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检监察干部如何坚持群众路线提升履职能力

2014-03-29陈正祥

党政干部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纪检监察干部监督

○ 陈正祥

(作者系湖北省随州市纪委书记)

坚持群众路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冲锋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第一线,职责重大,必须始终牢记为民宗旨,坚持务实原则,永葆清廉本色,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坚持为民宗旨,着力维护群众利益

(一)理念要“正”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同样也应该是历史成果的享用者。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以民为本的思想,进一步端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的事业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于民心向背。“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而汤、武能“救民于水火”,受到民众的拥护,最终取得了天下。民本思想在秦王朝遭到摒弃,秦仅二世而亡,更加印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宰。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坚守“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动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这是我们党与其他政党最大的区别之处,也是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核心力量所在。

(二)感情要“真”

老子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告诫统治者对待老百姓要无私心、意欲、亲疏厚薄,将民心、民欲、民意作为执政之本,以诚待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此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郑板桥身为知县时的感怀。孔繁森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在这些话语中,我们强烈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普通民众的“真情”,不是“口号”,不是虚情假意。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公仆意识”,就是对人民大众的真情实感。人心都是肉长的,投入真感情,做符合群众愿望的事,久而久之,群众自然会被感动,自然会赢得民心,我们党的事业也就能源源不断地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

(三)作风要“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风软硬关系干部形象、关系工作落实。纪检监察干部身处监督者的位置,更应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原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始终做到“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他只要明富,不要暗富,明的少拿,暗的不拿。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村民们见他的房子过于陈旧,集体表决为他置办新居,却被他三次拒绝,直到去世也没有住进新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他的带领下,华西人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务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将华西村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

(四)调研要“深”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作风。早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就在调查的基础上,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关于农村调查》等著作,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著名论断。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北调研时,卷起裤管、自撑雨伞、淌水察看现场的亲民行为感动了无数的江城群众,引得网友们的一篇赞誉。“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现实中,部分干部热衷于预约式、应景式调研,材料没掌握多少,问题没解决几个,场面却弄得很大,不但干扰了工作秩序,造成了铺张浪费,而且助长了官僚主义。党员干部要真正走进基层,融入群众,拜人民为师,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才是真正坚持群众路线。

二、坚持务实原则,切实提升履职能力

(一)本领要“专”

打铁尚需自身硬。若要有所作为,须知如何作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面临的工作形势更为复杂,任务更加繁重,对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贵以恒,业贵以专”。我们虽然提倡培养复合型人才,但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通才”,这时科学的专业精神就显得相当重要。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把提升查办案件的能力放在首位,把自己砺练成反腐败工作的尖兵,不但“想干”、“敢干”,而且“会干”、“干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学习意识,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练就过硬的内功,发挥专业优势,将干事创业的功效最大化。

(二)空谈要“少”

赵括纸上谈兵,导致长平惨败,从此走上了亡国之路;大跃进时“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浮夸风气让国人深受其害。这些都表明了空谈的巨大危害。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空谈误国”的道理,倡导“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不仅给那些粉饰太平、捞取政绩的投机者以猛烈的抨击,也为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的实干家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只有戒除了空谈,摒弃了浮躁,去掉浮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所需,才能真正体察民情,才能真正为民办实事。

(三)实干要“多”

“实干兴邦”。党的事业需要建设者用汗水和智慧浇筑,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改革创新来推动,这些都离不开“实干”。“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这些实干精神闪耀着永恒的光芒,洋溢着时代的活力。马克思曾讲过,“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毛泽东大力倡导“力戒空谈”;邓小平也多次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我们党正是凭着这种实干精神,不畏艰难,奋发进取,才战胜了种种困难,取得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就。

(四)效果要“好”

坚持群众路线,重在持之以恒,贵在讲求实效。群众满意度是开展群众路线取得实效的风向标,“黜虚名而求实”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取得良好的效果,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将各项惠民利民措施切实落到实处,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作风转变带来的新气象、新成效。找准问题症结是活动取得实效的前提;群众广泛参与是活动取得实效的基础;解决突出问题是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建立长效机制是活动取得实效的根本。

三、坚持清廉本色,始终保持良好形象

(一)品德要“高”

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清廉品质往往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意趣清高,利禄不能动也;志量远大,富贵不能淫也”。品德高尚的人,一般能抵制住各种贪欲的诱惑,保持清正廉洁;而志趣低下者则往往会成为金钱和美色的俘虏,跌进堕落的深渊。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人之患在于欲望太多,欲多则无刚,无刚就抵御不住各种诱惑。因此,注重道德修养对保持廉洁至关重要。纪检监察干部行使监督检查权力,更应该接受群众监督,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懂得节欲、修身,念好反腐倡廉的“道德经”。

(二)行为要“慎”

纪检监察干部担负着维护党纪政纪、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职责,必须要严于律己,谨言慎行。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不该交的友坚决不交。要慎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保持高度的自律;要慎微,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洁身自好;要慎友,对朋友要有所选择,注意尺度,把握原则。

(三)监督要“广”

“官有所畏,业有所成”。纪检监察干部应该常怀敬畏之心,主动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监督是最广泛的监督,也是效果最好的监督。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的积极主动性,发挥人民的力量,拓宽监督渠道,形成监督工作的整体合力。事实证明,群众的参与度越高,监督的力度就越大,腐败的空间就越小。这就要求我们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对群众的举报认真受理,仔细查证,严格落实;建立“民生通道”,耐心倾听群众呼声,对群众反映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认真研究,及早警示,防患于未然。

(四)制度要“全”

制度反腐是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治本之策。“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针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的新要求,是实现反腐倡廉工作法制化、制度化的重要课题。权力是一柄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为大众谋福利,运用得不好则可能异化成损害人民利益的工具。为了有效发挥权力的正面作用,使之为民所用、造福于民,就必须构建制度的“铁笼”,钳制住权力的贪婪之性。健全制度的“牢笼”,核心在于建立起让全体党员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要着眼制度反腐的长效机制建设,建立科学管用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努力打造“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良好形象。

猜你喜欢

纪检监察干部监督
纪检监察机构如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纪检监察
夯实监督之基
“三转”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次深刻变革
监督宜“补”不宜“比”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