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途径分析
2014-03-29吴景芝
吴景芝
(兰州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最难就业季”的到来使大学生就业再次成为焦点,特别是2013年国内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已达2500万人,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的情况下.一方面宏观就业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国际经济及就业形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的外贸、出口、投资等,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部分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有所下降,加之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结构、就业意愿、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比较落后等问题相叠加,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
1 招聘会
招聘会由于组织者的不同分为几种形式.对于应届毕业生,最为常见的求职方式就是校园招聘会.为提高本校毕业生就业率,很多高校每年都会集中邀请一些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用人单位,开展与学生供需见面的招聘活动.由于校园招聘会是在校园中举行,这相对其他求职方式有着许多显而易见的优势.首先是地利的方便,其次用人单位直接来校内招聘,招聘的职位直接针对高校毕业生,求职成功的可能性也就相对较高.这种招聘会基本上专门针对本校的毕业生,所招的职位要求与本校的专业方向相符或相近.同时因为用人单位是基于对学校及学生的认可而进行招聘的,也避免了院校之间、学生和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之间的竞争.因此,这种求职途径对本校毕业生来讲较受欢迎.校园招聘会的优点是针对性强,安全可靠,降低了大学生的求职成本.因此,校园招聘是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求职途径,也是大学生求职的最有效途径.另一种高校联合举办大型校园专场招聘会,是高校之间分行业、分学科的横向联合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一般面向本区域高校的毕业生并具有一定的招聘规模.从近年校园招聘会的新动向可以看出,行内若干企业联合举办招聘会是以后高校招聘会的主要发展方向.全国各大城市高新技术人才中心或人力资源机构,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招聘会,这样的招聘会称为综合性人才招聘会.此类招聘会规模庞大、招聘单位众多、行业范围广泛,大学生可通过参加这类招聘会了解就业行情,接触和熟悉社会,即使不能顺利签约也能够丰富自己的求职经验.
2 利用社会关系求职
大学生还可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搜集就业信息,并进行求职选择.许多用人单位也愿意录用经人介绍或推荐而来的求职者.因此,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对择业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亲朋好友找工作最为可靠,成功率也较高.首先应列出社会关系网中,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帮助你求职的名单.然后告诉你的亲戚、朋友同学等你的工作意向,请他们为你留意相关职位的空缺,或者推荐其他的机会给你.通常,一封由熟人推荐的简历会更容易得到重视.得到推荐机会要致电对方,尽量争取和对方会面,确定会晤和电话交谈的目标.你的态度要让推荐者明白,你非常珍视他们的时间和信息.校友会、同学会、老乡会甚至各种兴趣爱好协会中的人都可能是大学生求职的优良资源.
3 电话、纸媒求职
大学生求职通过社会关系与公司取得联系的成功性很大,但是大多数大学生不具备广泛的人际关系.一些传统的求职手段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公平和便捷的平台,比如报纸上的分类广告或他们的电子版,招聘网站等.大学毕业生可先通过电话簿或已获取求职信息中选定自己喜欢的行业单位,然后按照地址及时与这些行业用人单位进行电话联系,询问和了解自己的应聘机会,向企业推销自己,表达自己的就业意愿.采用电话途径求职时应注意:要敢于主动推销自己,通过电话留给对方一个好的印象;要注意在短暂的时间里完成自己的求职过程,达到求职的目的,诸如对通话时段、通话时间、通话内容都要做精心设计和准备,也要熟悉必要的电话礼仪.
通过报纸求职往往要按求职程序进行,比如先邮寄简历,简历初审之后再通知面试等.求职者应该严格遵守这样的程序,遵守程序既是对用人单位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2]
众多的求职者通过阅读报纸招聘广告,获得大量的企业招聘信息,在以往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通过报纸广告求职仍将是一种主要的择业手段和途径.
4 中介机构代理
高校毕业生还可通过一些专业机构如学生求职中心、人才中介、猎头公司等专业组织机构来寻找工作.大学毕业生可到就业中介机构专设的委托招聘部门去办理就业代理、投放简历、委托推荐等.需要注意的是,毕业生在选择求职代理的人才中介机构时,应警惕黑中介和假中介,还要注重考察和了解中介机构的信誉度和社会认可度.人才交流中心或职业介绍所等机构扮演着双重角色,既为企业选人,也为求职者挑选工作单位.他们推荐的单位都经过筛选,用人单位信誉有保证,上岗之后的相应保障也不必担心,而且费用低廉.但通常提供的单位数量有限,而且提供的岗位以中低层次居多,所以很多大学生会觉得没有太大的诱惑力,担心“大材小用”.
5 网络求职及网络求职新方式:QQ、微博等
互联网汇集了联网单位的信息,除人才供求信息外,人才市场信息网络一般还提供政策法规、市场介绍、求职指导等有关信息.网上的求职信息不仅量大,而且时效性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人才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使人才市场的信息能及时发布和更新.网上求职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网上发布求职信息,坐等用人单位与你联系;另一种就是根据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发送自己的求职意向,通过互联网访问公司网站.大多数公司的网站页面上都有关于递交简历的说明,如果网站中列出了详细的空缺职位,求职者可以对喜欢的职位递交简历或直接登录用人单位站点,主动发电子邮件和对方联系.网上择业已得到众多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认可.网络简历个人资料一定要注意详细填写工作经历和教育经历,这是网上招聘单位最为看重的两项内容.利用网络求职有以下几个优点:
(1)信息量大、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与现场招聘会相比,网络招聘提供的就业选择面要大得多,几乎覆盖了所有行业、所有职位.
(2)网络招聘的求职成功率更高.据统计,求职者通过互联网找到工作的占40%,而通过现场招聘找到工作的仅占30%.
(3)经济实惠,用人单位成本小,求职者也省钱.网络招聘不需要“门票”,见不到拥挤不堪的人群,为求职者省去了交通费和制作简历的费用,节约了很大的成本.同时避免了交通、安全隐患,节省了社会资源,摆脱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4)一些人才招聘网站功能更加齐全,服务更加周到,比如网络与报纸相结合,24小时在线客服等.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求职也有一些目前无法克服的弊端:
虚拟的网络世界给少数虚假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网络带来的“信息爆炸”让求职者和招聘者双方都疲惫不堪.不法分子也利用网络这一便捷的渠道炮制出新型的牟利、犯罪形式.
近年来招聘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用校内网、开心网、微博等即时通讯手段求职的不在少数,S N S招聘、微博招聘、QQ群求职、团体博客面试等新兴网络招聘方式应运而生,向传统招聘网站发起了挑战.如求职新宠“万能”的微博———企业通过微博发布招聘信息,求职者借助微博发布求职意向,关注、转发招聘信息,而且双方都对这种新的沟通渠道表示了认可.点对点传播与快速覆盖,是微博传播的最大优势所在.
微博的火热让企业对微博营销越来越重视,也开始将招聘平台转移到了微博,从而掀起了一股“微招聘”热潮.在国外,据福布斯网站报道,作为全美第一大社交网站,Face Book拥有7.5亿的广大用户群以及丰富的个人资料库,越来越多的雇主意识到它存在着巨大的可以作为招聘平台的潜力,Face Book无意中成为了职业社交网站的一匹黑马.然而,人才招聘毕竟并非微博、人人网、Face Book等社交网络的主营业务,在专业性上无法与专业的传统招聘网站相提并论.另一方面,商业社交网络招聘仍然存在着信息难辨真假、安全性有待提高等诸多弊端.因此,新兴招聘模式或难以在短期内完全取代传统招聘模式.
6 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不仅能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更是大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就业趋势.2013年(第七届)创业周及全球创业周中国站11月8日在上海开幕.创业周以“创业、中国梦”为主题,旨在激励更多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开启创业理想、开展创业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3]
大学生创业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首先大学生接受了完整的教育,有相对完善的人格和专业知识.其次大学生是最具创新精神的人群之一.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快,思维普遍活跃,是潮流的引领者.在一份近期关于创业因素的调查中,三个最明显的优势“年龄”、“知识”、“政策鼓励”中,年龄优势被众人推为求职道路上最强有力的基石:“知识优势”的比例占到了25.4%;同时有11.4%的受访者表示,“政策优势”是的最大优势,有政策的倾斜与支持,比如贷款优惠,减免税收,法律保护等等,也将是大学生顺利创业的一大保障.
自主创业,是实现自我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有效途径.自主创业,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人财富增长,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后几年,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也是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攻坚期,又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速期,就业的压力非常大.2013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介绍未:来五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将保持在年均700万人,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非常大.鼓励自主创业,通过创业来促进就业,这是促进就业的一条主渠道,也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攻方向.
〔1〕高桥,葛海燕.大学生生涯与职业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吴忠海.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全球创业周[J].成才与就业,2013(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