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读传统文化经典提升领导干部修养

2014-03-29韩士海

大连干部学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学问儒家领导

韩士海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统战与文化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13)

研读传统文化经典提升领导干部修养

韩士海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统战与文化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13)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且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传统没有中断过的古国。这使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并以传统经典的形式得以保存至今。这些传统经典经过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精华的浓缩,是精华中的精华。中华传统经典虽然寥寥数笔,但却能道出宇宙人生的大道,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深刻领悟,对提升领导干部的修养具有一定的价值。

传统文化典籍数量上相当庞大,可谓汗牛充栋,但这些经典的表达形式均是文言文,和现代的语言环境已经有很大的差异,初次阅读起来大多会有一些困难,所以我们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去阅读学习,从而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研读传统文化经典是一种生活方式。要将研读传统文化经典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需求,一种生活习惯,慢慢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睡眠一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当下教育条件是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比不上的,尽管学历普遍偏高,动辄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但为什么当代的大师几乎断绝,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很多人的学习生活往往终结在取得学位之时,毕业之后在学业上没了进取心,缺乏终身学习的态度,所以终生的学术高峰,大多停留在毕业论文上,这方面领导干部表现则更为突出。现在想一想古代的士大夫,如 “唐宋八大家”,他们都是官居高位且文采斐然,为什么他们在一边勤政,一边为学,并且还能做到文坛领袖的高度?那自然离不开他们的终身学习的生活方式。他们身体力行,真正做到了 “仕优则学,学优则仕”,并且两者相辅相成,终身不易,否则,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成就。相形之下,现在的领导干部已很少有自己的文集,即使有文集出版其中又有多少文章是自己亲笔所写的呢?的确,领导干部的政务繁忙,但在今年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 “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试想,日理万机的国家领导人尚且能把读书当作“生活方式”,对于一般的领导干部来讲,工作繁忙更不应该成为没时间读书的一个借口。

纠正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偏见和误解。 “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启蒙的积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抨击多充斥着激进与偏颇,导致了此后反传统思潮的高涨,到 “文革”时期对传统文化的批评可以说达到了顶峰。 “文革”虽然已经过去三十余年,但受这种反传统思潮的影响,已经导致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割裂和断代,导致了很多人对传统文化常用习惯性的、盲目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导致了我们对传统文化普遍认识肤浅甚至误解。这就使得今天有很多人在基本概念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就把传统文化视为封建糟粕加以批判,认为传统文化经典已经过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如果我们想从我们古圣先贤那里汲取一个民族积累五千年的智慧,就必须纠正这种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偏见和误解,这也是研读传统文化经典的一个必须的前提条件。

学习要有侧重点。要着重学习人文方面的典籍,尤其是儒家的经典。领导干部的工作重点是行政管理,研究和应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学问,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释、道三家学说,所以传统经典大多在三家之中。一方面,就学科来讲,佛家和道家更偏重于出世的学问,而儒家的重中之重是入世的学问,讲的就是世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学问。另一方面,就学科性质来讲,儒家不讲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因为孔子的一个原则是 “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儒家的学问,更易于让群众接受,更易于让领导干部运用,可操作性强,更利于领导干部学以致用。另外,儒家学派的经典,自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在中国古代一直占有统治地位,学术经典不仅多而且早已成体系,更适合系统学习。而且,儒家的经典我们每个人都多少学过一些,只是我们学得不够系统、不够深入而已,但这也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一个有利条件。中国儒、释、道三家学问,讲到最根本的核心价值观念,三家是殊途同归的,所以学通了儒家的文化,也就为学其他的学派经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研读传统文化经典要讲次第。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自成体系,如果想系统学习,一定要讲究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学习顺序。否则,将会事倍功半。蒙童的经典之一 《三字经》中有关学习次第的论述很全面,很有借鉴意义: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要辩证地看传统经典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孟子曾说过,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也是儒家所崇尚的权变思想。对于传统经典著作,任何经典的出现都有它特定的历史环境,所以在读传统文化经典时候一定要认清楚其价值的时效性。有些是有一定的时效性的,其价值现实意义只存在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生搬硬套到现在,也未必适用;但有些经典是我们的先辈哲人对宇宙人生大的规律进行的探索,如 《易经》就属于这类经典之一,这些经典揭示的是整个宇宙人生的大规律,揭示的是自然和人类发展的总规律,这些不仅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入研究。老子说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传统文化经典时,要博学悟道,实事求是,要善于掌握其中内在的、抽象的规律。因为这些是从具象事物中抽象出的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不会因时空的改变而失去其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经过数千年历史沉淀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经典,其中蕴藏着厚重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有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崇高气节,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对于领导干部的立身、立德、立言都具有借鉴作用。因此,领导干部要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这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是十分必要的。

[责任编辑:于洋]

2014-10-20

韩士海 (1980-),男,中共大连市委党校统战与文化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华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学问儒家领导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比多少的学问
“一”的学问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鸡叫的学问
“贴秋膘”不等于吃肉,秋冬进补有学问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