论》说:“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而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青色薄皮弱肉者,不胜秋之虚风;赤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冬之虚风也。”又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邪之中人脏,奈何?曰: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现有的研究也不乏支持者,如姜峰[6-7]对230例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将这些患者的体质表现赋值量化统计,结果显示气虚质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最常见的中医体质。进而又探讨了过敏性鼻炎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提出体质决定正气的强弱,是过敏性鼻炎发生的内因,并能影响人体对过敏原因反应程度,决定是否发病及病情的轻重;体质影响证型,影响辨证的准确性、治疗的正确性以及患者的预后。

4 疾病过程中的气候适应性探讨

中国是最早重视和研究地域、气候与疾病关系的国家,中医运气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研究天时气候变化,以及天时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探索实际气候变化规律与疾病的相关性,对于防病治病养生保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苏颖等[8]对1949—2006年长春地区部分流行病资料(包括肝炎、麻疹、流脑、痢疾、伤寒、百日咳、白喉、猩红热、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斑疹伤寒)与中医运气学理论推论的异常气候年及平气之年的流行病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运气异常年与长春地区部分流行病发病具有相关性。刘芳芳等[9]则对近10年100余篇地域、四季气候与疾病相关性的文献整理研究,发现地域及四季气候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不但如此,近年来,气象灾害频发,对病原体的传播、变异有一定影响;从2003年以来,新发传染病屡见报道,且大多与气候异常有关。

事实上,不仅祖国医学认识到气候因素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国外对天气与健康的关系进行观察研究也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公元前400年被称为医学之父的希腊名医Hippocrates,在他的著作中就已有气候影响健康的记载。Hippocrates在他所著《空气、水和地域》一书中,对未来的医师提出了如下的忠告:“谁要掌握医学科学,必须懂得考虑一年四季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影响,不但各个季节本身不同,它们的变化也不同。一个医师应特别注意保护病人抵御恶劣的季节变化。除非不得已,千万勿在坏天气时灌肠,也不要在此时施行烧灼或手术,如须施行,宜在十天以后。”[10]亦有医学气象学家认为,单是细菌还不足以致病,就是得了病也不至于有生命危险,一定要考虑气候因素,并认为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是引起和加剧百病的决定性因素。

相当多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是许多疾病发生的外因,发病率与气象因子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但外因要通过患者自身的适应性调节这个内因起作用。如王莹[11]在研究气候因素对包头地区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影响时发现,夏季型气候、过渡型气候、冬季型气候患者患病的严重程度成逐级增长的趋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重度子痫前期所致脑血管意外或子痫发作,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最常见的致死原因。事实上,高血压所致的脑血管意外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且并发症多。而高血压所致的脑血管意外发病季节以冬季最明显[12]。且有研究[13]表明,脑出血多见于低气温,高气压气象条件下。综上可见,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患者多具有高血压病,其自身调节血压以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减弱,是发病的关键因素。再如哮喘多在冬季发病。中医学认为,冬至时节患者体内及自然界的阴气均上升到顶点,阳气消退趋于尽头,易于发病。李德等[14]从体质学说论小儿哮喘的冬病夏治时提出,自然界的四时五气及四时不正之气均可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正常人夏至热气旺盛,而哮喘病人因寒邪太过,仍处于虚阳状态。患者到夏至阳气仍未能上升至顶点,而借助自然界上升到顶点的阳气克制患者上升到顶点的阴气,即可恢复脏器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目的。这是有效利用人体适应气候变化节律,进行机体调节愈病的医疗实践活动。可见,中医学以阴阳理论为基础,认识人体调节自身,以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过程。人体自身与自然环境阴阳消长的适应性调节亦是临床愈病的基础。

事实上适应气候是人体节律、体质形成的基础,气候适应能力又是体质的具体体现。气候环境对发病与流行过程的影响,与病原体相关,往往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对疾病发生,发展,乃至痊愈过程的影响,关键还是在于机体的自适应调节。因此,深入研究探讨人体节律、体质与气候适应性之间的这种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吴兑,邓雪娇.环境气象学与特种气象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162-163.

[2]徐灵胎.徐灵胎医书全集[M].江忍庵,增批.林直清,校.北京:五洲出版社,2013:146.

[3]蒋燕.湿热体质与疾病关系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6-18.

[4]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68.

[5]张景岳.类经[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58.

[6]姜峰.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医体质特点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9):705-706.

[7]姜峰.过敏性鼻炎与中医体质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2):140-142.

[8]苏颖,刘芳芳.运气学异常气候年与长春地区气候及部分流行病发病规律的相关性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2):119-120.

[9]刘芳芳,苏颖.地域、四季气候与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1):139-140.

[10]夏廉博.人类生物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6.

[11]王莹.气候因素对包头地区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5):31-33.

[12]周晓平,杨进.脑卒中发生的时气节律及其气象医学原理探讨[J].中医杂志,2006,47(6):403-405.

[13]周晓彬,李卫.气象因素对青岛市区脑出血发病的影响[J].卫生研究,2005,34(4):488.

[14]李德,赵霞.从体质学说论小儿哮喘的冬病夏治[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5):110-112.

Discussionontheclimateadaptabilityofhumanbodyfromrelevantadaptationofthehumanbodytonaturalenvironment

ZHOU Xiaoping

(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China)

The climatic environment affected human body and formed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s of human body.This long-term genetic adaptation of human to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was the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body constitution and the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rinsic biological rhythm of human body.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 rhythm,body constitution and climate adaptation embodied the theory of 'relevant adaptation of the human body to natural environment' in TCM.In face adapt to climate is the basic of body is thy them and physical form.Also,the climate adoptability is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human body.The key of the effects of climatic environment on human physiology,pathology,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sease,and even recovery process lies in the adaptive adjustment of the body.

climate;human body;adaptability;body constitution;biological rhythm;relevant adaptation of the human body to natural environment

10.13463/j.cnki.cczyy.2014.05.00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瘀热病机重点研究室资助(YUBJ2011KF-8)。

周晓平(1973-),女,讲师。研究方向:温病病因发病学、中医气象学方面的研究。

R226

:A

:2095-6258(2014)05-0766-04

辑:张海洋

2014-05-07)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气候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沙漠里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