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办学定位下的古代文学教学
——以池州学院为例

2014-03-29

池州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池州古代文学应用型

郑 玲

(池州学院 中文系,安徽 池州 247000)

基于应用型办学定位下的古代文学教学
——以池州学院为例

郑 玲

(池州学院 中文系,安徽 池州 247000)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与应用型办学定位的现实要求,反思古代文学教学,从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转变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内容,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

应用型办学定位;古代文学;教学

《礼记·大学篇》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2014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国内高校中将有近1700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同时,在培养模式上,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地方高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2]。

随着学校的转型,古代文学教学应当符合当前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所谓“应用型本科”,应当具有四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第二,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第三,应用型本科应该以教学为主。第四,应用型大学应该以面向地方为主[3]。基于此,它所培养的人才,应当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又要具备各种实际操作能力。但传统古代文学教学是很难满足这样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又加上地域环境、师资水平、生源质量、办学条件、就业市场等因素的限制,古代文学课堂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面对新形势,古代文学教学要重新构架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为先导,贯注现代意识,适应新时代学科交互发展的需要,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有所改进,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本文试就此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1 转变教学观念,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

1.1 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古代文学教学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满腹经纶”、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学生,更要让“满腹经纶”的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及自我发展中,成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对社会产生积极推动作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已然成为普遍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发展潜力,使其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素质,是古代文学教学的必然追求。古代文学教学应当建立起“学有所用”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重视知识的应用与迁移,彰显学生的应用能力,使教学活动与学生未来发展紧密相连,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及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要改变古代文学教学观念、方法,将研究性、学术性教学改变为应用性教学,教学中减少学术性阐释,加强应用性指导,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其次,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上,应当予以适当调整。如,可以选取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应用性强的作品。在阶段教学目标设计上,重视选取不同的角度,逐步落实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先秦两汉文学重点培养学生古汉语基本功、原典阅读理解能力,奠定坚实的文字、语言功底;唐宋文学重点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元明清文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认知社会能力。

1.2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大学教学要从课程内容的教育转变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古代文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需要调整为以学生为主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在教育观念上要从研究性、学术性教学转变为应用性教学模式,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这种转变的实现是需要教学中改变以往的模式,而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出问题并形成观点。把学生引入到教学、学习的过程中来,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

2 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2.1 联系现实的启发式教学

与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法相比,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问式、讨论式教学方式更能体现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知识讲授与互动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如,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在讲到某篇文学作品时,可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激发同学思考,活络课堂气氛,亦可在课堂讲授结束前,对下节课所讲篇目提些问题,引导同学预习篇目,拓展阅读。这些都会起到较好的效果。这些是比较基础的,且目前基本上已经被大多数教师采纳吸收到课堂教学中去了,因此将不赘述。在互动教学中,联系现实显得尤为重要。

(1)创新思维,古为中用,教育传道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基于应用型办学定位,古代文学看似陈腐,实际上,若能古为今用,则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现如今,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都强调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从哪儿来?不会是与生俱来,需不断从对经典的学习、消化、变为己用中来。如,《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机智的应用,现代人将其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一则很好的例子。基于此,古代文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启发学生联系现实,从不同角度、立场去欣赏经典,走近经典,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显著特点是直接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中文专业虽然不像一些新兴专业那样前景广阔,但也有其优势[4]107。面对国内外市场经济形势,社会对语言文字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2)立足地方,联系实际,教育传道与道德情操的培养相结合。池州学院地处江南小城——池州,池州市是一座历史生态名城,素有“千载诗人地”的美称,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在古代文学史中,李白、杜牧、岳飞等著名文人曾驻足流连此地,也留下了千古风流文章。对于地域文学,学生怀有好感且有继续探索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地域文学的讲解,结合池州市地域风情,可以在传统体育知识与学生的心理渴求之间建立一架桥梁,可培养学生爱校、爱市,对培养有爱国情操的当代大学生也显得尤为重要。

地域文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古代文学的研究中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青睐。在今天的古代文学教学中,联系地域文学或者地域文化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视角。自古以来,地域的烙印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于作家和作品中。学界对地域文化概念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目前地域文化课程相继在各大高校展开,成为了研究生的专业课、专业选修课或全校公选课,其影响力、作用也越来越大。总之,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立足地方,联系实际,充实地域文化,将教育传道与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结合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对培育学生的家乡情结、母校情感都具有重大意义[5]。

2.2 再现历史的情境式教学

所谓情境式教学,指教师为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创设特定的事例情境,以培养学生独立探求问题的教学方法[6]。现如今,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成为教学主要目标,其实现需在理论积累基础上,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而在实际的教授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联系现实不够、教学实践重视程度不高等现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部分授课教师认为,本门课程是一门纯理论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开展不开展都无所谓,再者,也不清楚该用何种方式去开展。在古代文学这门课程中,教学实践环节可采用再现历史的方式进行,具体而言:一是开展教学采风与观摩活动;可组织学生参观杏花村文化园、齐山翠微亭等知名文化景点,联系课堂教学,使得学生身临其境,再现历史,进一步培养其实践探索精神。同时,配合教学活动,可组织学生观看《大明宫词》、《红楼梦》、《游园惊梦》等知名影片或戏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二是可采用实践教学方式来提升同学对古代文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如,在上巳节,古人喜在水边吟诗唱和,我们亦可以将古代场景还原至当代。这种情境还原法教学有助于同学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体验古人情怀,熏陶古典气质,这样的实践活动是十分有意义的。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任何教学手段所无法取代的。

3 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应用能力高的人才

从教学内容上,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将古代文学划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五个时段,包含了《古代文学史》与《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门主干课程。一般来说,这两门课程是先讲史,后讲作品,按部就班的进行。如今,若依旧延续这样的教学内容,就有些不合时宜了。因此,对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必须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第一,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传统课堂教学部分,即作家生平思想创作、作品内容及艺术特色三大块,可交予学生课前自学,课中可进行抽查以保障自主学习之效果。课堂教学中着重从以下内容着手:一是联系地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结合池州市情,着重讲述各种特色文学史,如地域文学史,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且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运用于社会,切合应用型办学定位。我校现有杏花村文化研究中心,可结合中心研究课题,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将学生推向科学研究,也为日后毕业论文等的写作提供有利条件。二是面向市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当代文化市场,结合时下热点、焦点文化现象,在课堂上予以交流分析。当代大众文化的主要形式有流行音乐、电影、电视等等。这些作品中吸收借鉴古典文化艺术的不在少数。如方文山的创作、琼瑶的作品等是其中借鉴古典文学成功的范例。学生可能不熟悉原典,但对这些当代文化却十分熟悉,因此,作为教师,应当主动接纳、积极引导学生从当代文化过渡到古代原著,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

第二,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较好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当包括文体写作及应用文写作,而古代文学的教学内容亦可围绕写作能力的培养进行调整。具体来说,可做以下尝试:一是穿插专门史内容的讲解,培养学生文体写作能力,如散文史、诗史、词史等,结合优秀作品认真学习、揣摩构思立意、谋篇布局、字与句的推敲等方面的特色。这样不仅可以宏观上把握中国文学中文体发展脉络,避免断代文学史讲述中连贯性差的缺点,也可以微观上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并积累写作所需的文体知识。二是带入现代流行元素的讲解,培养学生关注现实,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古代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当代社会看似相去甚远,以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不起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当立足当代,联系现实,带入现代流行元素,结合社会热点文化现象进行讲解。古代文学教学应当瞄准新兴的文化市场,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古典文学的当代价值,如在讲授词这个文体时,可让学生讨论古典诗词与当代流行歌曲之间的关系;在讲授词的起源时,可带入词的起源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在讲授具体词作时,可举当代流行歌曲中化用古典诗词的句子或歌曲,等等。这种实例的列举,充分展示了古今文艺作品的关联,帮助学生挖掘身边的古典文学,使之了解到古典文学的学习与当今现实不仅不是脱节的,而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刺激其学习兴趣。

第三,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鉴赏能力即审美鉴赏能力,亦称审美能力。是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古代文学作品内容十分丰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不仅需要基础文本分析,更多的需要学生多思考、多质疑。如在鉴赏谢灵运的山水诗时,除了文本解读,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如带入影视理论解读时就会发现,谢诗像是一部电影,不断地变换着场景,且多动态画面;用这样的角度去解读同样是山水诗行家里手的谢眺,就会发现其与谢灵运不同之处在于,谢眺的诗色彩斑斓,但多静态画面,如同油画,这样的比较既生动又具象,在教学中应当多鼓励学生思考、探究,从而获得规律性的结论。

4 小结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更要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其转型将为古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契机,也为当今大学生之全面发展作出极大贡献。改变当今古代文学教学与时代脱节、与现实脱节的弊端,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召唤,更是古代文学自身发展所需。因此,在高等教育愈发重视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今天,古代文学教学不会淘汰,但是不改变自身,就一定会淘汰。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EB/OL].(2005-05-25).http://www.gov.cn/banshi/2005-05/25/content_927.htm.

[2]教育部副部长鲁昕:600多所本科院校转做职业教育[EB/OL].(2014-03-22).http://learning.sohu.com/20140322/n397039059.shtml.

[3]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1.

[4]李庆霞.“培养应用型人才”教育理念下的古代文学教学[J].滁州学院学报,2010(1):107-109.

[5]叶晋良.论新建本科院校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充实地域文化的必要性[J].商,2012(23):230.

[6]王增运.也谈情境式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9(S2):55.

[责任编辑:章建文]

G623

A

1674-1104(2014)05-0146-03

10.13420/j.cnki.jczu.2014.05.037

2014-08-07

池州学院人文社科项目(2014RW019)。

郑玲(1981-),女,安徽贵池人,安徽省池州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主攻方向为唐宋文学。

猜你喜欢

池州古代文学应用型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池州学院二级学院商学院简介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问题意识”探究一一以《诗经》为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新四军第七师沿江团池州抗战述评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晚唐池州诗人张乔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