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北地区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构建探析
——以宿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为例

2014-03-29彭夏夏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宿州奖学金助学

彭夏夏

(宿州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皖北地区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构建探析
——以宿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为例

彭夏夏

(宿州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本文以宿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为例,以2011~2013学年全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施现状为研究的切入点,分析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实施效果,通过资助计划落实总体状况,进一步分析现行资助体系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宿州学院作为安徽省皖北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从实践上突破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在“公开、公平、公正”前提下,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分享,对于构建和完善具有地区特色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皖北现状及宿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生资助体系构建的基本情况

宿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现共有学生两千四百余名,其中绝大多数来自皖北农村或是周边地区,往往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发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较高.从现阶段经济管理学院助学育人体系的实施现状不难分析,除了基本的奖励和资助政策之外,还实施了必要的助学补助与助学贷款,这对缓解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既关系到高等教育资源的公平分享,又体现了学校本身和谐校园构建的基本原则,是党和国家政策优化对于高校学生资助实施的一种关怀.

近年来,经济管理学院的资助力度和资助范围逐年扩大.具体来说,根据2011﹑2012年和2013年最近3年的数据统计,2011年经济管理学院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人数为573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人数为60人,国家奖学金4人;2012年获得国家助学金人数为602人,获得励志奖学金人数70人,国家奖学金4人;2013年获得国家助学金人数653人,获得励志奖学金人数76人,国家奖学金4人. 2011~2013学年经济管理学院国家奖助学金资助总额近六百万元,受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均近3000元.另外学校制定学生奖学金评审办法,每学年按班级总人数的20%评出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得者,一等奖占总人数的2%,奖励金额1200元/人次;二等奖占总人数的6%,奖励金额600元/人次;三等奖占总人数的12%,奖励金额达到了每人三百元,通常这一资助经费的来源主要是国家助学贷款或是政府下放的助学金,又或是学校本身针对贫困学生构建的资助途径,这些经费来源都体现出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正日趋完善.社会资助虽然规模并不大,然而它也成为了资助体系构建的主要元素.从获资助学生数来看,获资助学生数达到全体学生的60%左右,从统计数字来看,我院的资助规模及覆盖面还是比较大的.

2 现行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对宿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资助体系概况分析,以笔者多年从事学生辅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现行资助体系的缺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概括:

第一,关于经济困难的界定标准显得较为模糊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也是在当前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当中较为显著的问题之一.由于我国没有现行标准的家庭财产收入统计制度来对学生实际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因此可能实际状况与学校资助状况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差.在具体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由辅导员来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合理评估,并根据资助分配的原则来对其中的资助形式组织进行完善,并积极根据学生的背景信息来对资助状况进行调整.笔者通过对皖北几所高校资助体系构建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一般高校会根据以下几方面状况来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合理评估,即学生自身所提供的政府部门有效支撑信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消费情况以及学费缴纳情况、同学或是教师对于学生日常经济开支的客观评价.这就造成部分贫困生提供的贫困证明可信度不高,由于数据搜集过程中差异性的存在,使得不少高校在对学生基本信息进行核实的过程中不免会通过背景信息来对实际信息进行认证,统一审查方法的缺失也使得民主评议程序在学生资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确切落实与体现.此外,整个评审过程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以及工作程序的简化都使得助学金平均享受的问题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助学金资助公平性的呈现.在发放监督方面,不少学生在拿到助学金之后并非用于学业补充,甚至伪贫困生的出现也使得高校资助体系的构建遭遇诸多困境.

第二,国家助学贷款发放过程中也遭遇了信任危机

在调查与分析过程中,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过程突出表达为两大方面的问题,其一就是由于风险管理的原因不少银行在助学贷款发放方面出现了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工作支持的力度有所下降;其二则是由于学生自身的诚信问题,欠款不还的问题频频发生,这些存在的因素都使得国家助学贷款在发放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第三,勤工助学在待遇方面涌现出诸多矛盾

对于高校贫困学生而言,勤工助学这一方式也有利于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甚至在树立贫困学生的自强自立方面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经济管理学院为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助学岗位支撑,并积极于校外建立了必要的助学基地,这虽然能够基本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然而由于勤工助学在待遇方面出现的问题也使得这一方式在解决学生根本贫困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岗位数量的不足也使得岗位的需求层次相对较高,劳动报酬偏低.

总之,通过“奖、贷、助、补、减”式资助体系的实施,使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了必要资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经济困难对其接受高等教育的影响,减轻了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有利于高等教育资源的公平扩大.但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或其他奖学金)的覆盖面仍然过小,使得贫困生获奖学金资助的概率也较小,补、减这种无偿性的资助甚至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依赖感以及行为上的惰性,而且当前学校尚不灵活的教学制度也制约着学生的勤工俭学.

3 学生资助体系构建的路径思考

积极构建合理的高校助学资助体系,从各环节组成内容来完善助学体系管理的各项综合管理效应,以此来提升高校助学体系建设的有效性.高校助学体系构建其最终目的旨在更好地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经济问题,完成学业,体现高校助学资助体系建设的有效性,而这一主体作用的发挥也取决于助学资源利用的最优化,规范勤工助学管理,搭建多渠道助学平台等.

第一,考虑资助的地域特色,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从助学资助的地域特色出发,无论是其中奖学金体系的构建还是学生助学贷款机制的构建都需要从绿色通道的建设方面突出高校对于贫困学生的助学资助制度,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学生更好地进入社会提供最为牢固的助学资助体系.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济发达地区相对于相对落后地区显然制度不够健全,而这也是彰显地域助学特色的关键所在.具体到各个院校层次,应当针对其中的助学资助工程建设积极进行奖学金的分类处理和分类发放,根据不同的奖学金性质,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的政策倾斜,以主要财政转移作为国家助学资助实施的主要途径,而这就需要合理倾斜必要的助学资助政策,有效拓宽高校的资金收入来源,从助学资助等方面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避免“一刀切”模式.

第二,突出助学资助环节操作的有序性也极为重要

从现阶段高校助学资助的实施模式不难分析,学生、教师及学校之间的关系显然是固定不变的,而针对其中存在的管理与操作环节也是需要在资助体系构建过程中体现的重要内容.针对其中一些可变因素的分析,像是学生信息的真实性鉴别,以及学校助学资助标准的建立等,都应当在操作环节中得到有效落实.此外,一些老师责任心不强,可能将资助工作简单化和随意处理,结果就导致伪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使不该资助的群体获得了助学资助.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都应当从有序操作方面体现高校助学资助的公正与合理,切实提升高校资助体系构建的有序性.

第三,奖学金设立范围和奖项要灵活

高校奖学金及学杂费的减免是针对特困生或是经济存在困难的学生,因此针对奖学金的设立范围以及奖项设置方面也应显得相对灵活,合理突出奖学金制定的初中.因此,从各类奖学金制定的根本原则来看,奖项设置应当增设必要的单项奖学金以及新生奖学金等内容,此外,在扩大奖项额度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奖励范围的合理性,针对其中优秀的贫困生进行必要的特设奖项,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得更加广阔的学习资源.

第四,建立政府﹑银行、学校、贫困学生及其家庭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

在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构建过程中,学校、学生以及银行之间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整体,因此有效的良性互动机制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有效推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有效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实施中我们需要关注各主体关系之间的一致性,突出互动关系构建对于国家助学贷款各项工作的积极的促进作用.贷款学生还款信誉需要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的保证,政府、高校及社会要做好就业指导及扶助工作.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标准,这一比例的划分需要考虑到学校自身需要承担的风险,同时还要从学校的发展角度来突出互动机制建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笔者通过经管学院的实践,沟通学校、银行、贫困生家庭以及社会资源,利用学校学生的广大社会关系、信息资源等优势,展开对贫困生及其家庭的多方位社会扶助实践,成功地帮助了贫困生家庭脱贫致富,取得了良好的开创性效果,因此这对统一规划高校助学体系的构建本身就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皖北地区地方高校必须努力将教育、管理、服务结合起来,努力克服苏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劣势和地方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中的困难,将经济资助和家庭脱贫相结合,构建多位一体的多元化贫困生资助体系.

〔1〕孙兴洋.中美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比较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9):60.

〔2〕梁金霞,徐丽丽.当前高校贫困生助学体系存在问题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1):81.

〔3〕钟丽娟.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的盲点[J].东北师大学报,2007(3):31.

〔4〕夏虹.新形势下高校资助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1):109.

G647

A

1673-260X(2014)05-0268-02

宿州学院人文社科类一般科研项目“新修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创新宿州地区乡村治理结构的实效性研究”(2012yyb09)

猜你喜欢

宿州奖学金助学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我觉得我很勇敢
宿州学院
宿州绿地城基坑防洪安全设计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