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与教育引导对策

2014-03-29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道德教育现实

李 想

(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系,安徽 芜湖 241003)

互联网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而迅猛发展,其作为传播信息资源的新兴传媒工具,得到当代大学生的广泛认可,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渠道.网络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思想政治认识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在当下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积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全面加强高校网络建设,使网络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网络上与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形成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主动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方向.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并提出针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进行引导的对策.

1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分析

为了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本文以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同时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全面分析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

1.1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主流积极健康

当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热爱党和国家,积极的为建设社会主义做准备;他们理想远大、自强不息、勇于探索、敢于接受新事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生活满怀信心.本文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坚定个人政治立场,维护祖国形象;他们关心公益,团结一致,相互帮助;呼吁公平,伸张正义;诚实待人,积极建言.

1.2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是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

1.2.1 部分大学生政治信念模糊

网络的广泛普及,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的联系与沟通,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步伐.但是,网络提供的便捷联系方式使国外对我国的政治渗透加强.部分大学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不强,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不知所措.调查结果显示:半数的大学生认可“西方民主自由”,更有小部分大学生认可“西方民主自由是真正的民主自由”.调查结果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民主自由缺乏科学的认识,导致政治信念模糊.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信念的调查中,8.4%的大学生认为人生以享乐为主,3.6%的大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于人生信仰问题,37.2%的大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人生信仰,而27.8%的大学生没有信仰,9.6%的大学生把西方实用主义作为人生信仰.由此可见,不少大学生对理想、信仰问题存在困惑,对人生感到迷茫.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辨别能力等方面尚不成熟,对于网络传播的复杂信息不能客观分析,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与选择,造成当代大学生政治信念模糊.

1.2.2 部分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

互联网的发展为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提供便利,但是网络信息没有社会与道德的限制,导致由网络产生的道德问题日趋增多,日趋严重.互联网的自由和虚拟性致使社会对其监督约束性较弱,舆论监督作用微乎其微,该情况容易使大学生缺乏对道德的认识甚至道德意识弱化,进而使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去规范.调查显示:31.6%的大学生否认互联网中聊天过程中说谎属于不道德行为,37%的大学生认为虚拟网络中的粗言秽语并无大碍,还有24.9%的大学生感觉网上干什么都是可以的.认为网上抄袭并非不道德行为的占调查人员的35%,16%的大学生否认网络盗窃其他人虚拟账号的不道德性.针对这些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弱化,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1.2.3 部分大学生处世态度消极

网络普及使得网上交流方便快捷,大学生使用网络过程中,缺乏实际的约束,网络环境显现出其表面性,虚拟性,无深度等特性.互联网使用过程中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将变得复杂与个性虚无化,人们之间的情感逐步消失于互联网中,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沟通交流方式存在较大差距.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因而大学生可以获得现实社会中较难得到的东西,使得其在现实社会处世态度愈加消极.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可以不受限的塑造自我,包括个人身份,学习成就,恋人等各个方面,互联网可以使大学生暂时逃避心理压力和就业压力等各方面的问题.数据显示:34%的大学生认为,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忽视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45%的大学生希望自己在网络中和现实中是不同的.大学生日常生活过程中,上网时间1-3h的占30%.超过3h的占4%.该现象使大学生的现实中的班级、集体、友情等概念日趋淡化,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日趋减少.互联网的虚拟性和易得性使得大学生更倾向于逃避现实,逃避社会,逃避责任,处世态度消极,忽视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甚至逃避社会.当网络环境获得的快乐大于现实社会,大学生便趋于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到网络环境中,而在现实中遭遇挫折和不快时,便倾向于在互联网中寻求慰藉,从而导致其对于现实世界的态度日趋消极.1.2.4 部分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脱离,使得部分大学生人格分裂,自我约束能力差,导致自我意识薄弱,易于失去自我,甚至改变了自我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由于网络社会的虚拟性,部分大学生把网络社会当做现实社会的情绪发泄对象,借助网络论坛、聊天室等载体无约束的发布虚假信息,更有甚者在网络中攻击他人,发泄自我的不满.调查数据显示:30%的大学生在网络社会的交流中使用不文明语言,6%的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交流过程中使用人身攻击的语言;26%的大学生认为,在网络环境中可以适当放纵自我,不必考虑现实中自我的道德原则问题;4%的大学生认为,在互联网中可以肆无忌惮的发泄,因为彼此都为陌生人,不需顾虑彼此感受.还有个别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大肆渲染学校各方面的管理问题,甚至进行语言攻击.由于约束性较差,很多大学生较易于受到互联网消极因素的影响.

2 积极引导大学生互联网道德教育

网络的传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存,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尤其关键.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引导对策.

2.1 充分认识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渠道,亦是其感情交流、表达思想的重要场所,这就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供了机会,与此同时,亦是对于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的挑战.因而,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充分重视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2 坚持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原则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应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大学教育引导者要有效地利用大学网络传媒这一载体,开展网络道德相关的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提高校园网络道德教育范围,保证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2)坚持主动引导与平等交流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主动引导才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全面掌握大学生网络道德动向.坚持平等交流才能使教育工作者全面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及网络道德行为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因此,只有坚持主动引导与平等交流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全方位的促进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工作的稳步开展.(3)坚持网上咨询与网下谈心相结合的原则.只有坚持网上咨询与网下谈心相结合的原则,才能达到规范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目的.(4)坚持疏导思想与监督制止相结合的原则.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才能有效的完成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任务.

2.3 增加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内容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素养的主要手段,其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坚持基本原则,同样需要科学的网络道德教育内容,才能达到完美的教育效果.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社会法制教育、网络礼仪教育、网络价值教育、网络意识教育.

2.4 拓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途径

网络道德教育途径是指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时,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完成网络道德教育的任务.拓展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途径,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施,又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建成.拓展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有几下几种途径:提高校园网络的舆论监督力度,开设网络道德教育相关课程,建设网络道德教育相关网站,举行丰富多彩的网络道德教育校园活动等.

2.5 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是引导大学生网络道德主旋律的决定性、关键性因素.若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缺乏网络道德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就无法在高校内建立具有吸引力的网络教育阵地,就无法与学生之间实现沟通与交流,更无法实现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思想的及时教育与引导;若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缺乏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素质,就会将大学生引领到错误的方向,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不但保证了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施发展,而且还能带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稳步前进.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道德教育现实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漫画:现实背后(下)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