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汉互译的方法及运用

2014-03-29

池州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语体意译音译

陆 持

(四川外国语大学 俄语系,重庆400031)

俄汉互译的方法及运用

陆 持

(四川外国语大学 俄语系,重庆400031)

俄汉互译的方法包括直译、意译、音译、不译等。翻译方法是翻译界永恒的话题。翻译方法的恰当运用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直译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十分完整地保留了原文的特色,追求的是“形式和内含”的统一。意译的关键在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精神内涵,细节上无需过多讲究。音译、不译、释义等是对直译和意译的补充。本文以分类说明、举例论证的方式分析不同翻译方法的特点及运用。实践证明,译者对翻译方法的选择和对原文语句在上下文中的分析是得出高质量译文的条件。

翻译;方法;语境;文化背景

关于翻译方法的争论在翻译界由来已久,尤其是关于直译和意译一直是翻译界讨论的关于翻译方法的一个主要问题。在翻译实践中,当我们遇到不同语体的文本时,应该如何选择翻译方法?做出正确选择的基础和关键分别是什么?实践经验表明,翻译过程中不可能只使用一种翻译方法。译文是多种翻译方法综合使用的产物。因此,研究各种翻译方法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翻译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译文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几种翻译方法

1.1 直译

“直译”指的是译文不仅在内容上与原文完全相同,在形式上也与原文风格完全一致的翻译方法。可以说,译文只是将原文以另一种语言原封不动地再现。在翻译过程中,直译要求基本保持原语的表达形式及内容,不得更改。同时,要求语言流畅易懂。直译强调“形似”,主张尽力将原文内容按原文的形式即词序、语序、段序、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语体风格、地方色彩、个体风格、民族特色等逐一翻译出来。“忠于原文”(忠于原文内容和形式)是直译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首要宗旨。

直译在翻译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尤其是用于习语、谚语和俚语的翻译。 例如: Крокодил слёзы 可以译为“鳄鱼的眼泪”。在这里直译就能使读者明白它的意思,而不需要意译成“毫无怜悯之心的人的眼 泪 ”。又 如 Зайца ноги носят,волка зубы кормят.可以译为“兔子的腿跑得飞快,狼则用锋利的牙齿捕食。”读者一看就知道要表达的意思是“各有谋生之道”。Дружный табун волка не боится.直译为:“人多力量大或者团结有力量”。 Красна птица пером,а человек умом.直译为:“鸟儿的美丽靠的是羽毛,而人的美丽靠的是智慧。”还记得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时发表的演讲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常言道,一年之计在 于 春 ”。 我 们 将 其 直 译 为 В народе говорят,весна— решающее время года.在这里习主席是借用了这句俗语表达了他对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愿景,希望中俄双方把握这美好的早春时节,为两国关系和世界和平与发展辛勤耕耘,必将收获新的成果,造福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

通过以上具体实例我们很容易总结出直译的优势所在:首先,直译的译文是按照原文一字一句,充分尊重原文内容和形式进行翻译。因此,译文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其次,直译能够很好地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征,即保留其“洋味儿”,使原文的语言文化得以推广,有助于原文语言国文化的发展;除此之外,直译还完整地保持了原文内涵,并且,保留了其寓意的深刻以及生动形象的特点。但是,直译的缺陷也是不可避免的:第一,直译与原文保持绝对一致,这使译文有时显得死板、生硬、无趣、不活泼,甚至有时候还会进入“死译”的误区。作家矛盾曾经提到:“翻译家们的幼稚,水平不高,经验不足,自不待言,因而译品中有错译、误译、死译等也不足为奇”[1]。由此可见,“死译”是常见翻译问题之一,是机械转换语表形式,而未能准确转换语里意义,导致译文与原文不相似的翻译活动。死译与直译容易混淆,二者既有相似点,也有相异之处。对原文内容理解的不准确和对语言转换的过度刻板是导致死译的重要原因。破解死译步骤有三:深入理解原文内容、灵活转换两种语言、巧妙构思译文结构。深入理解原文内容是指从语汇、语法、文化、国情等各方面综合理解原文意义。灵活转换两种语言是指通过正确运用直译、意译、音译等准确表达原文主旨。巧妙构思译文结构是指不拘泥于原文结构,在确保原文思想感情正确表达的前提下,巧妙设计译文结构,使行文更为紧凑。直译与死译的研究有利于翻译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好直译、意译策略,避免死译。

1.2 意译

“意译”指的是译文与原文内容保持一致,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主要在原文语言与译文语言体现出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应用。要求在保持原文内容的前提下,力求使译文在选词用字、句法结构、形象比喻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尽可能符合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心理。意译以原文大意为依据,而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鲁迅在《三闲集》中曾提到:“凡学习外国文字的,开手不久便选读童话,我以为不能算不对,然而开手就翻译童话,却很有些不相宜的地方,因为每容易拘泥原文,不敢意译,令读者看得费力”[2]。以此,我们可以看出意译对于保证译文行文流畅、通俗易懂的重要性。

“意译”的着重点在于将原文的主旨大意表达出来,在细节上没有过多要求。但是,译文的自然流畅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翻译时无法百分之百保留原文的字面意义,可将原文的形象更换成另一个译文读者所熟知的形象,从而转达出原文的语用目的,译出隐含意义。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取直译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意译并不是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翻译,而是要求不能改变原文的大意,当然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表达形式。意译法以目标语为导向,用规范的目标语语言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它注重的是译文的流畅,却不一定保留原文的结构及修辞手段。意译在翻译成语典故、谚语、诙谐妙语及某些特殊词汇等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通常在翻译句子、词组甚至更大的意群时使用较多,意译主要在原语和译语体现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得以应用。从跨文化语言交际和文化交流的角度看,意译强调的是译语文化体系和原语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 比如:Дело уже в шляпе.意译成:“万事大吉”,而不应该直译为:“事情已经在帽子里面了”,若直译,则读者无法充分领会其中内涵。再如:Держать нос по ветру.我们意译成:“见风使舵”,而不应该直译为:“根据风向来确定鼻子的方向”,若这样翻译则完全没有表达出其中真谛。意译还常用于某些特殊意义的固定词汇, 如:синий чулок,译为:“女学究”,而不是字面上所理解的“蓝色的长筒袜”。又如:На воре шапка горит.译为:做贼心虚是十分准确的译法,如果译成:“小偷的帽子着火了”则使人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С кем поведёшься,от того и наберёшься.译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样也是这个道理。

意译的优点显而易见:首先,意译的译文不拘泥于原本形式,显得更为灵活多变,既抓住了原文主旨,又使译文的表达更贴近于目的语言国的文化特征。其次,意译的使用体现出不同民族在语言、政治、历史、地理、文化、风土、生态、人文等诸方面的差异性。最后,意译使不同民族的语言特征更加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来,保留了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使得民族文化得以宣扬和发展。当然,意译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如果把“意译”理解为凭主观臆想来理解原文,不分析原文结构,光凭字面意义,恣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改编甚至凭空造出句子,势必导致“乱译”。例如:Я нашёл ключ к пониманию этого странного случая.此句应该译为:“我已经找到了解这件怪事的线索。”如果只凭字面意思很容易乱译成:“我已经找到了解这件怪事的钥匙。”这就是乱译的后果。 再如:Глубокое волнение охватило нас,когда наступила минута прощания.(Фадеев)如果译者只了解字面意思就很容易乱译成;“当离别的时刻到来时,我们被巨浪所包围。”译文使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使人费解。正确的译文应该是:“当离别的时刻到来时,我们的心情很不平静。”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意译的要领,以原文为主,紧紧抓住原文思想,千万不能偏离原文主旨大意而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去理解、翻译文章。

1.3 音译

“音译”指的是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外来语翻译过来,这种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它是一种以原语言读音为依据的翻译形式,一般根据原语言内容的发音在目标语言中寻找发音相近的内容进行替代翻译。音译通常用于姓名、企业、地名和国名等的翻译。鲁迅曾说过:“翻外国人的姓名用音译,原是一件极正当,极平常的事”[3]。音译词只可以连在一起使用,不可拆分,否则没有意义。

其实,任何一种语言都会对其本民族人产生一种深远、持久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影响只能通过文字彰显出来。因此,我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若碰到带有强烈宗教、民族信仰等方面的词汇时,应对其进行音译,保留原有发音。音译法是一种对翻译目标只进行语音翻译的方法,过去通常将其看做直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没有受到翻译家的重视,因而没能单独作为一种方法与直译法相提并论。音译法随着翻译的出现而出现,随着翻译的发展而发展,在我们翻译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作用。音译法的使用范围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用于专有名词的翻译即某个人、某个地方、机构、一些品牌的名称等名词。例如:习近平——Си Цзиньпин,重庆——Чунцин,大足——Дацзу,磁器口——Цыцикоу,四川—— Сычуань,诺基亚——Нокия。第二,用于民族特有事物名词的翻译,如食物、乐器、舞蹈、度量单位、货币等等,在翻译时为了保持其民族特色,最好选用音译法,否则将失去原有的韵味。如:烧卖—— шаумай,荔枝—— личжи,二胡—— эрху,古筝—— гучжэн,元——юань。第三,用于无对应词的词语的翻译。如:квас——克瓦斯,водка——伏特加, 威士忌——виски,功夫——конфу,豆腐——доуфу。 除此之外,音译还广泛应用于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出现的新兴词语中,如:秀—— шоу,黑客——хакер, 福 娃 —— фува, 土 豪 金 —— золото нувориша。

在音译法中应当遵循的一大原则是 “对等原则”。科技不断创新,时代不断进步,新词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无论是专有名词、民族特有的事物还是无对应词的词语亦或是时代新词,在翻译这些具有特殊性质的词时,我们应当保留其独特的韵味儿,尊重各国文化,同时将本民族文化推广到国外,使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

1.4 其他翻译方法

除了直译、意译、音译外,不译、释译和替代法在我们的翻译过程中也是比较常用的。所谓“不译”顾名思义就是:不翻译,比如:IT,DNA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类词语层出不穷。“释译”即解 释 翻 译 , 例 如 :калач —— 挂 锁 形 面 包 ,нотоносец —— 五线谱。 通过对翻译对象的外形特征等的观察,运用摹状和联想的手法进行翻译。这种翻译方法形象生动,使读者能够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原文词语的理解。“替代法”即用另外一个词语或句子来替代要翻译的对象。比如:火锅 —— китайский самовар。这类词语通常是出现在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在其他国家或民族里找不到百分之百对应的物品,但是在用途、功能或是性能等方面存在类似的替代物,此时便可以考虑使用“替代法”。这几种翻译方法弥补了直译、意译和音译的不足,是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方法。

这几种翻译方法不仅是对直译、意译、音译等方法的补充,而且是解决文化空白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同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特色,这是每个国家和民族独具特色的领域。这种独特性在文字上的体现尤为突出,上述所举例子是一个很典型的例证:“火锅”源于中国,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物品,在俄罗斯没有这种东西,当然也就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词语来命名。在翻译时,这个问题无法回避,因此,译者借用了俄罗斯的茶炊——самовар 来替代中国“火锅”,“火锅”便成了“中国的茶炊”。虽然无法达到完全相符的效果,但能够使俄罗斯读者明白作者要说明的是什么。再如:中亚、西亚包括俄罗斯某些地区的特色食物——“плов”,在中国无法找到做法、食材完全一致的食品,但其成品和中国的炒饭有些相似。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将中国的“炒饭”替代了俄罗斯的“朴劳”即“плов”。

2 翻译方法的相互关系及正确选择

2.1 相互关系

关于各类翻译方法,很多作家和翻译家们进行了长期论战和研究,其中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无疑是直译和意译的问题。四五十年代,一些译界的主要人士对直译与意译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他们认为,直译等同于意译,二者只是对同一种翻译方法的不同表述,无法严格将它们区分开来。1946年,朱光潜在一篇文章中提出:“所谓直译是指依原文的字面翻译,有一字一句就译一字一句,而且字句的次第也不更动。所谓意译是指把原文的意思用中文表达出来,不必完全依原文的字面和次第。直译偏重对于原文的忠实,意译偏重译文语气的顺畅。哪一种是最妥当的译法,人们争执得很厉害。依我看,想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必须尽量保存原文的语句组织,因此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也不能不是直译”[4]。七八十年代的译者们则认为,直译与意译不能等同为一个概念,要根据原文语言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该直译还是该意译。近年来,翻译理论界对于“直译和意译两者相结合”的观点达成了共识,具有一定的总结的性质。总的来说就是能直译的地方就直译,不能直译的地方就意译。只有灵活运用直译、意译两种方法,才不会在译文中出现词不达意、张冠李戴、晦涩难懂的情况,同时,才能在翻译实践中达到得心应手、行云流水的境界[5]。

翻译方法各有千秋,同时也各有缺点。它们并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在翻译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上下文内容以及文化背景知识来判断应该使用哪种翻译方法,而不是采取主观臆断。因为,语言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汉语和俄语的“生存发展环境”截然不同,有时会产生文化空白,甚至会导致文化冲突,就像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是一个道理。

无论是哪种翻译方法,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使受众能够从译文中准确领悟到原文所要表达的主旨和内涵。抓住原文作者的思想,且不乏文采,只有达到这样的效果才能够称得上是一篇合格的译文。

2.2 如何选择

不同语体的独特性决定了我们在面对不同语体选择翻译方法的时候要区别对待。例如,文学语体讲究语言的美感,追求文章的美学价值。在这一点上,意译比较符合文学语体特征的要求:意译注重的是文章意境的表达和文字内涵的彰显。因此,在宏观上,文学语体翻译的基调是意译。当然,在文章中出现的包括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必须采用音译的方法,这是约定俗成的。政论语体的第一要义就是忠实原作,将原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译文中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从这一方面来看,直译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完全保留原作特色。因此,直译是政论语体翻译的首选方法。但是,我们在政论语体文章中也经常遇到俗语、成语等,这时,应该穿插使用意译。科技语体对文章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有极高要求,因此,直译对于科技语体文章来说是十分稳妥的方法。不同语体对翻译方法的要求具有整体性,是对原文的宏观把握。在对每一个句子进行分析的时候,要结合上下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仔细斟酌,最后,才能找到最恰当的翻译方法。

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包括文化空白、文化冲突等现象是情有可原且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尽量减少这些问题给翻译工作带来的困扰?首先,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掌握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文化知识,并将它们进行对比分析。不仅包括对两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方面的文化的了解,还包括文学、人文、生态、社会等领域。试想,如果译者对翻译对象国的文化一无所知或只是略知皮毛,那么,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必定只局限于表面,原文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在译文中便很难得到体现。关于这一点,在文学语体和政论语体翻译过程中我们的感受尤为深刻。其次,要结合上下文即具体语境,正确选择翻译方法,综合运用直译、意译、音译、不译等方法,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一篇合格的译文是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的产物。若整篇译文只运用直译,译文便会显得生硬、干瘪、无趣,甚至晦涩难懂,无法做到深入浅出。若完全意译,那么,原文语言文化的独特性就无法保留,就会失去几分“洋味儿”,甚至,会让读者感觉译文是译者所著的另一篇文章,而不是原文的译作,容易造成原文主旨的偏离。

3 总结

整体上,对原文语体、风格的正确判断以及对该语体所具特点的分析是恰当选择翻译方法的基础。细节上,对于原文中每一句话的翻译要通过上下文语境加以斟酌,这是保证译作质量的关键所在。文学语体、政论语体、科技语体、公文语体等各有其特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把握好这些语体的语言特征,也要充分理解每一句话在原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将多种翻译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

[1]矛盾,韦韬.矛盾回忆录[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3.

[2]鲁迅.三闲集[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3]鲁迅.热风[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4]朱光潜.谈文学[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

[5]王向远,陈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之争[M].北京: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余义兵]

H359

A

1674-1104(2014)05-0106-04

10.13420/j.cnki.jczu.2014.05.025

2014-08-23

陆持(1991-),女,安徽池州人,四川外国语大学俄语系翻译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学。

猜你喜欢

语体意译音译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英汉音译规律探微*